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7495000000018

第18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8)

三、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关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概念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的直接前提。

(一)确立“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江泽民同志多次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发展,并且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江泽民同志在强调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同时,还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他还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思想,指出:“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加强和改善管理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的有力保证。”他的关于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把法治划入政治文明范畴,第一次使用了“政治文明”概念。

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里,江泽民同志第一次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起来,放在同等地位,三位一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总体的把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不仅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而且指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做好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直接目标是提供使人民的工作、生活、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社会环境。“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可能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创造、保持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但主要的和大量的工作是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其中特别是人们的利益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的不断分化与重组,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比较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这些利益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带来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影响稳定大局。在利益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主张“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主张进一步增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要重视解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同一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更好地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主张从深层次上把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探索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途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当前,首要的是加大扶贫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历史的经验证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难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其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多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部门、行业和领域,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三)最广泛地动员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目的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关系上,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在社会价值观念上,价值取向多样化,选择自主性增强。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要求我们党大力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而且要求在思想理论上有新的认识、新的判断,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积极的社会力量,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出了准确的政治判断和科学的理论回答。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明确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问题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法。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这既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到重要地位,又清醒地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其效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只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公平。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把分配公平问题上升到第一位的或重点的位置,甚至抽象地谈论公平,势必把问题复杂化,甚至只会扩大矛盾面、激化矛盾程度,危及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在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要真正做到兼顾公平而不是不顾公平,并把公平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能够保证大多数人满意的公平方案。

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求既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也要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他说:“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做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做主的基础。”党的十六大进而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城市社区建设,他认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服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也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前景十分广阔。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群众的力量,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四)要抓好社会建设和管理,首先要抓好党的建设和管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是否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根本政治保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我们党的建设和管理,是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江泽民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抓紧党的自身建设。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其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是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共产党来说,先进性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其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历史经验表明,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它是由什么人组成,看它为自己贴上什么标签,而且更要看它的宗旨是代表什么人的利益并在实践中能否实现这些利益。

在我们党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江泽民同志特别告诫全党同志,务必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具体意义上,就是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努力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从而使他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祖国的富强之路,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也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奋斗的过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给我们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我国历史上社会建设的理论。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有益经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个实际出发,立足国情,既勇于创新、尽力而为,又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扎实推进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