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从探索、提出和实施,始终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它是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省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福建认识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有鉴于此,本书在充分融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精神实质下,具体研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与新举措。这对于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除了绪论,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海西区和谐社会构建;“又好又快”与福建省科学发展探寻;“加快转变”为主线是海西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海西“两型”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福建“特色新型工业化”;“蓝色经济体系”与“海上福建”开发建设;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与福建创新型省份打造;“和平发展”思想与福建开放经济新格局的构筑;“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与福建资本市场完善;“弘扬中华文化”与“海峡文化圈”建设;“兼顾公平和效率”与福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作者张学文,福建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全书共22.2万字,于2011年11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在我国,公司的法定组织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最重要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这种公司不但数量最多,同时在各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多数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不需要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通常被认为是中小企业的最佳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的法律问题与其他形式的公司有很大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缺乏公开的交易市场,股权的转让亦通常受到法律或公司章程的限制。如果公司多数股东滥用其控制权,采取压制行为侵夺少数股东的利益,那么少数股东就可能不得不面临既无法有效退出公司,又无法获取投资回报的困难境地。压制行为对公司本身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公司股东和其他管理者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处理那些无休止的矛盾和冲突中,许多本来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因此而无法正常运营。公司的声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事实上,股东压制问题既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治理问题,也是核心法律问题。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制问题,对于提升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的理论研究水平,完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和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有效保护少数股东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由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勇主编。作者包括:张进华、林心淦、廖萌、林勇。全书共29.2万字,于2011年12月由线装书局出版。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福建侨乡经济研究”由“福清侨乡经济:侨力资源资本化与侨力主导发展模式”、“长乐新侨乡经济发展变化”、“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晋江侨乡经济发展模式”等内容构成。第一章以新老侨力资源兼具的侨乡——福清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福清侨乡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为多元集合,从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来看属于外资主导型;从经济增长力量的空间载体来看属于园区主导型;从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主导来看属于新型工业化主导型;从贯穿其中的主导力量来看属于侨力主导型。第二章以新侨为主的侨乡——长乐作为研究对象,认为长乐侨力投资、贸易、捐赠方式大多以侨汇的方式支付,侨汇是长乐民间经济发展的资本,侨汇是长乐民营企业前进的源泉。第三章以传统侨乡——晋江为研究对象,认为晋江侨乡经济的发展历经“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三资企业”上路、“产业集群”迈大步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利用侨乡资源优势的典型例证。闻名遐迩的“晋江模式”正是晋江侨乡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动写照。
本书通过对福建省不同的侨乡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侨乡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比如侨乡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侨力资源主动参与的模式”,海外华侨华人在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等方面都深度参与侨乡经济发展。二是侨乡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其资源配置能力“不局限于侨乡内部,而是随着侨力资源资本化的触角跨国(境)”。三是侨力资源的根植性作用力推动侨力资源实现跨国(境)流动和配置,并成为侨乡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四是侨力资本在侨乡经济发展要素结构中,担任关键性的角色;侨力参与在侨乡经济发展要素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
作者张学惠,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全书共23万字,于2011年12月由海峡书局出版。
《海外华人林文镜在华决策行为研究》是一部首次通过对改革开放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个体在华决策行为的研究,科学、系统记录其在帮助祖籍(国)地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实践与贡献,由此揭示其在祖籍(国)地作用、贡献特点(含共性和独特性)的实证性、探索性论著。
海外华人林文镜作为华侨华人个体,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为帮助、推动祖籍地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文镜先生为福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家乡福清、福州的感情很深,做了许多造福桑梓的实事好事,“这种感情感动了很多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林文镜先生在家乡所作贡献作了精辟概括,同时也给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能够将改革开放新时期华侨华人个体(诸如林文镜)在祖籍(国)地作用实践与贡献的经典个案科学、系统地记载下来,并揭示其独特性,为华侨华人在祖(籍)国的作用历史留下新的珍贵研究资料。
——基于家庭资本的分析》简介作者谭敏,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全书共30万字,于2011年12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少数民族成员进入高等教育的不同境遇,剖析家庭因素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对缩小我国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群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该书以族群分层理论和家庭资本理论为基石,根据全国性问卷调查数据及质性分析材料,分析家庭背景对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少数民族阶层内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并深入考察家庭资本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状况的若干建议。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一直未与其人口比重相适应。1999年以后少数民族与汉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相对差距更有所扩大;不同家庭职业阶层、文化、经济、城乡背景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显著,家庭背景愈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愈大,少数民族在校生的家庭背景差异程度大于汉族;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城乡差异、父母职业阶层差异最小,公办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最小,民办院校中高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的比重较大;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但相对较难获得重点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的教育机会;从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来看,家庭背景愈佳,其子女获得本科教育、重点本科教育及民办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家庭背景之所以能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影响,重要原因在于家庭资本的累积和运作存在差异,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会以各种形式对少数民族子女的学业成就和高等教育入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受制于民族特性与阶层属性,出身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少数民族父母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这三种资本,导致其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视域与转换:文学的媒介视域与文化符号的转换》简介作者管宁,《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研究员。全书共27.3万字,2011年5月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置身于传媒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无线网络功能的扩展,整个文化发展方式和文学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消费社会时期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兴起,也从另一个面向改变着文学的地形图。依凭既往的文学理论和研究范式,显然已无法准确和全面描述当下文学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无法描述游荡于网络的文学书写,也无法描述文学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无法描述文学受众变化莫测的审美趣味。为此,本书拟适度摒弃旧理论的评价标准和话语体系,探索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考察、观照日新月异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当有助于辨识现今文学的内在机理和审美走向。
本书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文学发展与消费文化、媒介运作之间的关系,分析阐述后现代消费文化导致文学转向和多媒体化,以及这种转向对于文学的意义。同时探讨在消费社会文化符号如何被运用于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并就创意产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文化行销等问题进行探讨。而这些文化问题的探讨,事实上也构成了对文学发展大环境的一种学术考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