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7682000000022

第22章 古陶罐的魅力(13)

现在,文玩市场上销售寿山石雕的商贩日渐增多,给玩家提供了选择精品的契机。有人说:“寿山石除了可赏其变幻无穷的色泽,若再加上名师鬼斧神工的雕工,更能使寿山石的价值大增。”这固然不假,但玩家也须学会赏石才能买到既可供玩赏又有收藏价值的寿山石珍品。行家认为,优秀的寿山石雕应具备“三美”,即石品美、石质美和工艺美。石品美:石之难得可贵者,如田黄、白田、红田等,其他品类,只要细腻润泽,也有收藏价值。石质美:温润如玉,颜色娇艳迷人。工艺美:雕工古博、有法、精致、有神,把玩不刺手,开丝整齐,条条不乱;半浮雕要因材施艺,善取巧色,并能剔除石病;薄意讲究画工与刀法,排除石病,亦取巧色,且脉工(用墨画后,用尖刀描之,有如素描,日脉)要精,深度适当,磨工平整。如果符合这三大要素,就称得上一件完美的寿山石雕。玩寿山石要尽可能搜集这类有欣赏价值的精品。

玩寿山石还要善于保养,而保养其实也是玩赏。寿山石雕适宜陈列在室内,或放在锦盒中,以防其干裂。小型摆件和印石,要经常把玩,使之逐渐显出温润的古意。若将其放在脸颊或鼻翼两侧摩擦,亦能增加石面的温润感。台湾某些玩家提出“三坑分法”的保养方式可为参鉴。他们认为:田坑石性质稳定,无需特别的油养(将白茶油涂在石雕的各部位),平时只要多把玩即可。水坑石的石性与田坑一样稳定,也无需油养,也要经常把玩。山坑石品种繁多,石色鲜艳多彩,但质地略松,必须经常油养,石表吸收油脂,可使石质润腻。只有白芙蓉石不宜油养,免得使洁白的石表变得灰暗。

寄石的品题

奇石(之一)奇石是大自然的缩影,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它不仅需要玩家去评赏,还需要独具慧眼的品题。清代学者阮元在《石画记序》里说:“名石虽有造化之功,若无品题,犹未凿破混沌。”这也是玩奇石与玩他物的不同之点。

品题,要求玩家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学养,只有具备相当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修养,才能作出深刻而富有创意的品题。《万石斋大理灵岩石谱》的作者张轮远先生,从3000余枚雨花石中精选出64枚,一一为之作小传,叙说其形状、色彩、纹络,并附名人题诗,各加品题。如黄石公、黄山云雾、黄冈竹、雪岭、朱霞、西湖春晓、上清仙境、冷枫夕照、柴门雪夜、御沟红叶、疏篱秋色、莫高石窟、万里长城、探海石、金带圈等等,不仅石奇无敌,而且多由他以品题赋予深刻的寓意和巧妙的情致。他从平生集藏的100余方大理奇石(之二)石屏中选择20方佳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品评,阐幽发微,并系以诗及友人题赠,使自己的石玩又上了一个档次。这20方佳品分别题为五岳独尊、华岳三峰、黄山云海、雁荡一览、白云在望、青鸟使、独坐看云、湖山夕照、江村雨霁、荒山积雪、石中石、奇峰独秀、绝岛惊涛、碧落横云、天台采药、春山如笑、谷口莺声、点苍春晓、软翠浮风、行有恒堂。这些大理石屏多有不同意境,经玩家品评赋诗,观者如卧游名山大川,美意无穷。如“黄山云海”方屏,纵横各一尺二寸,质微灰,黄绿纹,峰峦起伏,云雾弥漫,俨然黄山云海。玩家题诗日:“白云铺海隐嵯峨,片石英英幻境多,可有诗人黄仲则,絮袍翦处化兜罗。”又如“独坐看云”立方屏,高八寸、宽五寸,似大米山水笔意,其下磐石上有一老人形象,宛若坐看云起时。玩家题诗云:“出岫本无心,归来亦无意,为问石中人,久看何所思。”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品诗赏画,令人神往。张轮远先生是位玩石者,但首先是位诗人、学者,而且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因为他具备很高的文学水平和美学造诣,所以才能以巧妙的构思、突发的灵感,通过画龙点晴的品题为他的奇石“点石成金”。由此说明,玩石除了需要玩家具备相应的艺术鉴赏知识,还需要调动玩家丰富的想象一种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艺术遐想力。

