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针炙与按摩
7681000000055

第55章 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2)

①遗传因素影响体重指数、皮下脂肪厚度及内脏脂肪,且对内脏脂肪的影响尤为重要。

②遗传不仅影响肥胖的程度,并且对脂肪分布类型也有很强的影响。

③过度喂养后的肥胖,即过度喂养后的体重增加敏感性是由遗传决定的。

④个人体力活动的多少也显著受到遗传的影响,家庭中父母喜欢运动者,其子女长大后也喜欢运动。

⑤神经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

(2)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对肥胖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这已经被动物和人体研究所证实。可以肯定地说肥胖者均与进食过多有关。正常成年人能量的摄入和支出长期维持平衡,使机体脂肪量维持恒定,保持体重不变。但如果进食过多,使摄人的能量超过机体的消耗量,则多余的能量可转化为脂肪,使体重增加。

(3)行为因素:

①运动不足。

②生活方式。

③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基础。

2.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运动、七情过度、脾胃失调(脾胃俱虚或脾胃俱旺)、痰饮水湿有关。总之引起肥胖的原因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过食肥甘厚腻。

(2)缺乏劳作运动。

(3)伤及情志。

(4)久病正虚。

(5)年老体衰。

(三)诊断

1.WHO的诊断标准1997年WHO发布了对成年人的BMl分级标准。1999年针对亚洲人的特点又发表了《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WHO根据BMI对再巴胖的分级以及对伴发病危险性的评估。

(1)身高折算法

目前国内常采用的方法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轻度肥胖≥标准体重的20~30%

中度肥胖≥标准体重的30~50%

重度肥胖≥标准体重的50%

(2)胸腹指数法

胸腹指数=胸围(乳头上2cm圆周)-腰围(肚脐圆周)

胸腹指数≤15cm为轻度肥胖

胸腹指数≤10cm为中度肥胖

胸腹指数≤5cm为重度肥胖

(3)体重指数法(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在25~30之间为轻度肥胖

BMI在30~40之间为中度肥胖

BMI≥40为重度肥胖

(四)分型

1.单纯性肥胖(即狭义的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主要与家族史、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剩有关。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1)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症):与遗传有关。

(2)获得性肥胖(成年起病型肥胖症):与摄食过多、运动量少有关。

2.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肥胖症是由原发病引起,占肥胖人群的5%。主要有以下原发病:

(1)下丘脑病。

(2)垂体病。

(3)胰岛病。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6)性腺功能减退症。

(7)其它疾病引起的肥胖症。

3.遗传性肥胖自幼年起病,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低、步态不稳、性器官发育不良、多指畸形综合征等,化验检查性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减低。

(五)护理预防

1.合理膳食饮食注意清淡,少食甜食及厚味,多以素食为主,不要减少饮食的总体积、总数量,以减少病人饥饿感。家禽、瘦猪肉、兔肉、牛奶、鸡蛋等也不可少,忌睡前进食,宜戒酒并禁饮咖啡,夏季少食甜冷饮;必须配合运动减肥,以增加耗能,利于脂肪的代谢消耗。

2.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富有成效的减肥手段,如健美操、跳舞、跳绳、慢跑步、旅游、爬山、做操等。每周至少要有三次,每次坚持50~6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中等量的锻炼30分钟可消耗250~300卡的热量。

3.调摄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切忌睡眠过多,并保持精神愉快。行为治疗可分戒瘾及减重两期。戒瘾期,患者须戒除依赖的食物;减重期则除了不碰不正常食物外,还要配合规律的运动及作息。

4.减肥饮食与运动处方的提纲

(1)只进三餐。

(2)细嚼慢咽。

(3)首先喝汤。

(4)禁食甜食。

(5)轻度节食。

(6)少睡多动。

(7)体育锻练。

(8)防治便秘。

(9)贵在坚持。

5.21世纪健康箴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二、点穴与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上脘、水分、滑肉门、天枢、大横、带脉、外陵、水道、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上脘—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

水分—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滑肉门—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天枢—与脐相平,距脐中2寸。

大横—与脐相平,距脐中4寸。

带脉—第11肋游离端直下与脐平面的交点处。

外陵—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水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旁开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二)自我按摩

1.摩腹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以局部发热为度,操作5~10分钟。

2.点穴对腹部穴位进行重点点按,可用两手中指重叠操作以增强刺激量,要求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每穴1分钟左右。

3.提拿腹部脂肪用拇指及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提拿腹部脂肪,要求腹部有发热感,操作5~10分钟。

