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7565900000011

第11章 改变教学观念(5)

研究表明,宽松、和谐、健康和独特的育人环境,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才智,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感到自己被人理解、重视,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惟有精神,才会使教室成为真正的教室。”发挥教室环境的教育作用,至少有两方面好处。

1寓教于境,情感熏陶“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整洁、优美又具有浓郁德育氛围的环境,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引导功能,优化班级环境建设,营造文明、健康、活泼向上、具有浓郁德育氛围的班级文化,以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教室环境布置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比如,在教室里设置书报夹,摆放各种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领略名家的风范、伟人的高尚人格,了解社会历史、天文地理和大自然的奥妙;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书法、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使班级形成浓厚的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花草树木的巧妙摆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呼吸清新的空气,陶冶心情,净化心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2激发创造,提高素质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教室环境。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有的学生有写作特长,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剪纸、书法、音乐、劳动和搜集材料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可以设计板块:小画廊、作文展、小小书法家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位学生的优点,合理布置教室。低年级以展示学生的作业、美术作品等为主;而中高年级,从布置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与制作等方面均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不仅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在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陶行知说:“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室环境布置的过程中,不正是从观念上、意识上、心理上、能力上和审美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吗?

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

其次,要想方设法把环境布置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能否把环境布置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布置出来的成果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关键在于以下四点。

1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布置教室的过程中,发动学生参与,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布置教室环境时,首先,要讲科学,不能因为教室的布置而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要健康高雅,既要体现文化品位,又要针对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都能够接受。最后,一定要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提倡自己动手,反对以钱代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才能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真实体验。

2发挥学生的参与性教室是学生的“家”,教室的布置过程要从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教师包揽一切、学生被动接受与欣赏,转变为学生参与,充当布置教室的主人。例如某班的环境布置,采取先整体设计、再划块分割的方略,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布置,且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结果发现,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动脑动手、策划、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学生们在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合作意识、关心集体和热爱集体的意识都得以加强。

3凸显主题的条理性环境布置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主题,就好比一篇文章,没有主题思想就不成一篇文章。班级环境布置如果没有一定的主题,布置得很花哨,但内容却杂乱无章,这种布置就毫无意义,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可见要呈现什么样的主题,是环境布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主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手段表现出来,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字画,也可以是照片等。

4注重布置的实效性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室的墙面布置可以美化教室的环境,而作为教室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改善自己教室的学习环境。因此,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布置出来,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去关注教室墙面布置的内容。相反,如果什么都由教师一手包办的话,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损失。

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而充满情趣的教室,不仅能让学生心情愉快,更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平等中,敞开彼此的心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在课前创设自然、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师生之间彼此充满了爱意。学生不必小翼翼地揣摩老师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而是在其乐融融的聊天、谈话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乐于表达,并使其敢想敢说,说真话、表真情。

通过平等交流,学生有了轻松愉快的心境,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他们放飞想象,放飞思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可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距离,彼此敞开心扉,从而为下面的精彩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来看几个经典教育案例:

案例一:

江西师大附属小学的著名特级教师熊海滨,从教十七年,潜心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朴实灵动、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

请看他在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的教学片段:

师:好啦,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俗话说得好啊,一回生二回熟,咱们现在就算是——生:朋友。

师:那我这个大朋友就来跟大家打招呼,六(6)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不对,怎么叫老师好呢,我再来一次:六(6)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朋友好!

师:哎,这回就对了,知道我来自哪里吗?

生:江西。

师:知道朋友见面都要打招呼,知道江西南昌跟你打招呼是怎么打的?

生:想。

师(用江西话打招呼说):你会吗?

生(用江西话说):你好!

师:不错。你们能用太原话问您好吗?

生:您好!

师:恩?这不是标准普通话吗,有谁会用太原话说您好吗?

生(摇头)。

师:都没尝试过,好的。这说明你们老师平时非常注重普通话的教育,昨天短短十五分钟的见面,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谁来说说?好,你先——生:我觉得从熊老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我看到了熊老师的智慧,我觉得这节课一定会讲得非常好,你的课是最棒的。

师:你抓住了我的神态,一下了解我这个朋友的一个方面,谢谢!