欣赏和品题奇石,还需要清净的心境和氛围,摒除杂念,凝神观照,远观近取,也就是美学意义上所说的“审美静观”。过怒过喜会影响人对周围事物的评价,容易产生偏见。此时品石,绝无所获,更不会窥见其中的意境。如心淡平和无欲无求之时进行品评观赏,定能神思飘逸,浮想联翩。过去常见这样一副对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上联所指就非常适用于对奇石的品题和欣赏。

奇石往往与古玩有关,今人品鉴奇石还要注意其历史渊源。有的因出于古人和名家之手,流传数代,本身就是古玩,这样的奇石更具特殊的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奇石赏玩》一书认为:大凡古雅有征、干史可稽的奇石便可厕身于古玩之列,玩者尤其应该留意这种旧石。笔者曾在老画家梁崎先生那里见到这样的奇石,其外表乌黑发亮,主人说这是宋人遗物,在它的身上积淀着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有许多旧石,本身就刻有古代收藏者的品题,词句相当典雅。这种奇石可谓中国石文化精华的代表,人们见到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联想和感慨。它的身价是一般奇石所不能比拟的。

玩石就是“发现艺术”,能否在茫茫石海里发现“珍宝”,全凭玩家一双慧眼了。

印章的收获及鉴别

要懂得典章制度和印学知识

北宋时期,权臣蔡京为了取宠皇帝,令人伪造一枚古玺,并指使他人诡称此玺乃地下重出的秦皇传国之宝。这方伪印呈方形,印文为鸟书,印体边长10厘米。蔡京持伪印向皇帝出土铜印祝贺,说是贤君圣明,天赐宝物,实国之祥瑞。皇帝信以为真,龙颜大悦,诏令改年号“绍圣”为“元符”,以示纪念。东汉金印广陵王玺后来有博物学家指斥说,那玺是伪造的。根据是:①印文的鸟书俗不堪目,非先秦鸟书真体;②印体过大,不合玺印方寸的古制。这两点辨伪理由颇有见地。因为秦汉古印是随身携带的,多佩于腰间,偌大的印玺不可能出自秦汉,而且秦汉玺印,印文考究,古朴美观,非粗俗滥制可比。

这件事告诉我们,制造伪印的伎俩绝不是近代才有的。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都曾有人以种种手段在伪造秦玺汉印。蔡京制造伪印只不过是出于政治需要,骗取政治资本罢了。而大量的伪造印章者则是以赢利为目的,以假充真,骗取收藏者的钱财。这样一来,印章中确有不少为伪造的古印混杂于真品之中。有的是多年以前的伪造而沦于土中,出土后,使人真假难辨:有的是现代人的“杰作”,表面上看也和真品并无两样。这就给我们收藏印章造成了很大麻烦。

伪造古印有专擅制作铜印玉玺者。譬如民国年间,因关中、洛阳、济南一带常常有古印出土,收藏古印的人大多在这些地区寻求收买,作伪者便利用这个机会,照古印之式样、尺寸、文字制造,然后按铜器、玉器的作伪方法,使之变为古旧。作成之后,与古印几乎相同。这种手法颇能乱真,比蔡京之所为要高明多了,即使是有点眼力的鉴藏者,若不留神,也常常为他们所蒙骗。解放前,山东潍县一带就有不少赝制古印的“高手”。其中有李汝滨、李汝贵兄弟俩,人称李五、李六,技术尤高。他们伪造古玺,“乃先造一铜玺,底空,以火漆之类填之,趁热钤以阳文真玺,外又敷以漆胶之属,杂以斑锈。”凡经李氏兄弟造出的伪印,皆技甚神妙,黑漆古,字文清劲,偶露斑锈,青碧可爱,拿到济南兜售,不少人上当受骗。还有马庆灏的弟子王临春、王四皮之流专制伪封泥。每制辄作千百品,埋之地下,历年取出零售,每月商人贾客向他们定制若干,在上海出售,辄得厚利。(《五镫精舍印话·古印及封泥之伪制》)所以,鉴藏者认为,一般的作假,由于伪品粗劣,多数可以辨别,惟淮县制造的这类伪印,作旧如旧,分辨起来难度较大。

