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心方
7680600000053

第53章 治痈疽方(3)

《录验方》洗痈疽和恶疮毒气的猪蹄汤方:

当归四两甘草四两,炙夕药五两芎艹闾二两白芷四两艹冈草二两黄芩四两狼牙四两猪蹄一具蔷薇根一两大黄四两。

共十一样药,先用二升半水另外煮猪蹄,取一升半。去掉猪蹄,加入其他药,煮得再沸时下入桑灰汁一升,又煮取一升半,汤成后,轻轻地洗疮痈结疽。刚肿时,可以去掉狼牙加进灰汁;如果疮已经溃烂,就用狼牙而不用灰汁。

《僧深方》治疗痈疽疮臭烂,用来洗疮的青木香汤方:

青木香一两夕药一两白蔹一两芎艹闾一两。

共四样药,用四升水煮,取二升,去掉渣。汤温热时洗疮。一日三次,第二天把药膏放进疮里去,一日三次。

《医门方》疮痈肿已经有脓,惧针让脓自己流出的医方:把鹿角刮取细末,用醋调和,聚放在肿处,过一夜脓自己流出。如果脓深,就先嚼生栗敷上,撮脓向上,极妙。

治疗痈肿不消,已经有脓却不能针刺,让患处自己破溃,用药方:空腹服葵子一枚,经过一夜就能破溃流出脓,神妙。

《葛氏方》治疗痈已经有脓,让脓迅速溃破的医方:雀屎用苦酒调和,涂上。

又方:吞薏苡子一枚。不要多。

《新修本草》说:使痈脓迅速破溃的医方:吞苘实一枚,可以使痈肿破溃。

《苏敬本革》注说:吞恶实(一名牛蒡)一枚,会让痈疽的头露出。

《千金方》治疗痈破溃后疮不愈合的医方:烧鼠皮一枚,把灰敷在孔中。

又方:涂牛屎,屎干了就换湿的。

又方:把旧蒲席烧成灰,用猪脂调和,送入孔中。

《救急单验方》治疗头痈骨陷的医方:先把杏仁烧黑,磨涂之后,再把枣木、紫葛蔓和干鱼烧成灰,用熏黄的蜡月猪脂涂,神验。

4治痈发背方

《病源论》说:痈发在背部,大多发在各腑的俞穴。六腑不调和就生痈,各腑的俞穴都在背部,血气结络周遍全身。六腑气如果不调和,肌理空虚,外来的寒气侵入经络,寒与血搏击,所以血气堵塞不通,就结成痈,而发在腑的俞穴。热气进入血中,造成肉血腐败,进一步转化成脓。痈刚形成时的情况是肿起而且皮薄有光泽。背上突然有红肿而且患处的头发白,摇动连根,并且应胸里动,这就是痈。

发在背上的痈如果发热,手都不能贴近的,就先内服王不留行散,外敷发背膏,大黄贴。如果生在背上,破了也不觉得苦痛。而且很久不见脓流出,就用食肉膏、食肉散着兑头,送进痈口中。人体的热气停歇后,服术散。五天后痈要愈的,服排脓内塞散。

《千金方》说:论指出:凡是发在背上的,都是由于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造成的;也有只服钟乳就发的;又有平生不服石而自己发的,这是因为上一辈中有服石的。症候大多是从背与两胛间发起,刚开始时象粟米那么大,有的痛有的痒,仍是红色。人们都是开初不当一回事,但患处一天天逐渐长大,不超过十天,就成为无法救治的祸患。到了病热严重时,方圆直径三四寸,疮上有几十个孔,用手按压,各孔中都冒出脓,不久就失音不能说话。

所以养生的人,稍觉背上痛痒有异样,就取净土,用水调和成泥一样,捻作饼子,直径一寸半,厚二分,用粗艾作炷,灸泥上贴着疮上灸,一炷换一个饼子。如果患处象粟米那么大,可以灸七饼,就愈;如果患处象榆花那么大,灸七七炷就愈;如果发展到铜钱那么大,就要日夜灸,不限炷数,才可能愈,并且内服五香连翘汤和铁浆等药,就会愈。又常常用冷水射,用浸泡冷了的石来熨,日夜不止,直到愈才停止。这种病忌面、酒、肉、五辛等。

