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7752800000012

第12章 凯旋瞬间——古罗马文明赞叹(4)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叫《十二铜表法》。那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的时候,古罗马的“王政”时代结束,贵族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的权力掌握在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以及从贵族中选出的两名执政官手中。广大平民很少或没有政治权利,甚至连生活也难以保障。当时的罗马,正进行着对外战争。为了争取权利,平民拒绝服兵役。贵族被迫同意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推选保民官来保护平民的利益。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命令,有损害平民利益的,保民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但贵族高级长官,特别是审判官,任意解释不明确的习惯法,利用职权,欺压平民。保民官就此提出建议,编纂成文法典。开始时,遭到贵族的反对,后来被迫同意成立由贵族和平民各5人的10人委员会,把罗马的习惯法加以删改和增订,刻在12块铜板上,安置在罗马元老院前面的广场上。这就是《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具体规定了刑律、财产继承、债务关系和司法程序,贵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对平民进行非法判决。里面有许多条文是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也有些条文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如对高利贷作了一些限制。《十二铜表法》是以后罗马法典和欧洲法学的渊源。

平民根据《十二铜表法》及其他法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利,后来终于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享有完全的公民权。

这以后,罗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陆续通过一些带有规范性的决议以及其他一些习惯法规范,在罗马公民范围内适用,被称作市民法,又叫公民法。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

古罗马征服了广大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不能享有罗马公民权,得不到市民法的保护。执法官在解决这些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与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纷争中,渐渐形成了一套法律规章,这就是万民法。它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既适用于罗马公民,又适用于非罗马公民。它着重调整财产关系,规范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市民法和公民法的着眼点和内容不同,但精神不是对立的。执法官通常把万民法的原则移用到市民法中去。后来,随着异邦人获得罗马公民权,两者逐渐接近,到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最终将其统一起来。

随着古罗马法律的出现和完善,开始出现研究法律的专家,他们协助国家立法,平时担负解释、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编撰有关合法证书,指导当事人起诉。他们对法律解答,开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后来由皇帝特许公开解释法律,开始具有法律效力。当解释的意见一致时,就按他们的解释判决执行。出现分歧时,由法官斟酌采纳。

在号称“黄金时代”的帝国初期,研究罗马法的法学家大量涌现。他们著书立说,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其中观点相同或接近的就形成一个学派。1世纪上半期,拉别奥和卡皮托奠定了两大流派的思想基础。拉别奥的得意门生是普洛库尔,这一派因他的名字称为普洛库尔派。卡皮托的门生叫萨比努士,这一派就称为萨比努士派。两派对财产权持不同意见,争论非常激烈,对罗马法的研究和“私法”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过了100多年,两派逐渐接近,意见渐趋一致。到了2—3世纪时,相继出现了五大著名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他们受到统治者的尊崇,言论具有权威性。他们去世后,法律上遇有疑难问题,成文法又没有明确规定时,就依照五大法学家的著作来解决。意见不统一时,少数服从多数。对立意见平分秋色时,就按伯比尼安的学说为准。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从12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罗马法复兴时期,许多国家先后采用了罗马法。罗马法中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的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以及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后来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重要原则。被恩格斯称为典型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法国《拿破仑法典》,从结构、内容、基本原则乃全法律术语都是从罗马法中继承下来的。

发明羊皮纸

1世纪,中国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那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在真正的纸张出现之前,古罗马人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中国人使用“帛书”,古埃及使用“纸草书”,古印度人则把椰树叶压平、剪裁整齐用以记事,并称为“树叶书”;西亚两河流域的先人发明了“泥版书”……而古希腊、古罗马人则是将小牛皮或羊皮加工制作成“皮纸”,当做高级书写材料。皮纸是由专门的工匠制作,工匠首先把胎牛皮、小牛皮或羊皮加工鞣制,使其软化,然后用器具刮掉上面的附属物,使组织表面平整光滑,而且柔韧稀薄,人们习惯把它叫“羊皮纸”。羊皮纸的使用,让罗马人发明了奇特的“蜡版书”。蜡版书是记录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重要史料。

蜡版制作方法是:先用黄杨木或其他细质木材做成小板,在木板中同部位挖出长方形凹槽,用以盛放黄色或黑色热熔的蜡,内侧上下两角(相当于当代书的订口位置)钻有小孔,然后用绳穿过小孔将许多木板串联起来,这样一册书便形成了。最上与最下的木板上不涂蜡,专用以保护里面的蜡版不受磨损———大概这便是书籍封面的最初形式了吧。

