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道(现代生活百科)
7656400000012

第12章 茶的制造(4)

(2)揉捻揉捻是为了卷叶成条,适度破坏叶细胞组织,以便于干燥定形或炒干做形。炒青外形的松、扁、碎,主要是揉捻不当所造成的,它与投叶的多少、加压的轻重、揉时的长短和复揉次数有关。所以在揉捻过程中,应根据叶质老嫩、匀度和杀青质量以及揉捻机的性能等,正确掌握揉捻方法,可采用“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解块分筛、分次揉捻”,并掌握加压的“轻、重、轻”的原则,就能提高揉捻叶的质量,为形成炒青绿茶紧直匀整,浑圆有锋苗的外形打下基础。

一般烘青的揉捻程度,比炒青要适当轻一些。

(3)干燥干燥是固定茶叶外形和发展香气的重要工序。炒青外形的断碎、短秃、松扁、弯曲,以及香气低闷和有烟焦味,都与干燥工艺及其机具掌握不当密切相关。

绿茶因干燥方法的不同,分为炒青和烘青两种。

炒青的传统干燥方法是全炒,实行两次炒干。初炒叫毛洽;复炒叫足烩。目前,我国的炒青绿茶的干燥有半烘半炒即以烘代炒的,也有以滚(筒式机)代炒的,因采用机具不同,所以方法多样。炒青工艺以采取“烘、炒、滚”三段干燥技术为好,可使炒青绿茶具有香高、味醇、条索完整有锋苗的传统风格。

初炒要掌握好火温和投叶量。火温应先高后低,高温有利于排湿,低温便于做形。并掌握薄摊(投叶少)、快炒的原则,防止红变。

复炒火温宜低,应同样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炒至足干。

烘青干燥方法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两个过程。

毛烘采用高温、薄摊、快速烘干法,烘至六、七成干后,及时下烘进行摊凉。

足烘采用低温慢烘法,烘至足干。

炒青绿茶的精制,主要是通过筛分、切断、风选、拣剔等作业,分成各种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不同的筛号茶,再经过复火、车色、清风割末等工序,最后将各种筛号茶分别等级,匀堆拼配为成品茶。

烘青绿茶的精制,除了不需要经过车色以及筛分较为简单外,其他工序的操作方法,与炒青绿茶的情形相同。

目前,绿茶生产分为初制、捐制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几经转手,又经过多次贮运,致使毛茶含水量增高而引起品质下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必须控制毛茶含水量,改善其贮存条件,并实行初、精制联合,快制快运,以防止品质劣变。

为了发扬我国绿茶传统的优良品质风格,亦即发扬清汤绿叶,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炒青看苗,烘青看毫),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收敛性较强的这些品质特征,必须加强有关提高绿茶品质的科学研究,以便把绿茶品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乌龙茶

乌龙茶以有浓烈的芬芳香味和“绿叶红镶边”而驰名国内外。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各产地在采制工艺和品质风格方面虽有所差异,但制法都是轻萎调和轻发酵,酶性氧化也较轻。

形成乌龙茶优异品质特征的共同点,首先在鲜叶原料方面,重视选用优良品种的鲜叶和严格掌握独特的采摘标准。在制造工艺方面精工细作,别具一格。先经萎调和摇青,促进酶活性,再用高温炒青,破坏酶活性;最后以烘干完成内质变化。

乌龙茶的采制工艺,在具体掌握上,不同产地也有其不同点。以鲜叶原料看,台湾乌龙茶要求细嫩,显白毫;而福建、广东则采成熟的嫩梢,即新梢形成驻芽,等到对夹开展,俗称“开面”后采摘。从发酵程度看,台湾乌龙茶发酵较重,汤色偏红成琥珀色;福建闽南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发酵较轻,汤色金黄;而闽北的乌龙茶如武夷岩茶及广东的水仙,其发酵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由于这些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品质风格。

乌龙茶的制造工艺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乌龙茶特有的优异品质,主要是通过萎凋、做青形成的。该作业包括晒青、摇青、凉青三道工序,这是奠定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1)晒青晒青是通过光能、热能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酶的活化而引起叶内成分的转化,为摇青工序提供良好条件。晒青技术的掌握,关键在于:根据鲜叶品种、含水量、气候等条件,控制适当的晒青程度,使叶质均匀失水,叶缘不过早红变。

