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7497000000062

第62章 风采篇(20)

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技术标兵

如果说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那么接触网可以说是电力机车的大动脉。这一给电力机车提供强大动力的设备,架设过程,它的每一项工序都要求非常精细、操作时十分艰辛,在施工过程中还时常会出现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施工结果与设计值不相符合的情况。为了做到施工精准,不管是新线建设,还是既有线改造,何福勇都会自己先把关每一道工序,支柱基础,支持装置、定位、接触悬挂等每一项都不会放过,他要求自己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亲自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结果进行复合,用铁的事实来捍卫大家的劳动成果。特别是对于新建线路来说,接触网前期施工最困难的可能是技术测量工作,在没有轨道的情况下要确定轨面标高、限界、竖曲线半径及换算等,且要保证各个环节累加的误差在20毫米范围内是很不容易的。为了寻找出一套较好的解决方案,他带着技术人员一直在现场摸索,直至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并在确保了数据测量、换算是最好办法后,才在江西管段内推广,使江西段站前交桩和测量的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为了把工程成本节约到最低限度,他亲自提报材料计划;为了避免失误,确保计算的正确性,他亲自进行腕臂、吊弦计算。虽然向莆线工点战线较长,但每个车站的硬横跨测量都是由他亲自测量,确保了横梁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数据的精确性。向莆线江西段架设硬横跨实现了一次性合格率100%,零失误,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是施工的主心骨。方案不正确,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的浪费,甚至给施工安全埋下隐患。作为技术骨干,何福勇很清楚这点。凭借着这几年工作的经验,他不断地钻研,并就施工方案问题不断地与设计院、向莆公司、集成项目部沟通,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确保下发的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方案可行,内容完整、通俗易懂。在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中,他尽可能地使用图片、幻灯片进行解释;对于施工中存在新材料、新工艺、易犯错误的施工项目,他都会提前做好相关资料,并带着投影仪到各工点逐个讲解、演示、与大家共同讨论;对于开展的每项新作业,他都亲自到现场去指导确保施工的正确性。

每当接触一项新的施工领域,为了避免客观因素给施工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他都会自己先用不同的方法尝试,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精度。

他,是一个不断攀登的优秀电化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何福勇南征北战,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总是有干不完的工作,总是有处理不完的问题,几乎没有休过假,没有踏踏实实地睡过一个懒觉,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夜深人静。他每天除了在施工现场施工、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外,晚上还要处理棘手的问题,有时候还被一些年轻的技术员缠着问这个难题,汇报那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每遇到这种情景,他总是耐心地讲解,帮着出各种主意。他几乎把情、心、魂都系在了铁道电气化施工上,把自己的命运和铁路电气化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忘我的拼搏奉献精神展示着新一代铁路人的筑路情怀。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铸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他凭借着一股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公司和项目领导、职工的好评与信任。他在电气化建设历程中做出了优秀的成绩,曾多次获奖:2006年至2008年他连续三年获得公司“经济技术标兵”称号,2007年度荣获公司职工技能大赛综合第三名,2009度年获得局“京九线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建设功臣”,职代会上被评为“2009年度公司青年技术创新标兵”,2010年度被评为“向莆铁路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优秀技术骨干”。面对这样的成绩,他从不满足,而是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拓宽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对于工作中的艰辛和苦累,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工作岗位待遇的高低,仍是在无私奉献,默默耕耘。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始终相信事在人为,因为他拥有强者的心态,在他的意识中,没有达不到的目的,也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自己的积极主动。他时常告诉我们“干一项工作,要不然不干,要干就要把它干好”。事在人为,路在脚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奥秘,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因为他不缺乏成功的信念,在他眼里永远看不到失败的气馁,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成功的前奏。他一次次的在废墟中崛起,从逆境中挣扎着站起来,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激情,永远都在不断地向高处攀登,然后不断地去追求,去进步。

他,是一个如兄长般的施工科长

生活中,他勤俭节约、积极主动,因为他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对我们这些只身在外跟他无亲无故的兄弟姐妹更是照顾有加,和他一起去现场测量,他会提醒我“天这么热,多喝水”、“工具沉,来我拿着”、“天会下雨,带把伞吧”、“看着车,要注意安全”;和他一起进隧道,他会提醒我“里面黑,你拿着手电筒,要小心走路”、“这里水多,你站在那儿吧”……虽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可以体现出他处处在关心着我,让我内心溢满了异样的幸福。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喜欢为我们排忧解难的人,一个比我们仅仅大几岁,看起来很朴实,但身上却体现着电化人能战斗、能吃苦的精神。当我们工作不顺心耍情绪的时候,他常开玩笑逗我们开心;当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全身心的去帮助我们;当我们回不了家的时候,他会想办法安排我们休假,急着帮我们买车票,叮嘱我们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常常对我们说:“你们有困难要告诉我哦,我们一起想办法!”像这样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举动,而对于身处异地他乡,长期远离亲人的我们,点点滴滴的照顾都甚是让人感激,让我们感觉到了家人的温暖。

工作中,耐心细致、刻苦钻研、认真负责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感染着我们,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的施工科长何福勇,一个兄长般的科长,一个在工作中对我们技术人员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对我们百般照顾的科长。

在不断追求中实现人生价值

--记中铁电化局北京建筑公司向莆项目经理王秀利

张亚利

2011年初,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公司中标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江西段的抚州站及福建境内的县级站房3标工程,主要包括建宁、泰宁、将乐、尤溪、永泰5个站的站房及风雨棚、站台面铺装,站房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雨棚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站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2.9亿元。

