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758500000005

第5章

第四章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成功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号召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季羡林

哲思录:

成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便是天资、勤奋和机遇,天资是先天的条件,勤奋是自身的努力,而机遇一半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一半是偶然的运气。这三个因素都充分的时候,成功女神才会向我们招手。

我国有句古话:“尽人事而听天命。”我们首先必须“尽人事”,先去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但在努力的同时,又要“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智商的局限和机遇是我们很难把控得住的。所以,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成功。

为什么有人不停地追求财富和地位

由于世人更喜欢同欢乐而不是共患难,使得我们习惯于炫耀自己的财富而隐瞒自己的贫穷。当我们感到众人对自己贫寒的窘境一览无余,却极少报以同情的时候,那种羞耻的感觉简直无以复加。

然而刺激我们追逐财富、远离贫穷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这种淡薄的人情。是什么促使世人忙忙碌碌、劳苦终生?他们追名逐利、争权夺势、一心向上爬,到底是为了什么?若说是为了维持温饱,那么体力劳动者最低的工资就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还可以赡养家庭。在认真研究过他们的收支状况后,我们发现他们把大部分收入用于那些为生活提供方便的奢侈品,而且有时甚至会为了博取虚名而慷慨解囊。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他们的生活?那些出身上流社会的人为什么害怕落入这种布衣蔬食、茅屋陋巷的窘境,即使无须劳动贵体,也觉得生不如死?是认为自己的肠胃更高级,还是觉得在高堂巨室里睡得比茅屋草房更香?事实刚好相反,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明说。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社会各阶层都无法逃避的竞争?我们为了实现所谓人类的伟大目标,改善生存状况而追求的利益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别人的注意中得到同情、满足和赞许。真正让我们动心的不是安逸享乐,而是虚荣,但虚荣总是依赖于我们对自己能够得到关注和认可的信心。

富人为他的财富而骄傲,是因为他觉得财富自然会为他带来全世界的关注,而他心中所有由此而生的快意都很容易得到世人的认同。这种感觉使他的虚荣心极度膨胀,也使他更加看重自己的财富,甚至超过了财富为他带来的一切。相反,贫困让穷人感到耻辱,因为他觉得人们因为他穷而看不起他,即使偶尔注意到他,也不会同情他的痛苦和不幸。

尽管默默无闻还不等于被人否定,但是低下的地位让我们得不到尊敬和认可,从而走向悲观失望。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注意,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如同在自己的茅屋中一样晦暗。人们假惺惺的问寒问暖只能让他们更觉难堪,并不能带来纸醉金迷的享乐。人们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就算他们痛不欲生的表情让旁人无法回避,也只是招来轻蔑、厌恶的眼光而已。那些春风得意的人不能容忍可怜人在他们面前逞强,让他们安逸平静的幸福被可怜巴巴的惨相打破。那些位高名重的人总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争相一睹他们的风采,幻想着身处那种地位的人会是多么志得意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公众的眼睛,一言一行都处于人们的目光中。他们是盛会上万众瞩目的骄子、众望所归的楷模,人们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激励和指示。只要没有荒唐可笑的行为,他随时都会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引起关注和同情。虽然随之而来的条条框框会束缚他的自由,但是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众人的羡慕,这对于他们的含辛茹苦、殚精竭虑是一种补偿,即使为此失去优裕闲适、无忧无虑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那些伟大的人物在我们的想象中往往被涂上富有欺骗性的色彩,近乎一种抽象理想中的完美状态,那正是我们在所有的白日梦中为自己描绘的人生蓝图。我们由此对这些志得意满的人抱有一种特殊的同情。对于他们所有的偏爱和愿望,我们都亦步亦趋。任何对这些迷人形象的侮蔑和损害都让我们感到遗憾,我们甚至为他们祈祷永生,难以接受这种完美的体验会被死亡终结。如果他们被迫抛弃那尊贵的地位,走向上帝为子民们准备的那个可怜而温馨的归宿,我们会觉得过于残酷。

