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别拿电影说事儿
7451200000010

第10章 情意绵绵,爱之幻影(2)

虽然有些过于煽情,但瓦力对伊娃的爱情还是令不再热爱动画片的大人们眼眶发热,鼻子发酸,前尘往事涌上心头。瓦力什么都不会表达,只有那一声声执着的“伊娃”,咬字不清,甚至喊起来都有点费劲。瓦力初识伊娃时,便与她分享所有他捡到的那些宝贝;后来伊娃找到绿色种子,任务终止,无能为力的瓦力还是拖着伊娃去他知道的所有好玩的地方玩,陪她“说话”,陪她看日落黄昏、夜幕星辰,与她一起刻下印有彼此名字的心形记号。他甚至伸出颤抖的小机械手企图牵起她的手——这是他在歌舞剧里学到的,也是他唯一知道的示爱方式,在希望落空的那一刻,又羞涩且慌张地在地上画了个小圈圈。瓦力对伊娃好的方式其实再简单不过,无论如何,他都要和伊娃在一起,这样对爱情的执着与真诚我们是否也曾经历过?

我相信,不管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着怎样差异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或者不管地球将来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份美好的感情能够跨越时空让所有人达成共识。正如这部几乎没有台词、没有精彩画面和炫目特效的动画片,之所以获得如此共鸣就因为我们能够感知那种单纯的情感。而我们,是不再相信爱情,还是不再单纯?如果你不相信真爱的存在,又怎敢指望找到它呢?抑或是,我们已经离原始传统、古老真挚的爱情太遥远,已经不会那么文艺又那么简单地去爱一个人了。

在瓦力与伊娃十指紧扣的那一刻,地球复苏了。皮克斯让壮丽勇敢的爱情营救了万劫不复的地球,原来最终能够拯救地球的,仍是执子之手的爱情。是从什么时候,我们连最纯洁的动画片都不爱看了。假童真,真童真,去影院一试便知。旁人看不出来,自己心里还不是清清楚楚。但皮克斯的动画如果只给小朋友看就太浪费了,孩子不会理解那些笑中有泪的悲伤……或许,这才是给我们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又哪里看得懂。或许现代人不再会找来卓别林的默剧,却被瓦力无声的爱情折服。人心,仍旧是温暖的。

从孤独开始,以幸福结束。当你真的爱了,你会发现世界豁然开朗,而爱竟然那么温暖。

《怦然心动》

愿你遇到彩虹般绚烂的人

导演:罗伯·莱纳

主演:玛德琳·卡罗尔/卡兰·迈克奥利菲/瑞贝卡·德·莫妮/安东尼·爱德华兹

上映日期:2010年8月6日

《怦然心动》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朋友之间的爱情,不知击中了多少人的心,准确地说,击中了不知道多少少女的心。电影中的女孩第一次看到男孩,就有种窒息的、怦然心动的感觉。那时候她才七岁,而他蓝色、清澈的眼睛好像可以感知他们之间的小情绪和小秘密。可惜这一切居然只是女孩的一厢情愿。男孩打从一开始就害怕、疏远女孩,直到有一天……是的,故事都是这样,一开始就相爱的两个人只会越走越远;而一开始敌对的两个人却容易慢慢靠近。于是直到有一天,男孩和女孩相爱了。

虽然只是两个孩子和一棵树的简单故事,但这中间还涉及梦想、自尊、劳动等很多有关爱的东西。温馨的画面、舒缓的节奏,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红了眼眶。女孩乖巧懂事,勇敢坚强,敢于挺身而出扞卫一棵树。也许小女孩就像那棵树,通过她可以看到日暮夕阳和全世界的美丽。她的善解人意,敢爱敢恨,冒险浪漫,与众不同,坚持自我,每一个特点都令人默默赞赏。她在她坚守的爱情中与人沟通交流,开放自己的视野,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此变得独立而坚强。

有段时间,电影市场涌现了一股“初恋”风,从《山楂树之恋》到《初恋这件小事》再到这部《怦然心动》,实实在在刮过一阵清新的龙卷风。尽管我一直怀疑,两个尚未成熟的人之间会有深刻的感情吗?但转念一想,如果不经历深刻的感情何时才能够走向成熟呢?尤其是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这个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内省,不断打磨自己,才可能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所爱的人,才可能表现出最自然而然的温柔体贴。一段感情的失败或成功,正确或错误,都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美好。经历过生活中的那些坚持与放弃,才能够穿越根基变得娇艳动人。

成长,便在初恋这件小事中不知不觉发生了。

那位和蔼的外公说:“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是啊,我们终其一生,等待的不过是这个对的人。这让我们想起从前的自己,那个还不懂得保护自己、大胆热情地跟在男生后面的自己。那样不管不顾的年龄究竟过去多久了?当时有过失落也好,受伤也罢,现在想起来都无足轻重,在那些最美好的时候,我并未辜负自己的青春,不是吗?

