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确如此,正如你兴味盎然地开着车出去游玩,可是大街上堵车堵得很历害,十字路口的交通指挥灯仍然是红灯,而你觉得应该更早地到达目的地,否则就很难把美景看个遍了。这时你会烦躁地不停地看着手腕上的表,希望时间快些过去。过了很长时间,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你前面的车子却迟迟不起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够集中。
你愤怒地按起了汽车喇叭,声音异常刺耳。那个似乎正在打瞌睡的人终于被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第一挡,汽车缓慢地向前驶去。但是,你又嫌前面的车开得不够快,因此你更加牢骚满腹。
就是在这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里,你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并把汽车开上了一条很不正常的轨迹,大有就要发生车祸的危险。
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自己想像中的计划进行,更不会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应激反应”这个词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才被医务人员用来说明身体和精神对极端刺激的防卫反应,包括噪音、时间压力和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现在的研究人员都知道,应激反应是在大脑中产生的。即使在非常轻微的恼怒情绪中,大脑也会发出指令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受此支配的人们往往会做出比较过激的行为,把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尴尬的境地。反之,如果人们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冷静地收获成功。
曾有这样一个关于辞职的故事。甲对乙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乙对甲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甲问:“为什么?”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重要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没有了你就会非常被动。”甲觉得乙说的非常在理。于是,甲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乙问甲:“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得赶快行动哦!”甲淡然地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乙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不要受一时的情绪波动所影响,要沉稳地把眼光放到更长远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解释说:“短时间的应激反应是无害的。但是,如果长期而频繁地陷入此种状态之中,就是非常不利的。”生活中,也时常听到一个人劝告另一个人:要冷静,要理解别人。此话属实不假,我们要时刻记住下面有利的建议:
——要对别人表现出你的感激之情,别人会感到非常高兴,你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良好。
——学会适时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这样你就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失控了。
——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说,你为什么赏识他。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只要找,总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找缺点,你就不会在别人面前变得激动了。
——不要顽固不化地坚持自己的权利,更不要老是去纠正别人的想法,免得和别人闹得一点儿也不愉快。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一定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实,不要因为事情的失败而变得脾气暴躁,否则,别人会很瞧不起你。如果你想到失败了,天也不会坍塌下来,这样,你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30.要像爱好金钱一样喜欢情意
将报答转化为施恩是精明之策。施人以恩比酬人之功显得高贵,及时的帮忙更会使你善名远播。不待请求而提前施予人帮助,会使受助者感受到更为沉重的义务。另外,义务可以转化为感激之情。这种转化是很微妙的;最初是你在偿还债务,后来债务却转到了债主的头上。这只适用于有教养的人;对于无赖来说,提前支付的酬金是一种制约,而非鼓励。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好金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在平和的日子里,对正直的举动送去一个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积德。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跌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销了。
也有一部分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天南海北,做了什么工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段交情。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依然不忘同乡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这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典范。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拥有一个好人缘,便应洞察此中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