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出色的女孩
7455200000027

第27章 培养会说话会办事的女孩(2)

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感的发育从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就开始了,因此,父母应该结合这些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女儿的幽默感。

那么,父母该怎样培养女儿的幽默感呢?

1

用幽默的方式培养女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的方式去培养女儿。幽默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而且往往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女儿玩完洋娃娃总会把洋娃娃胡乱一丢,不会主动整理玩具。这时,父母就可以使用幽默一些的语言:“玩了这么长时间,你肯定累了吧?问问你的娃娃是不是也累了?要不,你把她送回家吧,让她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跟你一起玩好不好?”这样女儿就会用心去感受,并主动收拾好玩具。

2

经常给女儿讲一些幽默故事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给女儿讲一些幽默故事,让女儿在不断地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幽默感。但是需要注意,跟女儿说笑话或表演滑稽动作时,要考虑女儿的年龄。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和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尽管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并不好笑。

3

丰富女儿的幽默词汇

六七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加强,渐渐明白许多词语有不同的含义。她们喜欢跟别人讲一些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十几岁的孩子则更迷恋于双关语和笑话,她们喜欢用这种双关的语言和笑话来表达对他人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保持与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越是幽默的孩子,越受同学们的欢迎,越容易交到朋友。要想女儿更有幽默感,就要丰富她的幽默词汇。

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女儿讲些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女儿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她的词汇。

4

注重幽默的高雅性

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强调,幽默有时候被人们用来欺负和侵犯他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区别敌意和非敌意的幽默,培养孩子对幽默的容忍力。尤其在引导孩子的幽默感时,记着提醒孩子:幽默要友善,不要伤害他人;幽默要有礼貌,不要嘲讽他人;幽默要仅限于语言,不要有过激的行为。

教育箴言

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具有调和人际关系的神奇力量。生活中,善于运用幽默来处理各种关系的人,能够巧妙地把幽默作为一个挡箭牌,使自己免受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幽默也能使你更招人喜欢,增添你的魅力,使你成为人群的中心。

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态度与原则,交友也同样如此,朋友不可以随便交,尤其是那些思想不正、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和他们走在一起,自己就会渐渐变得和他们一样令人生厌,甚至成为社会上的危险人物。

友谊是人生的需要,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之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与朋友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就会使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更加幸福。但是,也要知道朋友不能滥交。

有人说过:“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成功的朋友。”一个人所遇到的人,将决定他的命运。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促进人成功,恶劣的人际环境会阻挠人成功。如果父母想要女儿交到成功的朋友,就应该先看看周围的人是不是成功的,如果不是,就要考虑让女儿重新选择朋友。

有一个女孩,因为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所以她从小就由奶奶照看,父母只是每个月给女儿寄大把的钞票,以弥补他们对女儿缺失的爱。由于奶奶耳朵聋,腿脚又不灵便,对女孩也缺少相应有效的管教,女孩不喜欢和奶奶说话,而是在外面交了一大堆不三不四的朋友。整天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和很多人一起吃喝玩乐,买奇异的衣服,做怪异的打扮,不好好上课,而成群结队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还经常跟着小混混去看打架,有时干脆夜不归宿,留下奶奶一个人,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她。

我们经常教育女儿要多交朋友,广交朋友,因为,除了父母和亲人外,最能帮助自己的就是朋友了。但是也不要忘了告诉女儿,朋友不能随便交,交朋友也要讲究原则。

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才让孟子交到真正好的朋友。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东西。

孟母三择其邻,为的是避免年幼的孟子染上邻居不好的习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事物彼此吸引,相通兼容,同时又互相影响。同样,和某一种人相处久了,逐渐就会变得和他有些相似。和乐观的人在一起,就会逐渐变得开朗大方;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就会在言谈举止、行为处事上学着别人的方法去做。如果和一群道德败坏的人在一起,每天听到的都是污言秽语,就会变得一样道德败坏。

作为父母,在积极倡导女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别忘了告诉女儿必须要掌握的交友原则。那么,父母要教育女儿在交友上遵守哪些原则呢?

1

教女儿待人要真诚

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想获得真诚,必须自己先付出真诚。父母要培养女儿待人真诚的品质,只有自己对别人真诚了,别人也就会用真诚来回报自己。这样,在女儿遇到困难时,就会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2

教女儿选择有帮助的朋友

有帮助的朋友是指能够帮助女儿进步的朋友。这里所说的帮助,主要指在品行和知识学习等方面的帮助。父母应该让女儿和那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女儿以良好影响的人交朋友。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交到有帮助的朋友,让友谊的力量来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那么,父母也应该完善女儿的品行与学识,争取成为他人心目中有帮助的朋友。

3

教女儿选择善于批评的朋友

真挚的友谊,不仅表现在能与朋友共享欢乐,能为朋友排解烦恼,能替朋友分担不幸;还表现为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能进行坦率地批评与诚恳地劝告。朋友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及时予以批评劝告,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而且朋友间敢于互相批评,也会使友谊更纯洁和珍贵。因此,父母要教女儿选择善于批评的人做朋友。

4

不交品行不良的朋友

孩子如果和品行不良的人在一起待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思想与品行的影响和腐蚀,导致孩子在道德品行上倒退,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孩子的一生。与其他情感一样,友谊也有一个品质问题,也有品质的高低、优劣之分。与品行不良的人交朋友,友谊必是低品质的、有害的。因此,父母要教育女儿在生活中一定不能交这种朋友。

教育箴言

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也会变好,所谓“与善者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随着就坏了,所谓“不与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我们要知道择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

——谢觉哉

女孩很自我,这是一个中心问题。一个女孩很自私的时候,她会处处无礼,会傲慢,只要我要的东西就不给你。她会懒惰,会不孝,她想的永远都是自己,又怎么会顾及别人!