在《怦然心动》中,我看到了爱情如何在两个人心中生长发芽,如何经历误会不断翻新。虽然年少,但爱得认真。双方在感情中进进退退,犹如为那幅画上的绿树添枝加叶,树木一天天长高,树叶一天天饱满,散发着青春鲜活的气息。

电影最后,我好像经历了和他们一样的成长,有了新的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会感动,像任何经历了成长的人那样备受感动。愿我们都能在爱情里感受到《怦然心动》,愿我们都能够遇到那个彩虹般绚烂的人。

《初恋红豆冰》

纪念那些爱和遗忘

导演:阿牛

主演:阿牛/李心洁/梁静茹/品冠/曹格/巫启贤/戴佩妮

上映日期:2010年9月9日

我喜欢在暖暖的午后,煮上满满的一杯咖啡,一个人窝在沙发里看这样用心、真诚、温暖的小众电影,最好能在某处情节勾起我的回忆,就像这部《初恋红豆冰》,电影中的那些风景、小食、街道、快餐店都让我回想起同样走在马来西亚街头的岁月,想起那里的咖喱和肉骨茶,却偏偏没有关于路边红豆冰的记忆,更加不知道原来“初恋像一袋红豆冰,转眼便溶掉,能回味的,是藏在心里略带青涩的甜”。

只不过是一个关于初恋的小故事,青涩而幼稚。阿牛扮演的Botak憨厚老实,暗恋着由李心洁扮演的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打架鱼”。经历过亲情、友情、爱情,曾经的年少无知长大成日后的潇洒稳健,他们过着各自的生活,每个人都那么圆满,所以年轻时的那点遗憾显得微不足道。20世纪90年代大马的天空下,连暗恋都那么单纯美好,那是属于一代人对大马的追忆,早已逝去,唯一割舍不下的,其实是浓浓的乡愁。

那时候的大马没有手机,要联系都是写信,要不就聚在咖啡店,所以大家的距离都是这么近。没什么有趣的玩具,也没有饕餮美食,玩的就是玻璃球、斗打架鱼和买字,喝的是路边摊的红豆冰和看起来就很香浓的咖啡。那是一个还可以用情书来温暖人心的年代,是如今坐在电脑前敲字的我们最怀念的年代。无聊,却也无忧无虑,定格的画面和无声的语言,闻过去都是夏天青涩的情怀。

电影最后,阿牛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的初恋,但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味道,就好像在最热的下午吃进口里的红豆冰,又甜又冰,冷到舌头都痛了,但是来不及再去感受那个滋味就融化掉了。”就是这种稍纵即逝、被称为初恋的情感,来不及去感受往往就结束了,时间是短暂的,你无法去强求什么,然而,每当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这种感觉又是美好的,涩涩的,无奈的。若能够以一种不深不浅的方式来铭记,怕是再适合初恋不过了。

当然,结局是每个人都没有等到最初爱的那个人。他们长大,涌入成人的世界,在茫茫人海中散开又相遇,也许都已浑然不知。时间会淡去一切,而那段在小镇上的初恋感觉,那些陪伴彼此度过初恋情怀的人,还有所有夏天的时光,都不会被忘记。

也许电影中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曾为失去初恋而痛哭,纪念对方,纪念相爱的时光,纪念走过的地方,纪念我们的梦想,纪念你我的退让。也纪念,所有的念念不忘。然后就要把你藏起来,悄悄藏起来,小心藏起来,好好藏起来。

因为“你是汹涌的海浪,我是疲惫的沙滩”。

《恋恋笔记本》

纵使相逢应不识

导演:尼克·卡索维茨

主演:瑞恩·高斯林/瑞秋·麦克亚当斯

上映日期:2004年6月25日

爱情这种东西,是在情欲存在了很久之后才被人类提起的。然后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歌颂爱情的纯洁、无瑕与伟大。其中,爱情电影就是一个绝妙的方式,能够将所有想象中爱情的幻影表达出来。然而,爱情电影确实被拍俗烂了,因为它的公式十分简单,要么一见钟情,要么日久生情,时不时来点小打小闹小摩擦,最后误会解除,“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恋恋笔记本》大概也走相差无异的道路:年轻的诺亚和艾莉相遇,迅速陷入深不见底的浪漫情感。但身份阶层的差别成为两个人爱情的绊脚石。因种种误会,他们怀着对彼此的眷恋分手。虽然诺亚每天为艾莉写信,足足365天,但艾莉并没有及时收到他的真情诉说。七年后,当艾莉放弃了等待,缘分却给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经过岁月的雕刻,曾经的年轻姑娘再一次站在一脸胡茬的成熟男人面前,爱情死灰复燃的速度比相恋的速度还要快。这一次,请不要轻易放手。

我记得艾米在《山楂树之恋》里说过:“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另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青春散场,恋人分别,再次相逢,沧海桑田……我目前的人生就将我带到这里。然而,《恋恋笔记本》最动人的地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离别后相逢,而是“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长情。年老后的艾莉患上了经常性失忆,这使得诺亚一遍遍为她朗读他们的爱情故事,于是从陌生到重逢,再次陌生到再次重逢。爱情在这样的相遇中历久弥新。诗人聂鲁达曾说:“爱情很短,而遗忘很长。”艾莉和诺亚用尽几乎下半生的全部时间去遗忘,却一次次回到原点,将对方记起。在得不到爱的时候,仅仅被记住都是一种奢望。