(2)摇青摇青是在机械能作用下,使叶缘细胞破损,改变其供氧条件,促其发生轻度氧化而使叶缘显现红边。并在摇青时随着水分的蒸发,推动梗脉中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质,通过输导组织向叶面渗透、运转,水分从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则在叶片内积累起来,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摇青技术的掌握一般采用转数由少到多,用力先轻后重,摇后摊叶先薄后厚,各次摇青间隔时间先短后长的方法。并根据鲜叶品种和晒青程度的不同,摇青转数也相应有所不同。

(3)晾青晾青是使摇青后的叶子在摊晾过程中,通过水分的气化,使细胞液浓缩和氧化趋势加强,致叶内物质转化,青草气味逐渐消失,鲜爽的花香气味逐渐形成,叶片由坚硬转为柔软平伏,叶色由青转为黄绿色。这样,即为晾青适度。

在整个做青作业中,各工序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一制茶原料,晒青程度重,则摇青转数就应少,晾青时间就应短;摇青转数取决于晒青程度,而凉青方法(摊叶厚度、间隔时间)又取决于摇青转数。由于摇青和晾青又是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从而说明晒青与摇青、摇青与晾青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作业。

从初制过程中叶内物质转化的程度来区分,乌龙茶是属于中等转化程度,即半发酵。从“绿叶红镶边”的标准来分析,“绿叶”是要求叶片由青绿转为淡绿色,这是叶内物质已起了不同转化程度的标志,具有轻微发酵的特征;“红镶边”是要求叶缘转为红色,表明酶促氧化程度的加深,又具有红茶的发酵特征。由此可见,在做青过程中,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内物质转化的适度程度,提供相应的酶促氧化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乌龙茶的做青技术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一般不易掌握,品质难以稳定。为改进现行做青工艺,福建省有关部门对做青新工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试制成兼有晒青、晾青、摇青三种作用的傲青机,这是值得提出并寄以厚望的。

(4)炒青乌龙茶的炒青,要掌握高温快速,少透多闷,并采用先闷、中透、后闷的操作方法。

(5)揉捻揉捻采用热揉、快短揉、少量、重压和两炒两揉。

(6)干燥干燥分初焙、复焙两次进行。初焙,采用薄摊、高温、快速的方法。经摊晾、簸拣,再复焙。复焙要求低温长烘,待烘至足干时,再低温慢焙,直到有火香为止。乌龙茶的传统工艺,很重视干燥工序,要求火候要足,它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风味,熟火香及具有两保存、不易变质等特点的主要措施。

乌龙茶的精制,以提高香味为主,拣剔、整形为副。成品茶通过复火补足火候,对贮藏是有利的。

(三)红茶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大宗茶类,而工夫红茶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素以条索紧秀匀齐,锋苗好,色泽乌润,香味浓醇,制作精细而闻名。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工夫红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备受国外消费者的欢迎,并促使红茶成为世界茶叶消费数量最大的一种茶类。目前世界各茶叶生产国家的红细茶的韧造技术,也都是在我国工夫红茶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演变改进发展起来的。

红茶也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一种茶类。红茶在初制过程中,由于揉捻(成条形)和揉切或锤击(成颗粒形)的作业方法不同,因而制成两种形状不同的红茶。成条形的为工夫红茶;成颗粒形的为红细茶。它们的初制原理基本相同,但因品质规格的要求不同,所以初制的技术措施也有较大区别。

1、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的初制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红茶的初制过程是:鲜叶先经萎凋,促进酶活性;然后揉捻使酶与多酚类接触,开始进行氧化;再通过发酵控制多酚类的酶性氧化达到适当程度;最后干燥用高温制止酶性氧化。由于各工序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1)萎凋萎凋是使鲜叶均匀、适量地失水,引起内含物质变化,以达到适度的理化变化。萎凋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应按照鲜叶质地和摊放厚度等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要控制萎凋条件,掌握萎凋程度,使萎凋均匀一致、萎凋适度。

萎凋的方法,概括说来,有自然萎调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又有室内萎调和室外萎凋两种。室外萎凋利用阳光的,叫日光萎凋,日光萎凋是我国茶农历来所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时间短,成本低,设备简单,但受天气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室内自然萎凋,一般是在专门萎凋室进行,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萎凋程度比较均匀,质量也易保持良好;但萎凋室占用面积大,设备多,操作也不方便,且易受气候影响,难以保证品质。因此,现在已多采用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萎凋,使鲜叶在槽内处于低湿气流之中,缓慢地带走叶面水分,叶内水分也随之蒸发而使鲜叶萎软。低温时要适当加温。用萎凋槽进行萎凋,时间较短,质量好,对提高萎凋效率和克服阴雨天萎凋困难,都起到良好作用。