蜡版的书写工具是用金属做成的针,也有用象牙或骨头做的。这种针一端是尖的,用以在蜡版上划字;另一端则是圆的,用以修改写错的字。因为可以修改,所以蜡版可以反复使用,古罗马人多用它来记事,它还有练字、记事、写诗或记账等等多种功能。但由于是划上去的,在流动中,蜡版上书写的字迹比较容易因为受到磨擦而变得模糊不清,而且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粗糙坚硬,不便于进行精细和工整的书写,多为草书,所以许多古代蜡版字迹不易辨认。

但纸质书出现之前,蜡版书颇为广泛的流传和使用,无论学者、诗人,还是僧侣、商人都用它。19世纪初,在挖掘庞贝城过程中曾发现一些蜡版书,其中有的是用金属和象牙作为底板和封面,做工精致,画面美丽。从这家主人的身分——银行主来推测,这种蜡版图画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据说,古罗马人发明的蜡版书在欧洲一直沿用到19世纪初。目前,在罗马以及那不勒斯城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中,都珍藏有古罗马时代的蜡版书。

“法西斯”的由来

说到“法西斯”,人们就会想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的种种暴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法西斯”一词,早已被人们看成是恐怖、独裁、暗杀、专制及一切反动暴力统治的同义语,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东西。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古罗马共和国。

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王叫塔克文,是前任王的女婿。他和他的妻子都十分贪婪残暴,靠阴谋政变夺取了王位。塔克文生怕别人也仿效他重演故技,就用专制独裁的手段控制一切,动不动就处死他不喜欢的人。一次,罗马最富有的一个贵族“得罪”了他,竟然被满门抄斩。这个贵族有个名叫鲁齐的小儿子,当时正好不在家,才得以幸免。

鲁齐渐渐长大了,知道塔克文是杀害父兄的凶手,但一时之间还不敢轻举妄动。他伪装成一个傻子,躲过了塔克文的注意力,心中却时刻盘算着伺机复仇。

不久,塔克文的儿子仗势欺人,当众侮辱了罗马一位贵族妇女。这件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公愤,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怒火。大家一起涌向王宫。鲁齐见时机已到,勇敢地站出来发表演讲,数落塔克文的残暴罪行,被大家推举为首领。鲁齐率领罗马人,打败了塔克文,把他赶出了罗马。

罗马人赶走塔克文后,废除了王政体制,建立了共和国。每年由百人团大会从贵族中选举两个军政长官做共和国的首脑。军政长官后来改称为执政官。两名执政官权力相等,平时协议处理国事。遇到战争等紧急事变,就以其中一人为独裁官,称狄克推多,任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执政官在平时是罗马国家的统治者和法官,战时是罗马军队的统帅。执政官没有薪俸,但都是全国最荣誉的官职。罗马人甚至用两位执政官的名字来做纪年。他们履行职责时,身穿镶有暗红边的紫袍,坐在象牙宝座上面,由仪仗卫队护卫着,执政官外出时,带着12名侍卫官。每位侍卫官的肩上扛着一束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用它作为执政官的标志,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最高权力。这种象征暴力和权力的标志棒,拉丁文叫做“法西斯”。这就是“法西斯”一词的来源。

不过,那束标志棒不是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12名侍卫首先扛在肩上的。从小亚细亚来到意大利半岛的伊达拉里亚人,在他们聚居的地方,最初建有维爱、伏尔西等12个主要城市。这12个城市的首领出巡时,都带着12名侍从。每个侍从肩扛一束木棒,当中插着一把战斧。罗马执政官全套沿袭了这一作法。伊达拉里亚人的文化曾从多方面影响了早期罗马共和国,这就是其中的一例。

那个率众赶走塔克文的鲁齐曾经是罗马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官中的一个。他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被赶走的塔克文不甘心失败,企图东山再起,夺回失去的权力。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他暗中活动,引诱罗马一些贵族青年反对共和国。一些贵族青年经不起诱惑,上了塔克文的当,答应在他率军攻打罗马时,为他的军队打开城门,来个里应外合。警惕性极高的罗马公民及时戳穿了塔克文的所作所为,使塔克文的阴谋没能得逞。参加叛乱的青年都被抓了起来。其中有鲁齐的两个儿子和另一执政官的两个外甥。那些天里,罗马人都在议论着该如何处置叛国贼。

两位执政官分别审问了他们的亲人。鲁齐大义灭亲,宣布判处他的两个儿子死刑。侍卫官立即用笞棒执行了鲁齐的命令。另一个执政官碍于情面,宣布把他的两个外甥流亡到国外了事。鲁齐觉得不妥,撤消了那位执政官的命令,改判死刑,受到广大公民的坚决拥护。