——[英国]亚当?斯密

哲思录:

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会趋炎附势地靠近、崇拜、敬仰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同时对没有财富和地位的穷人敬而远之。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让很多人厌恶不被重视的窘困状态,拼命地追求财富和地位,渴望以这种方式得到美丽炫目的光环,获得众人的关注和认可,以摆脱耻辱的落魄状态。

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

有好多年,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是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在岩石上攀爬,有时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我的心狂乱纷扰,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腻的糖稀间行进一样。

我知道自己应该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到达想去的地方。我完全孤立,陷入困境之中,被害怕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全世界似乎只剩这种恐惧,其他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这个梦境恰好体现了“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的精髓。在梦中,我们往往好像剧本中的主人翁,注定要以既定模式来回应身处的情境,浑然不知也许还有其他抉择。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迷惘,受困于心头的千头万绪,恐惧可能面临的失败时,基本上也陷入了与梦境相似的状态。我们好似活在一个完全界定了生命历程的清醒梦境里,奋力挣扎着试图到达某处,试图成为更优秀的人,试图实现什么成就,试图避免犯错。无论是在吃午餐或是开车回家途中,无论是在跟伴侣交谈,还是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时,我们不断在脑中重复播放自己的忧虑与计划。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相信无论自己如何努力,终究还是不可能有所成。

与缺乏自我价值感形影不离的,是对他人与生命的疏离感。假使我们是有缺陷、不健全的,又怎么可能感到有所归属?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愈自觉有缺陷,就愈感到疏离且脆弱。而潜藏在自觉残缺的恐惧之下的,则是更原始的恐惧,譬如担忧会有什么坏事发生。我们对恐惧的回应,就是想要责怪,甚至仇恨我们认为是问题根源的对象,譬如自己、他人或是命运。然而,即使是将憎恨指向外界,我们的内心深处仍旧感到脆弱无比。

缺乏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导致形形色色的痛苦。对某些人来说,最显著的就是呈现上瘾的症状,例如酒瘾、毒瘾或是嗜食。有些人则是执著于一段感情、依赖某一个或某一群特定的人,好从中寻求完整的自我,以及生命存续的价值。有些人则长时间拼命工作,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重要性,这种上瘾症状在我们的文化中相当受推崇。此外,还有些人则不断假想外界的敌人,永远在对抗世界。

这种自觉残缺、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信念,使我们难以相信自己真为他人所爱。许多人生活在忧郁之中,自觉无法亲近他人。我们害怕被别人看做很无趣、愚蠢、自私或没安全感,以致被排斥。如果自己不够迷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给予我们亲密浪漫的爱。我们渴求归属感,憧憬能轻松自在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且能全然接纳自己;然而,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使我们始终无法尝到归属感的甜美。

当我们的生活痛苦不堪或失控时,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就会倏然倍增。我们可能会以为,生理疾病或沮丧情绪都是自己的错,是因为自己基因不良,或者自制力不够,抑或缺乏意志力。我们也可能觉得失业或离婚是自己的缺失,若当初能再努力一点,也许一切就会顺利多了。即使我们可能归咎于他人,然而心里还是默认自己是始作俑者。

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所呈现的不一定是明显的羞愧感与缺陷感。当我告诉一位好友,我正在写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主题,而这种倾向又是多么普遍时,她坚定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我而言,主要的难题并非羞愧,而是傲慢。”这位女士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兼老师,她告诉我,她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觉得很多人迟钝无趣。由于受到许多人的景仰,她恃才傲物、睥睨一切,自觉鹤立鸡群。“承认这点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说道,“或许这就是你所谓的羞愧感吧,不过我真的很喜欢大家尊敬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对自己感到满意。”

我的这位朋友呈现的即是迷惘的另一面。她继续坦承,毫无创作灵感,自觉一无是处,或得不到赞赏时,她的确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我价值感。除了单纯地认可自己的才华,充分享受自己的优点外,她还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才会感到满意。

