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特色风味菜8000例
7751600000092

第92章 附录(5)

四:四季饮食原则

夏季饮食原则

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的胃口就会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肠胃不适等症状,有的人还易发生胃肠道疾患。这是因为热天人体出汗较多,会使体内的水分、氯化钠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C)随着汗流失,引起水盐代谢失调;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液酸度降低;体内钾离子流失。为了散热,血液多集中于体表,致胃肠道供血减少。此外,体内蓄热和出汗过多,也使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这些劣性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紊乱。若处理不好,会诱发其他一些胃肠道疾患。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必须讲究饮食调节,采取相应有效而科学的措施。

1.适当食用苦味食物

俗话说: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苦瓜、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2.适当喝些冷饮

由于高温的影响,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这时,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使人体的营养保持平衡,有益于健康,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雪糕、冰砖等冷食是用牛奶、蛋粉、糖等材料制成,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饮料的品种较多,多饮会影响食欲,严重可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3.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盛夏,人体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碳水化合物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葱、芹菜、毛豆等。茶叶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4.饮食卫生

暑天饮食卫生特别重要,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买变质的食品主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分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5.宜清淡忌燥热

在饮食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上述食材经合理烹调,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不仅能增进食欲、补充营养,且可消暑健身。此外,还可进食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毒药粥”。它们具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而且味美可口。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的摄入量在100~120克为宜,且要求一半以上为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盛夏机体代谢的需求。同时,为增进食欲,在饮食制作方面应力求烹调可口,注意花色品种的增加和变化,亦可适量选用一些辛香类调味品。

秋季饮食原则

秋天气候干燥,缺少水分,人体也会同样缺少水分,故秋季是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从中医节气看,中秋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老人、小孩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会产生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的症状。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秋燥”,即气候以干爽、燥气为主。表现在身体上的症状多是发炎、肿痛。如果肺气太强,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肺气过强容易伤肝,产生虚火、肝火。为适应“秋燥”,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多喝水,以缓解伤害。

1.多喝盐水和蜜水

秋季气候的燥热对人体有直接伤害,其中以肺为最甚。如果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的负面效应,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或排出体外。

对付“秋燥”,我国古代医学家有一条最佳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这种方法与现代医学中的给病人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2.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

秋天要想保护脾胃,最好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凉性食物,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如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但可以适量吃些柿、柑橘、苹果、梨、葡萄和桂圆等。

3.不宜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品

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人容易上火,如常吃辛辣的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故要少吃辣椒、花椒、桂皮、姜、葱及酒等辛辣食物。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并无大碍,但不要常吃、多吃。在古代医书中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4.及时进补

从养生角度看,秋季是很关键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由夏季往冬季过渡的季节,是进补的黄金季节,此时进补不仅可以适应秋季气候变化、保证秋季健康,还能为“冬藏”做好准备。但进补方法要恰当,否则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

秋季易伤人肺脏,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秋燥易伤阴,导致阴虚,因此秋季进补应以滋阴养肺为原则,主要为以下两点:

1.因症食补

秋季食补,要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食品。莲子、扁豆、山药,对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有健补之效;银耳、百合乃益中补气、滋养润燥的食品,对口干唇焦的秋燥症候有补益作用,其中,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镁、磷等矿物质,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等作用,百合有清心安神、滋肝的功效。在食用银耳时,要先浸泡水发后再煮烂加冰糖食用。

2.选用中药和中成药因症进补

可选用玉竹、沙参、天冬、麦冬、石斛、茯苓等。玉竹性甘、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养心,用于胃阴虚,萎缩性胃炎,肺阴虚所致的口渴咽干、咳嗽少痰,肺结核,冠心病,心绞痛等。将新鲜肥玉竹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加水、冰糖煮玉竹粥食用,可治疗许多疾病。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用于肺阴虚引起的干咳、咯血,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发热或高热后伤津口干,可入药水煎服,每次10~15克,也可同粳米煮粥,加冰糖饮用。

冬季饮食原则

一年四季都可减肥,很多人认为最应该在冬季减肥,事实上冬季的确是一年中最能让人瘦下来的季节。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两点:冬季气温下降,人的胃肠供血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胃口好,饭量自然增加,故冬季是最易发胖的季节,若能在这几个月中控制住体重,则发胖风险大大减少。专家研究发现,冬季减肥效果最佳,这是因为人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所消耗的热量比在温暖环境中要多得多。既然在冬季减肥,减肥战术就要量身定制了,尤其是饮食锻炼两手抓,效果才明显。

1.饮食标准:“三低三高”

三低:低油、低盐、低糖。低油就是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低盐是尽量让口味清淡,少吃辛辣,以免让胃口大开损伤脾胃。低糖并不是说不吃糖,而是要严格控制冰淇淋、奶油蛋糕等热量高的食品。

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蛋白质是维护人体器官的营养素,平常在饮食中要占到30%左右,但对急于减肥的人,可以将蛋白质调高到60%左右,但主要摄取的应该是植物蛋白,如豆类等。维生素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蔬菜和水果是最主要的维生素来源,水果包括苹果、橙子、西瓜、草莓等,蔬菜包括黄瓜、番茄、芹菜等。纤维素能帮助我们的肠道蠕动,有利于排毒,并保持皮肤的光洁,玉米、芹菜、荞麦都是含高纤维素的食品。

2.进补御寒别忽视耐寒力锻炼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天气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天气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米、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以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玉米、荞麦、燕麦、红薯、土豆、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宜冬季进食。

3.应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

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力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如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会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而且,一个冬天下来,有可能多长出赘肉,会给原来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