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针炙与按摩
7681000000064

第64章 神经系统疾病(6)

(七)医疗体育疗法

医疗体育疗法在肩周炎病人的康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选择性地逐渐增加患侧肩关节各个运动轴向的功能锻炼,尤其是活动障碍较为明显的运动轴向锻炼,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侧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局灶性非细菌性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和消除疼痛症状,还可以通过牵伸和软化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消除运动障碍,恢复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外,对于已发生肩胛带肌肉(如三角肌)萎缩的病人,通过肩关节医疗体育运动,可增强肌肉的力量,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从而逐渐消除病人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恢复病人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在肩周炎早期,病人往往以疼痛症状为主,疼痛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因此,在采用某些治疗方法的同时,可进行一些运动量较轻的医疗体育活动,例如某些肩关节的徒手运动。在病人慢慢适应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达到疏通经络、消除疼痛、预防运动功能障碍的目的。在肩周炎的晚期,由于病人以关节运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因此,医疗体育运动就应选择运动强度较大的训练,以松解粘连,发展肩部肌群力量,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弹性,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为主。尤其是活动障碍明显的运动轴向,更应有侧重地加以训练。

1.徒手体操锻炼徒手体操简单易学,且不需什么器械,比较适合肩周炎病人在家庭、工作余暇开展。下面介绍一套较为实用的肩周炎病人徒手体操。

(1)前后摆臂运动:预备姿势,病人分腿站立,间距稍宽于肩,上体前屈,头稍抬起,眼看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动作:右臂放松,尽量向上摆,同时左臂放松尽量向后摆,然后左右臂交换摆动方向。动作重复10~20次。

(2)左右摆臂运动:预备姿势同上一节。动作:两臂放松,尽量向侧上方摆动,然后两臂往回摆,于胸前交叉。动作重复10~20次。

(3)环转肩运动:预备姿势,病人两腿直立,两肘关节屈曲,两手分别搭于两肩。动作:以肩为轴,两肩由前上向后下绕环10~15次,然后以同样动作,由后上向前下绕环10~15次。

(4)收展肩运动:预备姿势,病人两腿直立,两肘关节屈曲,两手十指交叉放在枕骨部。动作:两手扶头后,两臂向内夹紧,然后由内向外向后尽量展开。动作重复10~20次。

(5)托天运动:预备姿势,病人分腿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两臂弯曲至胸前,掌心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上抬至额前,以腕关节为轴,两手外翻,掌心向上,两手尽量上托,然后,两臂依势由两侧下落还原成预备姿势。动作重复10~20次。

(6)前冲拳运动:预备姿势,病人两膝关节微屈,分腿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腰间,拳心向上。动作:右手用力和前冲拳,拳心顺势转为向下,右拳用力收回到腰间,然后左手用力向前侧冲拳,拳心顺势转为向下,左拳用力收回至腰间。动作重复10~20次。

(7)侧冲拳运动:预备姿势,同上一节。动作:右手用力向侧方冲拳,拳心顺势转为向下,右拳用力收回至腰间,然后左手用力向侧冲拳,拳心顺势转为向下,左拳用力收回至腰间。动作重复10~20次。

在完成这套体操时,要求动作有节奏,稍缓慢,运动幅度尽可能大些。这套体操较适合于肩关节活动障碍不太严重的病人。运动障碍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运动量及幅度进行。

2.爬墙锻炼肩周炎病人在家庭中开展爬墙锻炼可以替代体疗室中肩关节上举爬阶梯的锻炼。这一体操主要是利用墙壁固定性和身体重力以改善病人肩关节外展上举和屈曲上举功能状况,同时兼有改善患肩旋转功能的作用。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1)预备姿势:病人面向墙,两腿并立,上体正直,距离墙70厘米左右(基本上为一臂距离),患侧上肢稍屈前举,食指贴于墙上。动作:病人患侧上肢随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轮流向上爬而逐渐伸直,当手指不能再往上爬时,用手掌撑住墙壁,两膝关节弯曲,借助身体下坠的重力向墙做屈曲上举压肩动作。然后身体向左侧转动30度左右,做侧向压肩动作,恢复面对墙姿势,然后身体再向右转30度左右,做侧向压肩动作。重复练习8~10次。

(2)预备姿势:病人患侧肩对墙,两腿并立,上体正直,距离墙70厘米左右,患侧上肢稍屈外展上举,食指贴于墙上。动作:病人患侧上肢随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轮流向上爬而逐渐外展上举,达到最高限度后,用手掌撑住墙壁,两膝关节弯曲,借助自身重力向墙做外展上举压肩动作;然后身体向前侧转30度左右,做侧前向压肩动作,恢复患侧对墙姿势;然后身体再向后侧转30度左右,做侧后向压肩动作。重复练习8~10次。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肩井、天宗、肩三针、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中平、阳陵泉。

2.定位

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天宗—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肩三针—是肩髎及其前后各2寸,共3个穴位。肩髑穴,当上臂外展时,出现两个凹陷,在前方凹陷处。

臂膈—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曲池—屈肘,肘横纹外端约0.5寸处。

手三里—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第二掌骨中点处。

中平—足三里穴下1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如果肩周炎病人关节活动障碍仅累及一侧,可以用健侧手对患侧进行自我推拿。病人在进行自我推拿以前,一般先进行热水浴,对患侧肩关节进行局部热疗。随后可以选择一套较为适合自己的肩周炎医疗体操进行锻炼,最后进行肩周炎的自我推拿。自我推拿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大约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大约1~2分钟。

4.在患肩外展或前伸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推拿,一边推拿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推拿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前面进行治疗。自我推拿可每日进行2次,坚持下去会有较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椎间盘由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髓核周围由纤维环围绕,其上、下由软骨板包夹,形成三明治样结构,位于上、下椎体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问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也与腰部过度负荷、长期震动、脊柱畸形、急性损伤等因素有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二)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所引起的。形象地说,人的椎间盘就如同汽车的减震弹簧,减缓着人体所受的外力冲击与震荡,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或者外伤的影响,“减震弹簧”的弹性会逐渐减弱,20岁以后,腰椎间盘就开始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一些积累性损伤,使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就可能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位,即纤维环的后部产生裂缝。随着承重的反复进行,裂缝逐渐增大,使此处的纤维环变得越来越薄,在此基础上加上外伤,就可能使纤维环受到破裂,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的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引起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甚至产生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有:

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小,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

(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4)腹压增高:腹压与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5)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弯则疼痛加剧;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弯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四)诊断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X线片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

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