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7672000000012

第12章 性格方圆(2)

然而,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点常识非得铭记于心不可,那就是要彻底认识所谓“人际关系像面镜子,别人对你的态度其实就是你对别人的态度,如果对方对你不友好,那就是表明你对对方也并不友好”。当有人与你性格不合,或对你采取人身攻击的态度时,你不应该怀有憎恨心理,而应该先从自己的身上去寻找原因,也许你在过去的日子里,也有对别人不礼貌的地方。

许多成功人士的自传,通常会用长篇大论讲出自己尚未成名前吃过的苦头。后半部分才叙述成名后的成功光荣史。在它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衔接点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是我们渴望成功者最想知道的部分。从默默无闻变成声名大震,究竟出现过什么样的转折点呢?

然而,不论阅读哪一个人的自传,有关这部分的叙述都只以一两行轻描淡写地一提而过。那是因为他们多半在“偶然”邂逅的契机下,认识某人,得到某人的帮助或重用,开始踏上他们通往成功的路途,这种情形是毫无秘诀可言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好的人生发展契机,是因为他们总能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友好相处,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和领导。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领导拿他和别人进行比较,对他又是挖苦又是讽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总是怀有“不喜欢这位领导”的抵触情绪,而他的情绪最后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所以领导对他也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应对态度。

因此,对待与自己不合的人,在憎恨对方的同时,很有必要先调整自身的心态,然后肯定对方的优点,并适时地给予赞美,这会有效地缓解人际交往中的芥蒂。

把你的思想当成一张底片,底片会记录任何反映在它上面的事物,底片不会挑选应记录的对象,也无法控制焦距和曝光时间,而你作为一位摄影师,有机会挑选所要记录的对象,决定影像焦距、光圈和快门,最后照片的品质,就取决于你控制这些因素的技巧。

对于你心里那一张底片而言,构图的主题就是你的明确目标,你按照你自己的抉择挑选画面,以你强烈的欲望挑选好的画面,并自行决定要让你的思想做多久的曝光。

很少有摄影师对重要的镜头只拍一次照。他们多半都照好几次,每一次都略微调整一下必须掌握的各项因素,以期待照出最完美的画面。同样,你不应只让你的思想局限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方式上,而应该每天都让你的思想对准你心里那张目标明确的画面进行不断地调整,以求能达到与周围的和谐统一。

曾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然后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开。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疑惑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开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扮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一定要保护别人的热情!说得多么地中肯,你在保护别人的热情之时,也就是对别人的一种真诚的尊重。记住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在不损失自己实力的时候,尽可能地采纳,那么人际关系中所有的隔阂就会渐渐地消失于无形之中了。

35.经营自己的长处

要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培育它并进而发展别的长处。如果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究竟长于做什么事,那么他们都能在某个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先弄清自己的秉赋究竟属于什么种类,然后竭尽全力地来发扬光大它。有的人明察善断,有的人勇气过人。大多数人盲目地使用自己的才智,结果在什么事情上都一事无成。他们被自己的热情所蒙蔽、阿谀,等到日后真相大白,却已悔之晚矣。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对于任何一个初入社会的人而言,都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正确,就会在日后平步青云,如果选择错误的话,无论自己多么地努力工作也终究一事无成。这当中必然涉及到个人的特长问题,它同样也需要美好的设计与良好的经营。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这句话是多么地耐人寻味。

发现自己!在选择人生的努力方向时,只要你确定了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走下去,终会获得成功。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最高学历是中学,因为他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作为一个很早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果断去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比尔·盖茨最终成为世界首富。

职业投资理论认为:职业场所是一个投资场,职业者是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进行投资。既是投资,当然要有经营、有收益。大家同时走向职场,为什么有的风生水起,有的却波澜不惊,关键在于你是否注重职业生涯的经营。据对100家企业的调查,当代白领群体,没有职业经营意识、不懂职业规划的占到80%以上,女性比例似乎要更高一些。要使你的白领生涯不过早地终结,你就必须学会经营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位当事人多少得称称自己的“斤两”,并分析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以为对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但许多错误的生涯抉择便源于对自己认识不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做得比较好。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正好是他的爱好和特长所在,那他则很容易将全部身心倾注其中,因而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将会转化成为更大的动力,如此良性循环,才是职业的理想境界。

在一个有潜力的职场里,个人资本会成几何级数裂变增值;而把种子和汗水撒到盐碱地里,则可能颗粒无收。每个人都要尽快判明,所在的职场是沃土还是瘠地,是不是真的没有开垦的价值,如果是,果断离开,不要浪费青春。因为人生的成功有一个诀窍,就是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去谋生和追求,那是非常不幸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早年3次考举人都失败了,后来他领悟到自己的志趣、特长是悬壶济世后,便历经磨难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才华横溢的蒲松龄,4次科考均落第,待他断然丢弃八股文,立志于文学创作后,才写成了不朽名著《聊斋志异》。这些先贤早年也是以己之短搏世,但他们一旦顿悟,就会果断地修正人生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终有所成。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受到启发:在选择人生努力的方向时,只要你确定了最能使你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就会获得成功。连续3年投考大学失利的苏阿芒,不就是改道自学外语、掌握了二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后,终成为著名的世界语诗人的吗?这就是他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结果。

