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经典励志大全集
7741900000039

第39章 人性的弱点(9)

扬长避短是确定目标、选择职业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艺术史上,大量人才成败的经历证明,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和能力,但他不可能有多方面的强项;有的人在研究、治学上是一把好手,而一到管理、经营的岗位,他就一筹莫展,业绩平平,甚至很差。

二是在原定目标基础上的调节。这是主攻方向不变,只是变革层次的调整。若是原目标定得过高了,只有很小的实现可能,必须调低,再继续积累,增强攻关的后劲。若原目标已实现,则要马不停蹄地制订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若原目标定得太低,轻易就已跃过,则要权衡自己的能力、水平,将目标向上升级。

实现目标自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在为人生目标奋斗时,不能幻想一劳永逸,而要务实笃行、稳扎稳打、奋力前行。同时,也要看到,每取得一点成功,都是向总目标靠近一步。取得了全局性的成功,也不是目标的终止,而恰恰是向更高一级目标攀登的开始。

三是在获得信息反馈之中调节。即在原定目标中受挫而幡然醒悟,调整通道,重新把目标定在自己拿手的领域。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青年时曾入海军学校,但他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军事课,长期不及格。学校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起作用,最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开除。但是,他对物理实验却非常感兴趣,被开除后,他投入对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很快显示出才华。他长期孜孜不倦,苦苦钻研,不断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终于做出被荣称为“迈克尔逊光学实验”的伟大创举,为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四是从预测未来中进行调节。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才能、性格等都经常会发生变化。要善于打一个“提前量”,进行预测。如才能的发展与年龄大小关系极大。任何才能都有其萌发期、发展期和衰退期,这样顺势而为,作出设想、规划,显然对目标定向是大有益处的。

五是对具体阶段目标视情况进行调节。大的目标要终生矢志追求,而小的阶段目标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有时为了能快出成果,改变思路而取得成功的结果,在科学史上不乏先例。

那么目标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适时调整呢?一般来说如下几种情况必须调整人生目标:

第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任何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而各种环境中主要是社会环境对人生目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生目标的变化,特别是重大的环境变化,常造成人生目标的重大改变。

所谓环境的重大变化时刻,是指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二是人们的家庭的经济、政治、亲属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人生目标都将发生影响。我们的原则是,无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具体的目标(某个阶段的目标或某个方面的目标)可以变通,随时作好调节,但总目标应该矢志不移。

第二,在人才竞争的胜败转折的时刻。奋斗中的成与败,常常形成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第三,人生总流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相更替的时刻。这种时刻,称为人生转折时刻。这种转折,或发生在人的生理发生转折时(发育和疾病造成的),或发生在人的社会地位发生突变的时候,或发生在人的社会智能结构发生质变前后,总之,是人自身某种或某些条件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这个时刻,也是容易引起人生目标发生改变的时刻。我们应努力防止在人生转折时刻发生人生目标的不良转变,防止因社会地位升高或降低而腐化或丧志,因疾病而颓丧,或因智能提高而骄傲,应使人生目标始终保持正确的大方向,具体目标始终切实可行。

为目标下定义,不断修正,相信它会实现——成果就这样出现了。任何人都能完成他们所想的,你也一样。但第一步,你必须知道这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设计许多能令你保持高昂情绪的小目标,让它们逐步引导你迈向成功。

每天对工作选择实行,对优先顺序做了解,对你大有助益。确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要求事半功倍。谨慎而自觉地决定事情先后,一般人从不这样做。他们只是任性而为,随波逐流。他们是基于恐惧、气愤和报复,而非为了活得更好而努力。他们不求提高效率,而周旋于私人党派或政治成功的梦想,幻化为泡影。

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如何得到自己所想的。明了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可以按部就班地计划自己的一天。

三、如何变得成熟

不要光踢椅子

把人的生活改造得更美好才重要,而不是整日沉溺在自怜的深渊。

有一日,我正在学步的小女儿丹娜想将一把小椅子搬到厨房里去,因为她想站上去拿冰箱里的东西。我一看到这一情景,急忙冲过去,但还是没来得及防止她从椅子上摔下来。当我扶起她,看她摔伤没有,这时只见小女儿朝那张结结实实的椅子狠狠地踢了一脚,并且还十分生气地骂道:“就是你这坏家伙,害得我摔倒了!”

如果你留心一下幼儿的生活,你一定会听到或见到更多类似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然的。他们喜欢责怪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是毫不相干的人物,似乎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跌倒的痛苦。他们的这种表现当然是正常的。

但是,假如这种反应行为模式和习惯一直持续到成人期,那可就麻烦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普遍存在着一种诿过于人的不良倾向。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就最后把过错全都推诿于夏娃身上:“就是那妇人引诱我,我便吃了。”

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于世,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绝不可在受难或跌倒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去踢椅子出气。

那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人都喜欢诿过于人呢?细想一下也不奇怪,因为责怪别人比自己担负起责任肯定要容易得多。想想你自己,你是否经常喜欢责怪父母、老板、师长、丈夫、妻子或儿女,我们甚至喜欢责怪先祖、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甚至责怪自己不应该来到人世。

对那些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当然是外部环境的理由——以解脱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或不幸。比如,他们的童年极为穷困、父母过于贫苦或过于富有、教导方式过于严格或过于松懈、没有受过教育或健康状况恶劣等等。

也有人埋怨丈夫或妻子不了解自己,或是命运与自己作对——你有时不禁要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整个世界要一致起来欺负这些人呢?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从没想到要去克服困难,而是先去找一只替罪羔羊。

我还记得,我的一名学员有一天下课之后跑来找我。那天,我们的课程是训练学员记忆别人的姓名。我记得那位学员向我这么说道:“我希望你不要指望我能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正好是我的弱点。我一向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为什么呢?”我问道。

