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7476600000010

第10章 狡兔三窟——绝境生存的后路(3)

过了几天,范雎入朝,对昭王道:“有个朋友名叫蔡泽,近日从山东来见我。此人通达时变,有经天纬地之才,经世济时之略,足以辅佐秦政,成就君主三王五霸那样的事业。臣下见过的辩客很多,无人可同他相比,臣亦不及他,故冒昧地向大王举荐。”昭王遂召见蔡泽,问以治国图强、兼并六国之计。蔡泽答对如流。昭王十分欢喜,便拜蔡泽为客卿。范雎乘机托病,请还相印,昭王虽口头上不应允,还勉强使范雎理事,心中却早已看中了蔡泽。范雎再三以病笃相推,昭王便拜蔡泽为宰相。

于是范雎辞相隐退,安度晚年,终老于应地。

范雎的作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叫“退居二线”,这也是中国人的做事原则。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经营术上,绝对没有“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习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置之死地而后死”,绝无生路。相反,中国传统的“政治家”们往往是未思成,先虑败;未见进攻,先看退路,真所谓瞻前而顾后,一步三回头。

5、狡兔三窟躲难好逍遥

荀攸自从受命军师之职以来,跟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河北后,曹操即进表汉献帝,对荀攸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表中说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了一个《封功臣令》,对于有贡献之臣论功行赏,又说道:“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可见在曹营众多的谋臣之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荀*,足见曹操对他的器重了。后来,他转任中军师。曹操建魏时,任命他为尚书令。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大大小小无计其数。以臣谋主、盗用名僭号的事情屡有发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专靠搬弄是非而取宠于人。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著称,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铁腕人物,翦除功高震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荀*身为第一号谋臣,因为死保汉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样被逼迫自杀,别人又当如何呢?荀攸则很注意将超人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书所载“攸深密有智防”。

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参与谋划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注意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才能、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顿、怯懦。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荀攸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据说荀攸的奇谋妙计只有钟繇知道,原准备著成一书,但未完而死。荀攸20年从征谋划之策也就未能传之于世,实为可惜。

荀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虽有故意装“愚”卖“傻”之嫌,但效果却极佳。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在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对他的品行,更是推崇备至,“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美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被曹操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6、婚姻边缘:一则出售丈夫的广告

在美国圣路易斯有一个名叫艾丽丝的护士,年38岁,由于她对丈夫约维翰长期迷恋狩猎和钓鱼非常反感,1992年8月特意在当地报刊上登了一则出售丈夫的广告,以威胁约维翰先生。广告上写着:

今出售我的丈夫约维翰,价格优惠。他随身将带来良种猎狗一条,外加钓鱼用具一套。其人身材适中、品貌兼优,唯一爱好是狩猎和钓鱼。为此,每年约有7~9个月不在家。

其丈夫见报气得周身发抖,说不出一句话来。当约维翰的朋友得知情况后,劝他大可不必为此生气并为他策划了一系列谋略实施方案:

在广告刊出后的第一个星期,艾丽丝收到了六封不同名姓、不同笔迹的信,她们都说明生平最喜欢吃鱼,愿出两倍于路易丝开的价格买下约维翰先生;

在广告刊出后的第二个星期,相继有不同名姓,不同口音的十二位自称寡妇的女士打电话给艾丽丝,声言她们的居室狭小,只能放下单人床,刚好需要一位难得回家团聚的丈夫,为此愿出三倍于艾丽丝的要价,收买约维翰先生;

广告刊出后的第三个星期,又有16位求偶女郎,恰好都是“狩猎者爱好俱乐部”的会员,希望能与约翰先生结为终身伴侣,这样彼此有了共同语言,就可以双双骑马驰骋在深山密林,那将是莫大幸福,所以愿出十倍的代价。只渴望早日得到志趣相同的丈夫;

广告刊出后的第四个星期,艾丽丝又在门边捡到一张约维翰与某一位比艾丽丝貌美而又年轻的姑娘,在河边垂钓时相依相偎,如胶似漆的合影。这对艾丽丝的震动,不亚于在她身旁爆炸了一颗重磅炸弹。艾丽丝迫不急待地去报社再登广告撤销“出卖丈夫广告”。但为了她的尊严,广告是这样写的:

本人现决定不出售丈夫。因为欲购者意在我家良种猎狗,而不在丈夫。

看了这则妙趣横生的案例,在开怀捧腹之余,我们不仅想到,即使是在处理“特殊家庭情况”下,也在有形或无形中贯穿了思谋技巧。自古道:“狡兔三窟,谋士三策”。所谓三策,通常是指上策、中策,下策。在一定条件下,根据有利原则,首先争取代价小,战果大,能决定全局的上策;不能有效施用上策,就采取经过某种程度的努力,仍可获得成功的中策;倘若各方面都难以尽如人意,实行中策也没有希望,还备有下策可以从容退步,避免损伤。当然,说“狡兔三窟,谋士三策”,并不是说“兔”只能有三窟,谋略只能有上、中、下策。谋策多多益善,处世关系接触点越多面越广越好,以供优选备用。原“三策”不行,还有新“三策”,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处世的主动权。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就是这个道理。从谋略角度来讲,该案例属纵向型多角化范畴,其由浅入深地表明这些愿意做约翰夫人的女性,从一般需要到特殊需要,从特殊需要到热恋,使得路易丝不得不举双手投降。这种思谋方式对于我们处世关系策划,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7、范旭东力挫英国卜内门

