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7482700000031

第31章 学术论文(31)

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从功能性向制度性过渡的里程碑,两岸经贸合作将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从贸易层面观察,ECFA早收计划实施以后,两岸产品贸易的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必然降低,大大促进两岸贸易的往来。来自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大陆自台湾进口的早收清单内货品总额约10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为台湾厂商节省关税约5371.3万美元。其中,大陆自台湾进口工具机(19个税项)总额达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1.9%,高于大陆自全球进口的成长率42.6%;18个农产品税项货品出口大陆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其中秋刀鱼、石斑鱼、甲鱼蛋及茶叶的出口值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773%、584%、40%及50%。报告显示,上半年台湾自大陆进口约219.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其中ECFA早收计划内的货品总额约25.45亿美元,同比增长44.8%,获关税减免约942.7万美元。张勇:《ECFA早收计划实施半年台湾厂商获益明显》,《福建日报》2011年8月2日,第5版。

从投资层面观察,ECFA促使两岸间投资形态多元化。ECFA将给两岸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放心的投资环境。台商在大陆投资心态将从短期发展转为谋求长远发展,投资策略将会发生新的变化。ECFA时代,两岸在制造业方面相互投资,在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的深化合作都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大陆企业也将增加对台湾的投资,进而改变台商对大陆单向投资为主的模式,开启两岸双向投资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陆企业将可以参股的方式进行资本投资,也可以设厂的方式进行实物投资,服务业的开放也将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

(二)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两岸经贸合作新课题

大陆与台湾经过30年的经贸互动,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30年,就是两岸共享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的30年。对台湾而言,对大陆出口持续扩张以及庞大的贸易顺差,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两岸经贸合作有力带动了岛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大陆而言,台商到大陆投资,不但将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人才带到大陆各地,也带动了大陆产业升级。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并未缓和,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起到抑制作用。两岸经贸互动,还应该为两岸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作出更大贡献,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美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的信心危机,两岸更须加紧合作,共克时艰。2011年8月份的全球投资市场上,美国债信评等调降、摩根史丹利调降全球经济成长预测,由此引发全球经济的信心大危机。这一波危机,呈现出与过去金融危机不同的特点,政府的信心喊话没有产生安定人心的效果。《旺报:全球经济信心危机下两岸须自救》,中国新闻网2011年8月22日发布,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hb/2011/0822/3275020.shtml.大陆正全力推进第12个五年发展规划,积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未来全球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在世界经济阴影笼罩之下,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将持续加大。加速对大陆开放,扩大两岸经贸合作,应该是台湾的不二选择。

(三)当前两岸政经关系下经贸合作新起点

与两岸经贸日益热络的发展态势相对应的是,两岸政治的持续冷淡甚至对立、冲突,当前政经互动格局尚未形成。两岸政经关系的当前表现只是一种暂时性表象,是政经互动在特定时期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并不是最终否定政治经济相互促进的规律。在两岸政经分离的交流表象下面,其实隐藏着经济对政治的推动作用,只是政治的变动显得有些被动。从台湾的大陆政策看,每项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尤其是经贸政策,往往是对在技术或政治上无法有效阻止的既成事实的追认。李非、刘澈元:《“一国两制”理论与两岸政经互动关系发展》,《台湾研究》,2007年第3期,第5~9页。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看,加强经贸合作不仅带来了两岸经济发展的共同促进与互利双赢,提升两岸共同的国际竞争力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同时营造和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气氛,累积了两岸互信,逐步推动两岸文化、社会、政治的良性互动与整合。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必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

ECFA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将是全面而深远的,但并不意味着两岸政经关系进入良性的互动格局。ECFA本身还只是一个框架,相关后续协议尚待进一步商谈。ECFA的全面实现在现有两岸关系框架下将是个较长期的过程,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两岸进行更深层、更多元的经济合作有着更迫切的要求。对于两岸经贸关系而言,ECFA是一个新起点,两岸经济一体化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理论突破

