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7454900000011

第11章 为自己的心理把脉——给自己的心理开个良方(6)

2.要有改变自己生活模式的心理准备

不管是离异还是丧偶,老年人在再婚前都与自己的配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模式;还有的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年轻时没有解决个人问题,一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光棍生活,生活无拘无束,或者是没有规律。再婚或是寻找到生活伴侣后,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走到一起,并开始生起两个人的炊烟、开始新的生活。如果没有与新的伴侣建立新的生活模式的心理准备,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双方就不可能和谐,婚后生活也不可能幸福,再婚也就失去了意义。有的老年人在再婚或是寻找晚年伴侣前就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与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在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照顾,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晚年生活就会很和谐幸福。例如上述案例二中的两位老人。

3.要作好对方难忘旧情的心理准备

老年人再婚组成新的家庭后,很多人都会感觉妻子或是丈夫不如自己的前夫或是前妻,难免产生对旧情的怀念和留恋,特别是和原来的老伴感情特别深的老年人更会如此,并且还会对新的伴侣有所流露。再婚老人有这种心理状况也是正常的,因为毕竟自己失去的是一个和自己生活了多年、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是在自己的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人,而且怀旧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但是老年再婚夫妇双方都应该避免出现这种心理,应该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新旧也许真的不能相比较,但要面对现实,多在新人身上用感情,因为这才是要和你一起走完后半生的人,是帮你完美你的人生的人。对于那些从未有过婚姻经历的老年人也是如此,他们一个人过惯了,生活自由散漫惯了,突然生活中多了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甚至是形影相随的人,直接影响着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他们感到很不适应,有时还会特别想念自己一个人的日子。其实,这样的老人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日子可能很快活,但那不是幸福,生活应该是两个人共同建立。应该把注意力和感情从对往日的回忆中转移到伴侣身上,好好培养感情,因为是他或她帮你燃生起了两个人的炊烟。

4.要有为对方作出牺牲的准备

老年人再婚多是为了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关心、互相搀扶,与自己一起走完晚年的生活。所以,双方的相处应该是建立在以诚相待的基础上,并且要作好为对方作出牺牲的心理准备,具备了这个基础,再婚后不管出现什么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5.要作好处理双方子女关系的心理准备

双方子女的态度往往是再婚老人婚后生活是否幸福、再婚是否能够成功的直接原因。有的双方子女都支持,这样的老人再婚不仅顺利,婚后生活也会很幸福;有的则恰恰相反,双方子女都不同意老人再婚,甚至是强行阻挠,这样的老人往往再婚不成,即便是再婚成功了,心理也会不自在;有的是一方子女反对,另一方子女支持,这样的情况也会对老年人的再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老人在再婚前要做好子女的工作,调节好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双方子女之间的矛盾。做个好继父、继母,重建完美幸福的家庭。

6.要有处理家庭纠纷的心理准备

很多老年人的再婚要求遭到子女的反对,这大都与老人的财产有关,也就是涉及老人的遗产分配问题。还有就是老年人已经没有多少经济收入,在生活上还需要子女赡养,因此,老年人再婚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家庭经济条件,以便全面权衡,有利于婚后很多问题的妥善处理。因此双方有必要把自己的经济状况如实告诉对方,这样双方都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利于婚后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家庭纠纷的解决。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事半自苦中来”老年人再婚不光是两个老人自己的事,还牵涉到整个家庭。要想再婚后生活幸福,老年人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家庭矛盾,作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互相包容的心理准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老牛今年60岁,退休前是省某工程设计院的总设计师,退休后一个月有2000块钱的退休金,还经常被院里请回去指导工作,此外,还有几家单位聘请他当技术顾问,经济收入非常可观。老牛有一儿一女,老牛的老伴去世时儿子9岁,女儿才6岁,老牛几十年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地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现在儿女都已经成家,儿子牛顿毕业于国内一所名牌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女儿牛莉在银行工作,待遇也很不错,有如此出息的儿女、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老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最近邻居们发现老牛总是一个人坐在小区的公园里独自伤神,没有了过去的神采。原来是老牛想找个老伴,但儿子和女儿却坚决反对。其实早先的时候老牛找过一个伴,带着一个女儿,当时老牛的儿子和女儿就坚决反对,硬是把人家母女赶出了家门,后来老牛考虑到孩子还小,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也顾及街坊邻居的议论,就再也无暇顾及个人问题了,一心扑在孩子和工作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家,而且由于工作都比较忙,很少回家看望老牛,老牛感觉很孤独。特别是上个月给一个老友过完寿回来之后,老牛找老伴的想法就更加坚定了,因为恰巧在老友的寿筵上他认识了郑姨,二人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而且在闲聊中老牛得知郑姨退休前在省博物馆工作,她丈夫三年前因病去世,现在是单过,女儿在北京工作,很少回家。于是,便有了与郑姨结为秦晋之好的想法,而且郑姨似乎也很看好老牛。但当老牛把这件事告诉孩子们时,孩子们强烈反对,这使老牛犯难了。

