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挺———
浙江桐庐人,2002级生化分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分院学生会学术部部长,获得过一等奖学金,并且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2006年考取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研究生,200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攻读生物化工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在此期间参加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
天之骄子
2002年,当张立挺踏进宁波理工学院校门时,他有一丝高考失利的遗憾,但同时他也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与希望。那时的他并没有想到将来会走上考研之路,只是和一般人一样简单地想努力读完大学,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始平凡的生活。而如今,他成为中科院的博士生。
大学伊始,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创新创业实验班。当然,大学本就不应该仅仅只有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因而他的大学生活的的确确做到了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大一,用各类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如参加网球比赛、滑轮活动等;大二,则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并且如愿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同时还参加创业大赛,表现优异;大三,参加了学生会,并凭借能力成为学术部的部长;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准备考研。
因为在与专业老师的交流中,他发现要有更好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本科毕业,考研对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帮助张立挺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老师还安排他去浙大听课。在浙大的学习过程中,他逐步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实力不错,这个认知让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因此,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大四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专心投入考研。
下定决心考研后,他的学习生活开始变得忙碌、紧凑。早上7点左右去图书馆前寂静处阅读考研资料,读半小时后再去教室上课,下课以后回图书馆做几个小时的练习,晚上则去考研教室自习,有时甚至学习到凌晨。就这样每天重复相同的生活,他走过了考研的时光。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相当辛苦,但是他却觉得这样的生活特别充实。
显然他一直都是自信的,也凭着这份自信和足够的努力,顺利地走过了考研的一关又一关。最后,成功的喜悦降临到他的身上。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科技大学。
考研只是张立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时他考入天津科技大学的成绩,在所有学生中名列前茅。优异的成绩,让他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与热情,他总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于是,怀着这份信念,他又踏上了读博之路。现在的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了,并且在2009年考入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深造。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是收获成就的三年,也是改变人生的三年。在这三年里,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作品,其中几篇英文作品还获得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的青睐。在进入中科院的一年后,他便受邀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所工作。在美国生活已经一年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如鱼得水。这与他天之骄子的聪颖与百般努力是分不开的。
学会选择 学会感恩
在考研的路上,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与鼓励,尤其是他的专业教授。“教授一直鼓励我参加考研,并且安排我去浙大听课。她的鼓励让我坚信了考研的信念。”同时,他对理工也满怀感激之情,“理工拥有很好的师资,这在学习上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然而考研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我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了它。我很幸运,能一直走到现在。然而一个人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做最真实的自己更重要。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人考研而顺大众趋势来,而是要根据自身兴趣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他说他绝不是考研最成功的人,因为他的考研分数不是最高的,考取的学校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正因为选择了天津科技大学,他才有信心和决心走得更远。有时候,仿佛命里的选择,恰恰是最奇妙的,而往往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是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走向成功的。
虽然离开理工已经四年了,但是,他一直在关注理工的发展。在理工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因此对理工他总是心怀感激。他说:“我很感谢理工,在理工的四年生活里,我收获了自信,用自信一直走到了今天。”现在他正在申请美国的助学金,可能的话他希望能在美国完成他的学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荷兰等美丽的欧洲国家一边旅行,一边从事科研工作。或者两年后回国,到国内的外资企业工作。甚至有机会的话,他希望能到宁波理工来任教,回报母校对他的栽培。
在考研中,他不是最成功的,但他却是走得最远的。是强大的自信推动着他;是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他;是那样一份坚持,让他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是那样一份毅力,让他成为学习道路中的佼佼者。立定心志、自信从容、进取努力、执著拼搏,直至挺进前沿,就是他的历程,属于他的光荣。
采写:金晓冬 金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