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着读完心理学
7450700000016

第16章 纷扰的职场社交——现代职场中的是是非非(1)

工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人们投身其中的职场,其实并不是一块安详之地,相反却是充满纷纷扰扰和是是非非的,在这里不仅有彼此之间的心灵争斗,更是各色人等的心理博弈。

进入新的工作单位,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必经的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阶段,这段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来自心灵的阻碍和创伤,如果适应不了,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搁浅。

湘文是深圳某知名广告公司的新进职员,职务是市场策划部门副经理。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湘文踏着自信的脚步走马上任。到单位的第一天,人事经理因为临时有其他事情推迟了对她的接待时间,等了一个小时后才把她安排进办公室。这使湘文有一种无助的被轻视的孤独感。第二天中午工作餐,同事们都和伙伴一起出去用餐,留下湘文自己在空落落的大办公室里倍感孤独。下午下班没有了往日同伴们的言笑关切,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回到家里。接下来的一天部门全体员工要开讨论会,讨论会上湘文主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策划案的看法和建议,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提议受到同事们的攻击,同时也没有得到上司的认同。湘文感到了一种受排挤的孤立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看法。时间一天天过去,湘文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孤立无援,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倦。这使她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

湘文作为新入职人员,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难以适应,职业心理学家把新人入职的这段适应期,称之为“新人孤独期”。“新人孤独期”的时间一般是3个月,适应慢的人还要增加到6个月时间,适应快的人,一个月就能过去。这段时间,新入职人员应该避免外界环境对自身造成的心灵创伤,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湘文之所以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有较大的不适应感,这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首先,她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自然地认为别人应该主动来尊重自己、适应自己。在工作中很难主动地去改善人际关系。其次,她的工作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效率状态比较狭窄,只有在自己被尊重、被重视的外在条件下才能全心投入工作有所绩效。另外,湘文自己主动融入新团队的意识弱,而习惯于被团队接纳的意念强。难以打开僵局而总是被动的期待,这些都是不利于新入职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性格因素。因此,当处处都觉得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接纳的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觉得十分孤独和无奈。

此外,来自于公司同事以及领导的排斥和轻视,也是导致新人倍感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个集体往往有其无意识的排外性,对于新来的职员会本能地产生一种防备和警惕,对其表示不认同。而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有时候人人自危,相互不服,当有新人到来,会刻意给其“下马威”,对其表示轻视。当然,这些状况都会随着彼此的熟悉而渐渐地消除,毕竟要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被大家所接受,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职场生涯中,无论是因为刚刚从高校毕业首次参加工作,还是出于对原来工作不满而跳槽换新的职业岗位,都要经历这段“新人孤独期”。心理专家建议,新入职人员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从尊重同事入手,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仅要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避免产生消极的心理,还要积极地寻求与他人的信任关系,以便使自己更快地得到大家的接纳,进而融入到新的集体之中。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对手机有强烈的依赖感,总是担心自己的手机会响,隔一段时间就要拿起手机来看。有时明明没有信息和电话,可是耳朵却似乎听到了来电铃音,接到电话是心里又会紧张,心跳加速。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职场中人,如果缺了手机,很多事情恐怕都将难以办成。在手机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捷之外,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三十一岁的李小姐在一家外资企业的业务部工作,她平时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坤包里,但是这段时间,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合作项目需要她来接洽,业务部经理天天过问,随时会给她打电话,而合作伙伴齐老板却总是反反复复,一个想法答复了,又有新的想法提出,还时常在工作时间以外给李小姐打电话,无奈,李小姐只好把手机握在手里,生怕自己会错过重要的电话或信息,两个星期过去了,李小姐终于拿下了这个合作项目。新的一周开始了,李小姐松了口气,把手机放在办公室里,拿着合作意向书去会议室开会,李小姐在会议室里侃侃而谈,她再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手机会在办公室里嗡嗡作响……下午李小姐被请进经理室,业务部经理满脸愤怒地告诉她,齐老板要取消合作项目,其原因就是李小姐狂妄不接对方打来的电话。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李小姐与手机寸步不离,明明没有来电,她却总是“听”到铃声,她还总是担心手机会自动关机,无论把手机放在哪里,都会觉得手机在响铃,睡觉前明明已经关机,可她还会在半夜里被手机铃声“吵”醒。并因此而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心情低落。

