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腹腔注射法 腹腔注射法通常用于腹膜炎的治疗和对羔羊进行补液等。注射部位在脐孔后方5~10厘米的位置。注射方法为,由他人协助将羊的两后肢提起,目的是使内脏因重力作用,积于下方,找到腹腔后进行局部消毒,注射者用左手将腹部捏起,右手持注射器向腹腔刺入,此时可通过回抽观察是否已进入腹腔内,随后向腹腔注入药液,最后将针头取出并进行常规消毒。
7.瓣胃注射法 瓣胃注射法是将药液直接注入瓣胃内,目的是实现瓣胃内容物的软化,用于羊瓣胃阻塞的治疗,注射药液一般为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但此法目前使用比较少。
(二)阴道和子宫洗涤法
阴道和子宫洗涤法通常应用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从而将阴道或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充分排出,实现黏膜修复,使生殖机能尽快恢复。
子宫洗涤方法为:冲洗子宫前将外阴部充分洗净,术者手臂进行常规消毒,手握连接好输液瓶或漏斗的长胶管,并缓缓向子宫颈口插入,再向子宫内轻轻导入;在输液瓶或漏斗中的冲洗液将近流完时,迅速放低输液瓶或漏斗,并借助虹吸作用自行排出子宫内液体,冲洗次数为2~3次,若观察到流出的液体与冲洗液的颜色基本相同即可停止。
阴道洗涤方法为:导管的一端向阴道内慢慢插入,并将漏斗抬高,以利于冲洗液的流入,之后在病畜自身的努责动作下,冲洗液能够自行排出,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变为透明为止。
阴道和子宫冲洗完毕后,也可放入一些抗生素或其他消炎抗菌药物。
(三)穿刺法
穿刺是在机体的体腔、肠胃等脏器中刺入穿刺针或注射针,以得到组织、器官病料,供实验室进一步检查,最终实现协助诊断与治疗的目的,或者是对积气、积液器官如胸腔、腹腔等进行取样、排气、排液或注入药物,从而缓解症状并进行有效治疗。
1.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通常是用来采集胸腔液进行化验,或将胸腔积液排出,并注入药物进行有效治疗。穿刺部位是羊的左侧第6至7肋间或右侧第5至6肋间,即羊胸外静脉上方或肩关节水平线下方2.3厘米的位置。穿刺方法是:将羊横卧固定好,手术部位经剃毛与消毒处理,术者左手向前稍移手术部位的皮肤,右手将连有胶管的注射针头(16号、18号)刺入肋骨前缘位置3~4厘米的深度,然后根据穿刺目的的需要连接注射器将胸腔积液抽出或注入特定药物进行治疗。要注意整个胸腔穿刺过程中避免气胸的发生。
2.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通常是用来采集腹腔液进行化验,或将腹腔积液充分排出,并通过注入药物对腹腔进行冲洗与治疗。腹腔穿刺在诊断肠变位、胃肠破裂、内脏出血等疾病,以及小型动物的腹腔麻醉和补液等方面常发挥作用。其穿刺部位是羊的脐部与右膝关节连接的中点位置。穿刺方法为:将羊采取横卧姿势或倒提绑定,手术部位经剃毛与消毒处理,手持小号套管针或注射针头(通常为16号、18号),由下向上垂直刺入约2厘米(不宜过深,避免伤及内脏),左手将套管固定住,用右手将针芯抽出,然后采液或注入药液进行冲洗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消毒即可。
3.瘤胃穿刺 瘤胃穿刺主要用于急性瘤胃鼓气的急救治疗,目的是防止羊发生窒息或引起瘤胃破裂,也可用于采集瘤胃内容物,或将药物注入瘤胃内。瘤胃穿刺部位通常在羊左侧肷窝位置处,即髋结节与最后肋骨中点连线的中央部位,也可在瘤胃区膨隆最明显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方法为:将羊绑牢固定,手术部位进行剃毛与消毒处理,术者左手将手术部位皮肤向前稍移,右手持专用套管针或注射针垂直刺入皮肤,并按斜向右侧肘头方向刺入瘤胃内(必要时可用手术刀在皮肤上先切一个小口,再将套管针刺入)。将气体排出时只需拔出套管针芯即可,但放气速度不应过快,而应实行间歇性放气,以免引起急性脑部贫血症状。如果放气过程发现针孔堵塞,用针芯可使其重新畅通。同时可将套管固定并保留一段时间,或者通过套管注入止酵剂等药物,以避免出现鼓气继续发生的现象。拔出套管时需要先将针芯插回,并用手指将套管周围的皮肤压住,然后将套管针缓缓拔出,最后经过常规消毒处理,用火棉胶将其覆盖即可。
4.膀胱穿刺 当羊出现排尿困难或发生尿闭时,借助膀胱穿刺方法可将膀胱积尿排出,从而避免出现膀胱破裂的情况并使症状得到缓解。膀胱穿刺方法为:将羊以侧卧姿势固定好,在耻骨前缘的下腹壁位置处,将穿刺针以垂直角度刺入腹壁皮肤下的膀胱内进行排尿,尿液排完后即可将针头拔出,最后进行常规消毒。