凡是肿在背胛中发起,患处的头发白就象黍粟,四边相连肿,赤黑色,使人闷乱的,名叫发背。不灸治毒气就会进入体内。灸应当针疮上七八百壮。

又方:饮铁浆三升,腹泻就不再饮了。

又方:把鹿角烧成灰,用醋调和,涂患处。

主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疮痛的排脓内塞散方:

防风一两茯苓一两白芷一两桔梗一两远志一两甘草一两桂心二分人参一两芎艹穷一两当归一两附子二枚厚朴二两龙骨一两黄耆一两赤小豆五合,熬。

十五味药,制成散,用酒服下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里一次。

《广济方》治疗钟乳和五石等发背毒热的药方:

黄芩三两白鸭屎五合白蔹一握香豉五合。

切,用六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趁温热时服。

《经心方》发背的医方:用冷石熨肿上,效果好。

又方:用马粪敷,干了就换湿的。妇女发在乳上,也能用这个医方治疗。

《范汪方》发背以及各种痈肿已经溃破或没有溃破的医方:捣豉,稍加水调和得像硬泥一样,制成饼。饼可以大一些,厚三分左右。如果有疮孔,就放上,不要盖,让汁能出来,用艾罗灸豉上,让它干,如果热了就换冷的,让大热剥烂皮。痈痛不久就会减轻,得以安定。灸的时间有时是一日,有时是二三日,疮孔中应有汁流出。

治疗痈肿的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流行二升(成末)甘草五两冶葛二两桂心四分当归四两。

共五样药,冶制,合在一起下过筛,用酒服下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里一次。

《葛氏方》治疗痈发在背、腹、阴部隐蔽处,通身有几十个的药方:取干牛屎烧,捣细,几层绢筛下,用鸡蛋白调和,涂在患处。药干了就换湿的。秘方。

又方:用鹿角、桂心、鸡屎,分别烧,然后合在一起捣,用鸡蛋白调和,涂患处。秘方。

又方:生栝楼根细捣,用苦酒调和,涂患处。药干了就换湿的。

又方:赤小豆涂患处,效果也好。

《刘涓子》治疗痈发背及乳房,初发时呈红色的医方:在上面的红色的地方灸百壮。

又方:捣苎根,少用水调和,敷患处。

又方:灶上的黄土,用鸡蛋白调和,涂患处。

又方:树上不落的桃子,制成末,用好苦酒调和,敷患处。

又说:要让患处迅速溃破的医方:用水研磨半夏,用鸡蛋白调和,涂在患处。此方也能让患处消炎。

5治附骨疽方

《病源论》说:附骨痈,是由于受风,风进入骨节,风与体内的热相搏击,而又遇到了凉湿;或者秋季夏季露天躺卧,被冷湿挫折,风热伏结起来,被堵塞后就附在骨头上二成为疽。大多出现在大骨关节间,男子及产妇、女人,多长在鼠膝、髂头、髀膝间;婴孩、体弱的小孩也会长在肩胛、肘、背上。老人病势紧急的,会先觉得疼痛,不能转动,按起来会感到骨头痛,过几天就觉得皮肉稍微紧缩,患处象长肥了一样,这就是附骨疽。小儿不知病名,刚抱起挨近他的身体,他就哭啼叫唤,这是因为四肢关节有疼痛的地方,这也就是这种病的症候了。老人病热缓的,会先觉得患处如长肥了一样,过几天就觉得麻痹疼痛,不能随意动弹。小儿会觉得四肢有不能动摇的。如果不根据病状观看四肢骨节,即使有患处长肥的情况,也不知道是附骨疽,以至于全身长脓,患处不破溃而死,全身变成青黯色。有的老人,也不能辩别这是附骨疽,而把病势紧急的叫贼风,病势缓慢的叫风肿。这些都是不懂得疽,以至于丢了命。

