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7741800000074

第74章 得的智慧(25)

然而,让精明的人糊涂,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有时需要时间、经历,甚至挫折,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而让原本聪明的人变得糊涂则更难。但只有经过了这样的历程,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真谛。有这么一个实例:

因为油漆房间,戴维到附近一家小旅馆居住一段日子。他随身只带了一个装着两双袜子的雪茄烟盒,另外就是一瓶被报纸包着的酒。

半夜,戴维隐约听到有古怪的声音从浴室传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老鼠跑出来,它跳上镜台嗅着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跳到地板上到处乱跑,后来又跑回浴室,终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戴维对进行清洁的房间工作人员说:“这房间里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女服务员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我们这是头等旅馆,而且刚用油漆粉刷过所有房间。”

戴维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服务员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这家旅馆中有老鼠,她竟说那是我的幻觉。”

电梯司机说:“她是对的,这里怎么会有老鼠呢!”

戴维的话一会儿便被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卫都认为戴维这个人很古怪。此人只带了两双袜子和一瓶酒,还在刚粉刷过的旅馆中看见了老鼠!

结果,人们都认为戴维行为举止荒诞可笑。

第二天晚上,那只小老鼠又跑出来,照样大摇大摆地活动了一番。戴维决定用实际行动向这些店员证明。

第三天早晨,戴维出门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小包咸肉,并且小心地包裹好这两件东西,偷偷带进了旅馆。次日早上他醒来,在笼中看见了那只老鼠,还活蹦乱跳的。戴维本打算直接把它连笼子提到楼下,放在柜台上,极力证明自己说话的真实性。

快要走出房门时,他忽然想到:“等等!我这样做,是不是很是无聊,又很是讨厌?是的!我想要证明在这个所谓绝对没有老鼠的旅馆里确实有只老鼠,最终一起消灭。我在雪茄烟盒里装了两双袜子,加上一瓶空酒瓶(现在只剩空瓶了)来住旅馆,然后给人留下了异类的印象。我这样做,是降低自身价值,只会让人认为我是一个不择手段、心胸狭窄、迂腐无聊的人……”

想到这里,戴维慢慢回到房间,把老鼠放出笼子让它从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了。

半小时后,他下楼退掉房间,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这里的人都向戴维微笑点头,看着他推门而去。

所谓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看不明白,也弄不明白,真的很糊涂;另一种则是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但却不能很直截了当地讲出来,这种情况下,糊涂就是一种战术。人生中的事情,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看得清楚弄得明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不直接、装装糊涂,反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假如有那么一天,你知道自己在某件事上绝对正确,又可以提出确实证据,但如果那是件没有价值、无关紧要的事,那么你最好什么也别做。

以糊涂的心理面对世事

糊涂是一种人生境界,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还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必然应当是后者。

人生如战场,时时刻刻都在斗智斗勇。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以糊涂面对一切事的态度显得格外重要。

汉代丞相陈平向来品行端正,才智过人,但他却也有时在必须糊涂时巧装糊涂。他曾两次装糊涂,为稳定汉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给予了每个儿子一个王后,各据一方。临死时,他召集列侯群臣,他对下属说:“此后非刘姓不得封王,如违此约,天下共诛之。”他死后让太子继承了王位,时为汉惠帝。可惜这位年轻皇帝英年早逝。作为生母的吕后在为汉惠帝发丧时,却只是干号,没有眼泪,还不时斜眼去看其他的大臣。丞相陈平顿时感到十分困惑,张良的儿子张群悄悄对他说:“驾崩的皇上的儿子们目前都还很小,太后担心年幼的君主无法管住这些大臣,若是丞相请太后任吕氏之侄吕产、吕召、吕禄为将,统帅禁军,大汉的政权在握,太后大概就会安心了。”

丞相陈平为稳定时局,安定人心,就听从了张群的建议,吕后果真动情地哭了起来。

可是,吕后并不甘心于她的家族兄弟只作为将,在掌握朝中大权后,居然企图要封诸吕为王。刘邦曾在诸位大臣面前立遗言:“非刘氏子弟而称王,天下共诛之。”如今吕后明显是要变刘姓汉室为吕家的天下了。

右丞相王陵做人光明磊落,又是刘邦的同乡。当吕后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义正词严地表示说:“高帝曾与大臣立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如果封诸吕为王就违反了盟约,不可!”

