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7495000000008

第8章 序理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8)

(三)公平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

由于公平是对现实经济关系与人们自身利益关系的一种反映,而利益关系又是在各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的领域反映出来的,因此,公平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公平内容的多方面性是指社会公平不仅包括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应包括经济公平、文化公平等,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因为公平衡量和评价的对象是涉及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而这些涉及利益关系的规则是多方面的,因此,公平的内容是广泛的。“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在《反杜林论》的引论中恩格斯指出,“在18世纪已经有了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它也应当扩大到个人的社会地位方面;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他进一步指出:“现代的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除了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平等外,平等“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因此公平应该涉及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只有这样的公平才是全面的。

公平内容的多层次性是指公平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平等,更要求事实上的、真正的平等。恩格斯指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这里,在国家领域实行的公平指的是法律。法律层面上公平的确立,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这种公平只是初步的,是表面的、形式上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劳动契约据说是由双方自愿缔结的。而只要法律在字面上规定双方平等,这个契约就算是自愿缔结。至于不同的阶级地位给予一方的权力,以及这一权力加于另一方的压迫,即双方实际的经济地位,—这是与法律毫不相干的。在劳动契约有效期间,只要此方或彼方没有明白表示放弃,双方仍然被认为是权利平等的。至于经济地位迫使工人甚至把最后一点表面上的平等权利也放弃掉,这又是与法律无关。”他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和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不废除一切等级的即个人的特权,而且起初在私法方面、后来逐渐在公法方面实施了个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从那时以来并且由于那个缘故,平等权利在口头上是被承认了。

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都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因此,仅有法律这一形式上的公平是不够的,公平必须是实际的、事实上的,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社会公平,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公平,而这一层次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对资产阶级公平观的揭示与批判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平”和“平等”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看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掩盖着实质的不平等。

(一)资产阶级的公平即自由和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深藏之下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资产阶级的公平观是在反对封建特权的斗争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当社会日益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时候,国家制度仍然是封建的。大规模的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他们作为商品所有者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所有人来说都平等的(至少在当地是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因此,自由和平等成了资产阶级公平观的核心内容。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商品形式成了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因而人们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也就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等价交换这一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自然也就成了资产阶级的公平尺度。马克思指出,单从流通领域看,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其交换是公平的,“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作为身份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因此双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们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

但是,在资产阶级表面的平等之下,是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压迫。马克思分析道:“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人在走出生产过程时同他进入生产过程时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他作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所有者与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为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遇。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因此,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农奴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偿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的所谓现代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这一类虚伪的空活,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于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被揭穿: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资产阶级实行的一切改良,“只是为了用金钱的特权代替已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这样,他们通过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平等原则又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销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资产阶级所谓的“普遍的自由、平等、人权” 等虽然打着全民的旗号,但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资本主义生产所关心的,是使绝大多数权利平等的人仅有最必需的东西来勉强维持生活,所以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