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着读完心理学
7450700000009

第9章 心理引导学习——玩转情商,快乐求识(3)

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其学生时代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总是令其牵肠挂肚,悲喜无常,因为考试很多人会产生担忧、紧张、懊恼、伤心、焦虑等情绪。为了考个好成绩,很多人会选择在临考的前一天熬夜复习,甚至在开考之前还在背书。

但是,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美国心理学家詹金森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给他们讲授同样的内容后让他们放学回家,要求甲组的同学到家后马上睡觉,而对乙组的学生们则不做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

第二天,他针对前一堂课的教授内容对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要求睡眠的甲组同学的平均记忆率达到了56%,而享受自由时间的乙组学生的平均记忆率只有9%。

心理学家对此情况作了如下分析:甲乙两组学生之所以有如此差别,是因为记忆本质的“倒摄抑制”效能在起作用。乙组同学学完知识没有睡觉而是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就导致了乙组同学后来的活动对记忆先学的知识造成抑制或干扰作用。而甲组同学由于学完知识后没有做任何事情而进入睡眠状态,则显示出较高的记忆力。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记忆的巩固和遗忘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倒摄抑制是影响记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作用的产生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所制约。前后材料近似或熟记材料后进行较困难的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倒摄抑制,也就是说对前面材料的记忆或对熟记材料的重现,其效果明显降低。上例中,记忆率的降低,就是受此作用的影响。

所以,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甚至熬夜复习,有时候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降低记忆率,不仅后记的东西印象不深,之前已经记住的知识也可能会忘记。

因此,就会导致有些同学考前开夜车,临阵磨枪,不但不快,反而越磨越钝。

一般来说,当学生们没有时间反复学习知识而采取突击复习时,他的学习心理是复杂的,刚开始复习的一个小时,注意力或许还能够集中,但是过了这一个小时他可能会感觉到困乏,他一方面要读书记忆要考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与瞌睡作斗争,时刻告诉自己要坚持学习。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来干扰他记忆知识的因素也会更多,他可能会跑神地去想,这么多知识点,什么时候能看完啊,看完也记不全。另外,还可能会想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梦乡了,自己这样熬夜明天考场上会不会再犯困呢?如此等等,他所下的“工夫”不但起不了提高成绩的效果,反而因为在熬夜的过程中想得事情太多而降低了原本的记忆效果。

“倒摄抑制”效应的出现会给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增添混乱,针对这一记忆困扰,心理专家建议我们,准备充足的时间重复学习,并对材料进行过度学习。当学习的记忆程度达到150%时才算是达到了最佳的记忆效果。另外,针对时间不够充足的情况,学了一定的知识以后,要尽量减少自己去做其他活动的可能,使原本记住的知识不被后来发生的事情所影响。

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固然是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难如心所愿,不得已而必须去做自我意愿以外的事情,当我们自身丧失对做事的信心时,往往就会真的导致失败。

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困扰了许多同学四年的恶梦。小燕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中文系的一个女孩,她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认为自己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而对英语,她始终抱着无所谓、试试看的心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要把英语学好,也不了解英语对于她这样一个将来教中学语文的师范生来说有什么学习的必要。但是学校和老师总是把英语四六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在很多评优评先的活动中也要以此为评判标准,她不得不放下自己喜爱的专业书而去学习枯燥无味的英语,从大二报考四级开始,它就被迫开始了考四级的征程,但是,她一直对自己没有必胜的信心,觉得自己考不好,甚至心底里一直有一种力量在默默地反抗,果然,直到大学毕业,她仍然没有通过四级考试。

为什么小艳用了四年的时间也没有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呢,这就体现了心理学上所讲的“不值得定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越觉得自己做不好就越做不好。