每一个理论都只是现实世界部分的客观反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2009年3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提出,要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就必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重要内涵”。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注入的新的内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内涵,一是理论内涵。周志怀:《论海峡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全国台湾研究会2010年8月31日主办的“两岸关系:共同利益与和谐发展”学术研讨会。新形势下,在大力推动和加强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的同时,还应该为两岸经贸关系注入新的理论内涵,积极引导和塑造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走向,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辩证运用经济全球化理论

无须赘述,经济全球化是两岸经贸合作的最主要动力。然而,全球化既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和趋势,反对全球化的声浪逐渐兴起,经历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后,全球化消亡的观点日益增多。反全球化声浪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这恰恰是全球化的体现。观察大陆学界在运用全球化理论阐述两岸经贸关系问题时,更多从经济全球化积极和正面的角度进行论证,而对其负面作用的涉及较少,甚至讳莫如深,唯恐不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笔者以为,辩证运用经济全球化理论分析两岸经贸关系,一可厘清问题,排除干扰,避免两岸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二可正视问题,共商对策,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对全球化持反对态度者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全球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西化”和“分化”战略的新手段,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其霸权主义的新工具。在发达国家也有反对全球化的强大声音,如德国的马丁和舒曼在其所著《全球化陷阱》一书中指出,世界市场是强者和冒险家的游戏场,是由“富裕沙文主义者”开办和操纵的“资本赌场”。罗伯特·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社会稳定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过程。反对全球化的观点,大都带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故而常常为一些报刊媒体和政治家所引用。应该承认,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已是一种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反映了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历史进步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本身并不直接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性质,而是资金、资源、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流动和有效地配置,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认清反全球化观点本质,对两岸经贸关系研究很有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应尽量排除不必要的政治干扰,通过加强合作,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共同谋求两岸人民的最大福祉。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和较量。一直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诸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经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推动的。而这些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基本上是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这些发达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这种竞争和较量中确实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也有相当的事例证明,在这场不公平的竞争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回到两岸经贸关系话题上,处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两个经济体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反之,由于大陆和台湾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更突显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性。两岸应紧密合作,联手拓展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合作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争取更多发声,把握两岸经济繁荣发展的主动权。

(二)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以后,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断客观描述了两岸关系的现状,明确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基础,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进的真诚意愿,指明了两岸实现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两岸交流合作、协商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随着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尤其是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纲”否认“九二共识”,使得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经济层面看,针对未来处理两岸经贸的后续工作,“十年政纲”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重视经济强本策略,避免大陆对台湾的投资、就业与人才方面与日俱增的磁吸效应,以维系台湾经济主体性与领先的优势;必须重视两岸经贸往来对岛内薪资结构与所得分配的不利影响,且应采取具体措施,保障弱势者的利益。资料来源:蔡英文竞选“总统”办公室·“新闻部”。以上两点提法,在岛内早已有之,并无新意。台湾民进党为丑化ECFA而夸大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即以要素价格均衡理论推理认为,ECFA后两岸经贸合作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即使不开放大陆劳工入台,台湾的工资仍将受冲击。曾志超:《戳破绿营对ECFA的八大荒谬指控》,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会”网站2009年4月21日发布,网址:http://www.npf.org.tw/post/2/5765.“要素价格均衡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当两个经济体产生贸易后,其生产要素价格将会趋于一致。但是该理论有许多假设前提存在,需各项假设均成立,该定理才会实现。早在2001年,有海外学者即认为,刘进庆:《新世纪海峡两岸经贸一体化的加速和“一国两制”的切实性》,中国网2001年8月10日发布,网址: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txt/200108/10/content_5050137.htm.两岸经贸关系的加深和一体化,对台湾中下层广大农工大众未必有利,台湾劳工对两岸经贸交流的进展和一体化心存戒心,因为企业出走大陆,产业空洞化,失业增加,工资水平难以改善。同时,刘进庆也认为,“一国两制”才能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才能提升台湾产业带动经济持续发展。要达到此目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双方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展开政治谈判,把两岸的产业经济分工机制作政策调整,有序互补,才能解决台湾经济困境,才能维护台湾广大民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