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影响一生
7455000000015

第15章 心理伴你一生(2)

(3)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情景,鼓励孩子用言语提出要求,并与人交流。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愿望、要求,并且让孩子说一说在幼儿园的事,还可让孩子传递一些简单的话语。

(4)当患儿在说话时出现一些用词不当、词语颠倒等现象时,父母和老师一定要耐心地听儿童讲,不可以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来,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失去说话的兴趣,甚至产生说话恐惧和口吃等语言障碍。

3.行为治疗

(1)矛盾意向疗法。故意让患儿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直到对该事情感到做一做也无妨,有了这种改变,能使他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2)正强化法。如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的内容以他们喜欢的东西或事情为主,这样可以逐渐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3)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就是让患儿过度地进行他喜欢的某种习惯,致使其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从而达到厌恶这一习惯的目的。

心语提示在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中,父母应扮演主角。因为儿童孤独症的形成除了遗传、生理因素外,大多还是由于亲子之间沟通不够造成的。父母没有给与幼小的他们以应有的关注和关爱,致使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处在孤独的世界里,从而患上了孤独症,所以父母应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自己幼小的孩子,要相信爱能溶化一切坚冰。

五、儿童多动症心理调适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多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以致于影响学习。儿童多动症一般在学龄前出现,其发病率约为3%~5%,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4~9倍。

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患多动症的儿童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在不停地活动着,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削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由于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这类孩子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慌、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2.注意力不易集中

注意力不易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另一个主要症状。这类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意涂改,潦潦草草,错误很多。

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常常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3.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大多自控力很差,易冲动任性,不服管教,经常惹是生非,做事不计后果。他们高兴时,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

因为喜怒无常,冲动任性,所以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从而对他敬而远之。因为这类孩子一般不合群,所以时间长了也可造成他的反抗心理,可能会造成自伤与伤人的现象。

4.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上课不集中注意力,不注意听讲,课后也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孩子在读书时经常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左右不分;写字时,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或结构错位。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在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性最大。但因智力正常,如果课后能抓紧复习,并加以辅导,赶上学习进度是不成问题的。

传统观念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消失。但专家研究发现: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行痊愈,但多数患儿的症状一直延续到成年。

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多动症应及早治疗,施行综合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心理专家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疗:

1.进行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及时巩固;而当某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部分权利,这样就会使得一些不适宜行为逐渐消失。

比如,老师把患儿在上课时站起来的次数记录下来,如果减少了,就给与表扬和奖励;如果这一段时间站起来的次数增加了,则应给与相应的惩罚。

2.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治疗孩子的多动症时,家长也要重视教育方式,要了解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知识。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紧辅导。教育多动症的患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的要求必须切合实际。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待多动儿童不能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不应提过于苛刻的要求,只要能把他们的多动行为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2)把孩子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家长和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郊游等。

(3)加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4)使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使其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宜迁就儿童,而让他们看电视、电影至深夜,以致造成睡眠不足。

(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多动儿童,应反复地、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帮助,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3.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对多动症症状明显,而且影响到学习或其他集体活动的患儿,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有:利他林、匹莫林、中枢兴奋剂、右旋苯丙胺等。临床显示,这几种药物对超过2/3的多动症儿童都有效,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首选药物。

大多数的患儿在用药1~2周后,就相对地能安静下来,注意力能短时间集中,不再怎么好动,能按大人的要求来活动。有些儿童在用药后可能会显得比以前更加好动,也一定要给他坚持服药,症状就会改善的。这类药的副作用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难以入睡。

因此,一般不要在临睡前给孩子服药。另外,还要遵从医嘱,千万不能擅自用药,或加减用量。

4.家长应搭配好孩子的饮食结构

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辣椒等,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柑榄等食物。

(2)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联系。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3)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所以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

(4)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症状,所以多动症儿童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导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多动症儿童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心语提示

在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中,不能歧视,不要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严重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治疗儿童多动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患儿、家长、老师、医生四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六、儿童期的心理保健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越来越快,人际关系的越来越复杂,这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大多都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不利于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道德的培养都会对其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儿童就像一棵小树苗,其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经不起风雨的侵袭,受不得烈日的照射,所以需要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心灵。为了使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健康地成长,心理专家认为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此,心理专家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儿童期孩子一般对情感需求较多,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很有益处。这个时期,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分居、离婚,或父母工作太忙,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将孩子寄养在外,都会使孩子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孩子感情淡漠、精神紧张、性格怪癖以及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等。

因此,父母要尽量维护好家庭的温暖和睦,尽可能让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多给孩子以关爱与温暖,多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言语交流,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满足儿童独立性的要求

从幼儿期开始,儿童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要求越来越强,常常要求自己独立地做一些事情,由“我自己来”。如果大人干涉过多,事事包办,则会使儿童向两极发展:

1.引起儿童的不满和敌对情绪,产生反抗行为,形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2.扼杀儿童的独立性,使儿童养成依赖、懒惰、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因此,当孩子提出独立性的要求之后,家长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那些合理而又可能达到的愿望,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或一时难以实现的愿望,家长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使之心悦诚服,不要强行限制或包办代替。

(三)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但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尊心。因此,在教育儿童时不注意方法,常常批评、指责和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

这样的教育手段,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儿童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家长和老师不应把儿童单纯地看成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而任意地去批评、指责,要尊重他们,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童期是个性形成发展的时期,易受环境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榜样的作用对于儿童是很大的,家长、老师、同伴及周围其他人的言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孤僻、胆怯、固执、恐惧、说谎等不良行为往往都是从父母处习得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同时,也要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五)做好入托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对儿童来说,入托、入学是两件大事。入托是儿童过集体生活的开始,需要一个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出现哭闹、焦虑、害怕、不肯上幼儿园等现象也是正常的,家长要做好心理及应对准备。如入托前,家长可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里玩,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千万不能用威胁、恐吓的言行来制止幼儿的哭闹,那样会适得其反,甚至使幼儿产生一些孤独、恐惧等不健康心理。

入学对儿童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儿童要从学前以游戏为主改变为以学习为主。儿童必然会不太适应主导活动的改变。因此,也要为儿童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适当调整儿童的生活作息制度,与学校同步;适当延长儿童的学习时间,缩短游戏时间;加强儿童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带儿童到小学参观,为他们准备好书包、文具,以培养孩子上学的兴趣。

(六)坚持正确的教养方式

许多事例表明,教养方式不当也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也应掌握一定的正确教养儿童的方式。

首先,教育方式要正确。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结果造成了孩子自私任性、骄横跋扈,或过分依赖、胸无大志,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而有些家长采取封建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要求过高,约束过严,这也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限制了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教育要求要统一。这是说家庭成员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步调要一致,不能各说一个样,叫孩子在中间左右为难,这样容易养成孩子说谎的习惯。

(七)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准,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社会适应能力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儿童在入托入学之前,主要生活在家里,交往范围狭窄。孩子入托上学后,过上了集体生活,人际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应及时教给儿童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心语提示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儿童的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儿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