若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我们就永远无法放松,我们战战兢兢地监控着自己,不时挑自己的毛病;找到毛病之后,我们就更加没有安全感,更觉得缺乏自我价值,如此一来我们就得更加努力了。这当中很讽刺的是,我们究竟以为自己要往何处去?有个禅修学生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好像在压榨生命,不断被希望有所成就的想法所驱使。接着他又忧伤地说道:“我觉得自己飞快地虚度生命,仿佛就要这样一路冲到死亡的终点似的。”

我在禅修课提到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痛苦时,常注意到学生频频点头,有些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可能第一次发现,羞愧感并非只是自己的精神负担,许多人其实深有同感。课后有些人留下来讨论、倾诉,说缺乏自我价值感使他们根本无法向他人求助,也无法感受别人爱的抚慰。有些人则体认到,缺乏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常有学生告诉我,长期觉得自己有缺陷的习性,使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禅修是否正确,也不相信自己的心灵有所成长。

有学生曾告诉我,初踏上心灵修持之道时,他们原以为透过积极禅修就能摆脱自觉残缺的感受,然而,禅修的确使他们获益匪浅,但是源源不绝的羞愧感和不安全感仍旧挥之不去,好像几十年的修持根本无济于事。

或许他们所遵循的禅修模式并不适合自己,或者他们需要额外的心理治疗协助才能治愈深刻的伤痛。

无论是什么原因,无法透过心灵修持来解脱这些痛苦时,你可能还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在。

——[美国]塔拉?布莱克

哲思录:

自我价值感是心灵的支柱,它给我们底气,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目标明确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这根中流砥柱,我们就可能失去自我,失去方向感,进而依附别人,随波逐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到自我价值感,并在奋斗和生活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脑袋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子。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在百合面前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

哲思录:

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与野草的嘲讽抗争,最终以“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证明了自己。这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文中的山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艰辛的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品格与个性的力量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狂热追逐金钱的时代,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虽然身处这样的时代,那些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作家、艺术家和衣着朴素的大学校长,他们在社会上反而更有声望,报纸也不惜篇幅来报道他们的行踪或活动。之所以有这种反差,也许要归因于追求知识和追求财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有很多积极的影响,而后者存在着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以金钱为标准的世界里,凡有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必定是以成百上千竞争者的失败为代价的;而在知识和品格的世界里,一个人的成功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贡献,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规律。

个性是我们刻在事物上的标识,正是这种无法涂抹的标记,决定了所有人、所有劳动的全部价值。我们都相信个性成熟的人。一个伟大的名字意味着怎样的一种魔力啊!西奥多?帕克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苏格拉底的价值远远超过南卡罗来州的价值。

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政治家约翰?罗素说:“在英国,所有的政党都有一种天然的倾向,他们都试图寻求天才人物的帮助,但他们只会接受那些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的指导。”

“通过培养品格与个性,最后我获得了真正的力量,”英国著名政治家坎宁在1801年写道,“我并没有尝试过其他的途径。我也相信,这条路也许不是最便捷的,却是最稳妥的,对于这点我十分乐观。”

对于一台机器,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来检测它的性能,房间的温度也许就决定它的性能。然而,对一种伟大的品格与个性来说,谁又能估价得出其内在的力量呢?谁又能够料到,一两个小孩可能会对一所学校产生影响呢?一所学校的传统、风俗和行为方式,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几个具有非凡个性的学生,再经过几届学生的变动,就完全得以改变。这些学生就像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那种力量,作用有些类似于拖拽着一长列货车的火车头,而他们正是以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却和那些风俗传统同样重要的方式,改造了这一切,成了校园英雄。几乎每一个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告诉你一些诸如此类的故事:几个具有巨大感染力的学生,如何带动了学校的进步,或是破坏了它的发展。

