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踏遍千山
7673600000039

第39章 在阿凡提的故居前

第四十四章:在阿凡提的故居前

从甘肃至新疆,一路西进,领略了一番关于戈壁滩的地貌。

我们从甘肃兰州机场下机,驱车一路西行,可谓是一路坦途,一望无边,偶见路人,但周边尽是不毛之地。偶尔看到一个个“政府植皮区”牌匾的字样。但招牌周围种植起来的一撮撮孤零零的植皮,由于无水,植皮卷着叶子向上翻,看来已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在这里最大的便利是修路,只要在平地上把水泥一卸,与地面上的沙石一个搅拌,把沙浆铺上去便可,即使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也不会出现地陷的现象。所以路面平整如水。一路上人们在叹息:要改变这里的世界,就得改天换地。改天就是要下雨,一年下来10多毫米的降雨量,作物不是枯萎,就算命大。而换地,就是改换寸草不生的戈壁地。看来真的要比登天还难了。

但到了新疆,发现了另一种奇观。在走尽人烟稀少的戈壁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片绿洲,这就是吐鲁番市内的葡萄沟,使人眼前一亮。

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条峡谷,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是吐鲁番盆地的中心,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葡萄沟仿如一条绿色的绸带,飘逸在盆地中央。南北全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两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一道道屏蟑在护着这里的沟谷。葡萄沟的中间,一条布依鲁克河从北向南款款流过,水源为上游高山的冰雪融化后变成了水,而哺育着这一片土地,葡萄沟因此而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地理优势的拥有者。那天我们驱车到这里时,溪谷中溪流潺潺,清澈见底,一旦伸手进去,化学反应立即产生了,一种透沁人心脾的清凉油然而起。小溪是利用水泥打造的,属于规范的溪渠。

我们荡漾在葡萄内漫游,一种世外桃园之感在心中燃起。在葡萄沟溪流的两旁,用木条与水泥柱架搭起来的葡萄架,使各种葡萄在架上得以自由伸展,从而营造出一个个天然的绿色屏障,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那绿色的空间中除草施肥等劳作。从现场参与劳作的人员看,丝毫也没有体现出劳动带来的疲劳感。

新疆处于干旱的荒漠气候带,素有“火洲”之称。据记载,历史最高温度达53。2℃,盛夏的平均温度38℃以上。每天晚上十时,我们已经步入梦乡,但在新疆,太阳还挂在半空上,人们正处于工作的高峰期,所以日照的时间较长。但我们一头扎进葡萄沟,觉得绿意葱葱,丝毫也感觉不到灼热之感。

葡萄沟内,架搭起了许多葡萄长廊,天然造就了个个绿色空间,游客们可以在那绿色的葡萄长廊里漫行,仿如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我们信步在葡萄长廊里,或者尽情地观赏珍珠般的葡萄;或者蹲在葡萄架下,尽情地品赏各种鲜美的葡萄(注:按园林里的规定进行);或者端坐在葡萄架旁,尽享凉风涉来的美意。在这绿色笼罩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琳琅满目的果品,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其间,晾晒葡萄干的荫房挂在山坡下。盛夏,这里既是人们避暑的天堂,旅游圣地,也是丰收的季节。其深邃与幽静,给人一种悠哉游哉之感。过去曾经以神仙过的日子,来形容生活条件的舒适与环境的优雅。但它的真实含义,只有今天置身于葡萄沟内,才第一次领略到它的真实含义。

在新疆,盛产的葡萄甜味异常,这是由于吐鲁番的独特气候所造成的。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气候干燥。晴天多,而日照充足。高山冰雪消融,给农作物输送来宝贵的水。白天温度高,加强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使作物得以养分积累。夜间温度低,农作物的吸付作用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葡萄的含糖量高,甜味异样。同时这里盛产的西瓜、哈密瓜与葡萄一样,果品大,而甜味特别,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果中之王及上品。

葡萄沟共种植葡萄315。6公顷,年产鲜葡萄8000多吨。主要品种为无核白葡萄,以及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十多个品种。其状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晶莹得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其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的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葡萄,因此居世界之冠。

参与葡萄沟经营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民。在政府的规划下,他们带着土地入户,成为直接的生产与经营者,果品由公司实行统一管理,一至向外,每月给工人定期发工资。月均3000元的收入,在全国各地奔小康的长跑中,葡萄沟人终于成为新疆境内的第一批冲线者。

那天我们在葡萄沟内,安排了一项独特的活动,就是与葡萄沟的农户展开面对面交流。接待我们是一家二十多岁的青年家庭户。他全家8口,与父母同居。农舍为平顶三合式,大厅是一个约200M2的通方,上方铺盖的是石棉瓦面。在大厅的一旁,是一张用木条做成的长方形桌子。进到了这里的人们,就得随乡入俗,男女相向,席地而坐,然后一顶白色的六角帽被戴到男士们的头顶上,以示对远方来客的尊重,接着就是每人一杯葡萄酒,以西瓜款待。青年一家,以种植葡萄为主,兼营市场的生易业务,年收入5万多元,在新疆可谓是小康了,从而使我们第一次进入了新疆人的生活世界。

