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罗通扫北
7633100000001

第1章 下战书周衡得恩赦二主唐王御驾亲征

二主唐王登基,万民沾恩贺喜。

君明臣忠民安,实行贞观之治。

自古龙争虎斗,突厥来犯边境。

群雄抗击北国,引出史书传奇。

几句歪诗提过。道出一段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时的传奇故事。李世民祖居陇西成纪。父高祖李渊字叔德,母亲太穆皇后青窦氏,世民四岁时,忽有一书生观其相赞曰:“贵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岁冠必将济世安民。”

李渊恐此生祸,欲追除之。书生已无踪迹,以为是神,采其语取名叫世民。李世民的取名是个离奇的传说,不过他对历史的发展确实有所贡献。

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勿须多论。

唐高祖李渊李叔德,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吉,四子李元霸。李元霸在锤震四平山之后阵亡。由于李世民领兵南征北战,使李渊的江山如铜墙铁壁一般。

但是,大太子建成和三太子元吉,却都是奸臣。他俩不但乱宫,而且想杀父夺权。这种行为激怒了尉迟恭、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便把他俩给除了,李渊为此得了一场大病。然后他让李世民继位。群臣也很满意,李世民当了皇帝。

李世民继位后,改年号为贞观元年,称帝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他善于听信忠言,敢于招贤纳士,大胆起用人才,是治国有方的开明君主。

朝中的三班文官,四种武将,五府六部,九卿四相,八大朝臣均是一心秉忠报国。

文有,英国公徐茂公和丞相魏征。

武有,秦权宝、尉迟恭、程咬金和马、段、殷、刘开国四将。以及贾柳楼三十六友中的部分瓦岗老将,都尽心竭力扶助唐王。可称得是君正臣贤,万民安乐。真是马放南山,枪刀入库,国内太平。可以说是应天时顺民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李世民是个有道的明君,他每日三朝召见文武群臣共议朝政。因为他是创业的马上皇帝,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另外还有一个教训,那就是前朝隋杨广的所做所为:欺娘、奸妹、杀兄、图嫂、杀父夺权,成了六缺之君。

造成天愁民恨怨声载道。

不顾天意,失去民心。所以李世民总把前代的事当成镜子对照自己。认为只有理朝政、爱黎民,才能顺民心。所以不论是百姓还是满朝文武,都很拥护他。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贞观元年。东有高建庄王欲要兴兵,西有哈密国袭扰边界,特别是北国突厥屡犯中原。无故犯边,大肆烧杀掠夺,抢男霸女,做尽不道之事。唐王对此恨之入骨。

这一天,李世民升殿议事完毕;刚想散朝,皇门官跪在殿角之下禀道:“有事奏明主公。”

“有何事?应速奏来。”

“今有北国赤壁康王,派下书人求见万岁。”

李世民当时一愣:北国经常犯境,今天又派人下书,是不是打来战表?如果是真的。哼!朕正有平他之意。这倒好,他自己先送上门来那可就不客气了。

想罢说道:“把下书人带上金殿。”

殿头官下去。时间不大,从殿下领来一人。这人一身高有九尺开外,膀宽背厚,身躯魁梧,低着头,脸上还蒙着块青纱,看不出他的面目,刚进殿,还没到品级台他就跪下了。

什么是品级台?品级台是按官位品级分类的,王爷在哪?丞相在哪?正一品在哪?副二品在哪?都有指定的品级排班站立,不能随便站。

这天下书人,看来很懂规矩,刚上殿在殿角就跪下了。磕头像鸡啄米似的,碰得殿上金砖“叭叭”直响。嘴里还不住高喊:“罪臣参见唐王,万岁,万万岁。”

皇上看他面蒙青纱,不由得心中一愣!在上边忙问道:“下边跪的是什么人?”

“回万岁,罪臣乃赤壁康王之将,我姓周名衡。”

“为何见朕不扯去面纱?”

“这……这……我脸上……”

“你脸上怎么?”唐王追问了一句。

“我脸上——呵,我脸上……”

唐王见他吞吞吐吐,就把脸一沉,大声喝道:“嘟!为何还不把面纱扯下?”

周衡急忙说:“唐王息怒,因为赤壁康王要我来下书,在我脸上刺了字,罪臣面目丑恶恐怕惊了圣驾。所以不敢露面视君。”

唐王一听刺字,刺的甚么字?忙命侍臣:“来呀,把他的面纱扔下。”

下书人一听要扯下面纱,吓得他周身直哆嗦,唐王忙说:“你不要害怕,朕不怪你便是。”

殿头官过去把下书人的面纱揭掉,可是皇上仍然看不见,因为下书人没敢抬头。唐王说:“周衡你抬起头来。”

“是。”周衡答应一声,慢慢地把头抬起来。

皇上仔细一瞧,不看便罢、一看呀,气得是二目圆睁,龙眉紧皱,咬牙切齿地说:“哈哈!好你个赤壁保康王,真乃恨死朕也。”

原来周衡的脸上用墨汁刺的两个字“灭唐”。李世民哪能不生气呀。

等到二主唐王打开书信一看,不看则已,可一看呀,气得他顿时色变,咬牙切齿地大声道:“康王啊康王。朕不灭你誓不为人。”

怎么回事。这不是书信而是一份战表,上写:赤壁保康王晓谕唐童李世民,尔行大逆,官门玉带之丑。玄武门之变极恶,除兄杀父之罪人皆啐骂。故本王统三十万雄兵要灭你大唐。

在表文最后还有一首诗,写道:

杀手足,乱纲常。自逞威,压众邦。

昏君立帝民怨,故而兴兵灭唐。

生擒敬德喂马,活捉叔宝牧羊。

灭绝罗门老小,碎尸撒骨疆场。

若要雄兵不至。唐童顶书跪降。

这份战表,把李世民骂得好损,其中宫门挂玉带之丑和宣午之变两句最使唐王恼火。宫门挂玉带本来是李世民的好心,他见建成和元吉经常进宫与张、尹二妃通奸。就把玉带挂在宫门。以此告诫建成、元吉,没想到两个奸王和张、尹二妃四人勾结,合伙陷害李世民。

张、尹二妃拿着玉带去见高祖李渊,硬说李世民勾引她们。并以玉带为证物。李渊一气之下,决定杀李世民。众臣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杀秦王,问李渊,李渊只说是犯了不赦之罪。

问李世民,李世民也不好意思说出实情,因为这件事太丑了,只好也说他是犯了不赦之罪。在群臣的保奏之下,把李世民打入天牢。

宣午之变也是建成、元吉逼宫夺权,激怒了敬德等老臣,在宣午门外除掉了这两个奸王。这两件事都是李家的丑事,再加上最后那首诗,更说明北国的猖獗。

李世民越看越生气。连声骂道:“康王猖獗,已是心腹之患,定除此贼。以振国威,以长民声,不灭此番誓不为人。来呀,把周衡推出去,斩!”

“遵旨。”呼啦,左右的金殿武士,捆绑手上去就把周衡抓住,像鹰拿燕雀一样。可把周衡吓坏了。他连连喊道:“万岁慢着,慢着,我还有下情回禀。”

皇上李世民此时正在气头上,不容他强说,喝道:“推出去,斩!”

说来也巧众武士正将周衡推推搡搡的往外走,刚走到殿角下,忽有殿头官跪奏。

“万岁,护国公秦叔宝见驾。”

皇上一听秦叔宝来了,非常高兴。因为他对秦叔宝特别敬重。因他不但是大唐的智将,而且一直身为大唐的元帅,可以说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而且对皇上屡有救驾之功,一次是马跳红泥澜,打三鞭还两锏;一次是斧劈老君堂,月下赶秦王。

那还是瓦岗山程咬金让位之后,李密叫程咬金巡山。正好赶上李世民私探瓦岗寨。程咬金一心想抓李世民,月下赶到老君堂。要不是秦叔宝搭救,李世民早就完了。况且,当初唐高祖李渊在临潼山时,要不是秦叔宝救驾李渊的命也早就没了。

所以说秦叔宝对大唐功重如山,一听他来了,李世民忙说:“快,请秦爱卿上殿。”

“是,”殿头官答应一喊道:“万岁有旨,宣护国公上殿那!”

就听殿角下有人说:“吾皇万岁,万万岁,为臣前来见驾。”话罢,噔噔噔……撩袍端带走上殿来。到品级台前跪倒。

李世民赶紧欠身说:“秦王兄免礼,快快平身,内臣搭坐侍候。”

“是。”内臣把座位搬到秦叔宝的跟前。

秦叔宝磕头谢恩之后,起身坐下。

李世民向秦叔宝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秦叔宝又问了周衡,凑到李世民身边耳语了几句,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周衡,你既说的都是实话。朕当决不为难你,有道是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朕给带回战表,你先到金亭馆休息几天再回。”周衡连连磕头,千恩万谢:“多谢唐王皇恩浩大,多谢秦老千岁讲情之恩。”二主唐王命人备好文房四宝。手提逍遥管笔走龙蛇,“刷刷点点”就在战表后面批了回文:

北国幼儿不幸,蚍蜉撼树妄为。

飞蛾投火自焚,国破家亡俱废。

天朝神兵出师,踏平塞北擒贼。

孤王率队亲征,定将窝巢捣毁。

命殿头官递给周衡,又对周衡说:“你回去传朕的口旨,朕即日御驾亲扫北,叫尔等洗项待刀。”又命人把周衡送到金亭馆,好生款待。周衡被领到金亭馆,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边走边想:多亏我能言善辩,总算闯过了鬼门关。

周衡在金亭馆休息不提,咱们再说金殿之上,唐王李世民问秦叔宝:“秦王兄,你看这个怎样个打法?”

“万岁,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是我们不能等北国到中原来打,要打,就得到他们北国去打?”“好,正合朕意,王兄,你看要调动多少人马?”“依臣之见,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征讨北国有二十万人马足矣。”李世民点了点头,“好,秦王兄,这次扫北朕要亲征,想叫你与朕同去,你意如何?”

要不说李世民会用人呢,什么人什么人用法,这叫量才而用,有事和你商量,事我也办了,也替他出力了,还叫你心里痛快。隋杨广那小子就是个昏君,一切事都是骄横跋扈,不得民心。最后落了个群起而攻之。最后在扬州被程咬金乱棒打死。

秦叔宝一听皇上这么一问,急忙站起身来回道:“万岁,折煞为臣了。万岁为国为民欲要御驾亲征,为臣愿保驾前往,勇战疆场在所不辞。”“好。秦王兄真乃是一片忠心;朕封你为扫北兵马大元帅。”

秦叔宝早就是元帅,为什么皇上还封他为元帅呢?

以前是战乱年代的领兵元帅,现在是天下统一,他就是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一支令箭能调动全国人马。这就是:在朝中全凭天子三宣,出京全凭将军一令,战时,军令大于王命。

秦叔宝一听皇上封他为扫北兵马元帅,急忙跪倒说:“谢主龙恩。”“秦王兄快快平身,咱们何时起兵?”

“万岁,三日之后。调二十万精兵,为臣在教军场提令调三军,点兵派将,兵发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