吕后听了,为此很不开心,又去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却毫不犹豫地说:“高帝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如今太后执掌朝政,封自己的弟兄为王也是理所应当的。”太后非常开心,于是就选日子封吕召为东平王、吕禄为西平王、吕产为中平王。

右丞相王陵得知陈平欣然同意分封吕氏,气愤不已,就责备陈平:“当初与高帝同坐一条船上,你也在场,现在高帝辞世,太后要不管不顾违背约定封诸吕为王,你们却阿谀逢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先帝呢?”陈平听了不慌不忙、沉稳坚定地回答道:“眼下你在朝廷之上以理之争,我不如你,但要真正保住刘氏宗庙,安定刘氏天下,你是不抵我的。”

陈平明明知道刘邦的遗嘱,为什么还要顺从吕后?他是胆小之人贪生之人吗?不是的!他只是要把自己刻意隐藏不让人发现,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再举事发难。眼下暂时的迎合和局部的牺牲,是为了顾全大局。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身处险境,但只要你保持镇定,控制好情绪,以糊涂的心理面对一切,就有可能转危为安。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他非常推崇抵御日本侵略。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上前,请他即席赏幅字画。这明显是故意出难题,但在大家的注视下又不便推辞,于是张作霖回答说好,吩咐笔墨侍候。他轻松自地走到案前,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又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印上朱印。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间不明白什么意思,面面相觑。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看出了不小心的漏洞,他连忙低声提醒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果然错了,不由得一愣。可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作糊涂大声地呵斥秘书道:“我怎么不知道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是给日本人的东西,所以才故意不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这句话一说出来,立即引得全场的人都欢呼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知道张作霖不好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糊涂是一种大智,既能保全自己的脸面,又能够避免太过直接的交锋。张作霖发现自己写错字,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错就错了,说自己之所以写成“黑”字,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强势侵略要抗争到底、坚持到底、寸土不让。这样一来,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表现出坚贞不移的民族气节。

糊涂是一种大智,既能够保全自己的脸面,又能够避免太过直接的交锋。

学会糊涂,逍遥自在

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短短四字言简意赅,却道出了生活的真谛。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观点。别人眼中的糊涂,你自己可能觉得清醒;而自己以为糊涂的时候,人家又认为你沉着冷静。其实,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糊涂,从而能够来去自如,逍遥自在。

关于“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在一位老人家中借住,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间气度不凡,两个人交流得非常愉快。老儒有一方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儒请郑板桥留下墨宝,请人在砚台后面刻字,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这样的四个字,又将自己的名章盖在了上面:“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由于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的一块余空,郑板桥便请老儒题写一段跋语,老儒洋洋洒洒地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完之后也将自己的方印盖在了上面:“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道老人原是一位有着高尚洁操的退隐官员。看到砚台边上还有空白,便又将以下文字写在了上面:“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后来这段文字流传开来,人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写成横联挂起来,“难得糊涂”一词也渐渐被众人皆知。

生活中,功名、利益、事业、地位和家庭的成就,是每一个人一心向往追求的东西。精打细算虽然有助于事业的经营,办事会更加注重效率和成本,然而过于精明干练的人,却难以获得人们的喜爱。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阻碍。所以说,对于有些人和事,应该学会糊涂。不过,到底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什么时候不该糊涂?有什么事是可以以糊涂的心态去面对的?什么事不能糊涂?什么样的糊涂才算恰到好处?这些疑问中有很深远的含义,在什么时机应当“从糊涂中入,从聪明中出”,什么时机应该“从聪明中入,从糊涂中出”,如此出出入入,收放自如,并体会其中的精髓,也就能成为一个心志成熟的智者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赶快到达旅途的目的地,因为路途的艰难令人难以忍受,心情烦躁便更觉路途艰难。如果我们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不把终点作为唯一的目的地,就不会感到疲惫,就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闲暇去欣赏大自然为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去欣赏路边不知名的野花。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天当做好日子去过,充实地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牢牢地把握住现在。这就是生活的“糊涂学”。

大凡立身处世,都需要聪明和智慧,而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要通过糊涂才可以发挥到极致。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从理论上讲,若一个人的智商高于平均值,就可以说他是一个聪明人。然而,我们却也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物并没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相反,他们可能还曾多少有些愚笨。有统计显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只有10%的人智商超群,而其余90%的智商只是普通人水平。那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原来,成功的人物会更加看重智慧。

生活中,聪明与智慧确实是两码事,聪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它往往只是一种表面的光芒,不足以保证人的成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自视具有聪明天赋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也许并没有聪慧的天赋,如失马的塞翁,移山的愚公,他们不会放眼于眼前利益,而是看到了日后的好处,为了日后的大利,他们宁愿现在受苦。这样的人可以不是聪明人,却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若缺少了仆人的辅佐,主人会显得笨拙狼狈,缺乏效率。然而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是永远不会翻身做主人的。仆人需要主人为他指引方向,没有主人的仆人,就失去了用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将智慧作为行动的基础,这样才能达成目的,成就事业。

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若缺少了仆人的辅佐,主人会显得笨拙狼狈,缺乏效率。然而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是永远不会翻身做主人的。

§§§第6节 得源于宽容

快乐和健康从宽容中获得

莎士比亚有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自己。”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有两名战士脱离了部队。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相互扶持。十几天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联系上部队。这一天,他们猎杀了一只小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从那之后,他们未发现任何动物出没。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突然传来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十分害怕,眼泪滴在了战友的身上,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对战友的伤口进行包扎。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谁都没有期望自己可以熬过这一关,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有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部队终于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过了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是我的战友向我开了那一枪。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不理解,为什么开枪的人会是他?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让自己的母亲能够活下去。此后的30年,我装作不知道,也从不提及。战争的现实是残酷的,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原谅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