不论采用何种萎凋方法,都要求萎凋适度和均匀。鉴别萎凋是否适度,除测定萎凋叶的含水量外,还须结合感观现象的观察,来掌握适宜的萎凋程度。

(2)揉捻揉捻是破损叶的细胞组织,使茶汁流出粘附在叶的表面,促进发酵。红茶滋味的浓淡,在工艺上,主要决定于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程度。

揉捻作业,目前已普遍使用揉捻机具。揉捻的投叶量、时间、次数和加压技术等,应根据机种、鲜叶老嫩、萎凋叶含水量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嫩叶揉时短,加压轻;老叶揉时长、加压重,气温高揉时短,气温低揉时长;轻萎凋的适当轻压,重萎凋的适当重压。为保证揉捻质量,分两次揉捻为宜。分次揉捻,可使不同嫩度的叶子都得到充分的揉捻,并经过解块筛分,筛底筛面分别发酵,这样,对品质有利。揉捻适度的叶子,从现象上说,应该是条形紧卷,茶汁捻出粘附叶间,局部泛现红色,并发出较浓的清香气。在整批揉捻叶中,应达到90%以上的叶子卷成条形。

(3)发酵发酵,是控制多酚类物质进行适度的酶性氧化,以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并减少因转化而对品质不利的茶褐素。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发酵一般在有温湿度调节设备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的环境条件,要求气温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还要求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摊叶厚度的掌握,一般是春茶稍厚,夏秋茶宜薄;嫩叶宜薄,老叶稍厚。

发酵时间的掌握,一般是温度高的发酵时间短,温度低的时间长;揉捻充分的发酵时间短,揉捻不足的发酵时间长;嫩叶时间短,老叶时间长。

发酵程度的掌握,一般从叶色的变化来鉴别,即由绿色转变为黄红色或红色;香气的变化则是青气消失,产生果香;还可从叶温的变化和开汤审评发酵叶来进行鉴别。为了准确地掌握发酵程度,应就上述各方面详细观察,予以鉴定。

(4)干燥干燥主要是利用高温迅速制止酶促氧化,停止发酵,把发酵适度的茶叶所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进一步发展红茶所特有的香气。

干燥采用烘干机,分毛火、摊凉、足火三个步骤。毛火采用高温快烘,以减少不利于品质的变化;足火采用低温慢烘,促进香味的发展。烘干时间,一般毛火时间短,足火应适当延长。摊叶厚度,一般掌握毛火薄摊,足火厚摊;嫩叶薄摊,老叶厚摊,碎叶薄摊,条状粗叶厚摊。

干燥程度的掌握,毛火茶以手握茶略有刺手感觉,茶梗折而不断为适度;足火茶达到足干,茶梗一折即断,叶子手捻即成粉末为适度。为保持品质,必须提高毛茶干度,并严格控制毛茶水分含量在6%上下。还应改善包装,贮运条件,以严防茶叶受潮变质。

工夫红茶的精制,主要是通过筛分、切细、风选、拣剔、拼配、均雄、复火、装箱等作业。在整形过程中,红毛茶一般采用“四路”筛分的做法。通过筛分的作业机以及配置适当大小孔眼的筛网,把红毛茶分为本身、长身、圆身、轻身四种类型。再对这四种类型品质优次不同的茶叶分别进行加工,以达到分路取料的目的。本身茶是直接从毛茶筛分中筛下的茶叶;长身茶是提取过本身茶的毛茶头子,经过切断所筛出来的长形茶叶;圆身茶是经过二、三次切后的粗大头子,再经反复切断筛分出的粗秃的茶叶;轻身茶是以上各种茶经风选机扇出的轻质茶。

通过筛分整形,划清品级规格,制成为各级工夫红茶。

2红细茶

目前世界各产茶国家,除我国还保持生产一定数量的工夫红茶外,基本上已都在制作红细茶。由于国外消费者饮用习惯的变化,要求食品饮料简单、速溶、便于冲泡,适合加奶、加糖饮用,而红细茶既能快速泡出汁液;又具有浓强鲜爽的滋味和红亮的汤色,正符合这种要求,因而成为当前国际市场销量最大、销路最广的世界性的商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