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学会节约每一滴水(星球保卫战)
7456000000003

第3章 水危机敲响了警钟(2)

身体因为缺水,就会发出信号,转换为疼痛,于是就有了如腰痛、颈椎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和过敏等症状。人们受到这些病痛的折磨,四处求医,却不知道它的病源只是缺少水分。对于有些病,人只需要平时多喝水就能药到病除。

可见,水对我们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好好珍惜它,保护它。

水不仅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同时,它又是一种经济资源和战略资源。它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而且还能对世界的稳定产生影响。在我国,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用 8个字可以概括我国水资源的问题,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水多是指洪涝灾害多,水少是指干旱造成的缺水,水脏是指水污染情况严重,水浑是指水含沙量非常大。这些都导致经济发展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我国整体上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甚至个别地区存在定时供水的限制,出现常规的水危机。近年来,随着突发事故发生不断,对水供应产生新的威胁,我国的水危机处于一种高度不稳定的状态,我们时刻面临水危机。

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如今,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量危机渐渐逼近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只有 2210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3,名列世界 100多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了水危机的可能,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华北地区有着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还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纵观我国水供给远景,更大的水危机还在后头,目前我国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中的黄色信号,如果不采取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到 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仅有 1750立方米,接近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的国际标准线,中国水危机将更加严峻。

我国水危机除了传统的水资源供需引起的危机之外,还添加了一个新的危机,即由各种事故导致的水资源供给秩序的破坏引起的水危机。下面是近期水污染事件,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在 2012年 1月 15日,龙江河的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通过调查,河池市环保局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 200米处,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约 80倍。通过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 20吨。专家称,由于泄露量之大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都是罕见的,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 300千米。因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处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囤水购水,超市内瓶装水被市民抢购。

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从 2012年 2月 3日中午开始,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在其后两天里,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的事情。在 2月 7日下午,镇江市政府应急办发布通告承认:这次异味产生的原因是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

湖北武汉水污染事件:在 2012年 2月 29日晚,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有学生反映自来水“有怪味”。而这种怪味是指自来水中有一股淤泥味,水喝到嘴里之后感觉非常苦。同时,武汉有关供水部门客户服务电话也接到了类似的咨询电话。通过调查,将这次事件命名为“湖北武汉水污染事件”。

水污染严重

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中国会出现水危机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是,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闹“水荒”!今天,北方的持续旱情正使水危机从预言变成报刊的头条新闻,而南方很多城市和乡村则陷入守着河湖没水喝的境地,水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巨大危害开始显现。人们渐渐意识到,水资源短缺将成为 21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大自然已经在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发出预警:中国正面临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水危机的现象!

具体是什么原因让我国存在着汞危机现象呢?

1.水资源缺乏

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绝大部分水资源,如海水、冰川等,受当今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尚未被开发利用,而目前能够为人类开采利用的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达到40%,可用水量十分有限。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在联合国 2006年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中,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排在了第 128位。实际上,缺水自 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中国多个地区蔓延,继 1999年和 2000年发生严重旱灾后,2001年再次发生特大干旱,旱情波及全国 23个省区。此时人们才猛然意识到,缺水已经上升为中国水资源的首要矛盾。目前在全国城市中缺水严重,日缺水 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300亿元。

2.时间、地区分布不均

水利界普遍认为: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高度集中于夏秋,而年际变化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历史上多次出现连续枯水年。从空间上看,南方耕地少(占 39.5%),矿产资源匮乏,却拥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北方耕地多(占全国 60.5%),是中国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 19%。特别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黄淮海平原,人口占全国的 34.8%,耕地占全国的39.1%,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7%。

根据这一判断,过去 50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在全国主要江河上大规模建设水库和引水渠道,希望用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全国建设了 8.6万多座水坝,其中包括 2.2万座大坝,意在通过人工调节,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但是,随着 20世纪 80年代水资源短缺日益恶化,2/3的主要城市还是陷入了缺水困境。现在,中国又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试图实现水资源的人工调度,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过去 50年来,我们在水利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但我们在今天却还是一步步滑向了水危机的边缘。

3.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用水

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迅猛增加。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都在急剧增长,年取水量已经占到了世界全部取水量的12%,是用水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就使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了: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农田受灾面积达到 4亿亩(占耕地总量的1/4);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 400亿立方米。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用水效率较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由于中国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全国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 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 0.87千克左右,远低于 2千克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据相关报道,我国不少地方,如山东、广东以及南京等地已经被迫采用“定额用水”制度,利用提高“超额”水费等方法来应对用水紧张问题。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提高水费的呼声一直不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

