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042

第42章 秦汉(6)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汉王十分着急。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楚汉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年多。

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

汉王见项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说什么也不出来交战。汉王就叫兵士成天隔着汜水朝着楚营辱骂。

一连骂了几天,曹咎实在沉不住气了,就决定渡过汜水,和汉军拼一死战。

楚军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汉军趁楚兵刚渡过一半的时候,把楚军的前军打败,后军乱了阵,自相践踏。曹咎觉得没有脸再见项羽,在汜水边自杀了。

项羽在东边正打了胜仗,一听成皋失守,又赶到了西边对付汉王。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地方,楚汉两军又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的粮食接应不上。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搁着,派人大声吆喝:

“刘邦还不快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汉王知道项羽吓唬他,也大声回答说:“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

项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想把太公杀了,又是项伯劝住了他。

项羽派使者跟汉王说:“现在天下闹得乱纷纷的,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来跟我比个上下高低。”汉王要使者回话说:“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气。”

项羽又叫汉王出来,在阵前对话。汉王当面数落项羽的十大罪状,说他不讲信义,杀害义帝,屠杀百姓等等。项羽听得发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汉王赶快回马,胸口已经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他忍住疼,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左右把汉王扶进了营帐。汉军听说汉王受伤,都着了慌。张良恐怕军心动摇,劝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来。

项羽听说汉王没有死,大失所望。接着,韩信在齐地大败楚军,楚军的运粮道又被彭越截断,粮草越来越少。

汉王趁项羽正在为难的时候,派人跟项羽讲和,要求把太公、吕后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在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认为这样划定“楚河汉界”还不错,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吕后,接着把自己的人马带回彭城。

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

霸王别姬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议和,约定以鸿沟为界,罢兵休战。霸王收兵东归,汉王刘邦也想班师回汉中养伤。张良、陈平建议说:“现在咱们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已经归附咱们,项羽兵疲粮尽,不乘此机会把他消灭,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汉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击项羽,并且派人去通知韩信、英布、彭越,叫他们配合作战。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追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预定应到这里会合的韩信和彭越两军却没有到达。项羽回军反击,大破汉兵,刘邦被迫修筑工事固守。张邦问张良,诸侯不肯如约前来会师,怎么办呢?张良说:楚军眼看就要被消灭了,韩信、彭越却还没有得到自己的地盘,他们自然不肯来。您如果能同他们共享天下,马上他们就会来。如果不愿意,事情还很难说啊!您要是把陈(今河南淮阳)以东滨海一带封给韩信,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封给彭越,使他们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楚军就容易被打败了。刘邦依计行事,韩信、彭越果然立即进兵。十一月,英布、刘贾也进攻九江郡,劝诱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叛楚,共同率领九江兵前来会战。十二月,项羽退到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所部大约还有十来万人,但已无斗志,被韩信指挥的30万汉军和诸侯联军击败并重重包围起来。韩信深知对项羽不可力战取胜,只可用智谋赢他。而项羽依仗自己的勇力,忽视战术谋略,因而兵戎相见伊始,就陷入被动地位。韩信以“十面埋伏”战术,将楚军围困得水泄不通,又引诱楚军冲杀,伏兵四起,大败项羽。

虞姬多年跟随项羽在军旅之中,历经过许多场大战,但垓下厮杀的惨烈情景,她未曾见过。她守在营帐中心惊肉跳,坐立不安。项羽败阵而归,心情异常沉重。虞姬百般安慰他,侍候他吃酒,睡下。虞姬守在项羽身边,立神不定,虽说项羽已传令将士,翌日与汉军决一死战,但是楚军能否取得胜利,是个不小的问号。

深夜,营帐外四方传来楚歌声,悲惋苍凉,如诉如泣。虞姬心中疑惑,又不忍将酣睡的项羽唤醒。

项羽醒了,听到四方传来的楚歌声,惊疑不已,以为楚地都被韩信占了。

原来,楚歌是从汉营传出来的。楚军将士听到楚歌,引起思乡之情,纷纷散去,连大将项伯、钟离昧、季布都乘马出营而走了,只剩下亲兵八百骑守卫着营门。项羽心里明白,决战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取胜了。

营帐外,项羽的战马“乌骓”嘶鸣不止呼唤着主人。营帐内,虞姬陪伴着她崇敬爱恋的丈夫。项羽百感交集,怅然若失。是啊,他的将士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只有残存的八百骑将士效忠于他,一匹战马和一位美女爱他恋他。感慨之下,不禁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诵诗之时已然落下悲怆的英雄泪。虞姬随项羽唱毕,起身为他舞蹈,唱自编的诗曲: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她为自己年轻生命的归宿做了决断!

这是一个极其悲凉的景象!

虞姬有如万箭穿心。她留恋人生,留恋与项羽军旅生涯的恩恩爱爱,然而往事不堪回首。她悲悲戚戚地对项羽说:“我生随你,死也随你,愿你保重!”趁项羽不备,举剑自刎,香消玉殒!这便是生离死别,流传千古的悲剧“霸王别姬”。

项羽抱着爱妻的尸体痛哭,在美人倒下的地方掘土成墓。英雄泪垂洒在营帐中的土堆上。

交五更的时候,天更黑了,黑得伸手不辨五指。项羽带领仅剩的八百骑兵突出重围,马不停蹄地向南跑去。汉军五千骑兵紧紧追赶。

项羽率兵一次又一次冲出汉军的包围,不敢恋战,一路向东冲杀。当跑到乌江边时,身边只剩下26名兵士。恰巧乌江的亭长,驾着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项羽觉得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父老,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叫兵士们跳下战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同追上来的汉兵展开了肉搏战。他们杀死了几百名汉兵,才一个个倒下去。项羽也身受十几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汉军为争夺项羽遗体去讨封赏,竟然自相残杀又伤亡数十人。

