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7454800000008

第8章 下迷惘千斤顶——青少年学习心理(4)

有不少同学谈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同学说在听课中常常走神,还有的同学说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同学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导致学习难以持久深入。正如人们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淘气的孩子,成也兴趣败也兴趣,让人欢喜让人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兴趣的动力作用更加明显。

不管哪个时代,都曾有很多人为了得到学习机会克服重重困难,甘冒风险,奋斗不止,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已把学习看成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学习,人生的价值将不再那么有意义。学习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今天,在“赚钱热”的浪潮中,仍有不少人不惜失去许多赚钱的机会,脱产参加各类学习班,补习文化课,或进修深造,因为他们图的不是眼前利益,谁也没有强迫他们这样做。

小兵是初二年级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小兵从小父母离异,与外婆一起生活。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母亲再婚后,曾接小兵和继父一起生活,但继父要求较为严格,曾因为小兵犯错而责罚教育,以后小兵对继父一直耿耿于怀,再不愿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与外婆生活。小兵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进入初中以后,学习开始有点吃力,在一次期中考试没考好之后,小兵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上学。初二上学期开学后,班里一个同学告诉他打游戏很好玩,从此他迷恋上了打游戏,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

心理专家告诉你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兴趣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渴望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力求得到知识。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奇妙的作用:强烈的兴趣能使人在学习时废寝忘食,精力无穷。当遇着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而是锲而不舍,苦钻不停。在自学中,灵感是炫目的火花,而强烈兴趣则是灵感的源泉。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专注的兴趣可以引起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的奇异反应,从而导致对某项知识的执着的追求。在学习中常遇到对某项知识苦钻不已,蓦然间,眼前豁然一亮,大有所悟的情景,便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得来的。

学习本是件能给你带来无穷快乐和无比幸福的事。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你付出一点点,它能给你许多许多。你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就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坚定这样一个信念:眼前的学习机会失而不返,务须珍惜;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我要学”才能使你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要我学”则只会徒增烦恼。

专家建议

那么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做才能引发对学习的兴趣呢?

1.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的吸引力不够强时,对终极目标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大多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生畏,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切不可定得太高。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把成绩提高上去,有些学生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成效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3.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对学习物理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物理的兴趣,他做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物理!”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物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物理的书,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间,就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再上物理课时也开始听老师讲解了,后来很喜欢物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物理课。

4.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才会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你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增光,为社会添荣,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父母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你成功。

5.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的成功,都要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6.保持兴趣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学习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提出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当成问题就是了。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巩固知识,而且能修正知识,还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恰好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学习兴趣自测

请仔细阅读问卷上的每一个题目,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回答“是”,若觉得不符,回答“否”。

1.如果别人不催促你,你绝对不会主动地学习。

2.当你看书时,短时间内很难提起精神。

3.你一学习就觉得疲倦和厌恶,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学习。

5.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从不想办法弄懂它。

6.你常幻想自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成绩就会超出他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经常为短期内成绩没能提高而懊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会继续写作业直到深夜。

10.为了好好学习,你放弃了很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11.你觉得上学没意思,想去找点事做。

12.你总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有高深的理论才更有学习的价值。

13.只在你喜欢的学科上狠下工夫,而对不喜欢的学科厌恶至极。

14.你花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用在各门学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大多数没有坚持到底。

17.你几乎轻而易举地就能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一塌糊涂。

19.你对现在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订小目标。

评分标准:

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序:

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测试结果:

假如被试者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如有此情况出现,家长与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辅导,以免影响学习。

据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冯伯麟教授介绍,在2006年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中,随机抽取的北京、上海、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和广州8个城市的2000多名大中学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仅有58.8%的被访学生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48.6%的被访学生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回答“能坚持多久集中精力地听课”时,仅39.7%的学生表示能坚持30分钟以上,大部分只能坚持15~30分钟,近八成青少年承认上课时“有时走神”。仅45.8%的上海青少年能坚持集中精力听课30分钟以上,近八成青少年承认上课时“有时走神”,上课趣味性不强、睡眠不足与疲劳成了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的头号杀手。日前公布的2006年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上课的注意力状况不容乐观。

刘星是一所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是个做事粗心大意的孩子。他经常丢三落四,总是把一些常用的东西弄丢,什么本子、钢笔、饭卡、钱包等等。做任何事情都难以集中精力。自从上了高中,这个坏毛病非但没有改掉,反而愈演愈烈。而现在最困扰刘星的是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曾多次因上课讲话,被老师点名批评。他上课爱讲话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刚上高中时,刘星和同桌相处得很融洽,因为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踢球,上课时两个人常常谈论球赛或者大牌球星之类的话题。后来上课时两个人习惯性地特别多话,本来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不错,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开始下滑。老师看到批评不起作用,就把两个人分开了。但是刘星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不认真听讲。他也常常在心里告诉自己:“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注意听讲。”可是不知为什么,到了上课的时候,他依旧是走神。为此他还尝试过许多办法,想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自从期中考试以后,刘星知道自己的成绩已接近班级最后几名,于是对自己更是没有了信心。上课总是不想听讲,心不在焉,要么做小动作,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找旁边的人聊几句;做作业也很费力气,一道简单的题也会想上老半天,因为他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与解题无关的事情。于是作业不是抄袭别人的就是自己马虎了事,考试卷子上面寥寥几个字,什么都不会做,他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怎么毕业,怎么考大学。

心理专家告诉你

所谓“走神”,在心理学上则称之为注意力不集中。什么叫注意力?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这件事而不去关注其他事情或问题。上课时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仔仔细细地做实验,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专心致志”、“仔仔细细”、“聚精会神”等词语,就是对我们上课时注意状态的描述。学习时,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记忆得准确、迅速、牢固,思考问题敏捷、深刻、连贯,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上课会走神的问题,其实是很多同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产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老师所讲的知识未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刘星因为成绩已经下降,基础比较差,对于老师上课就像是听天书,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缘于学习动力不足。

2.经常被无意注意所控制。其实上课走神的学生也很想认真听讲,但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这就是无意注意在起作用。外界环境的干扰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教室外面有讲话声、脚步声,甚至窗外的白云都会使他分神,而对于这些分神的东西他又无可奈何,所以注意力无法集中于课堂知识的学习。

3.在听课过程中,联想到与上课无关的事。青少年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比如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刚刚看过的电视节目,想着放学后和同学去哪儿玩等等。也有的是想着家人或其他事情,一心二用,自然就走神了。

4.过度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就会使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专家建议

青少年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呢?

一、要增强上课的目的性

一是上课前在心中默默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将这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掉。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有一个实验证明,有这种心理准备的学生几乎消化当堂课内容的40%左右。二是带着问题听课。你在哪门课上爱“走神”,就专门预习哪门课。经预习后,你就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比如,有的问题在预习中没搞懂,就应该加倍注意;有的问题书上并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则要认真听,然后简要记在本子上。这样有目的地听课就不容易“走神”。

二、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对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缺乏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往往导致注意力涣散。间接兴趣的培养,一要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或奋斗目标;二要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探求欲望;三要为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为未来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用理想的目标激励鼓舞自己,这些都有助于注意力集中。

三、情境想象法

无论多么爱走神儿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对吗?那好,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着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