向莆铁路是连接江西和福建两省的国家重点工程。5个县级站房穿越300余公里,贯通福建三明市大部地区。这一地区背靠武夷山脉,群山环绕,尽管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因为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显得十分困难。向莆铁路的建设,将结束这一地区一些县城无铁路的历史。

经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正在武襄增建二线负责施工的王秀利挑起了这项工程的项目经理重担。同年5月,他带领50余名“铁军战士”,义无反顾地进入大山,迎接新的接挑战。

有追求,人生才有目标

“在不断追求中实现人生价值”是王秀利对待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他常说:“有追求,人生才有目标,才有意义。”

1996年,他中专给排水专业毕业,来到铁道部电气化局建筑公司工作,先后参加了湘黔线电化房建、武广线电化房建、新荷线给排水、新乡枢纽引入等项工程建设。

王秀利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家庭、企业和国家有用的人,在不断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参加工作以后,他不但重视夯实本专业的业务根基,还潜心研学其他与施工管理密切关联的专业理论。白天跑现场,晚上忙学业。虽然累得身心疲惫,但所求所学乐在其中。大专,本科;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项目经理、副处级项目经理,一步一个追求,一步一个脚印。

由于他勤奋好学,能力突出,很快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和器重。2002年,他被委以襄渝线给排水工程项目经理重任,自此,步入了公司项目管理层。之后的10多年间,他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在了襄渝线电化房建、武九扩能改造、武康增建二线、向莆线县级站房3标等接连不断的项目管理之中,成为公司的一名优秀项目经理。

借钱2500万死守工期不动摇

大凡参与铁路项目建设的人都知道在工期要求上有条铁的纪律,即:“后门关死,确保工期。”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优化资源配置是保证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换言之,要想“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必须以配置优化的“工料机”为前提。

抚州、建宁、泰宁等5座站房的完工时间原定合同工期为13个月,所以,最初项目的实施具有工期紧、任务重等特点。为了满足管理需要,他将5个站房划分为5个项目分部,统一按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计财部、综合部和实验室“五部一室”设置,按照“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统筹安排,相互协调”原则,优化项目部的管理资源。

在选择外协施工队伍上,他说:“我们都是选择参与过铁路站房建设并有既有线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和劳务队伍,选择原来使用熟悉的队伍。”

施工队伍进场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物资资源相对匮乏。因为是县级站,距离大城市较远,因而施工脚手架用的碗扣件不易采购到。建宁站、泰宁站和将乐站先期开工,当时对周边建筑物资材料市场不熟悉,如果进行市场调查,需要一定时间。为确保工程进度,他当即决定从熟悉的武汉市场采购,尽管运距有700公里,但是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进度。

2011年底,高铁建设全面降温,向莆线一些非重点工程停工缓建。中铁电化局建筑公司项目部从大局出发,从信誉出发,所承建的站房3标工程没有停工,但由于受资金紧张影响,工程面临停滞不前的窘境。一时间,王秀利一筹莫展。要继续施工,资金不到位,又考虑到春节后南方雨季就要到来。据了解,福建的雨断断续续连下三四个月是常有的事。如果是这样,前期的施工延误,后续工序无法跟上。更重要的是,业主要求2012年6月底“四电”房屋要交付设备管理使用单位,以保证联试联调总工期目标。目标已锁定,进度不等人,气候不让人,他毅然决定向公司本部筹借资金2500万,抢在春节前将基础工程完成,为后续施工和确保工期目标赢得时间。

当领导,必须要到现场解决施工难题

“当领导,必须要到现场解决施工难题”,这是他对各项目分部以上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凡施工遇有难题,必亲临现场解决。

项目部承建的站房工程地处福建,当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据了解,现场地表层是站前回填的十多米深碎石层,深一层是很深的淤泥层,再往下是入岩层。而整个站房基础设计,既有机械挖孔桩,又有人工挖孔桩,还有独立基础,几种桩相结合,在这样的地质状况下施工,其困难可想而知。

开工后遇到的第一个施工难题,是挖孔桩在施工中易出现孔桩坍塌现象。这个问题不解决,施工就不能顺利进行,进度也无法保证。那段时间他寝食难安,满脑子里都是怎样解决这一施工难题。

“怎么办?”亲临现场,实地调研。于是,他带领项目总工和技术人员整天“泡”在工地上。人工、机械、旋挖、冲击,多种方法反复变换使用。最后,地表10米以内人工挖孔,紧跟着钢筋混凝土护壁,冲过容易坍塌的碎石层;接下去,冲击钻冲破淤泥层,泥浆护壁;再接下去,一台280的旋挖钻直至入岩层。如此这般,一根桩使用三种方法,破解了孔桩坍塌施工难题。一根34米深的桩孔,如果按照原设计单纯采用冲击钻一种方法施工,即使昼夜不停,也需要60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桩孔。40个小时就可完成一个桩孔。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施工难题,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保安全,是我的首要职责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动车事故的惨烈发生震惊全国,其影响波及世界,给全国施工生产企业本来就非常严峻的安全形势再添重压,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为此,王秀利多次在项目部安全管理会议上感慨而严肃地说:“抓安全,是我们的首要职责,要是出了安全事故一切都是零。”

为强化安全施工管理,项目部成立了以王秀利为组长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2次安全管理会议,制订了20多项相关管理办法、制度措施和专项方案,这些安全规章制度,成为项目部施工生产中不可逾越的“警戒线”。

在站房主体施工中,最大的危险源和困难是候车大厅的高支模施工。根据设计,候车大厅大梁为预应力梁,截面高度1.87米,净高都在18米以上,因而其高支模必须保证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