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7602100000047

第47章 益阳黄焖鸡

益阳乃古梅山的中下部,古代以捕鱼为业,很多古老的梅山礼节和梅山饮食,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每次到益阳出差,都吃到一些很有特色的美食,感到非常新奇,还不得不赞叹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美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却找不到让我无法忘记的美食可写,也就一直没有一道益阳美食在我笔下形成。

行走全国各地,吃鸡到处都有,好象是中国人的习惯。我曾经仔细品味、辨别过,做得都大同小异。没有多少特色可言。只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方法不同,在做鸡时加了点地方风味,吃多了,也感觉不到新鲜。

我曾想:我要是没有读书,呆在那偏远的乡下,遇到各地做的鸡,一定会觉得好吃,吃得也会来劲。但是,我却进城十多年了,习惯了城市的奢华生活,也在酒店宾馆吃喝些日子,吃了不少山珍海味 ,见到美食就没有多少激情了。

我为了让自己远离浪费的圈子,发狠要把生活过得平淡些,常回家享受些粗茶淡饭,用对付的形式解决肌体的温饱,然后忙于工作。这也无法让我返回美食激情的年代,生活却更加逍遥自在。

湖南的山区、丘陵,村民多养鸡喂鸭,屋前屋后及山野成了鸡的天然选食场和活动地。村民的鸡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与城市肉鸡完全两样。最有名的是三黄鸡,因为毛黄、皮黄、脚黄而得名,又名黄郎鸡,体型小、体质结实、成熟早、肉质鲜美。成了城市居民乞求的美食。农民为了发展生产,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把三黄鸡培养成一个庞大的鸡家族,从农村到城郊向城市纵深发展,城市也名正言顺的成了三黄鸡的消费之所。湖南的中小城市,居民吃鸡,言必三黄鸡。

这次到益阳,我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与益阳日报社刘春来先生谈书稿修改之事。我们曾经是朋友,交往较多,他为我编发过一些稿件,知道我是个好食之人。在百竹园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什么有情趣的东西,时间去耽误到了中午,准备去吃中饭。

我急着要回长沙,只想早点解决问题。刘春来先生去安排到长春去吃黄焖鸡。他给我介绍,益阳人都爱吃黄焖鸡,在市内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吃黄焖鸡,却不正宗,是这几年跟风做起来的,很少有历史成分。长春的黄焖鸡,已经有二十来年的历史,做得非常正宗,味道也是益阳市最好的,并且它只有一道菜,就是煤火煨黄焖鸡。

我听刘春来先生这么一说,就来了品味的兴趣。我吃鸡喜欢品味细嚼,听说黄焖鸡有这么久的历史,我一定要好好的吃吃益阳黄焖鸡的历史文化,盟生些感想。

驱车半小时,停在一个坪边,下车,水泥坪里停满了车辆。地方比较破旧,周边环境看上去已经到了益阳市的郊外。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水泥洗刷房,撒满了历史的灰尘,水泥刷洗的墙面变成黄尘挂彩。

走进大门,里面坐满了客人,每桌三四人围着一个煤火炉,吃得很热乎。

我们穿过几间房子,才找到一个角落里有张桌子,五个人坐下来,老板不问我们要什么菜,上了几杯茶就忙去了。我在酒店宾馆去得多,感觉这里的服务态度非常差,刘春来先生等人却习以为常,又开始相互之间调侃起来。

没过多久,我们的煤火炉架好,一位师傅端着一个大铝盆放在煤火炉上,大小不亚于脸盆。盆里满满的堆着鸡肉,黄晶晶的颜色光亮,鲜香味飘荡开来。两三分钟后,盆里的汤汁沸腾起来,刘春来先生就喊大家赶快吃,先吃些热食驱散一天的寒冷。

我下筷夹了一块,才发现块头不小,有点分量,让我感觉到乡野的粗犷之风,也觉得村民的实惠之意。先吃鸡皮,鲜爽柔嫩,咬下去汤汁直流,越嚼越有粘性,不糯也不软塌。再吃鸡肉,肉非常细嫩,带着甜美的微酸,引起了我想细细嚼一嚼的念头。嚼时虽有一把一把的粗纤维,却越嚼越少,自然在嘴里融化。肉很容易从骨头上咬脱,却很难把骨头咬碎。我才想起:这是农村运来的三黄鸡,它吃山野的活食长大,生长的时间比较长,骨头不像城市里的肉鸡般酥松。

刘春来先生告诉我,所谓的黄焖鸡,是把鸡做好后,连汤带鸡放在煤火上慢慢的焖,所以我们吃的时候就要借助煤火,越吃越有味,越吃越甜香。还说,真正的黄焖鸡,还要加蛋皮和青菜叶同煮,才会鲜味更浓。

我把老板配的蛋皮和大白菜加了一些在锅里,蛋皮很快煮软,吃起来非常滑爽,飘着鸡蛋香。白菜就着鸡肉的鲜香,汤汁进入菜叶,非常有味。白菜梗很甜,鸡汤很鲜,两味合在一起,味道就更加的甜美鲜嫩。

我吃完后,就不自然的赞叹,美食还是要到民间去吃,味道才很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