4.地下水开采过量

由于地下水具有水质好、温差小、提取容易、费用低等特点,以及用水增加等原因,人们常会超量抽取地下水,以致抽取的水量远远大于它的自然补给量,造成地下含水层衰竭、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恶果。如我国苏州市区近 30年内最大沉降量达到 1.02米,上海、天津等城市也都发生了地面下沉的问题。有些地方还造成了建筑物的严重损毁。地下水过量开采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层,使地下水层供水能力下降,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大开采量,从而使开采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破坏进一步加剧,最终引起严重的生态退化。

§§§第二节 谁“偷”喝了我们的水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去在意一天具体用了多少水。据统计,我们每天喝的水平均不会超过 5.68升,加上洗洗涮涮和冲厕所,我们用掉的水大约是每人 151.4升。

如果对这些数字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会吓一跳的:种出约 0.4636千克大米需要 950~ 2500升水,这比许多家庭 1周用掉的水还多。另外,种出 0.4636小麦要用掉 492升水,种出0.4636土豆需要 246升水。当人们为了生产肉、奶等畜牧产品而用谷物饲养牲畜时,这个数字变得更加令人震惊。为了制作一个 1/4磅的牛肉汉堡,饲养肉牛所需的饲料需要 1.1356万升水;为了从奶牛的乳房中挤出一升牛奶,需要 1900~ 3800升水;至于奶酪,大约要 2700升水才能生产 0.4636切达干酪、布里干酪或者卡门培尔软干酪。

通过实验,如果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一份份食物,我们会发现:一份米饭需要 95升水,一个三明治面包或一份吐司需要 151升水,一个双蛋煎蛋卷或者 1份什锦色拉需要 492升水,1杯牛奶需要 1003升水,1份冰激凌需要 1514升水,1份猪排需要 2006升水,1个汉堡需要 3028升水,1小份牛排需要 4996升水……如果我们爱吃甜食,情况就更糟了。我们放进咖啡中的每一茶匙糖,需要 50杯水来生产,这已经不少了,但还比不上生产咖啡本身所需的 140升(相当于 592杯)水。你喜欢喝酒吗?宴会上的一杯葡萄酒或啤酒需要250升水,而一杯白兰地需要 2006升水!

人类像海绵一样吸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未来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全球气候变暖后,水资源将是影响水分截流、地表径流和蒸发整个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又一大问题。水循环过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改因为气候变化可通过降水的改变,而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格局,极易造成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据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报告,到 2050年,全球年平均径流变化(相对于 1961~ 1990年之平均值)将表现为高纬和东南亚地区径流增加,中亚、地中海地区、南非、澳大利亚呈减少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后,中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将增大,七大流域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 15%左右,这将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灌溉的耗水量。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小,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辽河流域增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随着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变化势必加剧水资源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尽管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小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缺水量,但在干旱年份,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现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如果降水量的增加值大于蒸发量的增加值,则缺水矛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预计未来 2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 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而且西部地区由于缺乏供水工程等水利设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较大。

波浪滚滚的黄河水

近 50年来山地冰川普遍退缩。根据小冰期以来冰川退缩规律和未来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预测结果,到 2050年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未来 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80%~ 90%的岛状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深度增加,形成融化夹层和深埋藏冻土;表层冻土面积减少 10%~ 15%,冻土下界抬升150~ 250厘米。到 2050年,冬季气温将升高 1~ 2℃,随着降雪量缓慢增加,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古稳定积雪区积雪深度将分别以 2.3%和0.2%的速度缓慢增加;同时雪深年增幅将显著增大,大雪年和枯雪年的出现更为频繁。到 2100年,大范围积雪将可能于 3月份提前消失,春旱加剧,融雪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将大大减小。如不控制,任其发展,土地沙漠化速度将不断扩大。山地灾害和雪冰灾害范围将可能扩大,频率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西部绿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甚至有些方面是有利的,如径流量有可能增加,大多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无霜期缩短,高寒区的农业生产力有所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预测的研究将是 21世纪地球科学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气候预测的研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的预测只能是初步的,许多科学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谁也说不清楚,降雨量减少有多少是因人为的导致气候变化,有多少是大自然使然,这些在短期内可能是无法预知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很多河流来水量严重下降与气候研究者的预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