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做法
7792500000024

第24章 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张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豫,富余劳动力25.73万人。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把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人力资本优势,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是促进农村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作为全市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计划投资1.5亿元,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名,5年内使30万左右的党员群众得到系统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载体主要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四位领导挂项的工程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市直培训责任单位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市上分两批从市直农业部门抽调120名专业技术干部挂任科技副乡镇长主抓培训工作,县(区)先后抽调800多名干部驻村蹲点开展培训。各乡镇实行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负责制,全市上下构建起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一是“订单式”培训。推广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培训,探索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专业化”培训。积极建立以“村党支部垣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培训,全市各龙头企业举办各类培训390多场次,培训1万多人。三是“基地式”培训。按照依托产业、就近选点、配套设施、示范带动的思路,筛选建成136个产业特色鲜明、带动能力较强、硬件设施齐全的培训示范基地。四是“送出去”培训。组织2200多名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到江苏华西、山东寿光、内蒙古通辽进行定向培训。五是“菜单式”培训。分类制定实用技术技能“菜单”,由农民按需“点菜”,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配菜”指导,使培训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相一致。六是“四送一训”集中培训。每年邀请省科普工作队员以现场指导的方式,逐村开展以“送资料、送科技、送新项目、送科技成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四送一训”活动。

(三)整合培训资源,增强保障能力

市、县、乡整合培训机构,形成以政府培训为主导,县(区)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科教中心、培训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培训网络。统筹“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等项目,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养一批、提高一批”等办法,整合了培训师资,全市纳入师资库管理的各类人才近5000人,三年集中轮训师资3000多人。

(四)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培训工程月报、进展情况通报、调研交流、“两代表一委员”视察等制度。制定《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把培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评估。制定《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结果认证评定办法(试行)》,对受训农村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认证,发放培训合格证5万册,为6000多名农民评定技术职称,选聘400名有职称的“土专家、田秀才”担当农民科技指导员。

载体实施效果

通过坚持不懈地培训,全面提高了党员群众技术技能素质,推动了农业结构和耕作技术变革创新,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2010年,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55%,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75元,比上年增加586元,增长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