但如果我爱你,并且可以陪伴你,那么你是否记得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是严格地用放大镜去看,会发现内里确实没有什么,却又是种让人靠在一起的黏合剂。只要爱得够深,即使身份悬殊,即使年龄有差距,最后仍有机会走在一起。爱情又不一定是种实质的感觉,例如实际接触、亲吻或上床,而是一种愿意为对方付出思念和牺牲的勇气。如果有一天,我用手滑过你的鼻尖,那一定是因为我爱你。我爱你,所以我爱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你的鼻子。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你过去是什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我爱现在的你,所以我今生今世都会跟你走下去,直到我不爱你为止——这便是艾莉和诺亚的爱情,这也是我要的爱情。

其实《恋恋笔记本》试图告诉我们:如果爱情不能圆满,那是因为爱得不够。

这句圣经让所有夭折或将死的爱情都显得那么不虔诚。如果你失忆,我就唤醒你;如果你觉得累了,我就牵着你的手一起死。那么,如果你拥有了爱情,为何却没有勇气把现实踩在脚下?也许应该苏醒的不是故事中的他们,而是听故事的我们。

纵使相逢应不识,应如故,应执手,应放手。

《炮友》

玩火必焚身

导演:威尔·古勒

主演:贾斯汀·丁伯莱克/米拉·库尼斯/艾玛·斯通

上映日期:2011年7月22日

《炮友》英译《Friends with Benefits》,不知谁在翻译的过程中以玩世不恭的老不正经心态取了这么个潮名,更有人翻译为《好友一被子》,诙谐有趣且直入主题。可不是嘛,《炮友》就是讲述这样一种男女关系,只上床,不恋爱,无论发生什么两人还是好朋友。于是,电影似乎在纽约的夜生活和洛杉矶的沙滩阳光中走向极致的欢乐。当然,越劲爆越单纯,就在他们毫无负担地及时行乐时,麻烦来了:他们对彼此真的产生了感情。

最近好莱坞挺流行这种以性为题材的电影。《Friends with Benefits》的导演最初只是单纯想和贾斯汀·丁伯莱克以及米拉·库尼斯拍一部电影。其实并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炮友”这事儿上,而是宕开一笔,描绘了在爱情和欲望中挣扎的男女群像图。通过最开始男女主角的感情状态,导演呈现了现代都市感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曾经受伤的男女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不知是对是错的人,懒得付出感情上虚幻的东西,干脆只上床不谈爱,轻松利落。偌大的世界,也就老美那么“不严肃”地对待爱情。但《炮友》一点都不色情,尺度也不大,因为外表荤黄的老美其实才最单纯最看重真爱。

没接受过美式系统熏陶的人还真不好理解,但用黄段子和傻帽来刺激美国观众的笑点,这招屡试不爽。这一次爱情另辟蹊径了,男女主角既不是一见钟情,也没有冤家路窄,只不过把上床看作一项体育运动。噱头十足,但目的仍旧是触及真爱的本质。因爱生性,先靠近的是灵魂;因性生爱,先靠近的是肉体。而真爱永远是灵与肉的结合,不论走了哪条路,最后都希望到达幸福的终点。

回想一下,你是否发表过,或在心理默想过“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之类的高调言语?你真的不相信了吗?当然,两个人在对的时间里相遇,在对的处境下相爱,还要求节奏步调纷纷一致,我爱你你爱我的程度伯仲难分,这么完美的真爱想要发生也太难了点。所以,干脆以动物的视角退一步思考,只性不爱。虽然“性”一度被视为爱情的衍生品,但对于已经放弃真爱的男男女女来说,只享受激情,不理会感情,倒也落得轻松,甚至有人高呼:“上床那么纯洁的事情,不要被爱情玷污了。”当然,如此分离灵魂与肉体的题材怕是不可能在国内上映了,否则正在爱情中纠结的年轻人更加不知如何是好。而性、爱分离,终究不是一件长远和谐的搭配。当然,于男人而言,这样的关系更有可能。但女人大多不会,女人是感性动物,从一个拥抱到一个吻再到一夜缠绵,她们继而还会希望要激情过后的相拥而眠和一段稳定的关系。终究你会发现:性不难,爱才难。

日久生情是情,因炮生情也是情,所以电影的结局依旧圆满,但并不是忽略生活矛盾的那种皆大欢喜,反而是从生活矛盾中找到一种相依为命。所以就算你不再相信爱情了,就算把真爱用来顶礼膜拜的年代已经远去,单纯寻求身体刺激也是行不通的。朋友关系有了性的催眠,或多或少要升华为所谓“爱情”。两个正常性倾向的男女,如果他们是泛泛之交则是异性朋友。但当他们从泛泛到熟悉到亲密再到无间,深陷在这个寂寞当道的世界里,又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性伴侣是纯粹的,这是一种生理需要;朋友也是纯粹的,这是一种情感需要。但朋友+性伴侣就不那么纯粹了。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炮友却不可能是一辈子的炮友。这个关系太危险了,往前一步是深渊,往后一步是悬崖,只要玩火,必然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