5.心包穿刺 心包穿刺一般用于心包液化验时的取液,心包积液、积脓的排出以及冲洗治疗,此外羊患有创伤性网胃心包炎时,也常采用心包穿刺进行治疗。穿刺部位是左侧第3~5肋间的位置,即肩关节水平线下方2厘米处,叩诊听取到浊音的地方。穿刺方法为:将羊以站立姿势固定好,羊左前肢向前跨半步将心区充分暴露出来,手术部位进行剃毛与消毒处理,普通穿刺针(长度为8~10厘米)缓慢刺入肋骨前缘的穿刺部位,穿刺深度为4~5厘米,穿刺针刺入心包时可感觉到阻力消失,并因心搏波动出现摆动,通过穿刺针将心包内积液排出,最后进行常规消毒。心包穿刺时为避免刺入心脏,穿刺深度不能太深,同时要注意预防气胸的发生。
6.颈椎和腰椎穿刺 颈椎和腰椎穿刺多用于脊髓液的化验取液、脊髓腔积液的排出、对颅内压进行测定,以及向脊髓腔内注入药液进行特殊治疗或用于麻醉(如硬膜外腔麻醉)等。颈椎穿刺部位是后头骨与第1颈椎或第2颈椎之间的脊上孔位置,腰椎穿刺部位一般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的位置。穿刺方法为:将羊固定好,手术部位进行剃毛与消毒处理。穿刺针体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捏紧,针尾用食指压住,并向手术部位垂直刺入,当感觉到阻力突然消失之时,可提示针已经刺入脊椎腔内,此时可见有脊髓液流出,随后用注射器将脊髓液抽取出来或将药物注入其内,拔出针头时需用酒精棉将术部皮肤压住,最后进行常规消毒。颈椎和腰椎穿刺时应注意,为避免伤及脊髓,穿刺针不能刺得过深,刺入后不能随意捻转针头。
7.关节穿刺 关节穿刺多用于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对跛行进行定位诊断,关节液检查时的取液工作,向关节腔内注入药物等。关节治疗时可将适量普鲁卡因注入关节腔内。关节穿刺部位通常为腕关节、跗关节、球关节等。球关节(即系关节)通常在掌骨、系韧带和上籽骨上缘所形成的凹陷内进行穿刺,在与掌骨侧面呈45°角的位置,针头由上而下刺入3~4厘米。腕关节(即腕桡关节)通常在关节的外侧,桡骨、腕外屈肌腱和副腕骨上缘所组成的三角凹陷位置进行穿刺,在副腕骨上方,穿刺针头对准桡骨由前内方向刺入2.5~3厘米。也可将腕关节屈出,由前方向腕桡关节或腕间关节刺入。跗关节穿刺部位是关节曲面胫骨内踝的前下方凹陷内,穿刺针头水平刺入1.5~3厘米。蹄关节穿刺部位是蹄冠背侧,即蹄匣边缘上方1~2厘米处。穿刺针头从侧面自上而下刺入1.5~2厘米。
(四)去势术
对于那些不留作种用的公羊可进行去势处理,去势后的羊通称为羯羊。用于育肥的羔羊的去势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3周内,在这一时间内去势有很多优势:有助于羊肉品质的提高,从而使肉质变得细嫩,膻味明显减少;使羊性情变温顺,便于后期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节省饲料,育肥更有效;还能有效避免杂交乱配情况出现。去势时最好挑选在晴朗且温暖的早晨进行。去势的方法通常采用去势钳法、手术法和结扎法三种,在选择时可±据实际情况而定。
1.去势钳法 此种去势方法为,将特制的去势钳夹在阴囊上部,用力夹紧将精索夹断,之后睾丸将逐渐萎缩。去势钳法的优势是不会出现伤口,不存在失血和感染等危险因素,但无经验者在操作过程中因精索没能彻底夹断,不能实现彻底的去势目的。目前此法并没有形成普遍使用的局面。
2.结扎法 此种去势方法为,把羊固定牢,将睾丸挤入阴囊内,用橡皮筋或细绳在阴囊的上部紧紧结扎,最终使血液断绝流通。大约半个月后,阴囊及睾丸将出现萎缩并自然脱落。结扎法的优势是操作简单,效果较好。
3.手术法 手术法是将羊固定牢,用手术小刀将阴囊切开,并将睾丸进行摘除。具体操作过程为:两人合力将将羊固定好,用3%苯酚或碘酒对羊阴囊外部进行消毒。消毒后,施术者一手握住阴囊上方,以防羊的睾丸缩回,另一手在阴囊侧面下方用消过毒的刀切开一小口,切口长度大约为阴囊长度的1/3,以轻松将睾丸挤出为标准。切开后拉出睾丸以及精索并撕断,取出一侧的睾丸后,另一侧的睾丸也±法取出。具备经验的施术者,通常切开阴囊的纵隔,从而将另一侧的睾丸挤过来并摘除,这样可以少开一个刀口,也是很好的方法。成功摘除睾丸后,对齐阴囊的切口,并用碘酒消毒,最后将消炎粉洒在伤口上。1~2天后应对去势效果进行检查,如果观察到阴囊收缩,即可判定为安全表现;如果阴囊发生肿胀,并可从中挤出血水,只需再次用碘酒和消炎粉进行消毒,一般危险性不大。对大公羊去势,效果较好的方法是用去势钳或用橡皮筋结扎法。
