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7678100000002

第2章 善谑的王三丰

王三丰,是《废话艺术家——王三丰》(以下简称《王三丰》)里的主人公,绰号“废话艺术家”。《王三丰》是部长篇小说,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出版。出版时,作者在稿费中留了一万元,悬赏打擂,宣布因为其“品种、主题、结构、手法、人物”的独特性,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独特的长篇小说”,谁能在中国数千年小说史上找到同时具有这五大特点的小说,奖励他一万元。经过半年时间的驳辩,无人能驳倒,因此名副其实了。它填补了中国小说史上两项空白。

那“五大特点”,具体说就是:①品种独特——赞美性喜剧小说,填补了中国数千年小说史没有长篇“赞美性喜剧小说”的空白。②主题独特——讲真话的第三种方式,做人、做事、做官的第三条道路。讲真话有两种方式,一是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硬讲,二是只顾利害不顾是非的做假,但王三丰却是既要顾是非也要顾利害,真话要讲,却要顾及自身安全。做人做事做官也有两种,一种是为大众,一种是为自己,王三丰走的却是在为大众的同时保存自己的第三条道路。③结构独特——大餐小吃,整餐零吃,全书完全由“段子”构成,开拓了长篇小说王国的新疆域,开辟了长篇小说的“一分钟阅读”,填补了中国数千年小说史没有“段子长篇小说”的空白,作者因此而成为“段子长篇小说之父”。④手法独特——用黑笔画红,即用讽刺、幽默的笔法刻画正面形象。⑤人物独特——说世上的人只有三种类型,即“内方外方的真君子,内圆外圆的真小人,内圆外方的伪君子”,没有“内方外圆”的第四种了,因为谁也不愿意当着君子却要表现得像个小人。但王三丰却恰恰就是一个“内方外圆”的形象,因此成了人世上罕见的“第四种人”,不是他要那样,而是因为世上有小人。君子碰上小人,往往吃亏,因为小人不择手段,君子却要顾颜面。王三丰看破了这一点,便采取了照妖镜的战法,“内存君子的良心,外用小人的手段”,对手是君子,他也是君子,对手要是小人,对不起,得像鲁迅说的,“摇身一变,化为泼皮,相打相骂”。

值得一说的是,王三丰这种“内方外圆”的品质,正是创建和谐社会最需要的。近些年,一些“官场小说”搞得管理部门头痛,以致禁令严责,出版部门闻“官”色变,为什么?因为太黑——内容黑,中心人物黑,带累得官场形象似乎一片黑。《王三丰》却一反其道,用黑笔画出了一个红人——一个机智、幽默、活泼、可爱的官儿,有人戏称他是“官场阿凡提”,不是无来由。

长篇小说中,高大威严的官儿有,勇往直前的改革家有,但生活化的“幽默、活泼、可爱”的官儿却少。借用翁言无忌先生评论中的话说就是:“……而王三丰,就是对以往许多生硬死板的正面形象的纠正,他内方外圆,直而不刚,正而不僵,忠而不愚,智而不奸,仁而不迷,宽而有度,容而不滥,严而不苛,情而不色,傲上而不凌下,幽默而不油滑,尖锐而不刻薄,厚道而不软弱,明察而不琐屑,豁达而不粗疏,顽皮而知止,顽强而知禁,平凡而不俗,可爱而不庸,可说是一个全新的活泼泼的可爱的正面官儿形象。”

鲁楠的漫画,捕捉到了王三丰的神韵,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他的为人,请看:

“句半调”想讲真话——不能;能讲假话——不愿;只好废话连篇——抱歉;无奈人办无奈事——绕弯。

图中人,是小说的主人公王三丰。看他的形象,身量不高,一脸坏笑,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就知道不是老实良善之辈。背上还插着四面小旗,什么“大师”、“北斗”的,看着怪吓人,可那个“大师”前却冠名“废话”,“北斗”前注明是“幽默”,就又让人觉得好笑。另两面旗上的字迹看不大全,但从“大师”、“三师”的排序上猜过去,是不是“风趣二师”、“搞笑三师”?大约是的。那么,这家伙该是个搞笑的主儿。再联系书名“废话艺术家”一想,就大体可以定下来,讲废话的艺术家,其人定善谑,难怪还有人叫他“官场阿凡提”!

再看配画词,带着许多画中没有的信息:“想讲真话——不能”,是说的环境,看来三丰同志的环境不怎么理想,讲真话有困难;“能讲假话——不愿”,是说王三丰是有主见的,他内心有坚守,环境是允许他讲假话的,但他不干;“只好废话连篇——抱歉”,看来他不是生来的废话篓子,而是被逼无奈才讲废话的,讲了,会觉得内心有愧,抱着歉;“无奈人办无奈事——绕弯”,是说他讲废话的方法了,就是避免直接冲突,绕着弯儿向前走。

是不是有点情况?只这一幅画带的信息,便让我们感到,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搞笑小说,它有个沉重的话题在里面!

王三丰是一怪人,就连他的名字也起得怪,请看:

做人难

王三丰走背运时,也有人研究他的名字,这次不说“大丈夫”了,却说他的名字起坏了。“王”字的三横代表天、地、人是没错,中间一竖代表自己也没错,但“三丰”并不意味着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而是预示他的人生道路不平坦。你想,中间那一竖代表自己,这人可就难做了,要一丝不差做到上面一点不出头,下面一点不露底,才能成“王”,可他一忽儿小得没有了自己——指“三”,一忽儿又自高自大得上顶破天下戳破了地——指“丰”,不要说人要找他的碴儿,就是天地也容他不得。

王三丰那时正受难,听了苦笑:“对,在理,做人难啊!”

绰号——“打不倒”

“文革”时期,人们发现了“王三丰”的又一特别处。那时候兴给挨大字报的人倒着写名字,可把“王三丰”三字倒过来,写者才发现,这名字正着倒着一个样,正着是“王三丰”,倒着还是“王三丰”。连写大字报的人也惹笑了,摇头自言自语:“他妈的,看来这个王三丰打不倒!”

王三丰那时候正被任命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几个“牛友”关在一起,摆弄着挨批斗时挂的牌子和他们开玩笑,说:“咱老王,这辈子就王三丰定了,当放牛娃时是王三丰,参加工作以后是王三丰,当了书记是王三丰,打倒了还是王三丰,正着是王三丰,倒着还是王三丰。咱这才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不倒翁”正着是“王三丰”,倒着还是“王三丰”,打不倒,嘻嘻……!老天的算计?前世的积宿?反正这名儿,该竖着拇指儿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