——[美国]奥里森?马登

哲思录: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一个人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个性,它们是人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具备勤劳、诚实、正直、自律、善良等美德的人,总能得到人们由衷的敬意和爱戴,并以之为楷模,不断效仿。世界上杰出的人物很多,他们本身就像一座座矗立着的丰碑,向世人昭示人格的力量。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对民众品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当他们的心脏停止跳动,生命宣告结束的时候,他们伟大的精神和灵魂却永垂不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

异端行为更有价值

遇到习俗问题就放弃自己最好的判断,违心地和从俗地做出行动;在实践中背信弃义,同时又把信义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像其他所有人一样立身行事,从而表明我们是多么与人为善和体谅别人,仿佛是在补偿别人什么,哪怕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与众不同的意见——在许许多多的思想自由的老好人中间,所有这些行为不仅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还被认为是“可敬的”、“通人情的”、“宽容的”和“不迂腐的”,以及其他任何可以使智力良心昏睡过去的溢美之词。因此,我们看到,一个人以通常的基督教的方式给他的孩子洗礼,虽然他可能是一个无神论者;另一个人像别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在部队里服役,虽然他可能严厉谴责一切民族间的仇恨;第三个人则拉着他那从小在宗教家庭长大的未婚妻的手跑进教堂,并且毫不害羞地在牧师面前赌咒发誓。“如果我们做了一些所有其他人一直在做并将继续去做的事情,那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关系呢?”无知的偏见这样说!多么可怕的错误!因为对于一种有约束力的长期确立的非理性的习俗来说,再也没有比让它自己在某个被认为有理性的人的行动中重新得到证实更有关系的了!这样一来,它就会让所有观众的眼睛看到理性本身对它的批准!好好珍重你自己的意见吧,这是没有错的。

——〔德国〕尼采

哲思录: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异端往往是最先受到打击的。为了避免受打击,我们会努力与众人趋于一致。然而,异端的行为往往是很有价值的,因为里面蕴藏着的思想往往是天才的思维和设想。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不认同和反对,就放弃自己的见解。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包括他忙碌的事情

什么是邪恶?那就是你经常看到的事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你常见的。”无论向上看、向下看,还是向四周看,你会发现这些事情到处存在,从古至今,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甚至现在我们的城邦、我们居住的房屋也充满了这样的事情。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一切都是很常见的,也都是短暂而易逝的。

你的信条是有生命的,除非那与它们有关的思想先消失了,要不然它们不会消失的。不断地加强这些思想,是你的能力范围能达到的。那些外在的事物是与我的心灵毫不相干的。一旦想通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再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你是有能力的,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全新的面貌。用单纯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曾经见过的事物吧,你的新生活就在这中间。

无聊的庆典仪式、舞台剧,用骨头逗弄狗儿,用面包屑喂鱼,蚂蚁用小小的身躯搬运粮食,受到惊吓的小老鼠仓皇逃走,还有被人操纵在手里的木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平心静气,不要轻视这些事情。你要明白,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价值,只要看他感兴趣的事物就知道了。

在谈话时要留意别人的话,做事情时要考虑每个细节。后者让我们一开始就看清事情的发展方向,前者让我们能把握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能胜任这工作吗?如果能,那么我就把它当做宇宙本性赋予我的工具,努力完成它。但如果不能,要么我就把这件工作让给更适合的人来完成,因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我都有这责任;要么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别人的帮助下,运用自己的支配能力去做那些合适的、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事。我所做的任何事情,无论是自己单独完成的,还是和别人合作完成的,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公共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

多少曾经备受赞扬的英雄们都已经被忘记了,又有多少人在赞扬别人之后也消失了。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哲思录: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置身于这些事情中的人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表现出“司空见惯”,认为那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要“唯我独尊”,不要对一些人的行为不屑一顾。

任何人都是有价值的,他忙碌的事情也都是有价值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是换位思考一下,站在那个人的角度看,就会认为他忙碌的每件事都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