在夏季放牧期间,手术法摘除睾丸后,常因感染等情况引发众多死亡,要引起重视。去势后的羊可在洁净褥草的羊圈内安排其休息,羊圈中不能过于潮湿、污秽,以免造成感染。
二、给药方法与合理用药
在临床应用中,羊的给药方法众多,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为疾病情况、药物性质、羊的个体差异。此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给药方法不同,对药物的吸收速度、药效开始时间与维持时间,以及药物性质的变化等会有影响,所以应根据合理的判断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
1.群体给药法 群体给药法比较方便、快捷,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普遍采用。对羊群体给药的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促进羊的生长发育等,使用药物通常有抗菌药(磺胺类药、四环素族抗生案等)、驱虫药(硫苯咪唑等)、微生态制剂(调痢生、促菌生等)、饲料添加剂等。对群体用药前,还需进行小范围的药物毒性及药效试验,以免发生意外情况。给药方法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混饲给药 指在饲料中均匀混入药物,羊在饲喂饲料的同时吃进药物。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捷,不溶于水的药物、长期投药过程中常用此方法。混饲给药时注意药物与饲料必须均匀混合,并对饲料中药物所占比例进行精准的把握;对于适口性较差的药物,可应用少添多喂的方法进行混饲给药。
(2)混饮给药 指用水将药物溶解后,通过羊的自由饮用完成给药。某些疫苗的投服可使用此方法。如果羊因病无法进食但还能饮水,混饮给药是更适合的方法。在给药过程中,计算药量与药液浓度时,可根据羊可能的饮水量来判断。为确保每只羊都能饮到一定量的药和水,在给药前可先停止饮水半天。此外,混水给药应确定所用药物能溶于水,对于那些长时间浸于水中易变质的药物,应对饮用药液进行限时,以避免药物失效或引起其他副作用。
(3)气雾给药 指以气雾剂的形式将药物喷出,并分散成很小的微粒,让羊经呼吸道吸入或作用于皮肤粘膜的一种给药方法。由于羊的肺泡面积很大,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应用气雾给药的优势是药物吸收快、药效发挥作用迅速,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外,经肺部吸收后全身治疗作用也比较明显。此外,当药物喷雾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发挥作用时,还能起到保护创面、消毒、局麻的作用。气雾给药还可应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杀虫。要注意,气雾给药的药物对羊应无刺激性,否则将产生炎症。
(4)喷淋给药 指在羊群经常活动的场所,如羊舍、运动场等,通过药物喷淋起到消毒杀虫的作用。
(5)熏蒸法给药 指利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或甲醛溶液和氨水等产生的化学作用,使药物因蒸发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最终实现灭菌杀虫的目的,一般在羊舍消毒中较常使用。熏蒸法给药时,盛放药物必须用金属器具,羊舍温度不能低于15℃,羊舍内动物全部带出,羊舍尽可能密闭。熏蒸完毕将门窗打开,通风时间30~40分钟后,再将羊只赶入羊舍。
2.口服用药法
(1)自由采食法 方法为将药物按一定比例与饲料或饮水进行均匀混合,让羊自由采食或饮用,在大群羊的预防性治疗或驱虫中经常使用。拌到饲料中的药物通常不溶于水,且在长期投药过程中
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发生中毒现象,药物与饲料应充分混合,某些中草药混饲时可采用少喂多添的方法。如果有些患病羊不能饮食但仍可以喝水,将药物混入水中饲喂更适用,在给药前饮水应适当停止或减少,以保证羊能喝到充分的药水。药物应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在羊饮水过程中要不断搅动,此外不能将药物直接加入流动水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