据心理专家分析,当人们从事一件自己认为是不值得做的事情时,经常会保持敷衍了事、冷嘲热讽的态度,这样就难以真正地把心投入进去完成这件事情。这样就导致了积极性不强,做事情成功率很低,即使是碰巧完成这件事情,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人们遇到自己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往往是做不好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认为这件事情自己应该做,并想把它做好时,这件事情就要不但符合他的现实处境,还要符合他的价值观和个性、气质特征。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才能心安理得的去奋斗。而在上述的案例中,学习英语并不符合小燕的个性气质特征,不是她所爱好的,自然学起来很是乏味无聊。另一方面还因为小燕对英语的学习缺少信心,没有积极地去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此导致了最终也没考试通过的结局。

越觉得做不好就越做不好,其实是一种由于自信心的丧失所导致的做事情终究失败的结果。一旦认为自己做不好,就会无形之中摧毁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消极的心态,有时候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所有细节。

不仅仅在面对考试时,这样的心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我们也会发现有时候只要我们的心态改变了,就会影响的事情的结果。实验证明,作为一名教师,当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未来充满希望、很有信心时,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会以和蔼的亲切的话语方式对待自己的学生。并会在恰当的时候鼓励学生;与此相反,当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丧失信心,认为学生朽木难雕时,日常教学的表情言语就会表现出很冷漠的一面。而老师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学生的表现,当学生感觉不到关注和鼓励的时候,更会因为自己的落后或失败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开始自暴自弃,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的双重失败。因此,在教育中,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学习的主体,都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放弃不值得的观念,发现其更加重要的意义,激发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成功率。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归属感,而在自己的地盘上,人们往往会更加自信,这种自信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气势,并能因此而赢得胜利。

我们常说:“我的地盘听我的”。在自己的地盘上,我们常常充满信心,而且不会感到拘谨和害怕,表现得比较随意和自由。而在别人的地盘上,感觉就不一样,如“背井离乡”的感觉,总是充满了孤独寂寥、无依无靠。所以,有句古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地域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通常把在自己的地方比赛叫做主场,去别人的地方比赛则叫客场,比如巴西世界杯比赛,对于巴西队来说是主场,对于其他队来说则是客场。当一个球队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主场比赛时,这场比赛的观众总是一边倒地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因而,球队也会势气高涨,往往能够超常发挥,赢得比赛。而作为客场的球队,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对各方面环境和氛围的不熟悉、不适应,则可能影响比赛的发挥。

在《重要的领土》中罗伯特·阿垂尔曾对这种现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动物在自己的领地里,最有办法做出自我防卫,人类同样是一种很有领域感的动物,于自己所熟悉的场地、物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人的感情和力量就会产生无所依附的感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就是由此而流传过来的一种说法。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主场优势”。

人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会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是感情动物,即使是情绪控制较强的人,也无法完全摆脱环境带来的一些干扰。例如,在温馨、舒适的环境和和谐氛围中,人们会很放松;相反,在嘈杂、纷乱的环境则会使人的情绪处于波动状态,影响人的思维活动和信息识别率,甚至会出现失误。而且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和陌生的环境中,人们的感觉和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感到很踏实,后者则会感到压力,并产生紧张的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生活中,许多人在自己的客厅里谈话,要比在别人家的客厅里的谈话更有说服力。这是由于人们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交谈就无须为熟悉的氛围或适应此环境而分心;而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交谈,却会因为陌生而导致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错误。

而主场优势的形成,最终则依赖于地利人和带来的心理安慰。主场熟悉的环境和热烈的气氛会为东道主构建必胜的信念与支持,增加人们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给对手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有利于自己,而限制对方的情况下,主场往往会给人更大获胜的机会。因此,许多对抗的竞技赛事中,客队也往往不惜代价组织支持者建立庞大的“啦啦队”到场为其助威,希望反客为主,增加获胜机率。

主场优势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东道主并不一定完全占主动,例如东道主需要布置会场、送往迎来、安排活动,很多事物会对其产生干扰,也可能无法集中精力。最主要的是主场所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也很可能导致发挥失常。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专家建议,在进行谈判或比赛时,要尽量争取场地在自己的地盘上,如果争取不到,至少应该选择一个双方都不熟悉的中间场地。如果谈判或比赛要进行多次,公平起见,地点应该有序的进行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