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华科技五千年(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7523300000037

第37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父亲邓以蛰是清华大学教授。学贯中西的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邓稼先读中国的四书五经,也要他读外国的文学名著,同时要求他学好英文。尽管如此,严格管束中的邓稼先仍然很淘气,读书之余经常随心所欲地玩。为此,还不时遭受父母的训斥。

5岁时,邓稼先开始上小学。1935年,11岁的邓稼先考入志成中学,第二年转到崇德中学。中学时代的邓稼先同样是一个顽童,爱好广泛,但为人却很正直诚实。

从中学开始,邓稼先的成绩开始好转。中学毕业后,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在这里,他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联大这个名师荟萃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邓稼先在这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邓稼先在用功读书、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知识的同时,特别喜欢听科学家的故事,如数学家贝尔,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等。

1945年,日本投降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了。第二年,邓稼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6年的北平。

在北京大学,邓稼先一边做助教,一边勤奋学习。1947年,他参加了赴美研究生的考试,并顺利获得通过。1948年秋,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干结伴来到美国,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核物理,师从荷兰人德尔哈尔。主要从事同位素氘的光致蜕变的研究,只用了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就读满了学分,并以《氘核的光致蜕变》一文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1950年8月,26岁的物理学博士邓稼先回到祖国。不久,就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2年升为副研究员。1954年,他被调去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教授和吴有训副院长工作,接触到一些科研组织工作。

1958年,近代物理所改称原子能研究所。在近代物理所,邓稼先在彭桓武教授的领导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为改变中国原子核物理的落后状况做出了贡献。

50年代中期,面对某个大国“核武器的音响效果就是我们外交政策的语言”的公开讹诈,党中央、毛泽东决定研制开发核武器,并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以宋任穷为部长的国务院二机部。经钱三强推荐,邓稼先被调参加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并负责与苏联专家打交道。

邓稼先明白,搞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做出的牺牲将是很大的,必须从此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不能出国,不能随便和朋友交往,总之,保密的事情、场合太多。另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要经常接触放射性极强的物质,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邓稼先没有犹豫,为了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他满怀热情地第一批来到二机部九局(后改为九院)报到。这个九院,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

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不仅停止供应中国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材料、设备,而且烧毁了有关资料。而负责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的邓稼先硬是在根据与苏联专家接触时大脑中记下的一点点材料,克服种种困难,艰难地进行理论攻关。为加快研制速度,尽快明确主攻方向,邓稼先将理论部的同志分成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组,并亲自领导和参加了高温高压组的工作。在没有任何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推算出了原子弹的核材料如铀235、钚239等元素在极高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力下可以形成核爆炸时的状态方程式。与此同时,邓稼先指导科研人员从已经发表的其他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中,推出了低压区铀的状态方程。

随着邓稼先领导的理论部3个小组在原子弹研制攻关上节节进展,以及爆轰物理试验、核材料尤其是铀235的提炼成功,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正逐步成为现实。

原子弹的总体设计方案拿出后,经过多次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型到大型的试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在新疆罗布泊这个荒寂了1600年的楼兰古国旧址爆炸成功。随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腾空而起,凝集着邓稼先及其他科学家心血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它标志着一些大国的核讹诈从此失去市场。

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一年以前,在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攻克了原子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难关,完成了爆炸试验准备之后,1963年9月,邓稼先又转去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从原子弹到氢弹,又是一个突破。从科学原理来看,原子弹是靠原子核一连串的裂变,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叫做核裂变。而氢弹则正好相反,它是把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然后通过高温加热,使原子核在聚合的同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叫热核聚变。另外,化学反应过程也不一样。由于产生能量的方式不同,氢弹的威力要比原子弹大得多。

根据毛泽东“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邓稼先领导理论部的科学家们又进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加紧摸索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经过邓稼先及其他核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两年零八个月之后,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爆炸形成的巨大火球使离爆心400米处的钢板熔化,巨大的冲击波将14公里外的砖房吹散。看到巨大的火球,维族老人大声喊道:“不得了!新疆出了两个太阳!”

就这样,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28年。为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以及“两弹”的武器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为此,邓稼先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由于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他的身体抵抗力很差,患了直肠癌。在病魔的摧残下,这位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领导者,不幸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仅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