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也就是演讲稿的躯干。这一部分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说服听众。怎么写?除了要注意“对象”、“场合”、“中心”、“具体”等要求外,还要参照论说文的写法,采用递进式、分列式、比较式等结构法开展议论。当然,文章的写法多种多样,如分列中可包含着递进,递进中又可包含着比较。只要有利于说理、有利于听众接受,就可以运用。
结尾,也称为结束语。“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演讲稿结尾的好坏,同样具有这种影响力。
演讲稿的结尾,观点应切实明确,干脆有力。常常有以下三种写法。
1概括总结。对全文的论述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有重申、强调自己的观点和加深听众印象的作用,写作时一定要照应全文。
2表明态度。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结尾:“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出大门了。”这种结语常常能震撼听众的心灵,有很大的感染力。
3提出希望和要求。这种结语常常能使听众在接受演讲者的观点之后,明确自己以后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如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结语:“……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他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此外,还有用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或者诗歌来做结语的。
演说的修辞方式
演说中人们除了要准确、简要、明白地表达,也要讲究表达效果,也就是说要运用一些修辞方式。
修辞方式,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运用的一些具体的、固定的方式方法。常用的修辞方式有:
1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连贯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
以上规定,不得随意改动,不得随意违反,不得随意解释。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排比和对偶是有区别的,使用时应注意区分。对偶句限定为两个句子,排比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构成。对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数、结构均相同,而排比句只要求大体相同。对偶句可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句不能表示相反的意思。
运用排比应注意两点:第一,不要生拉硬凑,表达的内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能运用。只从形式考虑,有意铺排,则显得累赘,反而影响表达。第二,排比句的分句或词组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和错乱。
2引用
说话时常常要引用必要的上级指示、某些原始资料、典型的原话或成语、典故、格言等来为自己提出要求、叙述说理服务。恰当地引用,能增强说服力。如: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3数据
工作中,总是离不了用数据来有力地说明问题、论述问题。数据常常成为根据。演说中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最能令人信服。有时不仅用大概数据,还有具体数据。如:
全北京市共有46条河流沟渠900公里;受污河道总长400多公里,占城区和近郊河道总长90%;被喻为“龙须沟”的河道至少有34条。
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修辞,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准确的数据才能有力地说明问题。此外,要选用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数据,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
如何在演讲中穿插故事
在《畅达的写作艺术》一书里,鲁多夫·弗烈欧在某一章的开头这样写:“只有故事才能真正畅达可读。”无可否认,故事在当众说话中,具有驾驭听众注意的力量,恰似为杂志写作一般。
我们如何能够获得使用实例的技巧呢?有五种方法:要人性化、个人化、翔实化、戏剧化和视觉化。
1充满人性
如果你老是谈事情或观念问题,很可能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当你谈的是人的问题,绝对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平淡的讲演若能富含人情趣味的故事,必然更能引人入胜。讲演者应只讲述少数重点,然后以具体的事例作为引证。这样建构讲演的方法,一定会吸引听众的注意。如果可能的话,这些故事应该谈及奋斗,以及经过奋斗而获得胜利的过程。
不要因为觉得不该谈论自己,便踌踌不敢述说自己的经验。只有在一个人满怀敌意、狂妄自大地谈说自己时,听众才会起反感,要不然,听众对讲演者所叙的亲身故事是兴趣极大的。亲身经验是掌握注意力最稳当、可靠的方法,千万不可忽视。
2说名道姓
说故事,中间牵涉到别人时,无论如何,应该使用他们的姓名为佳;或者,若想保护他们的身份,可以杜撰假名。正如鲁多夫·弗烈欧所指出的:“没有什么能比名字更能增添故事的真实性了;掩名隐姓,最虚假不过。且试想故事里的主角没名没姓,会成什么样子。”
3充满细节
关于这点你也许会说:“这样当然好啦。但是我又怎能确知是否在讲演里放进了足够的细节?”有个方法可以测试。利用新闻记者写一桩新闻故事时所遵循的“五何公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假如你也依照这个公式来做,你的举例便会生机盎然,多姿多彩。
自然,细枝末节过多比没有细节要糟。人人都曾有让冗长、肤浅而不切题的细节搞得烦厌不堪的经验。所以对于五何问题里的每一个,只要简短扼要地回答就行了,别太哕唆。
4戏剧化
若讲演者还有些模仿技巧,能将引用对话中原来的声调语气说进字句里去,对话就更见效果了。而且,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会话,会使讲演更为真实可信,它使你听着像个有真情感的人。注意这是隔着桌子在说话,而不是个老学究在学富五车的学会会员面前宣读论文,或是个大讲演家往麦克风里穷吼。
5视觉化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85%以上的适应,是经由视觉印象为我们所吸收的。这无疑说明了,电视之所以为广告与娱乐媒介,以及其所以收效宏大的原因,当众说话固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以细节来丰富讲演,最佳的方法之一是在其中加入视觉的展示。也许,你花费数小时只为了告诉我如何挥动高尔夫球杆,而,我却可能感到厌烦。可是,你若站起来表演把球击下球道时该怎么做,那我就会全神贯注地倾听了。同样地,你若以手臂和肩膀来描绘飞机飘移不稳的情况,我定然会更关切你轻扣鬼门关的结果。
牢记演讲稿的内容
有些人尽管不乏演讲准备的能力,只是苦于记不住自己的讲稿内容,认为自己没有很好的记忆力。那么,应该如何记忆演讲稿的内容呢?
