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7682800000003

第3章 齐民要术序(2)

黄霸为颍川⑧,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龚遂为渤海⑨,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zhì),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趣田亩;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吏民皆富实。召信臣为南阳⑩,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è),凡数十处,以广溉灌。民得其利,蓄积有余。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郡中莫不耕稼力田。吏民亲爱信臣,号日召父。僮种为不其(jī)令,率民养一猪,雌鸡四头,以供祭祀,死买棺木。颜斐为京兆,乃令整阡陌,树桑果;又课以闲月取材,使得转相教匠作车;又课民无牛者,令畜猪,投贵时卖,以买牛。始者,民以为烦;一二年间,家有丁车、大牛,整顿丰足。王丹家累干金,好施与,周人之急。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辄历载酒肴,从而劳之,便于田头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肴而去;其惰孏(lǎn)者,独不见劳,各自耻不能致丹,其后无不力田者。聚落以至殷富。杜畿为河东,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皆有章程,家家丰实。此等岂好为烦扰而轻费损哉?盖以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注释】①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南)牧养牛羊致富。以邑为姓,故名猗顿。②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末人。曾帮助越国灭吴国。后游齐国,又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巨富。③任延:东汉光武帝时任九真太守。王景:东汉章帝时任庐江太守,他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九真:汉郡名,在今越南北边地方。庐江:汉郡名,今安徽庐江等地。④皇甫隆:三国时魏人,魏嘉平(249~253)中任敦煌太守。他不仅向当地引进播种器,还改进了耕作和灌溉技术,所以粮食得到增产。敦煌:郡名,今甘肃敦煌等地。⑤茨充:东汉人,姓茨名充,光武帝时任桂阳太守(据《东观汉记》及《后汉书·茨充传》)。《要术》说任桂阳令,与本传不同,疑令是衍文。桂阳郡:今湖南郴县等地。⑥今:现在。此处为《东观汉记》原文,非贾氏语,今指写《茨充传》的时代,非指贾思勰的时代。⑦崔寔(?~170):东汉桓帝时任五原太守,著有《四民月令》、《政论》等书。五原:汉郡名,今内蒙古的河套一带地方。⑧黄霸(?~前51):西汉大臣。汉宣帝时两次出任颍川太守,先后有8年,提倡农业和栽桑养蚕。颍川:汉郡名,今河南禹县等地。⑨龚遂:西汉宣帝时年70余,初任渤海太守,政绩卓著。他和黄霸,世称良吏,并称龚黄。渤海:汉郡名,约有今河北的沿渤海地区。⑩召信臣:西汉元帝时任南阳太守,很重视农田水利,兴建灌溉陂渠多处,受益田亩三万顷。南阳:汉郡名,今河南南阳等地。僮种:东汉时人。不其(jī):今山东即墨。颜斐:三国魏文帝时任京兆太守。汉代的京兆,魏改为京兆郡,郡治在今西安附近。颜斐,各本均作颜裴,《辑要》各本引《要术》同,《册府元龟》卷六七八所载亦同,裴是形似之误,而沿误已久。《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作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称:颜斐,字文林。……黄初(220~226)初,转为黄门侍郎,后为京兆太守。……下文叙事与《要术》相同。宋郑樵《通志》卷一一五下所载亦作颜斐。颜字文林,其名亦应为斐。今据《魏略》等改为斐。王丹:西汉末东汉初人,做过地方官,后隐居。杜畿:东汉末魏初人,任河东太守16年。河东:郡名,今山西西南隅地。

