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与思的交响
7487100000041

第41章 说呼噜

打呼噜是人的日常活动在夜晚入睡后的继续。不要以为睡着了人就得到休息,就把所有的日常行为动作都塞进梦里,然后外显出千人一面的宁静,不是这样的。有的人睡着时仍旧活动频繁,梦游者我不敢妄加议论,梦呓者我不懂评析,打鼾倒是我出差时经常与同房者进行的一种我被动他主动的沟通活动。

正如人千姿百态的个性,呼噜声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早先我一直认为人的品性和鼾声有着内在的联系。最初的启蒙当来自电影,印象中,导演总是把坏人、小丑等要贬抑讽刺的人物表现为睡觉时鼾声大作,凸显出他们愚蠢丑陋之态。后来发现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些我挺尊敬的既睿智又和蔼的人睡觉时仍鼾声如雷,这使我大为失落,也立即明白了呼噜声和智商以及人品没有关系。当然没有关系反倒说明了这种事的复杂性,打鼾的好人和不打鼾的坏人你都得考虑在内,结果我愈加不知打鼾与品性该怎样看待,索性最终放弃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不过,单就呼噜声的类型,我倒挺感兴趣的。但这兴趣正像孩子被家长强迫学钢琴一样,多少是被逼出来的。某次,我与H君同房,当想入睡时,耳际忽传来阵阵鼾声,结果长夜难眠;又一次与C君出差,半夜时分忽被雷鸣般呼噜惊醒,不得不痛苦地倾听……有了数回经历后,我决心不浪费所付的未眠代价,干脆将其整理归类,成就了这篇小小的文章。当然算不上学术研究,不是谦虚,研究鼾声必须是医学家或生理学家,如果我当真要去钻研的话,结果只有一种——永远失眠。

打呼噜的类型首先可以从节奏上区分,有的鼾如不及掩耳的迅雷,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有的鼾细密绵长,如怨如慕,余音绕梁,不绝如缕;有的鼾声节奏精准,决不出现半拍的差池,使你忍不住都会跟着呼上几声;有的鼾则时断时续,时急时缓,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跟不上步调;有的人打呼噜倒头便来,绝不拖延;有的人则宁静入睡,夜半乍起;有的鼾一气呵成,“鼾”畅淋漓;有的则千弯百绕,左冲右突,最后硬从喉管挤压出那股被滞塞的气流,旁听者无不为其提心担忧。音量的高低大小也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呼噜声总是和雷声捆绑在一起,让人想到雷鸣效果,但也有一种人呼出的鼾气若游丝,疑似其在梦乡中三魂飘荡七魂晃悠;还有的能同时运用真假声技巧,将粗犷的呼噜拉成尖细的口哨,然后一声粗、一声细配搭地高唱着睡眠进行曲。不管哪类鼾声,完全显示出个人音乐素养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发挥。

这种无意识状态下表现的音乐不见得好听,却让我有过一回的感动。那年春节,我与几位好友同往永定游玩,晚上入住酒店。我的这些朋友凑到一块儿免不了“赌”上几把,最后剩下我和C君因疲劳不想涉赌,才让一间客房真正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夜半时分,我忽然被一阵沉重的鼾声炸醒,原来C君正呼呼唱着鼾歌,其庞大的身躯犹如一个横卧的共鸣箱,再经房间的二度共鸣,真是如雷贯耳,心惊肉跳。开始我还尽量忍受,不为所动,坚信他唱累后自会停息,但半个时辰过后,看他毫无悔改之意,痛苦加嫉妒,我使劲推醒了C君说:“你能不能睡的清醒一些。”想不到这句话果然奏效,鼾声没有了,夜又恢复了宁静。我颇满意的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醒来时,天色已亮,但旁边的床位上不见了C君。二十分钟后,他回到客房,我夸他睡得沉又起得早,身体真是好。但见他眼圈乌黑,满脸疲惫说,昨晚被我推醒后根本就没睡,因为,他知道再睡着后没信心控制自己的打鼾,同时也一直在琢磨什么是“睡的清醒”,这一琢磨也就琢磨成失眠,弄得天未亮就像夜游鬼似的到大街上瞎逛,直到七点过后才回宾馆。听了这番话,我内心顿时一阵感动,差一点就流出眼泪,悔恨自己夜里说的那句话,真巴不得他此刻能立即入眠,让他毫无顾忌地打它一上午呼噜,我则甘愿呆在客房内,哪也不去地倾听一个早上,以示友情和歉意。

这次令我感动的经历差点让我认识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会打呼噜的都是好人。我甚至决心再遭遇打鼾者时一定保持气定神闲,独自承受,努力练就出在鼾声中依然安睡的过硬功夫。但是下面一次经历破坏了我的决心和刚练出的一点本领。

一次出差,我居然和自己上司共住一个客房。他挺儒雅,还主动邀我和他同处一室,我感到有些受宠,这使我在一进房间时就对他的睡眠品性充满了信任。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晚上没聊上几句,他倒头就呼噜起来,不像其他人,至少让我睡上一阵子后才把我打醒。这还不要紧,因为我坚信这么早就兴奋,下半夜就一定归于沉寂。可事实证明是一相情愿,在我整整半宿失眠地等待后,他的鼾声依然强劲,没有一丝走弱迹象。于是我改换策略,想寻找他两组鼾声的间隙快速插入自己的睡眠,只要一两分钟就够了,因为我已经相当的困乏了,令我吃惊的是,那鼾声似乎识破出我的企图,严丝合缝地防守着,不给我留下半点可乘之机。我从没见过世界上有如此密不透风,滴水不进的呼噜。就这样,我与他的鼾声对峙了整整一夜,没有一刻得手的机会,最后我用失眠作为降旗宣告冷战结束。第二天,他站在镜前洗漱,一脸的神采奕奕。我呢,满脸灰暗,无精打采。他关心地问我昨晚睡得可好,因为他知道自己会打呼噜。我真有些尴尬,不知该怎样回答,说他呼噜吵我,一夜未眠,这无疑会伤领导面子;说睡得很好,很踏实,我的精神状态显然不符。于是我耍了个小心计,承认领导同志是打呼噜,但是很有节制,有分寸,开始虽有些不适应,可后来就习惯了,好像还挺入耳挺催眠的。“那你还不错,适应性挺强。”领导夸奖说。我则苦涩地笑了笑,表示感谢夸奖。

自那次以后,我再没能有树立起在鼾声中安然睡觉的信心。只要外出与人同室,一定要问及是否打呼,如是,就立刻换房或换人。这样保证了我外出的睡眠质量,但也有一个小小损失,它使我对打鼾的研究停留在以上粗浅的水平上,难以精进。

据媒体报道,中文“呼噜”一词被公推为世界上第二美的单词,我想其被标榜的理由肯定是造词者使用的拟声法。其实汉语里面象声词还很多,像哈欠、乒乓等,为何独独呼噜受到青睐?据我妄测,兴许“呼噜”的发音对老外而言比其他词顺当,都是元音,又是原创,于是就爱上了。既然外国人喜欢咱的“呼噜”词,我们也没什么好反对道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呼噜”词好听,可打呼噜实在不好听。

20071228一稿福州

200839二稿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