这天老牛正在家里发呆,门铃响了,老牛开门一看是个年轻姑娘,二十多岁,眉清目秀,笑盈盈地站在门外,她自我介绍道:“我叫笈萍,是郑姨的女儿,我是专门从北京回来看望您的。”老牛一头雾水,赶忙把姑娘让进了屋里,“谢谢你来看望我,我和你妈的事你知道了?你什么意见啊?”老牛知道她来一定是为他和她妈的事,姑娘笑了笑说:“牛伯伯,我不反对您和我妈的事,但是我必须来看看,因为要嫁的是我的老妈啊!”老牛一看这姑娘也是明事理的人,知道女方那边已经没有问题了。送走郑姨的女儿后,老牛立即给儿子和女儿打了电话,让他们都过来,开个家庭会议,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孩子们,成就自己幸福的晚年。他知道也许以后的路是不平的,但人的一生只有一个黄昏,放过了此生,来生还能弥补吗?

所幸的是,老牛的儿女在老牛的极力说服之下同意了,因为他们也不愿意看见老爸天天闷闷不乐。于是,人们在彤红的夕阳下看见了手牵着手的老牛和郑姨。

再婚,使老年人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牛的故事,不禁引起我们的许多思考:

心理学家指出,需要是推动人活动的原动力,当然包括人们对幸福需要的追求,也就是说,人生是个体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老年人有着子女不能给予的心理上的需要,老年人再婚使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这种需要包括人际心理需要和性爱心理需要。

首先说人际心理的需要。人是群居动物,孤独是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人最大的精神苦役莫过于人为的孤独,而对于独身老人来说,孤独感是其最可怕的,即使子女经常与其在一起,也不能满足他们交际的心理需要,这是因为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很少真正地向子女敞开心扉。而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好的交际对象就是其老伴。

其次是性爱心理的需要。现在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照样有性的需要,而且老年性事有利于延年益寿。但这里所说的性不是单指狭义的性生活,它是指广义的性爱,是老年夫妻在生活中所表达爱的方式,比如拥抱、谈心、聊天、亲昵等等,这些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性爱需求。因此,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需求。

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老年人再婚是合人情、顺天理的,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对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也有着重大意义。

尽管如此,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依旧会面临很多障碍,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老年人自己的心理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婚姻道德自我评价的守旧。道德和法律制约着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制约人行为的主要就是道德规范。陈腐的婚姻道德规范在老年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并制约着老人们的思想,当老年人产生再婚的念头时,陈腐的婚姻道德观念就将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的愿望扼杀在萌芽阶段。而且虽然社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再婚也存有偏见。其次就是对婚姻价值功能的取向上存在片面性。婚姻的功能有两个,一是繁衍后代的功能,这是从种族发展的角度来说的,另一个就是愉悦的功能,这是就个体而言的。时至今日,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依旧偏重于生育方面,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已经完成了婚姻的使命,再婚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引起他人的议论,因此便压抑自己再婚的念头,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的第二种功能已经越来越得到强化。

