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7482700000050

第50章 研究报告(7)

2.财税优惠政策。江苏省安排专项引导资金104亿元,推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各科技主管部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协助银行扩大企业贷款授信额度。省财政安排科技服务平台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实施科技创新体系项目。上海市制定关键装备首台(套)补贴政策,对经认定的首台(套)风力发电、核电、IGCC、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智能电网等关键装备给予资金支持。对个别特别重大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补贴标准可不受最高补贴金额限制。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计划拿出10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省财政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25亿元,用于支持对口产业转移。浙江省将扶持重点落实到项目和企业,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最高奖励50万元。

3.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上海市设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首批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国家出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股权营运中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扶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新技术研究推广。天津市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金,扶持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兴资讯与网路、高端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对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和其他节能专案给予补助或奖励。山东省设立扶持技术进步、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奖励和创新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关键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等给予重奖。设立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省政府确定的400个工业调整振兴项目。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放大银行贷款等方式,对以自有资金为主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以贷款为主实施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安徽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产业基地建设。

4.产业联盟政策。江苏省组建生物医药、风力发电、集成电路、软件技术、船舶制造、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轨道交通、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十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重大产学研技术合作,建立产业技术信息和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协调成员分工及产品配套;开展产业统计分析和技术预测。上海市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国际注册与营销,支持企业通过IEC等国际权威认证,积极构建各类技术交流合作、标准化和培训平台。支持企业制订相关标准,并根据《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给予资助。广东省实施“双百计划”,重点培育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认定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浙江省与中科院院合作开展“432”战略(400个项目、300名科技特派员、200亿元产值),省院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发展创新药物、节能产品、废弃物处理、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创新产品由政府首购和订购。

5.招商引资举措。天津市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对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招商部门重点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吸引龙头企业落户;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深化国际合作。安徽省积极引导境外、省外企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外资企业与省内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省科技开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申请国际专利和注册商标,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融资。

6.其他支持政策。天津市实施名牌申报倾斜政策。《2011年天津名牌产品申请标准》规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享有优惠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天津名牌产品时,生产资料产品销售额由1亿元降为8000万元(钢铁类产品由5亿元降为4亿元),实现利税由1000万元降为800万元;生活资料产品销售及实现利税分别为4000万元和400万元,与原有要求数额相比下降20%。在同等条件下,对拥有国家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的产品和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产品优先考虑。安徽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新兴产业,开发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融资。加快设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四、加快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各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法看,技术创新和应用是驱动力,有效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设施是关键,政府扶持是保障。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立足海西,强化科学规划与引导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

1.坚持规划先行。要结合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抓紧研究编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和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全面扶持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实现重点跨越发展。要立足当前产业优势,着眼世界科技前沿,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培育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与资源环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长期技术优势与产品标准话语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对优势领域,要集中攻克无线通信技术、太阳能电池及配套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为经济扩规模、促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在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产业等先导产业领域,重点培育农业新品种、发展创新药物、海洋生物与功能等一批新产品,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发挥优势,强化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通过创新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股权交易所和风险投资作用,拓展产业融资渠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完善项目带动机制。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加快形成以技术发展为导向和市场需求为基础的项目生成、运作和落实的联动机制,促进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区域科技重大项目、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成果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

2.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力度。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提升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

3.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税收政策,结合国家税制改革和税种特征,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惠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4.构建投融资体系。建议由省政府牵头,联合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分领域、分项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采取贷款贴息、基金制、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投入方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新型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带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积极争取在福州、厦门国家级高新区开展非上市企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鼓励民间资金、民营资本参与科技投融资领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5.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定期发布新技术产品目录,对符合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品提供消费支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突破创新药物优先申报医保目录。将高端制造业纳入风险补偿机制,对本地用户单位购买、使用列入相关产业目录的装备,给予适当风险补偿。

(三)统筹考虑,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结合,以传统产业提升优化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一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升骨干企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加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二是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制为重点,提高行业主导产品研制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生产方式、产品创新和管理方式集成,实现传统产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推进自主创新,构建技术研发支撑平台

掌握核心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技术研发支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1.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以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需求,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扶持补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自建研发平台。

2.搭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加大对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发展企业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扶持孵化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整套服务,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成功率。

3.构建共性技术供给平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规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创新工程和专项攻关研发项目。

(五)提升园区集聚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

1.提升产业规模。重点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集团;重视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加大对重大项目产业化的配套支持。

2.推进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开发区集聚扩散作用,加快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等建设。目前,福建拥有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高新区,泉州、漳州、莆田、三明4个省级高新区,与科技部共建海峡西岸星火产业带。要加快建设福州、厦门2个软件产业基地和厦门半导体照明、泉州微波通信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使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体和辐射源。

3.加快特色基地建设。按照重大项目、创新载体、系统支撑要求,加快建设延伸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聚群效应。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基地整合功能,围绕龙头企业,依托关键产品、关键技术,推动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4.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大项目、好项目是构建高端产业、自主创新高地和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要明确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聚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搭建载体平台,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招才引智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动力,必须强化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政策。

1.完善人才流动和使用机制。制定吸引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向企业流动的优惠政策,支持科研人员在新兴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完善人才业绩考核等评价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奖励机制。

2.加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产业情况、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熟练技能的优秀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依托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

3.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大力度吸引全球高端复合人才和智力资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

五、福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