“这是我们家的遗传。”她回答道,“我们家族的记忆力一向都不好,所以,我也不期望在这方面有什么改善……”

“小姐,”我诚恳地说道,“你的问题不在遗传,而是一种惰性。因为你认为责怪家族的遗传要比努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要容易得多。请你坐下,我来证明给你看。”

我帮助她做了几个简单的记忆训练。由于她十分专心,因此效果良好。当然,要她改变原有的观念需要一些时间,由于她愿意接受我的建议,终于克服了困难,记忆力大有改善。

如今的为人父母者,除了记忆力衰退之外,还有各种大小事情会遭受儿女的抱怨,范围从掉头发到日常生活的许多挫折等。

举例来说,我认识一名年轻女子,她常常抱怨自己的母亲如何影响她的一生。原来这个女孩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守寡的母亲只得外出工作,以维持生活并教育年幼的女儿。由于这位母亲能干又肯努力,因此后来成为极有成就的女实业家。她细心照护女儿,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她的女儿把母亲的成功视为自己最大的障碍!

这名可怜的女孩子宣称:自己的童年完全被毁坏了,因为她随时处在一种“与母亲竞争”的生活状况里。她的母亲迷惑不解地说道:“我实在不了解这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想给她一个比我更好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实际上,我只是给她增添了一种压力。”

奇怪的是,像乔治·华盛顿,他虽然没有高贵出身或功绩显赫的父母,但他一样能推动历史,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亚伯拉罕·林肯,他幼年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一切须靠辛勤劳动,这也没有对他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而且林肯也没有想着去责怪他人。他曾在1864年做过这样的陈述:“我对美国人民、基督教世界、历史,还有上帝最后的审判——均负有责任。”

这可说是人类史上最勇敢的宣言。除非我们也能在其他人面前以同样的勇气承担下自己的责任,否则我们就还不算成熟。

最简单、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逃避责任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位心理医生,然后躺到他的诊疗椅上,花一整天时间谈论我们的种种问题,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变成目前这个模样的原因。这也是极奢侈的一种现代高级享受。

假如有人告诉你,你的一切麻烦均来自幼年时期不正常的待遇——如占有欲过度的母亲,或专治过度的父亲——假如这样的说法能让你觉得舒服,并且价钱又付得起的话,我倒不反对你就这么样一辈子依靠心理医生的支持。

威廉·戈夫曼医师曾写过一篇极精彩的论文《乳儿精神病学》。文中提到目前日益增多的“心理密医”,是如何把大家宠坏了。戈夫曼医师指出,许多向心理医生求助的人通常喜欢“为自己的弱点及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行为找出一个心理学上的借口。”这样他们就似乎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安慰。当心理学一直为那些不能面对成人世界的人寻找托辞的时候,更有许多人继续把他们的诸多困难,归咎于外在的各种因素。

在较早时期,星相学是人们热衷的对象。“我的生辰八字不好”或“我没有一颗幸运的行星护佑我”,这些都是16世纪时,人们对许多困难或不幸最常做的解释。

但是,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一剧当中,却让罗马名将恺撒说出如下的话:“亲爱的布鲁塔斯,这过错并非由于我们所属的星辰,而是我们有一种听命的习惯。”

假如你相信《圣经》中对耶稣事迹的描述,你便会明白耶稣最引人注意的品质之一,便是他择善固执、毫不妥协的性格。当有人找他帮忙或医病的时候,他不会浪费时间去细查对方的潜意识,或去找出何人或何事该为此人目前的困境负责任。

“拿起你的被褥回家吧!不要再犯罪,你的罪已被赦免……”

耶稣的态度很显然是表示:把人的生活改造得更美好才重要,而不是整日沉溺在自怜的深渊。

英国的都铎王朝有个奇怪的习俗,就是王家的小孩都请有一名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由于冒犯皇族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王家的小孩也不可随便侵犯。但小孩难免都有顽皮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让属下谨守不冒犯皇族的规定,便用钱请来一个“替罪羔羊”,以承受王家小孩应受的责罚。据说这种职位还相当热门,许多人都抢着要做。这不仅是因为可以支领薪水,也是因为以后可以进一步进入王家工作,因此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

当然,这种行业目前已经不存在,但对许多幼稚或不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替罪羔羊”的形式仍然存在。假如他们找不到人可以当做责怪的对象,还可以责怪多变的时代、现代生活的不安全感、国际形势的混乱及其他耸人听闻的情况等等。

前不久,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参观一个书展。那位朋友时常自诩自己现代艺术的知识十分丰富。我当时看到一幅画,作风十分草率,便无意中说出自己的感觉。我对那位朋友说:“我家里有个3岁小孩,搞不好可以画得比这更好。假如这是艺术,我便是米开朗琪罗了。”

朋友回答道:“你对人类精神的痛苦,难道没有丝毫感觉吗?这位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人类所受的压力与迷惑。”

不错,就连一位画得不知所云的艺术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原子时代!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假如原子时代能对人类带来任何希望或满足,而不是破坏或死亡的话,则我们需要的是坚强、成熟的个人,即那些能够、而且愿意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人。

对那些希望自己不仅是长大,而且是迈向成熟的人来说,他们的第一个规则应该是:

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

困难并不意味着不幸

对喜欢规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则成了最好的挡箭牌。

我十分欣赏一位名叫爱德华·道喜的人。他在我家附近经营一家租车店,专门出租高级客车。他很善于听人讲话,心胸开阔,又喜欢接受新事物,因此具备多项才能。有一天,我和他谈到一个话题,我们认为那些伟人和成功者通常也都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接着,爱德华问我:“你听说过一位名叫纳达尼·包德齐的人吗?”

我问他是不是一位对航海术相当精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