在范旭东的积极努力和四处奔走下,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成立。

一战结束后,曾经一直独占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急忙重返中国市场,在这里却发现了新的竞争对手,而且尽管软硬兼施,都不能挤垮永利,甚至连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都不能做到,这使卜内门大为恼火。

经过一番策划和准备,卜内门想决一死战,它调来了一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不惜血本,企图挤垮永利。

永利和卜内门相比,实力悬殊过大,面对卜内门的低价倾销攻势,新生的永利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范旭东为此焦虑万分。他知道,如果降价与卜内门竞争,不要多久,永利就会财枯力竭而垮台,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永利也名存实亡。

一日,范旭东先生在低头踱步思索对策,猛一台头,看见自己墙上挂着一张自己的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不禁回想起青年时代因“戊戌变法”失败受到株连,不得不东渡日本,以避开当时清政府的锋芒,而永利的创立,正是利用卜内门锋芒暂敛之时。如今卜内门锋芒毕露,永利是否也可以“东渡日本”呢?

当时日本工业较发达,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最大市场。欧战刚停,百废待兴,卜内门的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多,现在为了对付永利,卜内门又把大量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紧张,我们应趁机进入日本市场,卜内门在中国从正面进攻我们,我们就迂回到日本从后面进攻他。狡兔三窟,我为何不在日本建立一个强大的窟呢?

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都想在商界执牛耳,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三菱自己有碱厂,而三井没有,只能依赖进口,这正是范旭东所想要的。

范旭东迅速与三井协商,委托三井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产的红三角牌纯碱。

三井感到一不要自己的资金,二有利可图,三解决了燃眉之急,便很快与永利达成了协议。

相当于卜内门在日本销量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如一支奇兵通过三井财团遍布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在日本的碱市场发起了进攻。

质量与卜内门相同,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全日本造成了碱跌价的影响,这一突变,使得卜内门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不得不随之降价。

由于卜内门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远远大于在中国的销售量,这一降价使其元气大伤,永利碱在日本的销量没超过卜内门的10%,价格却比卜内门在中国的降低价还高一些,损失相对甚微。

结果是,卜内门在中国虽然处于优势,在日本却穷于应付永利的不断挑战,处于极不利的地位。被永利打蒙了的卜内门此时首尾难顾,权衡利弊,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重要得多。因此,永利在日本发起攻势后不久,卜内门就通过其驻华机构向永利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倾销,希望永利在日本也相应停止行动。

范旭东也趁机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同意。卜内门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当初强大的卜内门骄横不可一世,误以为新生的永利不堪一击,然而它的扼杀性进攻却被范旭东巧施“釜底抽薪”之计所粉碎,到头来落得个惨败而终的结局。

8、诺贝尔硝化甘油“围攻法国”

1863年,瑞典科学家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取得生产硝化甘油的专利权。第二年,诺贝尔与人合作成立第一家生产高爆炸药的公司,至1870年,他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由他控制的炸药工厂和公司。但这些工厂和公司在经营上面临困境,其原因是:一方面,传统的黑色炸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生产黑色炸药的厂家在各个地区妄图挤垮诺贝尔的公司;另一方面是,自己建立的这些经营企业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效益的观念,有的甚至还进行激烈的自相残杀。

面对这种形势,诺贝尔决心调整经营战略,制定同生产黑色炸药厂家竞争的计划。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后,诺贝尔决定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实力、世界规模的硝化甘油托拉斯,结束自己所属厂家互相争夺,黑色炸药厂家从中渔利的状况,从而统一行动迅速壮大诺贝尔企业的实力。另外,他还决定建立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潜力,覆盖面广的中心市场,以稳定的产供销体系,确保在市场竞争风浪中站稳脚跟而节节胜利。经过反复斟酌,诺贝尔把法国选定为中心市场。这就是诺贝尔的狡兔三窟。

当时,法国刚从普法战争中败下阵来,仍拥有规模可观的工业集团和军队,黑色炸药垄断着铁路、矿山等行业的需求市场,硝化甘油因法国政府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原因被禁止在法国生产,诺贝尔占领法国市场的计划一时不能如愿。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决定采用先在法国周边国家发展硝化甘油,逐渐向法国渗透的策略。他先后在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邻近法国的国家建立起甘油炸药的工厂。

由于诺贝尔公司的先进科学技术在矿场开采及许多工业企业大显身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深受各国政府重视和信任,法国很快处于硝化甘油广泛使用的包围之中。这对法国政府不能不造成压力,虽然本国的传统黑色炸药工业集团的利益要保护,但法国的政治利益不能不从长考虑。普法战争失败后的法国,必须抵制德国在欧洲的发展,禁止甘油炸药的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法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这将会使德国乘隙而入,影响法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甘油炸药毕竟代表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军事工业,采矿业起到强大促进作用,如果一味抵制,势必在军事工业的竞争中落伍。法国政府终于为诺贝尔公司敞开了大门。

诺贝尔调兵布阵,迅速出击,很快使他的法国公司成为所有诺贝尔企业的佼佼者。在法国建立的保里尔厂成为诺贝尔所有工厂中最大的一座。诺贝尔靠自己的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包围渗透的战略,并巧妙利用法德争夺大国地位的微妙政治原因,“兵不血刃”地建立法国中心市场,一个世界规模的硝化甘油托拉斯终于形成。至1887年,诺贝尔的托拉斯实业王国几乎控制了世界炸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