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7454800000014

第14章 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青少年考试心理(4)

大考过后考生的心理问题大都与对考试成绩和未来人生的担忧有直接关系。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分,考生无非有三类:一类是非常理想,如愿以偿;另一类是不太理想,但也有学上;还有一类是很糟糕,名落孙山。相应的,考得好的,心情通常还不错,尽管也会对未来担忧,但那只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担忧,虽然在考后有可能会感到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但由于其短期的人生目标——升学,已经能够达到,因此,这一类考生通常不会出现太大的心理困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是另一些考得不理想的和榜上无名者。成绩不好带来的是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家长再雪上加霜,抱怨连连,那么,原本就已痛苦不堪的考生的心理承受就会达到极限,以致出现负面心理:

1.空虚无聊。有的考生在暂时失去具体行为目标或动力之后,会感到不知做些什么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过后还会产生寻找刺激和发泄的冲动。

2.焦虑紧张。绝大多数的考生会有长时间的焦虑感产生。因为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使得这些考生和家长的情绪难以稳定,自己感到明显的焦躁不安,给别人的感觉是很脆弱,容易被激怒。

3.沮丧郁闷。有些考生感觉自己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认为自己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因而有明显的挫折感,导致情绪消沉、悲观失望。

4.懊悔。这类考生往往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有强烈的自责倾向,对考试中出现的失误,对几年来努力学习的自我否定,都会让一些考生产生关于自己的消极心理或行为,甚至会有自虐冲动。

专家建议一、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对自己极度苛求,对事态过分恐惧,都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把现在和将来能做好的事情做好。高考结束后,家长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作为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埋怨和责备都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二、胜不骄

池塘里的水,经年累月之后就成了死水,而流水不腐的根本就在于它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活水,补充新的血液。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以后的每一次考试都能保持,在我们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新的知识与技能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我们看到了并前进了,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我们忽略了或者是忘记了,那么失败的悔恨和苦恼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成功和失败之间,永远都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道理我们需要牢记。

三、败不馁

芸芸众生,寄存过行李包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然而我们可曾寄存过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件行李,有时还是一件特别沉重的行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失败者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非但没有寄存,反而把失败紧紧负重在身上,让失败在浑然不觉中重压了自己一生。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他们被失败的心理彻底压垮,连站立的勇气都被压成了碎片。一地残骸、一地悲伤,想再度崛起却已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四、给自己的人生作一个规划

凡是大考过后的同学,都应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目标,只要目标确定了,再假以时日,一步一步按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目标就会实现。不要一叶障目,因为一个短期目标没有达到,就自暴自弃,影响整个的人生,要知道,任何过程中的小坎坷都会成为一种跨越坎坷走向更大成功的力量,即使从头再来又怕什么?你们还很年轻,前面还有无数成功的机会在向勇敢者招手。

考后身心健康测试

请对以下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自从考试结束以来,我对学习的兴趣日渐低下。

2.我经常感到焦躁不安。

3.我觉得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4.我不愿意再与同学或者朋友们一起玩。

5.现在我的生活已经没有了规律。

6.现在我总感觉自己身上的负担很重。

测试结果:

如果你的回答中“是”明显多于“否”,那么你的健康状况需要引起注意了。

尤其是这种状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建议你最好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或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十年寒窗苦读书”。每个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因此,高考落榜几乎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次难以承受的失败和挫折。有的落榜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思想茫然,不知如何面对未来。因此,及时引导高考落榜生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是非常必要的。

成功使人快乐,失败令人痛苦。但决定苦乐感受的并非成败本身,而是个人的抱负水平和对高考的期望值,即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抱负水平越高、期望值越大,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越弱,失败引起的痛苦和挫折感越强,心理困扰越严重。