1画图记忆
画图记忆是记忆讲稿的一种办法。图画是具体形象化的作品,最便于记忆,尤其是自己画的图画。每次演讲稿的内容都可以用图画表示,画好后,排上队,仔细看看,记住顺序。演讲时,这些图画就会依次清晰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这个办法符合记忆特性,而且简单易学,初学者可以一试。
2意义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思想和言语的表达有不可分隔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形式。一篇好的演讲稿,总是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主题的。因此,记忆演讲稿,首先要从意义入手,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找出各部分“意义的据点”,提纲挈领,在此基础上记忆全篇讲稿内容就容易得多了。
3结构记忆
演讲虽从语言体裁上看具有叙述格调和色彩,但从演讲稿上看,它属议论文范畴。作为议论文,通常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大块。因此,牢牢把握讲稿的章法结构,就可以有效地帮助你记忆。
4情感记忆
这个方法就像演员背记台词一样,让自己在记忆讲稿时进入“角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主要是和大脑两半球的活动联系着的。”引起各种情感的条件刺激既有现实的第一信号,又有现实的第二信号,即以词为条件的刺激物。
可见,言语是有表情性的。演讲稿中,有些内容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它能引起演讲者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使演讲时语气、音量、语速和态度都不同于一般,因此,就很容易记忆。
5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在演讲中有些地方是需要的。如一些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就要靠机械记忆。但是机械记忆并非只是死记硬背,它也有灵活办法可寻。例如用对照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另外,还可以运用谐声、会意等手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来达到巧妙记忆的目的。
6连锁记忆
即把要记住的各个事物(词)用联想连接起来。联想越是古怪,记忆就越清楚。
一般,每天有四个记忆高潮点,是记忆的最佳时期:一是早晨起床后;二是上午8~10点;三是傍晚6~8点;四是在临睡前一两个小时。
克服演讲中的胆怯心理
演讲者在演讲中必须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及时调节自己的心境和情绪,树立起必胜的自信心。
1缺乏信心的心理
演讲者看到自己的某些弱点,如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言语技巧训练不足等,常有这样的疑问:“我能行吗?”这个疑问本身会促使演讲者夸大自己的弱点,从而对演讲丧失信心。其实,缺点人人都有,在千百双眼睛注视你需要的是扬长避短,掩盖缺点几乎不可能。
因此,演讲时应告诉自己:“我刻苦练习了,只要发挥出应有水平就可以。演讲是一种口才训练,为什么一上台就非成功不可呢?”
2期望过高的心理
有些演讲者总是喜欢在演讲前就给自己确定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诸如“我的演讲会有如何如何的轰动效果”,“超过某某不成问题”等等。由于有这些杂念,演讲者常常会因此而失去最后一次准备的机会。因为你想得过于理想,那些本来可以纠正的地方被这种光晕掩盖了,你甚至会把人们的好意指点当成恶意攻击而置之不理。
所以,当你为自己的“演讲设想”而激情喷涌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冷静”。诚恳地找有关人员听你试讲,并请他们帮你矫正缺点。记住,即使是最伟大的演讲家最动情时的表演也是伴着理性之光在闪耀的!
