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麦热密闭贮藏法利用夏季高温对小麦进行曝晒,晒麦的时候需要掌握薄摊勤翻和迟出早收的原则,上午晒场变热以后,将小麦薄摊于晒场上,使麦温达到42℃以上,最好是50~52℃,保温2小时。为提高杀虫效果,有的地方采取两步打堆和聚热杀虫的方法,即在下午3点左右趁气温尚高时,先把上层的粮食收拢(第一次打堆),保证粮温比较低的底层粮食再次曝晒,然后把这一部分粮食收拢(第二步打堆)。聚热杀虫是把达到杀虫温度的粮食收拢,堆成2000~2500千克一堆,热闷30分钟至1小时,在下午5点钟之前趁热入仓。入仓小麦水分必须降到12.5%以下。入仓以后立刻平整粮面,使用晒热的草帘或者席子等将粮面覆盖,保证门窗密闭保温,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及密闭时间。入仓麦温如在46℃左右则需密闭2~3周,才能达到杀虫的目的。然后可以揭去覆盖物降温,但要注意防潮、防虫。也可以不去掉覆盖物,到秋后再揭。热密闭时最好一次装满仓,防止因为麦温散失造成的仓虫复苏。
在进行热入仓时,应预先做好清仓消毒工作,仓内铺垫和压盖物料也要同时晒热。一般由于保温不好,而使热密闭失效,如囤存的小麦多在靠近席子处发生虫害,散存的多在门、窗附近容易发生虫害,因此要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保温。
小麦热密闭杀虫效果较好,麦温在42℃以下,不能完全杀灭害虫;麦温在44~47℃时,就具有100%的杀虫效果。害虫致死的时间,因不同虫种和虫期而有所不同,如粉螨卵在45℃的时候,致死的时间是50分钟。如果曝晒时的高温时间长,则入库以后高温的时间也比较长,杀虫效果更好。
对发芽率的影响:小麦收获后,不论是否完成后熟作用,经暴晒趁热入仓,保持7~10天高温,发芽率不会降低,而且还会提高。
研究表明,未完成后熟与完成后熟的小麦,曝晒后趁热装入仓库,粮食温度保持在44~47℃,都能提高发芽率。
对品质的影响:热密闭的小麦由于水分低,生理活性很微弱,在整个贮藏期间,小麦的水分、温度变化很小,品质方面也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热入仓小麦从8月到来年1月的贮藏过程中,脂肪酸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可溶性糖、氮以及盐溶性氮的含量很少变化。热密闭小麦的出粉量及面筋含量比一般贮藏的均有增无减,而且面团持水量大,发面和制馒头的膨胀性能好。
3.低温贮藏低温贮藏可以帮助小麦长期安全贮藏。小麦虽然可以在高温下持续贮藏,但是品质会降低,陈麦在低温贮藏条件可相对保持小麦品质,这是因为,低温贮藏能够防虫、防霉,降低粮食的呼吸消耗及其他分解作用所引起的成分损失,以保持小麦的生命力。国外报道,干燥小麦在低氧和低温的条件下可以贮藏16年以上,品质变化很小,并且还能制成质量好的面包。低温贮藏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掌握好降温和保持低温两个环节,特别是低温的保持是低温贮藏的关键。降温主要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来降低粮温,保持低温就要对仓房进行适当改造,增强仓库内的隔热性能或建设低温仓库,都能发展低温贮藏。
在我国,利用自然低温贮藏潜力较大,除华南地区气候较暖外,大部分产麦区都有-5~0℃的低温期,北方地区全年平均出现0℃左右温度的时间可达3个月以上,这对低温贮藏小麦非常有利。低温贮藏的小麦,一般要求水分应低于12.5%,这和小麦的耐低温性能有关系,含水分大的小麦,冷冻温度最好不低于-4~6℃,这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尤应注意。一般地区要选择隔热、密闭性能好的仓房,做好密闭压盖工作,增强防热、防潮性能,特别是高温季节,应检查粮情,防止外界的湿热空气进入仓库内使粮食结露。
小麦的低温贮藏以自然低温为主,各地也可根据气候特点与设备条件采取机械通风低温贮藏,但很少采用机械制冷及空调低温贮藏。
4.气调贮藏在小麦的气调贮藏技术中,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还是自然缺氧贮藏。近年来,这种方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并收到了较好的杀虫效果。因小麦是主要的夏粮,收获时气温高,干燥及时,水分降低到12.5%以下,这时粮温甚高,而且小麦具有明显的生理后熟期,在进行后熟作用的时候,小麦的生理活动变得旺盛,呼吸强度变大,对粮堆的自然降氧十分有利。据河南经验,新小麦氧浓度可降至1.8%~3.5%,有效地达到低氧防治害虫的目的。小麦降氧速率的快慢,与密封后空气渗漏的程度、小麦不同品种生理后熟期长短、粮质、水分、粮温、微生物以及害虫活动等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管理合适,小麦收获以后趁热装入仓库,及时密封,粮温平均在34℃以上,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是隔年的陈麦,其生理后熟期早已完成,而且进入深休眠状态,它的呼吸能力就减到非常弱的水平,因此不适合自然缺氧保存。这时可以采用微生物辅助降氧或者充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等气调方法实现对害虫的防治。