《小品方》说:附骨疽又叫潝疽,因为患处无头,附着在骨头上形成脓。又叫痈疽。这种疽的面积广泛,整个身体都有脓。附骨急疽与贼风确实相似。附骨疽,是由于人体中有热,久受风冷,风冷进入骨节中,风与热相搏击。开始的症候是想睡,身体沉重,恍恍惚惚。病热紧急的热多风少,病热缓合的风多热少。患贼风的人身体平常,不发热,感受到猛烈的风冷就会骨节深痛。患附骨疽时间久的,可以看到患处肿起结脓。在贼风久了,都是枯瘦,或者结瘰疬。这些就是它们之间的差别。所以如果把附骨疽当成贼风治疗,就会加重病情,脓更多;如果把贼风当成附骨疽治疗,就会增加冷风,病情加重而成瘰疬偏枯肌肉收缩屈曲的疾患。

附骨急疽的痛处热势很高,身体中急冷忽热,恶寒,有的小便发红,有的大便困难,不出汗。只要用下法去热,就能消止。即使不能消尽,也得浮到浅近处,外部容易溃破,不再附骨。贼风的症状是只痛,痛处与骨相应,不能按压痛处,热势不高,身体麻木,忽冷忽热,只觉得身体疼痛而且发冷,热熨痛处就能稍稍缓解;时常有汗,只要用针、灸、熨的方法,再内服治风湿药,就能取得治疗效果。刚得附骨疽就服漏芦汤以泻下,外面薄薄地敷小豆能消止;腹泻已使人虚,但肿处还没消的,可去掉大黄,用生地黄和干地黄;热逐渐退去,余风还没歇止的,可服五香连翘汤,除在黄;余热没消的可以敷升麻膏;如果没及时治疗,患处不消而成脓的,用火针膏散象治痈那样的方法治疗。

《千金方》说:区分附骨疽与贼风的不同,附骨疽开始时不肿只痛,而贼风虽痛但不发热,附骨疽却热势很旺。

凡是刚得附骨疽,就必须赶紧服漏芦汤。敷小豆散能消,可服五香连翘汤。

治骨疽方:把芜菁子捣成末屑敷,用布包裹,一日换一次。

《葛氏方》治疗多年久疽附骨的医方:用火熔化饴,灌进疮中,一日三次。

又方:用白杨叶屑敷患处。

6治石痈方

《病源论》说:石痈也是外来的寒气进入肌肉,被气血挫折,结聚而形成的。它的肿处结实,很牢固有根,核皮紧贴,不很热,稍有点痛,热有时会自己歇止。这种痈寒多热少,坚硬如同石头,所以叫石痈。过了很久,热气侵入,才有脓。

《小品方》说:石痈,开始发作时稍硬,皮核紧贴,痈头不红,也不很尖,稍有痛和热,热渐渐自止,这时患处很硬,象石头一样,所以说石痈难消。又不自己成熟。肿熟都可达到百日之中。刚开始发作就服防已连翘汤,自己针刺泻气,外薄薄地敷练石,过些日子可以消。如果过时不治,就不能消,已经有脓的,也用这种药薄敷,就会使患处迅速破溃。脓浅就用火针,各种痈破溃后用膏散。初发作时就用小豆薄薄地涂上,也能消。

治疗痈结肿,硬如石头,或者如同大核,颜色不变,或者石痈不消的药方:

鹿角八两(烧成灰)白蔹二两粗里黄色磨石片一斤。

把石一直烧红,然后放入五升苦酒中再烧,烧完又再放进苦酒中,直到酒量减去一半才停止。把石捣成末,与鹿角屑、白蔹屑一起,用剩余的苦酒调和得象泥一样,厚厚地涂在痈上,才干就再涂湿的,以便消止。

《千金方》治疗石痈坚硬如泥,没有脓的药方:生商陆根捣后敷患处,干了就换湿的。又可以治漏疖。

又方:用醋调和莨菪子末,敷在患处,就能拨出根。

凡是发肿很硬而又有根的叫石痈。

又方:在患处上灸百壮,石子会出来。

又方:梁上尘、葵茎灰份量相等,用醋调和,涂在患处。

又方: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成末,把胶熔化,用酒调和桑皮,敷在患处,就能拨出根。

7治痤疖方

《病源论》说:痤疖,是由于风湿冷气与血搏击,结聚而形成的。肿结就像梅李。

《养生方》说:人的汗水进入食物中,人吃后就会发痈疖。

又云:五月份不要吃不成熟的核果以及桃、枣,它们会导致发痤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