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药膳、药酒百科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7685100000006

第6章 药膳药酒基本常识(5)

清代的医药学家同样也创制出许多新的药酒方。这一时期的医药学著作中,如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吴谦的《医宗金鉴》、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等,均收载了明清时期新创制的药酒配方。清代的药酒除了用于治病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养生保健药酒较为盛行,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例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的益寿药酒“松龄太平春酒”对老年人诸虚百损、关节酸软、纳食少味、夜寐不实诸症均有治疗作用。“夜合枝酒”也是清宫御制的一大药酒,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还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民国时期,战乱不断,百业不兴,药酒也难逃厄运,没有多少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中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作为中药方剂之一药酒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作经验,而且采取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严格卫生与质量标准,使药酒的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工业化,药酒质量也大大提高。医药学家还对许多传统药酒方的功效、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为药酒的应用和提高疗效提供了宝贵依据。此外,药酒规范已被收进我国的药典,由此可见国家对药酒的重视。

药酒的选用选用药酒很重要,一要熟悉药酒的种类和性质;二要针对病情,适合治疗疾病的需要;三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四要了解药酒的使用方法。

具体如何选用药酒呢?一般可以请教中医师,也可以参考本书对症选用。现举例如下:

(1)气血双亏者可选用龙凤酒、山鸡大补酒、益寿补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等。

(2)脾气虚弱者可选用人参酒、当归北芪酒、长寿补酒、参桂营养酒等。

(3)肝肾阴虚者可选用当归酒、枸杞子酒、蛤蚁酒、枸圆酒等。

(4)肾阳亏损者可选用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三鞭酒等。

(5)风寒湿痹、中风后遗症等病症可选用驰名中外的史国公酒、冯了性药酒和其他药酒。

(6)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所致的肌肉酸痛者可选用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痛酒、五加皮酒等。如果风湿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风湿多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则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药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7)骨骼损伤者可选用跌打损伤酒、跌打药酒等。

(8)阳痿者可选用多鞭壮阳酒、助阳酒、淫羊藿酒、青松龄药酒、海狗肾酒等。

(9)神经衰弱者可选用五味子酒、宁心酒、合欢皮酒等。

(10)月经病者可选用妇女调经酒、当归酒等。

凡此种种,这里不一一列举。药酒所治疾病甚多,一般可参考本书所列病症之药酒方,随证选用。

在预防疾病上,古人和民间也早有实践,如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可抗老防衰;夏季饮用杨梅酒,可预防中暑;常饮山楂酒,可防止高血脂的形成,减少动脉硬化的产生;长期服用五加皮酒、人参酒则可健骨强筋、补益气血、扶正防病等等。

总之,选用药酒要因人因病而异。如选用滋补药酒时要考虑到人的体质,如形体消瘦的人,多偏于阴虚血亏,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形体肥胖的人,多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选用补心安神的药酒。选用以治病为主的药酒,更要随证选用,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为宜。要选用有针对性、适宜的药酒。药酒既可治病,又可强身,这并不是说每一种药酒都能包治百病,患者随意拿一种药酒饮用,就可见效。饮用者必须仔细挑选,认清自己的病症和身体状况,选用要有明确的目的,切不可人用亦用,见药酒就饮。

滋补药酒的选用冬令进补,老年人往往喜欢喝少量补酒来补益身体。根据中医理论,各种补酒有寒、热、温、凉等不同药性,人体也有虚、实、寒、热等不同体质。所以进补之道,也得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用药原则。因补酒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所以,冬令饮补益酒时,要根据各人体质、虚实情况区别对待,做到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才能发挥药酒的功效,达到补益的目的。

一般来说,平素阳虚,每到冬天,就格外怕冷,小便多者,应该选择有温肾助阳的药酒。补阳功效最好的要属鹿茸类药酒,它有温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而且温而不燥,如参茸酒、周公百岁酒、龟龄酒等。此外,以鹿角胶为主配制的如虫草补酒、福禄补酒、人参鹿茸酒等也可选用。

平素气短懒言、面色无华、疲倦乏力、易出虚汗的气虚者,应该选择有补气作用的药酒。人参是补气药中的佼佼者,故应选择一些含有人参为主的药酒,如人参补酒、参桂酒、人参百岁酒、人参鹿茸酒、十全大补酒等。

