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
7454100000028

第28章 快乐职场——给心灵做一次美容(2)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保护

有些人因为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心理上受到严重的伤害,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贴心呵护]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猜疑心理呢?

1.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了。

2.理性思考,不要胡乱猜疑

当发现自己猜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

3.要信任别人

猜疑者对人际关系有不正确的心理,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对别人怀有戒备心理,不肯讲真话,或戴着一副假面具和人交往,让人讨厌。信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自己诚心地对待别人,别人才能诚心地对待你,信任别人必然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信任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宝,也是克服猜疑心理的重要方法。

4.及时交流,避免误会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误会的事情难免发生。一旦发生误会,首先要冷静,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要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然后用善意的心态,诚恳的态度,讨论的方式,倾听别人的解释,以恢复事实真相,达成共识,这样就不会互相猜疑。

[心灵启迪]

有一个小女孩,她非常喜欢鸽子,没事的时候她常常到广场上喂鸽子,那里有许多鸽子。时间久了,小女孩和鸽子变成了好朋友,鸽子常常毫不害怕地落在小女孩的手掌里、肩膀上、膝盖上。

美术老师要让同学们画鸽子,老师问哪位同学能带来一只鸽子,小女孩答应老师她会带来一只鸽子。于是她便在广场上抓了一只鸽子,带到教室让同学画。当她把鸽子重新放回广场时,所有的鸽子都用害怕的眼神看着她,然后都飞走了。从那儿以后,再没有哪只鸽子亲近她了。

有的人常常喜欢和人攀比,比谁的孩子更优秀,比谁的房子更豪华,比谁的汽车更昂贵,比谁的官大……总之,什么都要比,比过别人就得意扬扬,欣喜若狂,比不过别人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了在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地、占据上风,因而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名利,一步一步地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让我们放弃那表面的风光,老老实实地过自己的生活吧,我们都应该明白内心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是为了自己而活,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让别人羡慕我们、称赞我们。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测试:你有攀比心理吗

认真阅读下面的题目,你只要回答“是”或“否”就可以了。

1.如果你看到同事穿着新买的名牌服装,你是否也迫不及待地想去买?

2.在工作中,你常常会和同事比谁更优秀吗?

3.如果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时,你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吗?

4.同事的婚礼办得很隆重,你打算自己结婚时要比他更隆重吗?

5.看到朋友去旅游,即使你生活拮据你也要去旅游吗?

6.参加聚会时,你一定要穿得比别人更漂亮吗?

7.公司派同事出国学习,你会觉得应该自己去吗?

8.如果你看到朋友买了名贵轿车,即使你并不需要汽车,你是否也要去买?

以上题目,如果你回答“是”的题目超过了3个,说明你有比较严重的攀比心理,你需要赶快调节自己。

[典型案例1]

小兰和小芳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小芳心里总是较着一股劲儿,她处处要和小兰比,小兰有什么,她就想方设法地要得到什么,并且都要比小兰的好才满意。

小兰买了一件漂亮风衣,牌子很有名,价格也不便宜,小芳一刻也不能等,马上买了一件更漂亮更昂贵的服装。后来小兰交了一个非常有钱的男朋友,男朋友给她买了一只白金戒指,小芳一看,心里不平衡了,非要让自己的男朋友给她买一条白金项链,否则就要跟他分手,无奈之下,她的男友只好咬牙给她买了一条白金项链。小兰的男友给小兰买了一个高档的手机,小芳也让自己的男友给她买了一个时下最好的手机。

后来小兰想要一个数码摄像机,男朋友陪她到商场挑选,看了许多款式,男友决定买时下最好的SONYSR8E,小兰想了许久,说还是买第二贵的SONYSR7E吧,男友不解,问道:“为什么不买最好的,价格又差不了多少?”小兰跟他提了一下小芳总喜欢和她攀比的事情,她说:“比SR8E再贵的就是专业级的了,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咱们买个SR7E,还可以留个更贵的SR8E给小芳的男朋友买,如果咱们买了SR8E,让她买什么?做人要厚道。”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兰的男朋友给她买了辆红色宝马的汽车,小芳的男朋友和她分手了。