生:我觉得熊老师虽然没有绅士般的动作,但他的动作很大方,如果再夸张一点就能当喜剧演员。

众笑鼓掌。

师:哎哟哟,真好,你能从一个动作了解我这个朋友,还有吗?

生:熊老师我觉得您的言谈举止很儒雅,很有书香门第的气息,尤其在你那双大眼睛在双眼皮衬托下显得既斯文又顽皮,我很高兴交你这个朋友。

众笑。

师:我一定交你这个睿智的朋友。哎呀,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夸熊老师我都不好意思了,还有谁想说说我这个大朋友。

生:老师,第一次见您我觉得您很文静,如果再加上个眼镜就更文静,文质彬彬了。

众笑。

师:孩子,这样吧,我跟你说句悄悄话,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熊老师原来可是戴眼镜的。好了,经过几分钟短短的聊天我们都认识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这样的,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好不好?

生:好!

案例二: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勒家彦执教《陶罐和铁罐》的课前交流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咱们以前上课是不是老师说“大家好”,然后同学们说“老师好”呀?(生答“是的”)师:咱们今天换一种问候方式,好吗?(生答“好”)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如果换个字,能让我听了更加高兴!

生:老师更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更可爱!(笑声)师:怎么了,觉得这句话怎么样?

生:不太恰当。

师:是呀,那应该怎么说?

生:老师更可亲、老师更风趣、老师更可敬、老师真和蔼……师: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

师:是关照吗?还有没有其他词?

生:指教。

师:哎,这就更恰当了。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指教!(听课老师热烈鼓掌)师:同学们,这就叫口语交际。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熊海滨老师的课前交流恰恰体现了新课程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正因为熊老师给学生的感觉如此亲切、如此接近,学生才能大胆交流,才很快地喜欢上他的教学活动安排。沟通是双向的、发自内心的,只有教师真心、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时的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靳家彦老师通过师生问候这一独特的方式,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懂得要根据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问候语,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且使课堂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可谓是省时又高效。

在课前谈话中,由于师生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谈话的方式又不拘一格,所以教师的一问一答、一言一行,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前谈话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角色的转变,师生间真正达到了平等的精神交融,预设和生成做到了完美的统一。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本,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生活、学习。常见一些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在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前谈话,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内敢学敢说敢做敢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放下架子,积极诱导组织和指导学生共同学习,用平易近人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课堂内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不准确,也要进行鼓励,因为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思路最活跃最能体现他们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共甘苦,虚心跟学生学,否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

总之,民主、平等的课堂就像是缕缕阳光,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会制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的课堂里都会让学生收获一份份惊喜。

活跃气氛不能以刺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

有时候,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活跃气氛给学生“提神”,往往会开一些玩笑或讲几句笑语,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能以刺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了,可同学们还未从午睡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个个萎靡不振。这可怎么办?还用唱歌这种老办法吗?可能行不通。我灵机一动,问道:“李超,如果你家有小偷来盗窃,你拨打什么来报警?”李超是我们班的活跃分子,平时能说会道,可那天还是在同桌的提醒下,才慢吞吞地站起来,而且一声不吭。我本想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随便叫了一个人,没想到他答不上来。我笑了,全班哄堂大笑,个个变得劲头十足。只见李超红着脸低着头。我又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吗?告诉他。”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110。”我瞪了一眼李超,他胆怯地说:“我刚才说的就是‘110’,你们全在笑,没听见。”我没说什么,示意他坐下。

这件事以后,李超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主动开口说话,不与同学玩耍,见到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我怎么能为了给全班同学提神,以刺伤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为代价呢?岂不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陷入了沉思……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在不经意间犯下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错误。案例中的教师仅仅为了给学生“提神”而妨碍了另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样做,僵化了师生关系,最大弊端是严重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指自己尊重自己,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它能催人上进,使人奋发,有助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本身的弱点,在人们的行动中常常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使他精神压抑,离情寡欢,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拿学习差的学生开玩笑,活跃课堂气氛不能以刺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因为,差生中的不少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但难免出现错误,对此,不能在课堂上过多责备他们,更不要讽刺、挖苦他们,而应该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在自豪中建立自尊。

名言警句之真理篇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刘少奇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莱辛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歌德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王若飞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伏契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第四章让你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