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学会节约每一滴水(星球保卫战)
7456000000006

第6章 水危机敲响了警钟(5)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国的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站在高空俯瞰黄河,它就像是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出发,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渠,上游河段全长为 3472千米。由于上游的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现出弯曲的 S形。黄河上游河段一路上流经了 9个省、区,期间汇集了 40多条主要支流和 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 38.6万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1.3%。河段总落差 3496米,平均比降为 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 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 54%;其中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是黄河的清水来源。黄河的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段 3部分。

历史上黄河一直以水量充沛而滚滚东流,从未出现过断流。然而近年来,黄河的水流是逐年减少。从 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平均每 4年断流 3次。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年年春季断流,且时间愈来愈提前。1995年利津站 3月 4日断流,比往年提前一个月。1996年又比上年提前了 19天,而且从 1996年 2月起到 5月已出现了 5次大面积断流。断流的位置越来越靠上,1995年一直上延到河南开封段,距入海口 667千米,断流的持续时间也增长到,1992年 82天,1995年 122天。

黄河断流给下游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一是人们食用水严重短缺。在山东滨州市和东营市,每一个自来水龙头前都排起了长队,数百千米的黄河大堤上随处可以碰到翘首盼水的群众。二是农业用水严重短缺,山东全省灌溉用水的一半来自黄河,每灌溉 1立方米的黄河水,可增产小麦 0.85千克,每年仅农业灌溉效益就可增加 30亿元。三是工业生产用水严重短缺,青岛、烟台等工业基地,更是离不开黄河水,断流一天,损失以百万计。滨州和东营,地下水含氟量高,不能饮用,黄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出现断流,别说工农业生产,就连人的生存都很困难。而且,有专家指出,黄河每断流一次,就如同决了一次口,一旦遇丰水年份,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4点:

其一,来水少。黄河进入了枯水期。黄河径流的水量年际变化具有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特点。据山东河务局高村水文站观测,1995年1~ 6月份,来水量比多年来平均值少45%。黄河径流量年内分配也具有夏秋季水丰,冬春季水枯的特性。

其二,用水多。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流域用水量急剧增长。1949年全流域耗水量为72.4亿立方米,1980年达到 270亿立方米,80年代后期以来年均耗水量超过 310亿立方米。且 3~ 6月份正是灌溉用水的高峰期,沿黄河各地一拥而上大量引水抗旱,黄河便显得入不敷出。

其三,管不了。地区切块,部门分割,灌溉、发电争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由于宏观调控不力,各部门只顾自己,电力部门只为发电,农业部门只求灌溉,以至于推诿扯皮,只顾争水抢水。

其四,浪费严重。黄河全流域的水利用率不足 40%,尤其上游的一些地区,浇地仍存在大漫灌现象,内蒙古、宁夏等地 1亩(1亩 =666.7平方米)地平均用水量超过 1000立方米,是正常用水量的 4倍。这些因河无法以其甘甜的乳汁连续哺育她的素集合起来导致了黄河断流。母亲子民了!

湿地面积占陆地面积 6%,地球的湿地如同人一样,它是具有生命的。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所以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的肾脏”。虽然地球上的湿地如此重要,但是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滞后。

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米的海域地带等。

印度前总理甘地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东西足以满足每一人,但不能够满足每一个人的贪念。湿地遍布于全世界,具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处在海洋与陆地的连接处,处在淡水与森林、草原、荒漠的连接处,它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湿地在净化水质、控制洪水、调节地下水、稳固海岸防止侵蚀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生态系统难以相比的。然而,尽管湿地有着如此多的功能和价值,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人一直将湿地视为荒地,是开发的对象。多少年来,人类的生存没有离开过湿地,人类对湿地的干扰活动也从未停止过,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结果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环境发生改变,一些湿地快速消失,人类从湿地中获得的利益也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灾害频仍,生态退化。人类对湿地的干扰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增加必定使环境压力增加。

第二,资源过度利用,不仅直接导致湿地动物资源减少,还破坏了湿地环境。过度放牧也会破坏湿地植被和环境。

第三,湿地围垦和开垦。开发荒地后使水禽栖息地减少,围垦不仅缩小了湿地也使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生物量减少、水情发生变化、鱼类产卵场和育肥场遭到破坏,大批湿地生物被毁灭。土地利用不当导致的土壤侵蚀使河流和湿地大量淤积,面积减少,蓄水滞洪功能减弱。

第四,环境污染对湿地的威胁正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增大。例如,工业废水、工业污水、农药污染、油类污染等。

第五,水利工程建设。防洪、灌溉等水利工程减少了湿地水量和面积,尤其是有效栖息地面积,导致湿地岛屿化,阻碍了鱼类洄游路线和湿地与河流之间的正常物质交换,改变了湿地动植物种类组成,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多数湿地水源来自上游湿润地区的径流甚至是不常见的洪水。近些年来为了获得近期利益而使上游的工业和绿洲农牧业截留用水不断增加,导致下游湿地逐渐干枯和水质变坏。

第六,气候干旱化是西北干旱地区大量湿地逐渐消失的原因。

第七,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第八,城市化、旅游业和道路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保护湿地不够重视,片面地进行开发建设,甚至填湖造地。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和道路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造成湿地破碎化和岛屿化,改变湿地作为珍禽栖息地的功能。

危害我国湿地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使湿地数量及其效益处于严重下降的威胁之中。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只为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及其资源遭到破坏,受到的损失和遭到的报复一定是残酷的,甚至这种报复会殃及子孙后代。

因此,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有限的湿地及其资源,使之达到可持续利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合理保护利用,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