3临场紧张的心理
几乎人人都有过在公开场合的紧张心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家人、同事及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侃侃而谈,可换一个听众,换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紧张得不能自持。
演讲最让人焦虑的是:“假如我过分紧张怎么办?”办法之一是对演讲场所和听众情况先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提前亲临演讲场所,使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假如这些不能办到,你尽可以想像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在听你演讲,提前体验一下紧张感是如何袭击自己的。
紧张感若真的在演讲时发生了,演讲者的潜在意识成为表层行为,变得心跳加速,额头冒汗,手足无措。这时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做深呼吸:吸气时扩展胸腔压迫小腹,呼气时放低胸膈肌。做这个动作数次,就能抑制紧张。还可以从听众中找一张熟悉的面孔,注视他,告诉自己他希望深入了解自己演讲的内容。这样一来,心情就会轻松起来,就可以继续演讲了。
4应付状态的心理
紧张心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假如紧张使你无法控制自己,从而是由紧张而恐惧,而惊慌,最后完全击败了你对这次演讲的自信心。此时切不可草率应付、长话短说,甚至就此离位而去。
要知道大多数人还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况且,给听众以影响的,除了演讲内容,还有演讲者的心胸、气度等因素。你若应付听众或拂袖而去,首先是不尊重听众,其次也是不尊重你自己,这样一来,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失败,很可能还有听众对你“没出息”的评价。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你可以告诉听众:“讲得不好,请多关照。”这时听众多半会被你的真诚、坦率所感动。
5受挫不振的心理
有些演讲者因为曾经失败而不敢再次登上讲坛。当你对自己说“我没有搞演讲的素质”时,你是否想到了登上讲坛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呢?须知,孔夫子当年为宣传他的思想而周游列国,还曾被不理解他的人围攻过呢,他不是也以宣讲自己的见解而成为儒学鼻祖了吗?
演讲前的心理调整
演讲前的心理调整,目的是在培养登台演讲必能成功的自信心。调整心理状态有三个步骤:一要熟悉讲稿;二要做好讲练工作;三要克服紧张情绪。
熟悉讲稿,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死记硬背。逐字逐句地记诵总是弊多利少,甚至可能导致演讲失败。一心只背讲稿,老想着下一句是什么,紧张时就会“卡壳”。即便能从头背到尾,整个过程也会平淡无奇,因为演讲者根本没有心力照顾现场。
其实,通过认真、反复的思考去把握演讲的内容和讲稿的结构,才是最适当有效的方法。首先想想自己要讲的涉及几方面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中心,演讲稿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详,哪里略,心中要有讲稿的大体框架。其次,想想临场的情况,作些必要的设想。比如,现场发生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应该怎样应变,怎样一上台就控制场面,吸引听众。有经验的演讲者,常常要设计一个或几个开场白,供临场选用。
熟悉讲稿,认真思考,把演讲的准备工作推进了一步,紧接着便是讲练。许多著名演讲家都重视讲练。闻一多先生年轻的时候,登台演讲前,常常一个人开声练讲。
讲练也应有适当的方式方法。根据个人的情况,或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的条件,可以自己一人单独预讲,也可以让几位朋友或有讲演经验的人当听众,请他们帮助你,指导你进行讲练。讲练过程中,有的人重“讲”,有的人重“态势”,有的人把重点放在培养感情上面……
在完成写好讲稿、熟悉讲稿、适当讲练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得打一次心理上的攻坚战:去除登台前焦虑紧张的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大多数人都会有,而且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这种压力如果太强大,如果得不到缓解,势必严重威胁演讲的成功。
克服这种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如下:
1要有取得成功的强烈欲望,要想到自己肯定能成功。“情绪是控制情绪本身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用冷静乐观、无所畏惧一类“处方”来“医治”焦虑不安。这类处方中,“欲望”、“信念”、“优势”这三味“药”很重要。欲望就是要取得成功的意念。信念就是笃信自己要讲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生动的。优势就是多想想自己独具的有利因素。
2不要太多关注个人得失。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谈到自己从一个胆怯的人变成成功的演说家时说:“我是以自己学会溜冰的方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个劲地让自己出丑,直至我可以习以为常。”
3借助松弛法。如可以不断地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或者活动活动身子,以释放体内因紧张而剧增的多余热能;或者深深吸气,再均匀而缓慢地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