这个在反秦战争中曾经不可一世的霸王,终于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彻底失败了。

狡兔死,走狗烹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军在垓下决战中胜利,项羽自刎乌江。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结束。

垓下之战刚结束,精明狡诈的刘邦首先想到的便是抑制诸侯王,特别是齐王韩信的威势,以免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得到项羽的死讯之后,刘邦立刻驰入韩信的军营中,在韩信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收回韩信的兵权。接着着力削弱韩信已有的根基,第二年(前201年)春正月,刘邦宣布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刘邦此举,是他消灭异姓诸侯王的第一步。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必须依靠像韩信、英布、彭越这些猛将为自己冲锋陷阵,否则便无法战胜勇冠天下的项羽。但项羽死后,为巩固自己的新政权,刘邦必须逐步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免除危险,维持政权的统一。这是符合当时形势的需要的。所以,不管韩信、英布这些异姓诸侯王造反或不造反,刘邦都不会放过他们。

然而韩信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他仍然沉浸在功业已成的胜利喜悦之中,对徙封为楚王意味着什么,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何况楚地又是自己的故乡。回到封地以后,韩信首先召见了当年曾经给过他饭食的漂母,赐给她千金。又把当年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钻过去的屠市少年召来,任为楚国的中尉,并向各位将相说:“这是一个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并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忍了,而至于有今日。”

项羽部下有一个大将叫钟离昧,曾多次率领楚军击败汉军,并几次追击刘邦,几乎将刘邦擒获。所以刘邦对钟离昧十分怨恨。钟离昧的家离韩信的家不远,两人私交很好,项羽失败后,钟离昧遭到缉捕,无处可逃,便逃到韩信那里。但此事被刘邦发觉,刘邦立刻下诏抓捕钟离昧。当时,韩信刚刚到自己的封国,因为社会还很不安定,韩信在出巡县邑的时候,常常列出士卒保卫自己。这一点却正给刘邦留下了把柄。韩信到封国的第二年(汉高祖六年,前200年),便有人迎合刘邦的旨意,上书诬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装模作样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大臣们,并询问对策。武将们都说:“赶紧发兵,坑杀了这个小子!”刘邦却知道手下的将领们没一个是韩信的对手,公开用武力是自找苦吃,因此听了这话后半天没开腔。刘邦又问陈平该怎么办,陈平问:“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韩信知道吗?”刘邦说:“不知。”陈平问:“陛下的精兵和楚王的兵比起来怎么样?”刘邦说:“不比他们强。”陈平又问:“陛下的将领中在用兵打仗上有能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一个比得上。”陈平说:“如今兵不如楚精而将领又不能及,而举兵进攻,是加速韩信公开用武力反叛。那样陛下就危险了。”刘邦问:“那该怎么办?”陈平说:“在古时候,天子有到四方巡狩,会集诸侯的习惯。陛下只要出了京城,假装到云梦泽去巡游,然后在陈(今河南淮阳)会集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听说天子因喜欢而出游,必然觉得无事而去迎接陛下。陛下可以趁韩信谒见的时候擒住他,这只要一个有力之士就行了。”刘邦认为这个办法好,便采纳了陈平之计,派使者遍告诸侯,通知自己要到云梦去巡游,让他们都在陈相会。然后刘邦就出发了。

韩信接到刘邦的通知后,觉察到了其中埋伏的危险,惶惧不知所为。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说:“杀了钟离昧,然后去谒见皇上,皇上必定欢喜,不会有什么事的。”韩信不忍下手,去找钟离昧商量。钟离昧说:“刘邦所以不发兵攻楚,是因为我钟离昧在这里。你想抓了我去讨刘邦的欢心,我今天死,你明天也跟着完蛋。”便骂韩信说:“你不是一个长者!”说完便自杀了。韩信带着钟离昧的首级到陈去谒见刘邦,刘邦命武士突然冲出,把韩信缚了起来,载在车上。这时,韩信才知道自己未曾识破刘邦的险恶,完全错了,便说:“果然像人家所说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应当被杀掉!”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遂给韩信戴上刑具,拉在车上走。到了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心中郁郁不乐。他知道刘邦对自己的才能又害怕又厌恶,便经常称病不去上朝,天天在家里闷着。又觉得自己降到和绛侯周勃、灌婴等人同列,心中更是烦闷。一次,他到樊哙家里去拜访,樊哙对韩信十分尊敬,跪着迎接他,又跪着送他出去,言必称臣,说:“大王肯光临臣的家,臣真是太荣幸了!”韩信出了门,苦笑着说:“我居然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

刘邦曾经从容地和韩信谈论朝中的各位将领,谈谁能指挥多少军队。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带多少兵?”韩信也不客气,说:“陛下最多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那你怎么为我所擒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用将,这便是为什么我韩信为陛下所擒。而且,陛下是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后,派他的幸臣、阳夏侯陈豨为巨鹿郡守。陈豨和韩信私交很好,临行之前,陈豨去向韩信道别。韩信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的人,走到庭院中,仰天叹息,说:“有些话能和你说吗?”陈豨说:“我听将军您的。”韩信说:“你所去的,是天下出劲兵之处;而你又是陛下平素所信任的人。别人说你反叛,陛下必定不信;第二次又说,陛下定会起疑心;第三次报告,陛下必然发怒而自己率军出征。那时,我为你从中策应,夺取天下就有希望了。”陈豨说:“就听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