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7565700000023

第23章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

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李禾

一、本课设计依据

1.本课来源

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中的第一框题。

2.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

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具体内容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课的地位

本课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在知师的基础上热爱教师,并学会如何有效地与教师沟通,这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教材和本单元中本课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4.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肤浅,不能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他们正在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崇甚至害怕的心理,对教师的了解往往还有神秘的色彩,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但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由衷的迸发出爱师之情。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2.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设计依据和意图:使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为下一环节的爱师,敬师做好铺垫。

3.教学难点

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由衷地迸发出爱师之情,并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

设计依据和意图:因为有一些学生受社会因素和负面影响,不能正确的评价和理解教师,因此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表达爱是本课的难点。

三、方法的确定

1.教师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活动法,多媒体展示法。

设计依据和意图: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交流碰撞、感受、体验,从而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完整了教师形象。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特殊效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

2.学生学习方法

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分享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设计依据和意图:使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情感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情感升华,由衷地迸发出爱师之情,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环节一:激情导入

教师在音乐背景下,送给学生一首优美的小诗。

有这样一棵大树,当我们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时,她会用那高大的身躯为我们遮阳;

有这样一股清流,当我们口渴难忍时,她会用那甘甜的汁水为我们灌溉;

有这样一位园丁,当我们这些柔嫩的花被害虫欺负时,她会用那勤劳的双手为我们锄害;

是她,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她,把幼小的我们培养成成熟的少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她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

她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

让我们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优美的钢琴曲创设一种爱师情境,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爱师情感,进而导出本课主题(前半部分)——我知我师。

环节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老师的一天

请每小组的学生在30秒的时间内整理出尽可能多的老师在一天中为学生做的事情,并通过接龙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老师的一天:

在一天中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多少?

为学生做了哪些事情?

1.每个小组将会得到30秒的时间通过集体的智慧整理出尽可能多的事情。

2.开始小组接力。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活动要求,使学生更加明确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同时也节省了教师叙述和板书的时间,使学生体会教师一天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运用接龙游戏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二:图片与flash展示

出示三张教师日常工作的图片并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力,描述出你所看到的图片,并通过flash总结。

不辞辛苦

知识的引路人

想了一夜也没解出这道题,老师的方法真巧妙!

辛苦了!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教师工作的照片,图文并茂,立体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真切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并通过flash动画总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活动三:播放影片

播放殷雪梅老师事迹,并在播放影片之前出示给学生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片。

1.影片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2.你从殷老师的身上看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设计依据和意图:这种问题前置的做法加强了学生观看影片的目的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影片,使学生再次认同老师的育人工作,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激起学生的敬师之情,使学生的爱师情感从肤浅、模糊发展到深刻、清晰。就整堂课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和震撼。影片播放的作用是明显的,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大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用语言无法取代的,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活动四:问题辨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会取代老师的工作。现在有些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老师真的能被取代吗?

设计依据和意图:前三个活动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从对教师的简单了解到职业特点的基本了解,再到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深刻体会,最后通过“计算机能否替代老师”的问题辨析加以总结,使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并对教师逐渐加深敬爱之情。通过活动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实现了知识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即使学生体会教师的辛勤,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职业。

活动五:我给老师画个像

请学生为老师画像,并讲一件亲身经历的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老师像什么?原因是什么(请讲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情)?

请选出本小组最感人的故事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学生回忆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爱;通过学生为老师的画像,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爱;并抓住契机,挖掘学生,深化学生对老师的爱并落实行动,从而导出本课主题(后半部分)——我爱我师。同时实现了能力目标,即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环节三:情感升华

教师在优美的钢琴曲的背景下,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蓝丝带的故事:

在一所中学的一个很差的班级里,有一个内向又自卑的小男孩。

也许是因为父母双亡无人照看,也许是因为学习成绩太差,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所以男孩整天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男孩无药可救了。

后来,这个班来了一位新老师,她了解了男孩的种种劣迹并不想放弃。有一天,老师把男孩叫到办公室,在男孩的手腕上系上一条蓝色的丝带,她对男孩说:“系上蓝丝带的人就是老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男孩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别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男孩带着蓝丝带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办公室。

后来,男孩发奋学习了,再后来男孩考上了理想学府,毕业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多年以后的一天,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找到自己的老师,他从怀里拿出那条蓝色的丝带,轻轻的系在老师的手腕上,对老师说:“老师,您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老师——谢谢您!”一条细小的丝带,深邃,幽蓝,轻盈,却又如此厚重,因为她承载着老师对我们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对老师的爱。

设计依据和意图:这个故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目的是方便教学,贴近教学目的,背景音乐可以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其很快进入课堂情境,这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升华学生爱师情感并落实于行动中,进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使学生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教师的感情,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由衷的迸发出爱师之情,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多媒体展示

由学生归纳本课学习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大屏幕展示。

本课知识网络

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教书

育人

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逐渐

加深

传播知识

讲授方法

关爱学生

以人格影响人格

树立榜样

设计依据和意图:这样做既落实了课本的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节约了课堂时间,免除板书劳累,板书直观,简约,强调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2.布置作业

让学生继续蓝丝带的活动,继续表达爱,传递爱。

设计依据和意图:使课堂延续到生活,延续到社会中,拓展了教学内容,也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性和社会性。

五、教学反思

本课采取了游戏、活动等方法贴进学生生活,达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并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