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出色的女孩
74552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女孩良好的习惯(1)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女儿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女儿。而教育女儿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她的好习惯。

一个女孩自幼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到她一生的命运。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己身体的“资本”,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具体含义就是从孩子儿时的习惯推测他的将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将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否。

毫无疑问,父母作为女儿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

习惯与人一生相伴,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庭教育的执行者父母,其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就是要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做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与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在生活与教育中怎样要求女儿,那么女儿就会形成怎样的习惯。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在女儿3~12岁的这段时期,她的心灵就像一片净土,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父母在女儿的最佳时期忽视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那么,陪伴女儿一生的将会是坏习惯,等父母再想让她纠正的时候,就远没有那么容易了。

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他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50年就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可见,从小就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将会使其终生受益无穷。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呢?

1

从小培养女儿的好习惯

在女儿的成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也最容易接受引导和激发。有关研究表明,3~12岁是女孩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进入这一阶段的女孩随着认识领域的逐渐扩展和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很容易接受大人对其行为的指导与训练。在女孩12岁以后,特别是18岁以后,就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由于受到这些旧习惯的抗扰,再想形成新的习惯就困难多了。

2

培养习惯从小事做起

好习惯往往表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比如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周全,不丢三落四,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许多家长常常忽视了这些细节和小事,对女儿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3

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主要指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观念和情感志趣,具体点说就是家庭的环境建设和衣、食、住、用、行。家庭文化环境全方位地影响着女儿习惯的形成,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女儿习惯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因此,习惯也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或传递。在家庭中,孩子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于是父母便成了女儿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4

要长期坚持

为了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父母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直到女儿形成良好而稳固的习惯为止。良好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而且在形成过程中,还经常会有相反的力量在与之抗衡。比如诚实守信,只要有一回因逃避责骂而欺骗说谎,就会使孩子丧失了对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5

让女儿多参加实践

培养女儿的好习惯,不只是对女儿一味地说教,还要让其参与到实践中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的:要养成某种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如果父母只注重对女儿进行说理教育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好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

6加强对女儿的行为指导

父母在培养女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女儿进行行为指导,特别是在女儿年龄非常小的时候,她在认识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父母除了告诉女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之外,还必须告诉她怎样做。

教育箴言

教育孩子不应该使用那些最容易忘却的规则。你认为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就让他们通过一些必需的实践活动养成习惯;而只要可能,还应给他们创造条件。这样,他们就会养成习惯,而习惯一经养成,则无须记忆之助,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地自然行动了。——洛克

我们期待着女儿的成功,无论将来她从事什么。她可以不必成为科学家,可以不必成为学有建树的专家,可以不必成为伟人,但她必须具有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好习惯使女儿受益终身,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强迫出来的。

托尔斯泰一生有13个儿女,他非常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于是他经常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绝不逼迫孩子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并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良好行为与兴趣爱好,给予孩子们正确引导。

托尔斯泰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绝不用枯燥的说教或严厉的惩罚,只消朝孩子们望一眼,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做得正确还是不正确。对父亲是不能说谎的,在无比尖锐的目光炙烤下,任何东西都会暴露无遗,这是托尔斯泰教育孩子的最深体会。他的这种做法培养了孩子们善良、正直、诚实、坦白的良好品质。托尔斯泰还在寓教于乐中教孩子懂得谦让,学会爱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孩子们出现过激的言行时,他总是以温和委婉的态度去纠正。

托尔斯泰一生用他自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他绝不逼迫孩子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是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学习的。

女儿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决定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女儿成才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女儿良好情感和理想的温室。任何人一降生,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第一眼看到的人是母亲和父亲,最先受到的教育当然是家庭教育。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女儿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保障,对女儿来说,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女儿习惯的培养有着社会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优势。

一个12岁的小女孩,平时都是自己的衣物自己洗,然后叠放好。然而有一天,妈妈发现她的脏衣服堆了一堆却不去洗,就训斥了女儿,训斥完之后还想这样女儿下次就不会忘了。可是接下来的一周,小女孩还是没有洗,妈妈终于发火了,把女儿拉到洗衣机旁,强迫她把衣服洗了,“你记住了吗?下次记住及时洗衣服,否则就没有衣服穿!”

女儿的泪水流了下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父母总喜欢命令女儿去做事,当女儿不愿意做时,就强迫她去做,这样做是在显示大人的权力,标榜大人的身份、年龄与体力,弱小的孩子当然抗争不过。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有必要用权力来胁迫女儿去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吗?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来引导和影响女儿,使她养成良好习惯呢?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女儿强迫的话,不但取不到任何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引发她的对抗心理,父母要她往东,她偏往西,父母要她做这儿,她偏做那儿,就是不愿听从大人的摆布。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样培养女儿的好习惯呢?