[典型案例2]

小林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虽然没有高得吓人的薪水和让人羡慕的职位,他一直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拿着一份不高也不低的薪水,但是至少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也过得安闲自在。

一天,他接到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让他参加同学聚会。老同学十来年没见面了,他也很想念同学,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到了聚会地点他才发现,只有他自己是坐公交车来的,别人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轿车来的,别人穿的都是名牌西装,只有他自己穿的是小地摊上买来的廉价西装,谈话中他才得知别人现在都称得上是功成名就,有的成了百万富翁,有的成了社会名流,有的当了大官,只有他自己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样悬殊,他不禁觉得自己好丢人,他根本就不该来这里,当初见到老同学的喜悦之情早就消失殆尽了,整个聚会,别人都在谈笑风生,只有他自己落落寡合。

聚会结束后,他心里一直很难受,想当年在大学的时候,他可是班上的风云人物,年年拿奖学金,又担任班长,老师喜欢他,同学羡慕他,那些同学,有的在大学时考试就没及格过,在老师眼里都属于问题学生,可现在他们都开着名贵的轿车,穿着名牌西装,一套那样的西装就可以把自己半年的薪水花掉,而自己工作一辈子恐怕都买不起一辆名贵轿车,他们凭什么现在都这么风光,他越想越觉得心里不平衡,整日里唉声叹气,郁郁寡欢。

[典型案例3]

小美本来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这家公司虽然说不上特别有名气,但是也属中等,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美对自己的工作虽然不能说是称心如意,可是至少她也没有非常抱怨,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一天,她在路上偶然碰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谈话间她才得知老同学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这个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之一,而且公司的待遇非常高,老同学的工资几乎是她的四倍。这次谈话给了她很大的刺激。她一直在想:那位老同学在学校时根本就不如自己,成绩没自己好,办事能力没自己强,而且总是唯唯诺诺的,连句话都不敢讲,像她那样的人都能进那么好的企业,那自己就更应该进了,我凭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没有名气的小公司待着。她每天都在这样想,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讨厌,想想自己的公司哪里都不好。终于,她递了辞呈,离开了自己的公司。

她以为她可以进入一个像老同学那样的大公司,可是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她不但找不到老同学那样的公司,就连自己原来那样的公司都难以找到,她现在变成了无业游民,她好后悔啊!

[专家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互相攀比给人带来的危害。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和人本来就不会完全一样,肯定有的赚钱多,有的赚钱少,有的官大,有的官小,甚至还有什么官都不当的,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非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去和别人攀比,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的短处,那只是自找烦恼。攀比会让我们抱怨老天不公,会让我们心情郁闷,败坏自己的好心情。

过度攀比还会让我们患上“攀比恐慌综合征”,这属于一种心理疾病。轻则会让人产生心慌、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重则会出现血压升高、脑供血不足等。

我们要有正确的攀比心理,看见别人的优势,就要以别人为榜样,向别人看齐,让比较成为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拿别人的长处来折磨自己。事事处处都和别人比较,既没有必要,又败坏了自己的心情,只要你对生活已经尽力了就应该问心无愧,就应该为自己骄傲。与其总是和别人攀比,自己折磨自己,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攀比吧。

[贴心呵护]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可见攀比对人的心理折磨之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自己的攀比心理呢?