二、是情感的障碍。一方面是与原配偶的感情。很多老年人与自己原配偶的感情很深,对原配偶依旧很忠贞,并且始终无法忘怀、难割难舍,而且还会认为另择新偶是对原配偶的不忠、是背叛了原配偶的感情。其实人的感情是有兼容性的,老年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想。

另一方面就是与儿女的感情。很多老人不敢再婚的原因就是怕伤害了自己孩子的感情。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年轻人支持自己的独身父亲或是母亲再婚,不仅为老人创造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或是母亲的爱。因此老年人再婚丝毫不会影响与子女的感情,更不会伤害子女的感情。老年人完全可以克服这个心理障碍,追求幸福的晚年生活。

由此可见,老年人再婚关键是看自己,要勇于冲破自己心理的障碍。就像我们案例中提到的老牛。

除了老年人自身心理的原因外,老年人再婚还受到来自子女、居住及经济条件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阻力。

1.子女造成的障碍。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的婚事,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老年人双方都有意,就是结合不了。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着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有意义地生活着好?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人;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得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和干涉就少些。

2.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

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所以,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3.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

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是可耻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人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使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轻人的。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追求晚年的幸福是老年人的权利,老年人应该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愿所有的再婚老人都能够情语丝绵、春雨常在。

初恋情最真,暮恋意更浓

清静的离婚登记室进来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后面跟着一位年轻男子。

“你们刚刚结的婚,这么快就要离?”工作人员老刘打开他们的结婚证,结婚日期是本月1号,两位老人结婚还不到半个月。

其实,早在本月8号,他们就来办离婚了,当时两人还气冲冲的,连离婚协议书都没写。老刘让他们回家把离婚协议书写好、考虑清楚了再来。这次看来是平静了许多。

“我们结婚前认识也只有一周,当时我只是想,老头子对我蛮好的。”大妈说。“当时,他打电话说要跟我结婚,我想他对我这么好,就过来了。当时儿女都不晓得,我是偷偷把户口簿拿出来办手续的。”

“他们结婚有点草率,婚前双方都不了解,没经过慎重考虑,结了婚,发现性格不合,经常吵架拌嘴。”站在旁边的年轻人说,他是大爷的儿子。

半小时后,离婚证办好。大妈还站在那里,表情有些木讷:“我也没想到,这个婚姻这么短啊,唉……”

老刘还记得这两位老人,本月1号上午,两人进来时都满脸喜色。“你们都考虑好了吗?”老刘问。“都考虑好了,他对我蛮好的。”当时,大妈脸上挂满笑容。

“以前,这种闪电式婚姻都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情绪容易冲动啊。

”老刘感慨地说,“现在看,老年人也有可能凭一时冲动而结婚,这可要想清楚的,不能草率啊。”

于老师今年63岁,由于种种原因年轻时没能解决个人问题,等他开始考虑个人问题的时候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经单位领导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老伴当时刚离婚,带着一个女儿,经过一段交往后,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二十多年,他们一直过得很好,夫妻虽也有拌嘴的时候,但一直感情融洽,老伴的女儿也很孝顺于老师。半年前,于老师的身体终于因超负荷的工作垮了下来,大部件小部件都开始出毛病,一向勤奋的于老师心情很不好,还有了要自杀的念头。老伴很是着急,一边开导他,一边陪她住院治疗。老伴知道于老师喜欢拉二胡,就陪着他在家一起学、一起练,刚开始时于老师拉得很难听,但老伴一直在旁边鼓励他,还把他拉得好听的曲子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时还把邻居们请过来,一起听于老师拉二胡。

一次,老伴握着于老师的手说:“老于啊,咱给阎王爷送点礼吧,好让咱下辈子还做夫妻!”于老师听了,禁不住热泪纵横。

年过七旬的老人闪电结婚又离婚,在让人们震惊的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老年人再婚的诸多思考。半路夫妻相扶到老的感人场面,使人们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同时更加肯定一个观点,老年人再婚不能没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