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5分钟心理小实验
7450400000013

第13章 揭示社交中的小秘密——解密人际交往(2)

但是,“罗森塔尔效应”与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一样,是带有条件的,有其产生的心理基础,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只有在“适当的心理条件”下才会起作用。如,只有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自我意识等特点的基础上,有分寸地“期望”,“罗森塔尔”才会产生强烈的正效应;否则在学习动机模糊不清、逆反心理强烈等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

心理启示

事实上,多数中学生的意向是不随教师的期待而改变的,特别是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中学生,紧张、单调的学习考试生活使他们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的心理状态下,独立意识的发展往往超过同龄人。所以,教师的期待如果要产生如其所期待那样的正效应,必须努力创设适当的心理条件:一是期待输出者——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修养、人格取得学生的信任,获得他们的信赖;二是应帮助期待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具备接受期待的内部心理机制。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和一个特别能说的人谈话时,在不知不觉间你就变成了一个听客,只能听他滔滔不绝地讲。如何才能反被动为主动呢?

心理实验

有一位叫马达拉欧的人,做过一个实验,地点是某政府机关招聘工作人员的面试会上,实验对象是25位应试者。实验要求在面试的最初15分钟,主试者以普通的态度对待面试者;接下来的15分钟主试者不断地点头显得甚以为然地听对方说;最后15分钟停止一切表示,面无表情。然后测定应试者一次发言能持续多长时间。

结果显示,主考官的态度不同对应试者发言时间长短的影响相当明显,主考官点头或附和,其作用犹如加速器,反之,面无表情则好比是制动阀。

心理启示

听对方谈话点头或附和,即等于承认对方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如果你希望从对方那里听到更多的话题,那么谈话时你频频点头附和好了;如果你不想听了,希望他打住话头,那么停止一切的表示。

明白这个道理并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那么表面上看主动权好像在他人手里,而实际上却是由你掌握。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谈话时有所附和是为了尊重对方,这样的人也被他们所欢迎。因此,谈话时要把握住分寸。

人都会有一些共同性,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做出的推测是准确的,但是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心理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调查出版社编辑们的选题规律,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

编辑甲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他的选题是“怎样写好毕业论文”;编辑乙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丙是个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个性、好恶、想法、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打球就认为别人也爱打球,自己经常逛的商场以为别人也会去逛等。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心理启示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的想法或心理特征。当然,我们也常常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专业;员工总是误解领导的意图,等等。或者,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身上,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期望的那样,把希望当成现实。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客观存在着。因此,在认知中应该注意客观性,从他人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去认知他人,才能免于冲突的发生。

你将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谈判,那么如果让你来选择谈判地点,你会选择在哪里呢?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泰勒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学校10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个最好。每个小组里,既有支配能力的高的学生,又有支配能力低的学生。泰勒安排一半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让另一半小组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倾向寝室主人的意见,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心理启示

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比在别人熟悉的环境中更有影响力。在交际活动中,选择熟悉环境是一种蓄势方法。如果你想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就应该把交际场合尽量安排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从而能够借助熟悉的环境来为自己增添力量。这个熟悉的环境可以使自己的家、自己的办公室、自己所居住的地区,或者是经常去的公园、咖啡厅等等。

当然,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会意识到谈判地点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那么对于你来说,谈判地点的第二选择就绝不能是在竞争对手所熟悉的地方。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与国家主席相距多远?通过5-7人,或许你们就能联系上了。

心理实验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一个“六度分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5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这个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志愿者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结果384个志愿者只者的只花了5~7步,邮件就抵达了目的地,心理启示

UUMe是新近在国内出现的一个交友网站,与许多旺盛交友社区不同,在UUMe上并不能随便搜索并认识陌生人,而是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邀请上来,才能拓展自己在上面的朋友圈。2003年,运用这种“通过朋友交朋友”模式的交友网站Friendster在短短几个月内变分泌全美国。这种交友模式被形容为:一种“病毒式”的朋友增长。

大公司的CEO名片上引得联络方式不少人都有,可是你冒然打电话或者发邮件过去,他们多半不会搭理你。如果你在高尔夫球场通过他的高中同学引见一下,下次打交道就容易多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这也是病毒式交友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你想认识更多的朋友,不妨让自己的朋友介绍朋友给自己。

回忆我们的童年,当你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班里的“好学生”和“坏学生”总有自己的阵营,而有的同学朋友成群,有的却是形单影只。

心理实验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非常想找到学习表现与社交能力之间的联系。心理学家召集了一些住在学校的大学生,并请他们记录自己在18天内所有超过18分钟的谈话,参与者用一个记事本记下他们社交活动的次数和质量。同时,研究人员对他们在大学的课业表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课业表现不存在性别差异;每天,女相与他人的互动多于男性;对于男性,学习成绩越好,就越少与他人交流,在社交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也越多。女性则不然,女性的课业表现与人际关系间没有任何关系。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女性在社会互动方面的能力优于男性。因此,她们进行社交的代价比花在学业上的代价要校心理启示

男性的成绩越好,社交能力越差,而女性完全没有这个烦恼。男生出色的学业成绩往往导致他们独来独往的行为,这无疑为他们融入社会雪上加霜,男性若要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动,就必须比女性花更大的力气。他们的学业就因此受到了影响。

在男性的眼中,人际与交往不如在女性眼中那么自然,男性的社交多半都怀有明确的目的(职业、运动等等)。男性通常把社交与学习看成相互对立的两件事。对于女性,社交与学业并不矛盾,反而能相互补充。

你与说话对方的目光接触会影响他的判断和决定吗?别人会根据你的目光来评判你么?

心理实验

你与说话对方的目光接触会影响他的判断和决定吗?他人会根据你的目光来评判你吗?为了证实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这次试验中,实验协同者请求别人给他一枚硬币。他号称要用这枚硬币打电话,好让家人和朋友来接他,此人提出请求时或直接注视被求助人的眼睛,或者目光躲闪。心理学家发现,当双方目光直接接触时,有84%的被求助人愿意提供帮助,而当目光躲闪时,仅有64%的人愿意帮助。

另有一些研究人员请实验参与者在路边搭便车,一种条件下,搭车人直视司机直到司机在他们眼前扬长而去,另一种条件下,他们看着别处,虽然挥着手,但也不注视司机的眼睛。在6068个司机中,超过10%的人在第一种条件下停车搭载乘客,而在第二种缺少目光接触的条件下,只有不到5%的司机会这么做。

心理启示

这些实验都说明,我们看着别人的方式并不是毫无意义。一个坚定而直接的目光会使我们获得更多人的信服,有力的目光还能为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加分。这是因为,对于他人来说,直视代表了强大的控制力,就像是在动物界中,只有统治者才有权利看着被统治者。因此说,如果你要去公司面试,记得一定要目光直视面试官。这样能比你低头看鞋子赢得更大的机会。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最后一次留下的印象也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存留很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近因效应”。