职业心理学家认为,李小姐由于被客户误解而导致了“手机幻听”症状。“手机幻听”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现象尚未被正式确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现代人过分依赖手机,造成一定的手机强迫症,是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这种症状多与职业压力和使用手机的频繁度有关。特别是需要以手机来确定工作进度的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压力过大,情绪积压而难以释放,这些都是导致“幻听”的原因。

上班族中,和李小姐相似的情况很多,心理科门诊室里已有三成的咨询者患“手机幻听症”。特别是从事新闻传媒、销售、咨询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居多,他们的职业性质促使他们频繁地使用通讯工具,经常是铃声一响就投入工作,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诱发“幻听”,并且,随着就业高峰期的到来,一些应届毕业生也会由于心理的高度紧张加入了“幻听一族”。

“手机幻听症”属于心理问题,它与通常所说的精神方面的“幻听症”还有很大区别,“手机幻听”大部分是源于现代都市白领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强迫症”。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手机响,却还是要不自觉的去找手机,只是身体的一种潜意识的提醒,这时人们就应该放松心情,和朋友聊天,做一些体育运动,或者去陶吧,绣十字绣等,这样就能使自己安静下来,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

心理专家建议我们,对于大多数轻度“手机幻听”者而言,可以在对策上做一些只当的调节,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改变工作的性质;或者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使自己能够保持轻松。或者可以经常更换自己的手机铃音,选用轻松舒缓的曲调转移注意力,起到心理降压的作用。

最让在职场打拼的男女们兴奋和欣慰的事情,莫过于职位的升迁。但随之而来,如何与昔日的同事相处,却常常会让他们头疼不已。从同事变成了领导,彼此相处起来反而多了些尴尬。

对于身在职场中的人士来说,升职是最值得他们兴奋和欣慰的事情了。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事业的发展也有了奔头和方向,如履薄冰的日子又多了一份保障。可是,就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时候,却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其中,如何与昔日的同事相处成了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李琳原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分析员,因工作突出,升职为计算机项目负责人。但是她并不快乐,原本很希望升职的她,却突然觉得升职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她要失去很多朋友。当初做程序分析员的时候,同事关系非常融洽。但是,从李琳升职之后,她和之前的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李琳必须领导昔日的同事,尤其是她解雇了两个长期合同的员工以后,那些昔日很要好的同事对她也都敬而远之,每当李琳进入办公室,他们本来正说得热火朝天,突然就都不说话了。而且,大家去吃午饭、去唱歌、生日聚会等,也都不再叫上李琳……李琳曾经这样想,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开始的话,她宁愿做一个普通的员工。

如何才能够与昔日同事友好相处,这是所有新官上任之后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原来是同事,现在变成了同事的领导,角色和职位的转化,也导致了彼此心理和观念的转变,因此,也就难以保持原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使得彼此之间多了一些尴尬。

一旦升职,想要做到和没有升职前一模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领导和下属之间如果不分上下,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而且,这也是公司不允许的。但是,彼此曾经的感情不会被抹杀,因此,很多时候会顾及情面,害怕误会,尤其是自己成为了领导,给昔日的同事、现在的下属分配任务时往往很难开口。

但是,如果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的确能够树立一定的威严,但是这样似乎会让同事觉得你在他们面前摆领导的臭架子,是看不起他们的一种表现。再者,因为身份的改变,你必须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在下属面前没大没小,不能随便嚼舌头,更不能和同事一起去诋毁别人等。

如此多的顾忌和改变,也使得彼此不能像以前那样平等而自然的相处了,所以很多升职了的人,虽然获得了认可和发展,但是却也少了些许之前拥有的快乐。

而且,因为角色的变化,人际关系也随之变化,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则原来得心应手的工作开展起来也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刚刚上任的新官来说,一定要正确处理与昔日同事的关系,否则会给工作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心理专家建议,升职以后,更需要谦虚待人,切莫张扬,因为原来的同事们会暗中关注你的一举一动,考察你的一言一行。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坦坦荡荡、谦虚对人,这样才能度过他们给你设置的“考验期”。