在葡萄沟,正当我们沉浸在无比的享受中时,在一个葡萄长廊的连接处,一条约5米宽的通道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通道的尽头处,“阿凡提故居”的几个字样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见状,人们立即举起了脚步,大步地走向前。这是一间通方式的瓦泥结构房子。在距离房屋的不远处,由一道围墙造就了这个小院式的住结构。围墙脚下,摆着一个香炉,香火燃过后留的恢烬仍然清晰,可见有人刚到了这里进香。香炉的两边摆放着一撮撮花环,表现出新疆人对阿凡提的一片敬意。故居由一厅一室组成。在居室里,有一砖砌成的土坑,分明为阿凡提的眼床。在大厅里挂着一个冬不拉乐器,在人们常见的阿凡提人物造型中,手里不离的乐器。据说,是新疆哈萨克斯族人世代相传的一门手工乐器。。

阿凡提的原名为纳斯尔丁。阿凡提。过去我们曾经通过动画片与文字资料,对阿凡提的平生有所了解,现在突然亲临其景,从而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因此为之一震。

对于阿凡提这个人物,众说纷纭。根据文字记载,阿凡提的祖籍在土耳其。在现存的资料中,有土耳其的版本,有俄罗斯的版本,还有中国的版本。但他的身世有一个统一的记载。就是: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6岁读完私立小学,11岁便开始学习古兰经,17岁时就可以翻译阿拉伯语等书籍。由于当时的吐鲁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对百姓的欺诈与剥削,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引起了阿凡提的不满,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与锐利的语言,无情地讽刺地主老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在人们的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与欢乐的化身。所以在新疆和祖国各地,阿凡提的形象深入人心。现在新疆人根据相关的记载,把阿凡提的名字栽入到自己的土壤中,在葡萄沟内,找到了阿凡提曾经在这里安身的家。这是人们要在这里,以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去安抚阿凡提已失去的亡灵,还是真有其事?还有就是居室内那个砖砌的坑道,是阿凡曾经用过的睡床,还是别的?再有就是墙面挂着的那个冬不拉乐器,真的是阿凡提手中时常提着的那个乐器吗?这一切仍然是个未知。

但这作为教育后代,培养人们的良知,启迪前行,新疆人这样做无疑十分重要的。从而体现出新疆人朴素与善良的一面。但愿阿凡提的旧居,与阿凡提一样深深地扎在中国的大地中,成为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一个永恒启动器。

在新疆,生产葡萄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大宛列使》和《汉书?西域使》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并将其引人内地。据《明史?西域使》记载,称此地有桃李枣瓜葫芦之属,而葡萄最多。《西域闻见录》记载吐鲁番:“土产麦、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种类最多,无不佳妙,甲于西域”。在《(382)号的出土文献》的记载中,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382)号的出土文献》,曾发现有任命管理浇葡萄的官方文件《攻曹条任行水行官文书》。文中提到较多的官吏专管灌溉葡萄的用水,反映了当时种植葡萄的规模是可观的。这历史的记载,说明葡萄沟的现在,是传统历史的传承,葡萄沟饮誉于天下,是葡萄沟人世代奋斗的结果。

葡萄沟,既是生产基地,又是人们观光旅游的休闲盛地。因此,在葡萄沟内设立了葡萄山庄、休闲度假村、饭厅、卡拉ok厅、游泳池,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和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晚上还有新疆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从而打造了一个歌舞升平,具有鲜明特点的旅游景点。每天进入葡萄沟的游客,日均三千多人,这对于一个以生产为重点的企业,为接待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在新疆,只要解决水源的问题,其生产前境十分看好。葡萄沟就是一个力证。同时在与葡萄沟的不远处,有一个叫做五道林坎儿井的地方,这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同时也是井的别名,但终究成为新疆的首富地区。五道林坎儿井,与新疆其他地方没有两样。戈壁滩缺水,这是新疆人的一个共同的命运。

于是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在西北地区把修渠屯田作为抗击匈奴入侵的一件重要举措。新疆特殊水利工程型式的坎儿井,创始于西汉。在新疆,处于冲积扇地区,渗水性强,山上的冰雪溶化后,大都渗入地下。为了把渗入地下的水引出来为我所用。井渠技术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那天我们随队到达吐鲁番市郊的五道林坎儿井,当我们俯身钻进那挖好的几米深井道进行参观时,一条20多公里长的地下河沟,从北向南款款流过,沟内一米多深的流水,清澈见底,几乎全线封闭,不受任何污染。五道林地区共有几条村庄,几千人生活在这里,地面上到处是绿油油的葡萄园,我们所到之处,用葡萄款待成为常见。因此只要有了水,戈壁滩面貌的改变成为必然。

葡萄沟与五道林的现在,是戈壁滩人改变自己命运的铁证,需要几十代人的不倦奋斗造成。因此可以预见,要改变戈壁滩的现状,没有几代几十代人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但愿这一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