1.不要拿己之短去比人之长

喜欢攀比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较,结果让自己非常郁闷。

古人有句话说:“佳人而美姿者,才子而工着作,断不能永年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憾,谁也不会成为永远的赢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拿别人的优势来折磨自己。

2.摒弃虚荣心理

攀比的深层根源在于内心深处的虚荣。如果一个人虚荣心太强的话,总是处处要比过别人,让别人羡慕自己,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在哪一方面输给别人,这样盲目地和人比较,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3.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喜欢攀比的人总是抱怨上帝的不公平,他们总是觉得上帝给别人的太多,给自己的太少。虽然每个人的生命看起来是不一样的,有的富贵,有的贫穷,有的伟大,有的平凡,可是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幸福和苦恼,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你只要好好过你自己的生活就好了,不需要去和别人攀比。

[心灵启迪]

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同坐一辆汽车,他们相互攀比,谁也不肯服输。

美国人掏出一盒雪茄,拆开抽出一支,然后将剩余的一整包随手丢出窗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愣,问:“为什么扔掉?”美国人说:“这个我们美国有的是!”日本人随即将手中的索尼随身听丢出窗外,美国人和中国人问:“为什么扔掉?”日本人说:“这个我们日本有的是!”中国人也不服输,随手抱起身边一个熟睡的婴儿丢出窗外,这可让美国人和日本人大惊失色,忙问为什么,中国人说:“这个我们中国有的是!”

人们常常有着严重的从众心理,不敢让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和大众相背离,真像那句广告语所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似乎只要我们和大众不一致时,我们就一定是错误的。“少数服从多数”是很多人信仰的原则,大众以它绝对的权威控制着个人的一切,很少有人站出来和它对抗。正是我们不加分辨的从众心理,才造成了很多是非混淆、对错颠倒的可笑状况。从众心理的典型表现是:“人云亦云”、“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让我们放弃盲目的从众心理吧,要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典型案例1]

公司准备从各个部门的经理中选出一个总经理,现在的总经理因事离开了,老板决定在董事会上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来挑选总经理的人选。除去老板之外,一共有10名董事参加会议。前面4位董事都同意让人事部的小江担任总经理,轮到第5位董事表决的时候,他虽然觉得销售部的小李更适合担任总经理的职务,可是他看到前面的人都选了小江,他就想:既然大家都选了小江,那说明大家都觉得小江更优秀,如果我选小李的话,老板会不会觉得我在徇私舞弊,我何必要去冒这种风险呢,结果他也选了小江。后面的几位董事都和他有同样的想法,结果小江最后得了满票。其实,前面那4个人都选小江是因为他们收了小江的钱。

老板看了表决的结果,说:“就我的观察而言,我觉得小李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小江强啊,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都没有人选他,看来真理也不一定就在大多数人手里。”听了老板的话,后面的几位董事都非常地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附和大家的意见,而应该坚持自己的主见。

[典型案例2]

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毛毛虫的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这个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盆子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盆子的中央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盆子一圈又一圈地走,谁也不敢掉队,也不敢独自尝试新路。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绕着盆子转圈。它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最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亡。

这位科学家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敢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典型案例3]

繁忙的大街上,人们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一个人突然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可能是他突然想起和恋人的约会,可能是他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能是他突然急着上厕所,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总之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非常凑巧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位记者也在那个人身后跑着,可能他们都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吧……二十分钟以后,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跟着那个人跑了起来。”人们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喊着什么,有时可以听到“危险”、“决堤”之类的声音,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人知道,只见街上的人都在拼命地跑着,好像潮水一般涌向前方。

有的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问正在跑的一个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大家都在跑啊?”跑的人回答:“我也不知道啊,我看到别人跑,我以为有什么危险,所以我也跑起来了。”

大家都这样无缘无故地跑起来,只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在跑,而他看到的人也是见了他在跑……受到了大众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和大众保持一致,可自己对事件根本就不了解,所以出现了这么多人跑的现象。

[专家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从众心理的危害。我们总是认为少数应该服从多数,认为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当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去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比如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时,如果大家对一个问题都持同样的看法,那么即使你觉得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你也仍然会在口头上说你也是同样的看法,因为你害怕别人会嘲笑你或者抨击你,你害怕来自大家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