三、玉米贮藏技术
(一)玉米的贮藏特点
1.原始含水量高,成熟度不均匀玉米的生长期长,我国主要产区在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果穗外面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故原始含水量较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一般在20%以上,高的可以达到30%。而且因为果穗顶部和基部授粉的时间不一样,导致顶部含有很多不成熟籽。玉米含水量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这种籽粒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遭受害虫、霉菌的入侵危害。
2.胚部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比较大,差不多占据整个玉米粒体积的1/3,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可溶性糖,因此吸湿性强,呼吸旺盛。玉米在贮藏过程中有着许多变化,如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所有这些变化关键在于玉米的胚。
3.胚的吸湿性强玉米的胚部和其他的部位相比较有很大的吸湿性,因为其胚部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无机盐,并且组织疏松,周围具有疏松的薄壁细胞组织,在大气相对湿度高时,这一组织可使水分迅速扩散于胚内;而在大气相对湿度低时,则容易使胚部的水分迅速散发于大气中。因此,玉米吸收和散发水分都是通过胚部的作用。一般干燥玉米的胚部,含水量会小于整体籽粒以及胚乳,而潮湿玉米的胚部,其含水量则大于整个籽粒和胚乳。但玉米吸湿性在品种类型间有差异,硬粒、马齿和半马齿型中,硬粒型玉米的粒质结构紧密、坚硬,籽粒角质胚乳较多,因此吸湿性要小于其他两个类型。
4.胚部脂肪含量高,易酸败玉米胚部富含脂肪,占整个籽粒中脂肪含量的77%~89%,在贮藏期间胚部易遭受害虫和霉菌侵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故胚部酸度的含量始终高于胚乳,增加速度很快。贮藏期间,脂肪酸值会随着水分的增高而增大,在玉米总酸以及脂肪酸值增加的同时,发芽率会大幅度降低。
5.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大。据测定,经过一段贮藏期后,玉米的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正常稻谷上霉菌孢子约在95000(孢子个数/克干样)以下,然而正常的干燥玉米却有98000~14700。(孢子个数/克干样)。玉米的胚部吸湿以后,在合适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育,开始霉变,故玉米胚部极易发霉。玉米生霉的早期症状是粮温逐渐升高,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用手插入粮堆感觉潮湿,玉米的颜色较前鲜艳,气味发甜。继而粮食温度上升迅速,玉米胚变成了淡褐色,胚部和断面会出现白色的菌丝,接着菌丝体发育产生绿色或青色孢子,在胚部非常明显,这时会出现霉味和酒味,玉米的品质已变劣。再继续发展,玉米霉烂粒就不断增多,霉味逐渐变浓,最后造成霉烂结块,不能食用。
6.玉米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会对玉米品质造成较大影响,玉米水分在15%以上,淀粉酶活性加强,导致淀粉水解,还原糖明显增加。适合淀粉水解的条件也有利于加强呼吸作用,最终使玉米粒内淀粉和糖损失。发热玉米,水解酶活性增强,受霉菌感染的玉米粒,脂肪和淀粉分解过程加剧,水溶性氮含量随非水溶性氮的含量降低而增加,增加的幅度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二)玉米贮藏方法