近代以后,象征暴力和无上权威的笞棒被一些政治野心家所利用,那个最反动的政治组织“法西斯党”,就是仿效这个词的意思命名的。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最先用“法西斯”命名他的那个反动党派,礼仪习俗几乎都沿袭古罗马的遗风。他们以黑衫作制服,用古罗马执政官的“束棒”图案作党徽。后来,墨索里尼在垄断资本家的支持下,组建了法西斯政府。30年代,以“纳粹党”起家的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恐怖专政。同时,亚洲的日本也由法西斯分子组成的政府操纵着,实行恐怖独裁统治。这个时候的“法西斯”早已不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了,而沦为极端恐怖和独裁的代名词。

悲惨的角斗士

一天,罗马城里的圆形竞技场人山人海,近5万名观众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台上那惊心动魄的表演。一阵喇叭声响过之后,表演开始了。只见30个色雷斯人和30个高卢人列成纵队走出拱房,绕场一周。然后,一对一正式比赛。阵阵急促的短剑砍在盾牌上的铿锵声,揪着观众的心。断裂的头盔、盾牌和羽毛在场上四处乱飞。表演者一阵紧似一阵的沉重喘息声,每一个观众都听得十分清晰。刚刚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已经有好几个表演者趴倒地上,场上洒满了血迹。渐渐地,场上的表演者越来越少了,但观众的鼓掌声、喝彩声以及尖叫声越来越密。经过几番斗杀,又有几十个被打死或受致命伤的表演者被抬下场去。

像这样的表演在古罗马经常举行,这就是古罗马最残酷最野蛮的角斗表演。角斗,是由专门受过搏斗技术训练的奴隶,在角斗场上互相殴斗、残杀,当着观众的面进行你死我活的斗杀,或者与饥饿的猛兽格斗,从而博得看台上的奴隶主贵族们的高兴。

据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角斗原是意大利半岛西北部伊达拉里亚人的一种野蛮落后的民间习俗,他们认为举办角斗是对死者最好的悼念,所以经常驱使奴隶在殡葬时进行流血斗杀。最初只是人与人的拳斗,后来发展到人与狮、虎、熊、豹等猛兽搏斗,或者干脆让两个人手持利剑互相厮杀。这种斗杀的野蛮游戏,十分合乎罗马奴隶主贵族残忍好战的口味,所以一传到罗马,就立即风行起来。

公元前264年,罗马举行了第一次角斗表演,有三对角斗士参加。以后,规模越来越大。公元前215年,为了追悼曾经两次担任执政官的一个贵族,他的儿子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殡葬角斗,参加角斗的奴隶达44人。有的大贵族家里,经常养着一批角斗士,以便随时表演给客人看。遇到婚丧喜宴,贵族常常用角斗这种方式炫耀自己,取悦人心。那时,包括国家执政官、帝国皇帝在内的所有罗马公民都可以私人举办角斗表演。事先只须写个申请,得到批准后即可举行。后来连申请也不需要写了。奥古斯都曾举办过8次有10万观众的角斗表演,图拉真战胜达西亚人后举办的角斗表演长达40天,参加者有10万人。

久而久之,角斗表演发展成为罗马公民的一种公共娱乐方式。国家专门明文规定了参加表演的角斗士数额和表演天数。国家的当政者必须在每年的年底安排10天角斗表演,让观众在丧命的表演中获得娱悦。那时意大利半岛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到处可以看到角斗表演的广告。后来,人们在庞贝城遗址里找到过许多这样的广告。其中一则是这样说的:“营造使阿·绥狄厄·策利阿家的角斗士,定于5月31日在庞贝城举行角斗。届时并表演斗兽,准备搭棚招待。”

角斗场可以是剧场、竞技场,由国家专门修建。包括罗马城在内,意大利半岛各大城市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角斗场。发掘出来的庞贝城东南有一个露天圆形剧场,直径达130多米,可容纳2万多名观众。剧场中间低平,四周看台呈梯形。中央角斗场的直径有60多米。看台和角斗场之间有两米多高的铁栅栏,以防发生意外事故。看台的最下边几排是市政会成员、长官、贵宾和角斗表演主办者的席位。中间的10多排是购票入场者的座位,最上边的拱廊没有座位,一般是免费观看。最上层安排有妇女的小包厢。有的角斗场还可以灌水成湖,用来表演海战。私人也可建造角斗场,但要得到国家批准。后来,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曾经规定必须具备骑士资格的人才可兴建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