【译文】猗顿,鲁国的一个穷士人,听说陶朱公很富,便去请教他致富的方法。陶朱公告诉他说:要想很快致富,该养多种母畜。猗顿听了,就去多养母牛、母羊,后来就繁殖到数以万计的牲口。九真、庐江地方不知道用牛耕田,常使人民生活贫困。经过任延、王景在当地教老百姓铸造铁犁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从此耕地面积一年年扩大,百姓的生活也充裕起来。敦煌地方不知道用耧车播种;种的时候,要花费很大的人工牛力,而且粮食产量特别低。皇甫隆在那里教给大家制作耧车播种,省去劳力一半多,粮食产量却提高了五成还多。此外,敦煌有个风俗,妇女做裙子,要打很多的褶叠,像羊肠般绉缩着,一条裙子要用去成匹的布。皇甫隆又下令禁止,并加以改正,节省了很多布匹。茨充任桂阳县令(?),当地习俗上不种桑树,得不到养蚕织丝、绩麻织布的好处,一般人都用乱麻脚塞进夹衣里御寒。老百姓平时懒惰,连草鞋也是少有的,脚都冻得皲裂出血,寒冬腊月都只有烧火烘烤来取暖。茨充就教导百姓多种桑树、柘树,养蚕,打麻鞋,又叫大家种苎麻。几年之后,大获其利,大家都有了衣服鞋子,穿得暖暖的。现在江南人懂得种桑、养蚕、打鞋,都是茨充教导的结果。五原的土地宜于种大麻,但当地人不知道绩麻织布;百姓冬天没有衣服穿,就堆些细草睡在草里面,官吏来了,就裹着草出来相见。崔寔到那里做官,帮他们制造了绩麻、纺缕、织布的工具,并教会他们使用,老百姓才免除了受冻的苦楚。由此看来,怎么可以不教会百姓去做呢?

黄霸任颍川太守,规定驿站和乡官等下级官吏,都要养上鸡和猪,用来资助鳏夫、寡妇和穷苦的人;还要他们努力种田种桑,节约费用,增殖财富,种植树木。鳏夫、寡妇、孤儿、孤老头中有人死了没法安葬的,由乡里送上书面报告,黄霸都一一给予分别处置,指出:某处有大树,可以用来做棺材;某驿站上有生猪,可以用来祭祀。承办人员到那里去,果然都符合黄霸所指出的,就照着办理了。龚遂任渤海太守,劝督百姓努力种田栽桑,规定每人种一棵榆树,一百窠薤,五十窠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百姓中有拿刀带剑的,就叫他们卖掉剑买牛,卖掉刀买小牛,并且开导说:为什么把牛带在腰间,把小牛拿在手里?这样,到了春夏,老百姓不得不赶紧到田里去劳动;到了秋冬,他就检查评比收获蓄积的多少,使得老百姓更加多多收蓄果实、菱角、芡实之类的食物。因此,地方上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富足起来了。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热心为人民兴利办好事,力求使大家富裕起来。为此,他亲自劝督农业生产,往来深入田间,遍历各乡各村,到哪村就在哪村住宿,很少有安定的住处。又经常巡行勘查郡中的水道和泉源,开通灌溉沟渠,兴建了几十处水闸和堤堰,从而开广了灌溉面积。人们得到了农田水利的利益,大家都有余粮积蓄着。他还禁止婚丧喜事的铺张浪费,厉行省俭节约。由此,一郡的人无不尽力耕种。官吏和大众都亲近、爱戴召信臣,敬称他为召父。僮种当不其(jī)县令,倡导每家养一头猪,四只母鸡,平时供祭祀之用,有人死了用来买棺木。颜斐当京兆太守,命令农家整治田亩,种植桑树和果树;又督促大家必须做到:农闲时采伐木材,让大家以能者为师,转相传授制造车辆的技术,家里没有牛的要养猪,到猪价贵的时候把猪卖掉,买回来牛。开始大家都嫌烦乱;不过一两年的工夫,家家都有了好车和壮牛。这样整顿以后,农民生活都丰足了。王丹家有千金之富,做人乐善好施,救人急难。每年农家收获后,察访知道哪家劳动努力而收获多的,总是载着酒菜一家家去慰劳,就在田头树下请他们喝酒吃菜,奖励他们,离开时还把多余的菜肴留下来;唯独那懒惰的人得不到慰劳,个个都为没能让王丹来慰劳自己而感到羞愧,从这以后,再没有一个不努力种庄稼的了。因此整个村落终于殷实富裕起来。杜畿任河东太守,督促老百姓养母牛、母马,直到养鸡养小猪,都有规定指标,所以家家都丰衣足食。上面说的这些人,难道是喜欢麻烦搅扰百姓而轻率地耗费财物吗?只是因为一般人的常情,有人去引导他们,就会努力去干,让他们放任自流,那就不免偷懒散漫了。