有血虚者,症见头昏眼花、面色苍白,以及妇女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应该选择有补益气血功效的药酒,如十全大补酒、补益杞圆酒、桑葚酒、味美思等。若是妇女产后血虚、面色萎黄或苍白者,还可以选用一些适应妇女特点的补酒,如乌鸡补酒、八珍酒、毛鸡酒,这类酒能促进产妇健康,祛瘀生新,润和气血,振奋精神。

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者,可选择有健补脾胃作用的药酒,如十二红药酒、竹叶青、松龄太子春酒、中国养命酒等。

平素易腰酸背痛、筋骨不健、易劳累者,可选择有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作用的药酒,如虎骨酒、史国公酒、状元红、杜仲糯米酒、养血愈风酒等。但这类药酒性较猛烈,身体虚弱者及老年人应慎用。

药酒的种类药酒的品种繁多,功效各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补益类:如人参酒、十全大补酒。

(2)壮筋骨、治不遂类:如鹿茸酒、五加皮酒。

(3)治风湿痹病类:如虎骨酒、风湿药酒。

(4)治肺结核久咳类:如蛤蚧酒、天门冬酒。

(5)治恶疮类:如蝮蛇酒等。

(6)外用类:如跌打损伤药酒、十一方药酒等。

药酒由于所含有药物成分不同,功用和适应证也不同,因此必须合理选用,才能产生较好的疗效。服用药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药酒是用酒浸泡中药材,它除具有滋补性质外,还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在病愈后应即刻停服。

(2)药酒一般应在饭前服用,以使药物能迅速为人体吸收,较快地发挥药效。佐膳服用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会因一部分被食物吸收而影响药效。

(3)药酒以温饮为佳,因温饮能更好地发挥药酒温通、补益的作用。

(4)药酒要针对病情选用,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不可交叉服用,以免影响疗效。有些药酒有少量沉积于瓶底的沉淀物为无效成分,不宜饮用。

(5)补益类药酒忌与萝卜、葱、蒜等同服。

药酒的制作方法药酒服用简便,疗效显著,家庭中亦可自制,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选好配方自制药酒应当选用适合家庭自制的安全可靠的药酒配方。有些配方并不适宜自制,如某些有毒性的中药,是必须炮制后才能用的,一般家庭无此条件。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验方,如要配制药酒,应当先去请教医生,弄清楚药物性质和适用范围,以免不对症甚至引起中毒。

配料按处方配料。处方的选择可根据医生的处方或参考有关书籍。将原料配齐后,去除杂质,有些药物还需先行炮制。具体方法均按当地炮制经验进行操作。

药材处理一般制备酒剂的药材都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要按医生处方配齐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将其洗净晒干。凡坚硬的皮、根、茎等药物,切成3毫米厚的药片子;草质茎根,切成3厘米长的段;种子类用棒捣碎。有些药物,还需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处理。民间验方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因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而搞错药材。

酒的选择以酒精度不低于60度的白酒较适合。若用70%的药用酒精来代替,则更有利于药材成分释出。对于不善饮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或黄酒,但浸出时间及次数宜适当增加。

生产酒剂用的白酒,应符合卫生部关于白酒卫生质量标准的规定。烊糖烊胶,可取适量白酒以热溶法或冷溶法充分溶解,加入浸出液或渗漉液中。如有胶料者,应用4倍量的水加热溶化,先加入糖酒,搅匀,然后加入浸出液或渗漉液中。浸出液或渗漉液加入糖酒(或糖胶酒)后,应密闭静置,充分澄清,方可滤过,分装。

具体制作方法(1)浸制法:

①冷浸法。系将药材碎成片或粗粉,置于带盖的陶、瓷罐或带塞玻璃瓶等容器中,加处方量白酒(如未规定酒的用量,则一般酒量为药材量的8~12倍,可根据药材性质,适当增减)密闭放置。每天振荡或搅拌1~2次,浸渍7天后,改为每周1次振荡搅拌,搅拌次数多一些,浸出效果更好。避光在常温下静置20天左右(冬季则放置时间更长一些)。然后倾出上清液,并压榨残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澄清,纱布过滤即得。如连续浸制,残渣则不必压榨,可再添加新酒浸渍。调补之品如人参、黄芪、当归及陈皮等多系如此。若所制药酒需加糖、蜜矫味着色,可将糖用等量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将药液与糖液混合,搅匀,再过滤即成药酒。如自制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0克,冲洗干净,装入细口瓶中,加入60度白酒500毫升,再封严瓶口,然后每日振摇1次,15天后可开始饮用。其饮用数量为每日3次,每次3毫升。此药酒主治神经官能症,以及失眠、心悸、健忘、乏力、烦躁等。