此外,之前大家朝夕相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突然之间,你成了他们领导,有些同事难免会心存嫉妒。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以柔克刚,以心换心,以理制人,小心翼翼地清除这枚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假期的到来可以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一下,这对长期紧张工作的人们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却在假期结束之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出现了身心的诸多不适。

王雨是北京某公司职员,在假期将要结束的最后一天她结束云南旅行回到她工作的城市。旅途劳顿的她根本就来不及休息修整,因为明天就要上班了,马上就得告别悠闲缓慢的生活,王雨想到明天开始自己又要上紧发条,闹铃一响就要起床,挤公交,打卡上班,然后是紧张的一天,这让她很烦恼焦虑。晚上睡得很早却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王雨勉强起床上班,可是坐到办公室后,她就感到浑身无力,心烦、胸闷,上司交待过的事情怎么也记不起来,哈欠连连,工作很没有效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王雨这样在假日之后对上班带有恐惧心理,且不能投入工作的人并不是少数,很多工薪阶层,在节假日生活、饮食都很不规律,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到各身体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导致了人们免疫功能的下降,会感觉到肠胃不适,而由于长时间的看电视、上网也会使人们产生视觉疲劳、头晕、腰酸背疼等,在一次节后5000人参与的调查中,有48.1%的人表示有上班恐惧症。

放假原本是放松、休息的时间,是缓解疲劳,自我调整的需要,假期结束以后,应该是精神抖擞地回到工作岗位,可是现在的人们,放假休息之后,反而变得更累,更无精打采,这是为什么呢?

职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长假之前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之下,心理和身体会相应的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方式,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应急机制,来适应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如果突然停下来让人休息,原来的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面对宽松无束缚的环境确实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产生一种无事可干的失落感。与此相同,节假日之后松弛的心理状态也存在再度适应紧张的工作机制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节后综合症。

节后综合症既是身体疾病又是心理疾病。在工作的时候,人们会对假期充满强烈的渴望,并希望能够在假期里,好好地休息或者狂欢,发泄一下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因此,在假期里,人们就会抛开一切,身心完全处于自由放纵的状态,疯狂地玩耍、外出旅游、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或者长时间睡觉,这些活动,不仅不能够使自己放松,还完全打破了正常的起居规律,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此外,有些人总是忙于聚会,饮食无节制,就会出现一些胃痛、腹胀、头晕、胸闷、周身酸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而开始工作的时候,人们又会对单调工作产生厌倦和对美妙的假日生活充满留恋,致使他们对突然到来的上班感到空虚和无聊,提不起任何兴趣。之所以会出现节后上班症候群,主要是由于生理及心理状态调整不佳,特别是假期与平日的作息差异,对身体造成冲击。

对人们来说,要尽量避免假后综合症,就要在假期到来前作出科学的活动方案,放假期间,遵循原订方案,做到劳逸结合。如果安排了外出旅行,就应该提前结束自己的“心理假期”,给自己一天恢复调整的时间。另外,假日的最后一晚应避免聚餐,准备好第二天上班的用品,保持充足睡眠,以便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在职场中,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自鸣得意、目空一切的人,往往会听话不听音,另有一些人,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变得敏感多疑,因此就容易对别人的话产生误会,导致麻烦。

约翰刚刚大学毕业进某外企的营销部门做试用期员工,他非常地自以为是,做起事来还总是自说自话,对同事的建议似听非听。此时与来公司工作较早的一位同事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由他负责这个策划一部分,同事看了他的方案之后,虽然嘴上说“设计不错,很有理论分量”,其实同事看了他的方案很生气,觉得他全无商业头脑,拿出来这些搞研究的理论东西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毫无帮助。但是他并没有听出同事的不满,反而沾沾自喜。对前一次同事给他提出过得建议,他不做任何修改,而是直接拿给主管去看,主管只说了句“这有点意思”,约翰就很得意,以为是对自己的夸奖。直到第二天上午的方案讨论会议,他们的方案演示过后,主管一连提出方案中的好几个漏洞,都出现在策划中约翰负责的部分里。约翰这才傻了眼,他知道三个月的试用期一到,就是自己离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