不少考生将人生目标只确定在能否考上大学,因此一旦高考落榜了,就认为是一场“大灾难”来临,哀叹升学无望,十二年寒窗之苦付诸东流。既觉愧对师长,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又恐被人看不起,不敢见人。不安、沮丧、内疚、自责、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郭平是一个生长在农村孩子,对考上大学看得很重。近几天父母和他一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心疼极了。失落的痛苦,失意的烦恼,自信心的伤害,对未来的迷茫,他困惑极了。

一名高三男生,按平时成绩肯定可以上一般本科,但高考那几天得了重感冒,考语文的时候正发高烧,结果语文只考了90多分,而正常情况下他可以拿135分的。其他几科也没有正常发挥,导致他最终落榜。得知成绩的时候,他很沮丧,平时自尊心很强的他觉得很没面子,一连几天都不出门。

心理专家告诉你

高考“发榜”结果只有两种,一些人“金榜题名”,一些人“名落孙山”。题名者固然喜不自禁,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出头了,可谓一身轻松。但对落榜者来说,“名落孙山”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痛。自卑、后悔、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几乎把他们逼向绝望,甚至死亡。大致归类,落榜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心理:

一、“名落孙山”的失宠心理

在长期的升学竞争中,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府,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对他们是宠爱有加,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在学校里,老师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考大学的希望、苗子来培养,关怀备至。然而,经过高考,有些学生落榜了。家长失望了,老师失望了。特别是在家里,父母原来给予孩子的好吃好喝以及免做家务的待遇也随之取消,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落榜怨声载道。面对这种变化,落榜生的心里充满了失宠感,无法接受,油然而生的是震惊,不平衡,进而产生失意、苦闷、自卑和沮丧的心理。

二、“甘拜下风”的自卑心理

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每个学生,特别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前途都充满了信心。然而,高考成绩一公布,一夜之间,很多学生突然发现落榜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高考前的那种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面对那些就要走进象牙塔的往日同学,他们深感高不可攀,于是自卑心理便会油然而生。

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内疚心理

在孩子长期求学的道路上,为了孩子们能够考上好大学,奔个好前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费尽了心血。而老师们也是夜以继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真可谓呕心沥血。家长和老师们所做的这一切,已经成年的高中毕业生们自然非常明白和清楚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们更加努力,拼命学习,想以好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然而高考落榜后,这部分学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疲惫与失望的面容,感到非常愧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并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无法自拔。

四、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一旦落榜,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除了家长、老师、同学之外的许多人和事,可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落榜生在周围人群中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人交往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习性,都有别于他人,表现出一种文人不文人,劳者不劳者的特性,与周围的人们相比,显得处处不符。这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孤独心理由此而生。

五、“路在何方”的困惑心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公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经过十几年的升学竞争,那些顺利地挤过“独木桥”而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就意味着前途无量,而被挤下桥的落榜者们,则顿感前途渺茫,个别意志脆弱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从内心深处发出“路在何方”的呐喊。

专家建议

1.落榜生要勇敢地承认落榜。不要因为落榜而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和理由来怨别人和怨自己,而是要坦然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明白落榜生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想一想现在该如何做。要知道“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的道理。

2.自我安慰。落榜已成现实,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沉湎于幻想和懊悔之中。其实,考上理想的学校并非是学生成才的唯一出路。因此,只要自己竭力奋斗过、争取过,即使落榜,也不必过于自责,努力自学,那同样是一段充实而绚丽的人生。

3.调适心情。适当宣泄落榜以来的低落情绪,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困惑的心情,能够减轻精神压力。可与长者或知己倾吐心中的不快,把积压在心中的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还可从事自己所喜好的书法、音乐、写作、集邮、舞蹈、体育等活动,使情绪得以调适;也可去外地旅游或走亲串友,使坏心情在环境的变换中得以好转。

4.放宽视野。韩寒说过:“不一定上大学才能够深造。”落榜不等于失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写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们岂不是在遭受重大挫折后才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吗?上大学也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有调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有较大贡献的400名科技人员中,没有上过大学而靠自学成才者占54%。

事实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工作出状元。只要你振作起来,永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要始终记得这句话:“在人生的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