故《仲长子》曰:丛林之下,为仓庾之坻(zhī);鱼鳖之堀(kū),为耕稼之场者,此君长所用心也。是以太公封而斥卤播嘉谷①,郑、白成而关中无饥年②。盖食鱼鳖而薮泽之形可见,观草木而肥蛲(qiāo)之势可知。又曰:稼穑不修,桑果不茂,畜产不肥,鞭之可也;卡电(chǐ)落不完,垣墙不牢,扫除不净,笞(chī)之可也。此课督之方也。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③,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④,种甘橘干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干匹。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⑤。樊重欲作器物⑥,先种梓、漆⑦,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书》曰:稼穑之艰难⑧。《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⑨。《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⑩?汉文帝曰:朕为天下守财矣,安敢妄用哉?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是以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其义一也。

【注释】①太公:姜姓,吕氏,名尚,一说字子牙。相传周文王见到他时对他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又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助周灭商,封于齐,是齐国始祖。②郑:郑国渠,在陕西关中地区,是秦王政时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开凿的大型渠道,故以人名名渠。白:白渠,汉武帝时白公在郑国渠南开凿的渠道,因以白为名。二渠开成后,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粮食获得了大面积的高产。③古代天子和皇后在春耕前和养蚕月份分别举行亲自推犁耕地和亲临蚕事的典礼,象征性地劳动一下,表示重视和倡率农蚕生产。④李衡:三国吴时人,曾任丹阳太守。曾派奴仆在武陵郡龙阳县(今湖南汉寿)的洞庭湖冲积沙洲上建造住宅,并种了千把株柑橘。吴末柑橘长成,家道殷富。木奴,指柑橘。后世扩而展之,也泛称果树乃至树木为木奴。⑤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千户侯:食邑干户(提供千户农户的赋税和力役)的侯。太史公语见《史记·货殖列传》。⑥樊重:东汉初人,善于经营生产,家累巨富。⑦梓:梓树。作为家具木材,栽种十年以后可用。漆:漆树。土地条件较好的栽培漆树,八九年后可以割漆。⑧见《尚书·无逸》。⑨见《孝经·庶人章》。⑩见《论语·颜渊》。汉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三个皇帝。执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厉行节俭,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汉景帝继行其制,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语,《史记》、《汉书·文帝纪》及《汉书·食货志》等未见,出处未详。孔子语出《孝经·广扬名章》。

【译文】所以《仲长子》上说:丛林底下可以成为囤储粮食的地方,鱼鳖的潭穴可以变成浇灌庄稼的源泉:这都是君王长官该用心策划的事。因此,姜太公封在齐国,改造了盐碱地,种出了好庄稼;郑国渠和白渠开成之后,关中再没有饥荒的年岁。这就是说,吃到鱼鳖,可以想见沼泽的水利;看到草木,可以知道地力的肥瘦。又说:庄稼种不好,桑树果木不茂盛,牲畜不肥壮,可以用鞭子打他;篱笆不完整,围墙不牢固,打扫不干净,可以用竹板揍他。这是督促责罚的方法。天子还要亲自耕地,皇后还要亲自养蚕,何况庄稼人,怎么可以存心偷懒呢?

李衡在武陵郡龙阳县的大沙洲上盖了宅院,种上一千棵柑橘。临死时,嘱咐儿子说:我村庄上有一千个木奴,它们不向你要吃要穿的,一个的收入等于每年向你献上一匹绢,也尽够你花消了。到三国吴时末年,柑橘长成结果了,每年可以收得几千匹绢的利益。〔这就是李衡〕经常称道的太史公的那句话:江陵的千株柑橘,跟千户侯的收益相等的意思了。樊重要做家用器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人都嘲笑他。然而日积月累,〔十几年之后〕,都派上了用场,过去嘲笑他的人,反而都向他来求借了。这说明种植是无论如何不能放松的。俗话说:一年的计划,总不如种谷;十年的计划,总不如种木。正是这个道理。

《尚书》说:庄稼从种到收是艰难的。《孝经》说: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凭借土地的利益,〔从事生产〕,保重身体,省吃俭用,用来供养父母。《论语》说:百姓不富足,君主又怎能富足?汉文帝说:我替天下看管财物罢了,怎么敢随便乱花呢?孔子说:家务管理得好,可以移用它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这样看来,家就像是国,国就像是家,所以家穷了想得到一位贤妻,国家乱了想得到一位贤宰相,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