1

不对女儿动用权力

许多父母在对女儿无法实行有效的教育时,就会强迫女儿去做,这种教育方法很难成功。因为压迫越大,反抗也就越强,开始可能女儿在父母的强制下做,可是随后她就会产生很大的反抗情绪,最终导致亲子关系僵化。

2

了解女儿不愿意做的原因

女儿不愿意做肯定有一定的原因,父母不要急着训斥她,或者强制她去做,而是要静下心来,耐心听女儿的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做,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她养成良好习惯。

3

父母要有良好的习惯

要求女儿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保持良好形象,比如珍惜时间、富有爱心等。女儿长期受父母的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养,久之,女儿的好习惯自然会养成。

教育箴言

习惯要么造就孩子,要么毁掉孩子。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坏习惯是可以克服的。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将关乎孩子的一生。

女儿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会给她今后的生活打下烙印。因此父母要重视女儿的第一次,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给她奠定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走路摔跟头,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自己用勺子吃饭,第一次帮妈妈择菜,第一次为生病的妈妈煲汤等,对于这些,父母都要重视。因为根据首因效应,在你教会女儿第一次该怎么做的时候,会在她的内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并因此而形成习惯。

有一个小女孩叫贝贝,在幼儿园上大班。老师要求贝贝放学回家后要向父母复述上课时老师讲的故事,并由父母把它写下来。当时贝贝妈妈工作特别忙,晚上加完班回家已经9点多了,但她还是认真地对待女儿讲的每一个故事,把它工工整整地记在本子上,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结果贝贝的第一本作业得到了老师奖励的一面小红旗,成了班里最好的作业。

贝贝受到了鼓励,就把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用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上学后她经常拿到学校的各种奖项,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次”对女儿打下的深刻烙印,足以深远地影响她今后的生活。

因此作为父母,要重视女儿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比如:女儿第一次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在勉励女儿的同时,要告诫女儿珍惜荣誉;女儿在学校第一次受到了批评,父母不要盲目责怪女儿或说老师的坏话,而要鼓励女儿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帮女儿分析原因;女儿第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父母不要袒护,要借机教育她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女儿开阔的胸怀;女儿第一次参加学校活动,难免会胆怯,父母要鼓励她克服困难,在探索中寻找成功的快乐。

相反,父母如果不重视女儿的第一次,就可能给女儿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比如:一天晚上,妈妈下班回家,女儿马上端出饭菜,兴奋地告诉妈妈,这是她第一次下厨,并满怀期待地让妈妈给“打个分”。妈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菜,马上吐了出来。当时她又累又饿,脱口而出的却是不耐烦的指责:“你当盐不要钱呀,这么咸怎么吃呀!不会做就别瞎折腾,浪费粮食!”结果女儿深受打击,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主动为妈妈做过任何事情。

“第一次”,是每种事、每类行为的开始。这一开始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这件事、这一行为的信心,有的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第一次”的成功喜悦,往往会激起从事这一行为的极大兴趣,从而导致一个人终生致力于某一事业;相反,“第一次”失败的痛苦,可能会扑灭不少希望之火,以致扼杀一些可能成才的嫩苗。此外,对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得到及时的纠正,就可以避免日趋严重乃至到再难改正的地步。一位日本早期教育研究者在他的作品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母亲用走了调的歌曲,给孩子哼唱一千次,那么,为了纠正音调,就得给孩子播放四千次正确的歌曲录音才行。这也说明了“第一次”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重视女儿的第一次呢?

1

当女儿主动为父母做事的时候,父母要赏识女儿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总是进步最快,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原因就在于当时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非常关注,总是给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赏识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后,孩子就会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当女儿第一次帮你擦桌子,你要用肯定的目光注视女儿;当女儿第一次帮你倒水的时候,你不要忘记说声“谢谢”;当你下班回家,女儿第一次为你递上拖鞋的时候,你要用自己的微笑来表现自己的感谢……只有在父母赏识的目光下,女儿才会乐意去做第二次、第三次……通过不断地正面强化,女儿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2

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女儿的第一次犯错

当女儿在第一次做错事的时候,要宽容地对待女儿的过失。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第一次,第一次做一件事情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出现问题,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当孩子有过错的时候,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以宽容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反而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好一件事情。比如,当你看到女儿在洗碗的时候把碗打碎了,就可以和蔼地对她说:

“没关系的,打碎一只碗算什么呀?每个人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总是会打碎碗的,妈妈第一次洗碗还打碎了两个呢!只要你像妈妈那样抓住碗的边缘,就不会掉下来了。”

3

严厉制止女儿的第一次不良行为

年幼的孩子是非辨别能力差,她往往不清楚自己第一次的事情是对是错,有时候,她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还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这时,就需要父母来引导女儿。对于女儿的不良行为,父母应该严厉地制止。当然,严厉制止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打骂。适当的惩罚是为了让女儿有所醒悟,制止女儿的不良行为,不是为了让女儿难受。比如,当女儿第一次任性的时候,第一次撒谎的时候,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第一次拿别人东西的时候,父母都要严肃地告诉女儿,她的行为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能这样做的,同时,父母要告诉女儿正确的做法,帮助女儿把不良的行为和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育箴言

关心孩子从小到大的每一个“第一次”,是十分有意义的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要在这大千世界里经历多少个第一次啊!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迈步、第一次摔跤……对孩子的“第一次”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抓住了“第一次”,在家教上就可以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