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的人定胜天
7522300000010

第10章 这样做人最讨人喜欢——荀子智慧与人性之辩(2)

你应该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结局只能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

托尔斯泰还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穷人去向地主讨要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到一个小地方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这个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一个故事所说的那样:“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

卡耐基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生命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不过于奢恋身外物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3.追求功名不要弃君子之道

【原文】“鄙夫反是:此周而誉俞少;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

【大意】鄙贱的人与此相反,他们结党营私求取名誉,反而名誉更少,用不正当的手段争夺名誉反而得到羞耻的名声,以忧烦辛劳去求取安逸与利益,反而自身更加危险。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名有志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有的人往往会为名利遮住眼,贪念由此而起,从而做出使自己悔恨终身的事。关于这一点,荀子也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说:“鄙争而名俞辱。”就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争争名誉,反而得到更为羞耻的名声。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得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和睦,人格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

客观地说,追求名利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沾污自己的名声。但是,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

有的人己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塔尔达利亚的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些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即使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就一定会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面对呢?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以日军的失败结束了战斗,美军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随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

4.得不到的未必是最好的

【原文】“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大意】人之所以追求善,是因为他生性丑恶。

荀子说,人之所以追求善,是因为他生性丑恶。

假如本身没有,必定向外寻求,这样,薄的希望厚,丑的希望美,狭小的希望变得广大,贫穷的希望变得富有,卑贱的希望高贵,粗俗的希望文雅。所以荀子说,人之所以追求善,是因为他生性丑恶。

但追求善不一定更善,追求真不一定更真,追求美不一定更美;结果刚好相反,追求善可能更恶,追求真可能更假,追求美可能更丑。

社会家认为,人活着总是在追求最大的幸福。大致说来,人主要是想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并不如想像中的那样开卷有益好,只有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才能享受着永恒的欢乐。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有乐趣也有痛苦,就像歌里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很多人都很羡慕那些有钱的人,看到他们有汽车、洋房、大把的钞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坐飞机去国外旅游,就认为那样的生活才是幸福。因此人们相信这样的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当人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有很多证据表明人的物质追求倾向。所以,荀子断言:“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看,必求于外。”贫穷的就希望富足,卑贱的希望高贵,假如本身没有它,就必定要向外寻求。这似乎是由人的人性决定的。但是,人们所追求的一定就是最好的么?有证据表明,钱有时并不能使人感到幸福,至少是不能感到更大的幸福。金钱和幸福只有很小的关系。当然,太贫穷的人一定不快乐,但当人们一旦摆脱了贫穷,收入和快乐的关系就相应减弱。一般来说,很富有的人只比中产阶级人士快乐一点,可他们也常常抱怨自己不幸福,因为钱能买来床铺,但不能买睡眠;钱能买书,但不能买头脑;钱能买食物,但不能买食欲;钱能买装饰品,但不能买美;钱能买房屋,但不能买家;钱能买药物,但不能买来健康;钱能买奢侈品,但买不到教养;钱能买娱乐,但买不到幸福。有人说,一个人有健康就等于拥有一切。健康是幸福的关键吗?假设你有健康,但无财富,正处于失业状态中,而且感到孤单,即使有健康,但你幸福吗?

另外,年龄和幸福的关系也不大,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幸福。孩子会因为有了一个新玩具而乐不可支,老年人会因为病床前老伴为自己递上一杯水、掩上被子而感到幸福。

还有许多人或者以为由于漂亮人士享有不少特权,所以会比较幸福,但大部分的证据都指出美貌与幸福没有多大的关系。一代美人杨玉环38岁被吊死在马嵬坡,一代影后阮玲玉风华正茂时死于人言可畏。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人觉得幸福快乐呢?不去羡慕自已得不到的东西,而实实在在地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人才能享有幸福和快乐。

歌德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的心灵感到幸福。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感受的。不去羡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实实在在地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人,才能享受幸福和快乐。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其实人的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图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羡慕任何荣誉,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也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其实,幸福有时很简单。它是手持钓鱼竿在周末的清晨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奔向池塘的小男孩;可能是花前月下牵手散步的情侣们;可能是公园里家庭野餐上的欢歌笑语;可能是病床前亲人的一声问候;可能是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可能是清晨在你沉睡的时候,爱人轻手轻脚为你做的一顿丰盛的早餐;可能是下班后回到家里孩子递上的一杯热茶。

幸福就是你所拥有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结婚的人比独身者感到更幸福,虽然爱情和婚姻会带给人们烦恼或困扰,但人们却一致认为爱情和婚姻是构成幸福快乐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孩子的夫妇比有孩子的感到更幸福,孩子虽然可以给父母带来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感,但也可以是父母头痛烦扰的来源;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感到更幸福,虽然女性由于抑郁病要接受治疗的个案比男性高出两倍,但这并不代表女性比男性不幸福快乐;自由职业者比受雇于人的人感到更幸福;退休者比在职者感到更幸福。

《纽约邮报》专栏作家亚当斯,曾给“幸福”下这样的定义,第一条:像他这样的老头子,能娶上个又年轻又性感的老婆。第二条:这一婚姻,基于纯真的爱情,充满浪漫情调,不像纽约地产大亨川普先生一样,五十开外,还频频和世界上最当红的模特儿约会、恋爱、结婚、离婚,每次都靠巨额赔偿金才能摆平。第三条:婚后无意发现,无懈可击的美娇妻,带来巨额财产。

亚当斯又说,婚后,如果太太到银行去,本意是取了款好去商场购物的,却糊里糊涂地排在“存款”队伍里。那就是更加圆满的幸福了。

人不要盲目去追求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有时幸福可能就在你的一念之间。你看到别人好的东西,可能对你来说一文不值,而你厌烦的东西,对你来说可能才是无价之宝。

心怀这样的想法,一个人才会不宠不惊、不骄不躁、不怨不怒,追求自己所没有的,正确看待自己所追求的。

5.学会自我节制

【原文】“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

【大意】有时欲望非常强烈,但是行动却没有完全这样去做,这是由于心节制了他的缘故。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性本恶,欲壑难填,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有时欲望非常强烈,但是行动却没有完全这样去做,这是由于心节制了他的缘故。懂得节制的人。不仅是一个懂得感情的人,也是一个懂得理智的人。

不懂得节制,就不懂得生活。生活的艺术就是节制的艺术。节制就是给欲望一个限度,不多不少,刚刚合适。所以说节制是欲望的看护者。

人的全身都是欲望,眼睛有眼睛的欲望,耳朵有耳朵的欲望。欲望像打击乐一样隐伏周身,旋转着,撞击着,奔突着,寻找满足。

只要血液在流动,欲望就会伸出固执的手。可不要轻慢了它,它比朋友还忠实,影子一样追随着你。它的死心塌地迫使你不得不慎重考虑和它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能处理好这关系,你将心旷神怡,如果你不能处理好这关系,你会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