1.玉米粒的贮藏充分干燥可以使玉米安全贮藏。研究发现,玉米的水分低于12.5%,仓库温度约为35℃时可以安全贮藏。
玉米成熟后抓紧时机收获,南方最好是带穗干燥之后再脱粒。
北方由于气候寒冷,玉米收获后往往不能及时干燥,水分较高,这样的玉米在冬季要加强管理,到第二年春暖之后进行干燥,降低水分,使之安全度夏。水分超过20%的玉米,如果长期存放在0℃以下的低温中,要做好防冻工作,同时降低水分。较多的杂质易发热生霉和招致虫害,因而玉米入仓前要过风过筛,清理杂质。
2.玉米带穗贮藏
使用高粱秆做成一个方形或者圆形的围囤,分层将玉米的果穗装进围囤里面,每层玉米之间装置一层横的或竖的通风笼。围囤外圈用草绳或麻绳捆住,顶部用草垫盖住。这种方法贮存玉米果穗,孔隙大,利于通风降温降湿,同时,玉米籽粒的胚部藏在果穗内,不容易被害虫侵袭,穗轴和籽粒之间仍然保持联系,在保管初期,穗轴里面的营养仍然可以继续输送到籽粒内,可以促进籽粒后熟,利于贮藏。这种围囤贮藏玉米果穗的方法降水效果也很好,入囤果穗水分为22%~24%,到第二年四月初,可以自然干燥至15%以下。但是一到雨季,干燥后的玉米果穗非常容易吸湿,因此,为了防止玉米增加水分,必须在春暖雨季到来之前,及时出囤脱粒。
§§§第二节果品贮藏技术
一、苹果贮藏技术
苹果的原产地在中亚细亚、欧洲以及中国新疆,和葡萄、香蕉、柑橘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其栽培面积之大、产量之高并且能做到周年供应等特点是水果中为数不多的。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和黄河故道三大产区。苹果的贮藏性比较好,市场需求量大。
(一)品种特性
苹果比较适合贮藏,不过品种不同、栽培的地区不同,苹果的贮藏特性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我国栽培的苹果品种约500多种,通常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耐藏,中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藏。早熟品种中的黄魁、红魁、祝光等,果肉易发绵、腐烂,只能作短期贮藏。
中熟品种中的红星、红元帅、金冠、红冠等,如果贮藏合适,贮藏时间可以延长到第二年的2~3月份。晚熟品种中富士、国光等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贮藏期至少可以达8个月,如果利用低温气调贮藏或冷却贮藏,则可周年供应,四季保鲜。
(二)生理特性
苹果是跃变型水果,在成熟期会产生呼吸高峰并且乙烯的产量也会增加。因此,贮藏苹果时应注意降低温度和调节气体成分,推迟呼吸高峰,延长贮藏寿命。
(三)贮藏条件
1.温度苹果的最佳贮藏温度是-1~4℃。早、中熟苹果如果贮藏在普通果窖中,最好维持温度在0~4℃。晚熟品种的苹果较耐低温,温度维持在-1~0℃较好。冻藏的果实以维持窑温-6℃为好,但时间也不宜太长,以免果实遭受冻害。
2.湿度苹果的贮藏环境要求其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特别是一些果皮较薄的苹果,如金冠等,更易因相对湿度小而皱皮收缩,采用塑料薄膜包装贮藏对保持果实饱满很有效果。
3.气体成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最适比例依其果实种类和品种不同而异,通常气调贮藏苹果比较适宜的空气成分包括:2%~4%氧气、3%~5%二氧化碳,剩下的是氮和微量惰性气体。红富士苹果一般以氧气为2%~3%,二氧化碳为3%~5%为宜。贮藏初期维持7~10天的8%~10%高二氧化碳,对延长苹果贮藏期更为有利。
另外,大型现代化气调库一般都装置有C2H4脱除机,控制C2H4低于10微升/升,将十分有利于苹果的贮藏。
(四)贮藏方法
苹果的贮藏方式很多,短期贮藏可采用沟藏、窑窖贮藏、通风库贮藏等常温贮藏方式。对于长期贮藏的苹果,应采用冷藏或者气调贮藏。
1.沟藏、窑窖贮藏在北方,沟藏是一种主要的贮藏方式,耐贮藏的晚熟品种十分适合这种方式,一般贮藏期维持在5个月左右,损耗较少。传统沟藏,冬季主要以御寒为主,降温作用很差。
窑窖贮藏在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陕西等)较常用。尤其是近年来,土窑洞加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改善了窑洞贮藏前期和后期的高温因素对苹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将窑洞内贮藏的苹果的质量安全达到了现代冷库的贮藏效果,而制冷设备只需在入贮后运行2个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