然而,伪造毕竟是假的。尽管这些印章与古印真品有相像之处,但往往在形制、文字、材质上露出破绽。山东王献唐先生就曾遇到样一件事:那年先生到故乡探亲,一位佃户从农田中掘得一白文大古玺,请他估量这古玺的价值。经过审视,先生以“青绿不合,笔画不展”断定为潍县伪制,而这位佃户确是老实忠厚之人,他从土中掘出此印是人所共知的,但此印的确又属赝制。后来有前辈某君见之,说此乃先君旧物,是从潍县的一位本家那里索得,系于钥匙为坠,失落后杂入粪土中,乡里每年初春倒以粪土,带到田里,入于土中,过了数十年,又被发现。对此,王献唐说:“可知出土之物,不必尽为真器,若非稍知审定,安得不为珠混,以真从土中掘出,不再从其伪处着眼矣。”(《五镫精舍印话·出土赝制》)鉴别古印不单是一般技术问题,它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考古知识,更要了解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特别是有关印史、印材、印制的基本规定。因为,秦汉和其它各个朝代印章的用途、形式特征是不尽相同并逐步演化的。鉴别古印尤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和那个时代的礼制风俗。1983年9月22日,考古学家在广州象山岗上的越城王墓,发现一枚印文为“文帝行玺”的金印。此印系于南越国王赵昧遗骸的腰间,书法方正,布局谨严,印体硕大,纽作蟠龙形,在已发现的大量的汉代玺印中从未曾见。它的边长不但超过了汉代诸侯王及已知的藩王印的体制,而且比汉家帝后的玺印体制还要大些,显然是南越王赵睐僭越自制。玺印自称“文帝”是南越国王特有的称谓。因为中原帝王“文帝”、“武帝”一类称号,并非在位时就有,而是死后旁人加给的“谥号”。而赵睐生前就称自己为“文帝”。南越的这种典制史书中原有记述,因此是可信的。另外,秦汉代以后,“行玺”的名只是皇帝的御用印信才可使用。南越王用“行玺”之称,表明南越与汉室有分庭抗礼之意,也反映了其对中原文明的倾慕。可见,鉴赏古印牵扯着诸多的学问,须反复考证,否则便极易堕入迷雾。“文帝行玺”这枚金印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上等印石的特征及伪作

对于印章的鉴藏,除了需要考察它的年代,是否为名家所制及艺术水平的高低,还要注重其自身的材质。

关于印材,首先要追溯到秦汉时代。那时,各种印章的印材多为铜、玉,间以金、银、铁、铅、水晶、滑石、陶泥。隋唐以后,官印钤盖在绢纸上,印型渐大,印材亦有一定的制度,一印石名品自左至右:酱油青田、艾叶绿、田黄、兰花青田、白芙蓉、鱼脑冻、鸡血、煤根、田黄。般官员仍是铜质。宋代官印有用瓷的。私印印材有黄杨、檀香、竹根、玛瑙、琥珀等,但主要印材当属玉、牙、角。至元末王冕始用花乳石治印,印材才逐渐以石料为主。在此以前,我们鉴赏印章,主要着眼于考古和艺术,不过多看重其材质。明清以来,随着印石在治印中的广泛使用,很多名贵的印材石愈加显示其昂贵的经济价值,颜色悦目的石章材料与名人的篆刻佳作交相辉映,集于一身,这种印章更是身价百倍。

何为上等印材石?首先是质地纯净者。印石纯洁无杂质,肌理晶莹细腻,质实而不浮,无疵可指的,是为上品。高兆《观石录》将洁白的印石比作梁园之雪、雁荡之云、飞燕之肤、玉环之体。毛奇龄《观石录》对上等印石也有“如搏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的赞语。其次是温润透化者。石质不但纯洁无杂,而且肌理温润,温如润玉,莹而如晶。有人说:好石必润,不润不是好印石。三是色彩娇美者。印石带有各种色素,称之有色石,有单一色、杂色之别。无论是单色或杂色,都要色彩艳丽。单纯的白色、青色、黄色,应鲜艳淡雅;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应色调谐调,凝重古雅,纹理清晰,华而不乱。印石中掺有各种杂质,内含砂砾、铁石、顽石、灰土、石皮、风化物,或如水泥块者,均为劣石。以上是识别印石质量优劣的大致标准。

印石产自各地,因地得名,品目繁多。主要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颜色以青为基调,佳者半透明,世称“冻石”,有“灯光冻”、“蜜蜡”等不同名称。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区的寿山,多白色,亦有黄色,世称“田黄”,最为名贵。昌化石是浙江昌化产品,有青浆中带红块的,如鸡血一般,故称“鸡血石”,也很名贵。“田黄”、“鸡血”、“灯光”、“鱼脑”等均为藏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