人生的路长了,谁都难免走一段弯路,上一步走得不好不要紧,下一步要走对才是重要的。所以,你必须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生涯是不是真正能使你受到鼓舞的?你认为这种召唤是不是一种自欺?是不是一种迷雾?你必须能认清:你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你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你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你的理想没有实现,为此,你有可能会怨天尤人。

如果你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了自己的特长、所选择的职业生涯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你仍然对它充满热情,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做得非常出色。因为,你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跳着正确的舞步。

36.做个有实质的人

倘若你是个有实质的人,就不会欣赏那些没有实质的人。声名显赫却非以实质为根基的人是不会快乐的。表面上貌似有实质的人往往多于真正有实质的人。有些伪君子,他们滋生妄想策划欺诈,而另一些与此类似的人则纵容狂想,喜好虚幻却不崇尚真实。他们的妄想必然导致恶果,因为他们缺乏牢固的根基。惟有真实能给你真实的名望,惟有实质会使你受益。一场欺诈,一环连一环,不久整个大厦将轰然倒塌。缺少根基必然不会长久。他们的许诺只会使人生疑,他们的品质必然遭人唾弃。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现在的人们对成功与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一方面既要事业的飞黄腾达,也要家庭的和谐美满。而这一切是来之不易的,它与每个人一生的思与学有关,如果没有思与学何谈才能与收获呢?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的意思是指: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退化;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失败。当然,前一句极易理解,“罔”就是“惘然”的意思,亦即朱熹所讲的“昏而无得”。借用哲学家叔本华的比喻来说,就好像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任人在上面无端地践踏,胡作非为,结果当然就头脑发晕了。对于后一句,会思考而不去学习怎么就突然变得危险了呢?在此,不妨也做一个比喻:每个人都好像是一匹马,却被蒙着双眼而四处乱走,于是难免在别人早已走通的道路上迷路,在别人曾经失足的地方失足,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可以前进的道路,始终处在困顿疲劳不止的状态之中。单独对于“殆”字而言,很多前人确实有过困顿疲惫的经验教训,而倘若陷在此种状态里长久不能自拔,更加危险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应该知道,孔子并不是无的放矢乱说一气,“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属实是当今社会好多人容易犯下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可以称得上是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和个性。另外一种人,则酷爱构筑自己想像世界里的价值体系,不断地发现新的道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是空中楼阁,并无真正的社会价值,即使有轻微的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并且还说得天花乱坠的东西了。令人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轻易就被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辩证逻辑关系,读书能引发深层的思考,带着所思所想的问题去读书,这些都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享受,也是一个有实质的人的基本的精神修养和内容。

如此看来,学和思都不可偏废,应该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态度对之。在这二者之外,似乎还可以衍生出第三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录”。如果能常学习和常思考,结果是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记录下来,便会很快流失,这岂不是非常可惜?实际上,这不但是非常可惜,如果任其无所阻挡地流失,还必定会挫伤一个人的思考兴趣和前进动力。

席勒曾经说过,任何天才和成功人士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所有外界的良性激励,比如一本好书,一次交流,一个掌声,一种鼓励,会比人独自辛勤耕作更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思考。托尔斯泰也就此发挥说,思想的火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际产生,同时一个思考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在不经意间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再难以产生了。有人言,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头脑发空,面目可憎;那么,对于或大或小或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们来说,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有思维迟钝之感,无法写出具有真实生活体验的作品来。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应该真实起来,要学会思考与学习——从你的成败得失中学习。当你身陷烦恼困苦之时,应反躬自问:“这究竟会给我点什么启迪呢?”而在其中所获得的教训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爱默生在一篇随笔中写道:“失意的时刻有其科学价值,它是善学者所不愿错过的学习良机。”

我们可以从工作中学习,通过受苦、冒险来学习,通过爱,通过不失尊严地活着,记录下来自己的人生足迹,只有态度真诚的人,生活才会回报给他以真诚,让他成长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人。

37.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蠢人都很固执,固执的人都是蠢人,这种人越是观点错误,越要执迷不悟。其实,即便你真的是正确的,也不妨作一些让步:人们最终将会承认你是对的,并称道你的豁达气度。固执给你带来的损失大于你击败他人之所得。你一心要维护的不是真理而是粗暴无理。有的人脑袋似顽铁,倔强得不可救药,根本就无法说服他。固执一旦与想入非非联姻,那就结合成永远的愚蠢。意志要坚定不移,但做判断时却不要如此。当然,总有一些例外情况,那时你不应一退再退:在判断上一旦改变,在行动上就绝不可游移。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颇有点辩证味儿,对于我们做人来说也是极富有启迪意义的。一个人来到世间,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迁移之遇、进退之间的各种情形与变故。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

歌德说得好:“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胜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时的状态;而“做一个人”,便是“放得下”时的状态了。说到底,如何对待“放得下”,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英雄气概或者胜者风范的重要标尺。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大名大利看得很小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将“戏事”与“真情”区分得十分分明。按照我们的理解,所谓“戏事”,就是指那些能拿得起、也该放得下的事;能做到如此随和且随缘地看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利害得失与祸福变故,一个人岂有不会“道我赢”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