4.指扣腹部用双手五指尖扣击腹部,操作5分钟。

5.虚掌击腹部用双手虚掌扣击腹部,操作5分钟。

高脂血症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1.什么是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有的脂质成分的总称。血液中主要血脂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微量类固醇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它们是血液中正常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2.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血脂是什么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

胆固醇的合成二要来自两个方面:体内合成,除脑组织外,其它组织均可合成,每天可合成1~2克,肝脏是合成能力最强的器官,合成量可占体内总合成量的3/4以上,其次是小肠。食物摄取,主要来自蛋黄、动物内脏、奶油及肉等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过多食用可限制其吸收。胆固醇大部分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并被带入组织细胞进一步代谢。其主要生理功能除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外,还可转变为多种重要类固醇化合物(激素)。另外,肝脏中的一部分胆固醇可转变成胆汁酸,帮助消化。因此,胆固醇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只有在其过高或存在不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时才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甘油三酯是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体内的储能物质。其来源也包括两个方面: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在小肠中消化吸收并与小肠合成的载脂蛋白组装成乳糜颗粒(含90%的TG),经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内源性,肝脏是合成能力最强的器官,其次是脂肪组织,肝脏合成的TG与载脂蛋白组装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含60%的TG),分泌到血液中。

3.什么是脂蛋白各种脂类成分像日常见到的油脂一样不溶于水,也极难溶于血液,它们必须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载脂蛋白)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称为脂蛋白。脂蛋白可分为五种: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近年来又发现一种脂蛋白,命名为脂蛋白(a)[Lp(a)]。这五类脂蛋白密度是依次增加,而颗粒大小则依次变小。关键是这五类脂蛋白内含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不同。

(1)乳糜微粒(CM):是在小肠粘膜细胞内合成,主要功能为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乳糜微粒颗粒大,不易进入动脉壁内,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易诱发胰腺炎。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即分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或作为能量被组织细胞利用,或储存于脂肪组织中。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其主要在肝脏内合成。肝脏一方面把游离脂肪酸酯化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把一部分糖类转化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与其他脂质和载脂蛋白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故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到周围组织和血中,分解而形成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轻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它也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3)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产物,主要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功能为运输胆固醇到全身组织以合成细胞膜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磷脂的运转和调节周围组织合成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密度相对较小,能很快穿过动脉壁,进入血管内膜下层,并刺激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当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时,超过动脉壁的清除率,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聚集在动脉壁上,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

(4)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磷脂和载脂蛋白A组成,仅含有少量的胆固醇。其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也可来自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功能:①清除机体细胞的胆固醇,并运到肝脏分解;②与低密度脂蛋白竞争,减少周围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③促使甘油三酯水解;④抑制胆固醇的合成;⑤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内皮细胞不受损。高密度脂蛋白由于能够将细胞内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内代谢,也能够清除动脉壁内胆固醇,并能够抑制动脉壁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5)脂蛋白(a)[Lp(a)]:在肝脏中合成,并由肝细胞分泌人血循环,血中脂蛋白(a)能穿过动脉内皮层进入内膜下积聚,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脂纹病变,并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栓形成,由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现已有研究证实血浆脂蛋白(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脂蛋白(a)值与冠心病、脑卒中有密切关系。脂蛋白(a)参与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到“桥梁作用”。

4.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脂蛋白有哪些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脂蛋白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也有一定关系。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极低密度脂蛋白。

5.什么是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部分就叫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就像江河中的船舶一样,载着脂蛋白沿血管将其送到组织细胞中。它除了运输脂质外,还有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它不仅对血液脂蛋白的代谢起到决定性作用,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载脂蛋白的种类很多,主要的载脂蛋白有A、B、C、D、E、F等,它们又分成几种亚型。血液中含量最高的是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是临床上常检测的血脂项目。

(1)载脂蛋白A(apo-A):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其占高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含量的80%,测定载脂蛋白A可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载脂蛋白A含量降低时,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也减少,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2)载脂蛋白B(apo-B):主要分布在低密度脂蛋白中,其次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其水平反映着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当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它在载脂蛋白中最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6.什么是高脂血症?什么是高脂蛋白血症?正常人的血脂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的病症。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单项或多项升高。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液中一种或几种脂蛋白水平升高。此二者内容相同,只是提法不同。

(二)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易与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相混淆。还有许多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高脂血症时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可引起黄色瘤。其表现为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突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黄色瘤质地一般柔和,无触压痛,多发生于眼睑、手掌、肌腱及关节。

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三)诊断

1.诊断标准我国1997年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确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

合适范围:血浆总胆固醇(TC)<;5.20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血浆甘油三酯(TG)<;1.7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边缘升高:血浆总胆固醇(TC):5.21~5.69毫摩尔/升(201~219毫克/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