②热浸法。药料和酒同煎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冷,贮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加速浸取速度,又能使药的成分容易浸出。制作方法基本上与冷浸法相同。先将原料粗粉置坛中,加一定量的酒,可采用隔水炖煮的间接加热方法,即把药材加酒先放在小铝锅、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炖煮,以有利药材成分的浸出,隔日1次。热浸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酒易挥发散发。见到药酒表面出现泡沫时,立即端起离火,并马上趁热密封。静置15天左右,吸取上清液,压出残渣中的余酒,和上清液合并,静置澄清,滤过即得。

如自制青梅煮酒;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按热浸法隔水蒸炖20分钟。饮用剂量为每次温饮10~30毫升。此药酒主治食欲不振、蛔虫引起的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泄泻等病症。

(2)酿制法:先将原料加水煎煮,过滤去渣,浓缩成药汁(有些原料如桑葚、梨、杨梅等,可以直接压榨,取得药汁)。再将糯米蒸煮成饭,然后把糯米饭、药汁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内,加盖密封。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保持一定的温度,放置4~6天即成。

(3)煎煮法:将原料碾成粗末后,全部放入沙锅。加水量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6小时,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取汁。加水再煎煮1遍。2遍煎出液合并后过滤,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状清膏(比例为生药5000克煎成清膏2000克)。待冷却后,加入与清膏等量的酒,和匀,放入坛内,密封7天,取上清液过滤即得。本法用酒量少,服用时酒味不重。古代医家认为,酒能使药力尽快抵达病所,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因而对一些急性病变,多半采用此法。煎煮法可视为酒剂的一种速成法。易挥发的芳香物质受热后会加速挥发,因此芳香类药物不宜采用煎煮法。

(4)渗漉法:将切制后的中药材用白酒等润湿膨胀后,装入渗漉柱中,然后不断添加白酒,酒自上口流入,缓缓渗过药材,从下口渗流而出。集渗出液,并榨取药渣中汁液,与渗漉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此法操作相应比较复杂,从自制药酒角度,不如浸渍法简便易行。

(5)加药酿制法:这是古时常用的方法,近代应用不多。这种方法是以米、曲加药直接发酵成酒。依据处方备好适量的糯米或黄黏米、曲和药物,将药材、曲粉碎。米以水浸泡,令吸水膨胀,然后进行蒸煮,使内无白心或成粥状,使其糊化。将蒸煮好的米冷却至30℃或略高的温度,然后再加入事先已经加工好的药材、曲末,拌均,置于缸内糖化发酵。已糊化的米,在酒曲中真菌分泌的淀粉酶作用下,转化成可发酵糖类,又在曲中酵母的作用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过程中,必须维持适当温度。如温度升高,应开耙搅拌,使温度降下来,并可排出二氧化碳,供给酵母氧气,促进繁殖。7~14天发酵即可完成,然后经压榨,过滤,取澄清酒液。酒液盛入存贮容器后,应隔水加热至75~80℃,以杀灭酵母菌及杂菌,保证质量和适于贮存。古人采用该法时,有的先以水煎药取液,后冷渍曲,待发后再加入蒸好的饭发酵成酒。加药酿制法可制备低度药酒,在其制法、使用效果等方面有研究的价值。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近年还有回流加热法等。

药酒的适用范围与禁忌药酒的适用范围因为药酒具有“药食同用”的特点,因此药酒的适用范围日益广泛。概而言之,主要适用于:

(1)能治疗疾病。药酒能治疗之疾病甚多,凡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外科、皮肤科、眼科和耳鼻喉科为各科190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均可疗之,无论急性疾病还是慢性疾病均适用,而且疗效显著。

(2)能预防疾病。由于药酒有补益健身之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对人体的侵害,故能预防疾病而免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