几乎每个家庭都实行“孩子优先”原则: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是女儿优先,碰上奇缺的东西,就由女儿自己独自享受了。可是随着女儿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年轻的父母们会发现,女儿手中的东西不愿意给同伴,甚至不愿意给父母和爷爷、奶奶。这时,父母可能会很尴尬,并且有些心酸。女儿怎么成了“白眼狼”?

有一个小女孩,深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疼爱。从小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顺从她的意愿做事,她逐渐地变得很“独”。曾经有一次,爷爷在小区门口下完棋回来,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孙女的饼干就吃了起来。

这些饼干已经放了好久了,孙女平时根本就不喜欢吃。然而,当她看到爷爷在吃她的饼干后就不愿意了,非让爷爷把饼干还给她,甚至伸手要从爷爷手里去抢。尽管妈妈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她买来更多的饼干,但还是不能说服她,她不仅哭闹,而且还坐在地上耍赖,不依不饶。最后,还是爸爸说带她去吃麦当劳,才阻止了女孩的哭闹。

恐怕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奶奶要休息,孙女要看电视,只能奶奶做出让步;女儿要吃蛋糕,不管路多远,妈妈也得跑去买;孩子不想去上学,一哭闹,妈妈便允许她在家待一天……

家长对女儿可以做出很多让步,这是爱的表示,而这种让步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培养她高尚的品质或支持她做好事,这种让步是值得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她滋生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快乐,而不考虑别人利益、别人痛苦的利己主义思想。这样发展下去是危险的,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很难说她会有爱国之心,她也不会爱自己的亲人,她爱的只有自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有用的人;即使不为国为民做出重大贡献,也不要成为“虎狼”之人。

曾发生这样一件事。

一个炎热的盛夏,女儿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时,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的?给我吐出来!”妈妈愣在那儿,两行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这样!”可能良心未泯,女儿总算“原谅”妈妈的“过失”了。

无独有偶。

有一个下岗女工,平时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一天她咬咬牙从菜市场买了半斤虾,做好后端上来,看着女儿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女儿快吃完了,她禁不住想去吃一个剩下的虾——“别动!”她7岁的女儿无情地说,“我还想吃呢!”

如此自私的女孩是谁造就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女孩大多是独生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把女孩放在了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她的独占欲,强化了她的自我中心意识。女孩只知享受和索取,却不知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总之,女孩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家长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父母和长辈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长辈分享,长辈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她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做父母的不仅要爱女儿,更重要的是让女儿学会爱。千万不要一味地给予女儿爱,这对女儿是没有好处的。“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爱心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因此,父母在爱女儿的时候,应该教女儿学会与人分享。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女儿与人分享的习惯呢?

1

通过移情引导女儿与他人分享

从女儿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她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等女儿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让她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女儿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女儿给客人让座,让女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2

父母要学会分享女儿的东西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分享”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女儿学会分享,还要家长学会分享——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女儿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女儿面前堆。虽然也担心女儿会因此变得自私,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女儿分享。于是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女儿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持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让你吃,你就吃,装什么样子?”就这样,女儿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女儿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习惯。

3

用交换的方法让女儿学会分享

许多孩子在公共场合玩耍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独霸所有的东西。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好的。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孩子,则反而会产生副作用。所以,父母要鼓励女儿去和别的孩子交换手头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玩到自己没有的,还培养了她与人分享的习惯。

4

允许女儿有自己的宝贝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宝贝,女儿也是一样。这些东西也许是她特别喜欢的,也许是她认为重要的人送给她的礼物,也许对女儿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总之,我们提倡孩子与人分享,但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应该与人分享。父母应该允许女儿有自己的宝贝,并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宝贝。

教育箴言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豪斯

现代家庭孩子少,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容易造成孩子自我中心。在未来社会中,如果不能与人合作,只求个人表现,路会愈走愈窄。所以,想要帮助女儿能在团体中立足,最重要的是让她除了表现自己,还要善于与人合作。

有一次,闻一多先生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

然后,闻一多先生问道:“大家谁知道二加五等于多少?”

学生们有点儿疑惑不解地回答:“等于七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给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驰的骏马,在这两匹骏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这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由此可知,组合起来的力量往往是非常强大的。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有机会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堂和地狱里的人都坐在同样的桌子旁,用着同样的餐具,喝着同样的汤汁。但是,天堂里的人个个心情舒畅、精神百倍,而地狱里的人却面容憔悴、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