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天灯秘闻
7531900000002

第2章 回乡

张家湾,也就是张铁柱的老家,便在这大山的深处,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那里不通公交,来往的车辆也很少,有时候甚至几天都难得见到一辆车子经过。因此,张铁柱只能坐车到达距离村子最近的张北镇,然后步行回家。

几年前,这里甚至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那时候山路蜿蜒崎岖,不仅路程比直线的距离大大加长,而且路面质量相当差,路面基本上是由沙石铺成,当然由于是就地取材,根本没有经过筛选,这些沙石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石块。路面也因此变得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也没有经过碾压平整,车子开在上面颠簸的厉害,若是遇到下雨天,那就更难走了。

由于山路蜿蜒崎岖,汽车的速度甚至比不上脚力,因此村民基本上只能靠步行,连自行车都很少用到。只有运送大量物品时,才会选择机动汽车。

就是张铁柱眼前这条水泥路都是几年前刚刚开通的,据说铺路的钱还是由村民集资筹款修建的。连当时还在上学的张铁柱也捐出了十元私房钱。

虽然如今这条路铺上了水泥,但依然没能解决线路过长的问题,毕竟山路十八弯,线路没有那么容易改变,至于步行可以绕小路,距离自然是大大缩短。

或许是久不运动体质变差的关系,虽然只有七八里山路,但张铁柱也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爬上山,回到了阔别已经的老家。

张家湾,几乎位于玉山的最深处,这里群山连绵,山林密布,再往里是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那里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再也没有半点人烟。据说里面还是老虎、豹子、狼等一些大型猛兽,张铁柱小时候就曾经在村子附近看到过狼的痕迹。因此,即便是张家湾的人,也很少会到大山深处,对于没有足够猎杀手段和经验的村民,那里是生命的禁区。

由于村子的位置偏僻人烟稀少,随着改革开放,打工潮的到来,村里的人们纷纷外出打工,离开了村子。原先不过二十几户人家的张家湾,走的走,搬的搬,如今也只剩下十几户,还大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村子里只要是有一点能力的人,都在外安了家,再不济也在离村子不远的镇里置办了家产。只有那些对村子感情深厚,不愿意离去的老人才会留在村子里生活。

严格算起来,常驻村子的人家,也仅仅只有七八户左右,其他的房子,即便是再新,也都是大门紧锁,一年到头,也见不到有人走动。

张铁柱从小在村里长大,直到上完小学,才随父母搬到镇上去,后来高中是在县城上的,那时候虽然回村的日子不多,但对村子还是有感情的。再以后,高中辍学去了城里打工,就更没有时间回乡了。

张铁柱常常会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外拼搏多年,他一直觉得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每当疲了累了,就会回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的日子,无忧无虑,简单而快乐。

五年的打工生涯,一直在忙碌,偶尔会看一些心灵鸡汤,充实一下自己,只是生活的压力,忙碌的生活,让他没有时间去多想,又或者自己不愿意去想,他总是在工作和找工作,工作似乎成了他的全部,虽然有梦想,但他从来都不想停下来,因为一旦停止,空虚和寂寞会充斥心间。

于是,在夜深人静,他迷上了惊悚和恐怖,神秘的传说,未知的谜题,鬼怪嚎叫,另类的刺激,盗墓历险,快意恩仇,那仿佛身临其境的鲜血和惊叫,死亡的触感,刺激着他敏感的神经。

“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指路的明灯,只能用恐惧和害怕填补心灵的空虚。”张铁柱如是想。

正午的阳光,正是最毒辣的时候,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人声,只有知了在不知疲倦的叫个不停。

村子还是那个样,除了有几间房子有翻修过的痕迹外,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正午时分,正是大家午睡的时间,张铁柱只身一人,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的进村,向自家的祖屋赶去。

说起张家,在张家湾也算是一方大姓,几乎有五成的人都姓张,若是往上追溯几代,都是亲戚。

张家世代居住在张家湾,据族谱记载,至少在一千年前就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了。由于地处偏僻,战火很少会波及到这里,张家在这里繁衍生息,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成为当地的大姓,张家的祖祠便在这张家湾,因此这也是张家湾这个名字的来历之一。从张家湾迁出的张姓一家,不计其数,许多人甚至回来认祖归宗。

如今,张家的族谱便掌握在张铁柱他们这一脉手里,可以说他们算是张家湾张氏一族的正统。可惜的是,不知为何,他们这一脉历来香火不旺,这几代更是一脉单传,张铁柱这一代也仅仅他这么一个独生子。

张家的祖屋位于村子正中央,几乎占据了村里大半的面积,是用山里常见的青石垒成,用料十足,十分坚固耐用。青石上许多地方都附着着一些苔藓,斑斑痕迹,看那模样,似乎已经历经不知多少年。

只是,随着张家湾张氏一脉的没落,曾经三进三出的大院子,被分割成好多个小院,农村讲究独门独院,为此一些围墙被拆开,有的通道被堵上,有的地方建了不少新屋,只是用料不同,明显是后建的,好好的一座祖宅被分的七零八落,若不仔细看,已经很难将祖宅还原了。

岁月最是无情,只有张家大门口那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似乎还在预示着昨日张家的辉煌。

作为正统,张铁柱他们家便占据了最中间的那一座院子。也只有他们这里保存的还算完整。毕竟他们这一脉人丁稀少,又不用分家。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建筑,因此也算是保留了当年祖宅的部分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